•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从实际出发,追求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时间:2019-05-04 03:18: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读者上有一篇文章,讲一位学者在从美国回来的飞机上碰到一个中国学生,是高中毕业就出国留学的。和这个留学生交谈的过程中,这位学者发现,中国留学生的英语说的非常流畅,可是中文的表达却往往词不达意,表达不清。他非常感慨,为什么几年的国外生活练就了一口熟练的英语。而十几年的母语教育却如此苍白,这个学生这么多年的语文究竟学了什么?同时他又感叹:看中国近代历史上不乏留学国外的学子——钱学森、詹天佑、马寅初、杨振宁, 李政道,……但他们哪个不是文章如妙笔生花。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人幼年时就饱读诗书,受过良好的母语教育。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看到这篇文章后很有感触,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教了学生什么?学生又学到了什么?
      2011版语文新课标强调: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教学观念、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而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其非生态的种种样态势必影响过程的精彩,结果的有效。
      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非生态为题层出不穷,以下两个极端尤为突出:
      现象一:过多地强调人文教育,语文老师害怕字词句的训练,认为字词的基本训练是语文课枯燥无效的根源,是语文人文性缺失的体现。
      现象二:功利性太强,一切只为考试服务,上课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
      针对这两种极端现象,结合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所说:“顺其自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我们备课组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时刻怀有字词句段的训练意识,还要讲究训练形式,以“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堂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为准则,才能切实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非生态”问题。
      具体做法谈三点:
      1.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
      有训练意识的老师,课堂上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内容,都可能为他们所利用,成为他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宝贵资源,成为他们自由挥洒、创造生成的一个个节点。
      例如:《咏华山》一课的教学
      师:谁认识这三个词语(教师把山顶、山路、山腰间三个词贴在黑板上)
      生:(读)
      师:这三个词都有一个共同的字。
      生:山
      师:好,老师就画一座山。哪个小朋友上来把他们放在山的不同部位。
      其他小朋友读一个,他放一个。
      (一个小朋友上去很正确地放好了)
      师:山最高的地方叫__,房子最高的地方叫__,人最高的地方叫__。
      (这个环节中,老师用版画很直观地让学生分清了山路、山腰间、山顶这三个词,还拓展引申了屋顶、头顶等概念,可谓一步一个知识点,扎扎实实。)
      这样看似简单的教学环节,正体现了教师的独到匠心,细微处渗透着语文教学的特点,字词训练步步落实。在师生亲切轻松的对话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注重训练的扎实有效
      找准了语言文字训练的点,是否就一定能达到显著的效果?答案是否定的。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达到协调才能共现其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训练形式只有根据学生身心发展与语文学习特点来确定,才能使训练内容发挥最大的功效。
      “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获得者许嫣娜老师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时,对“互相”一词的处理,值得回味。
      师:傣族人民你拿瓢往我身上灌,我端盆向你身上泼。这就叫“互相泼水”。(板书:互相泼水)跟着老师一起写。
      师:生活中,你帮助我,我帮助你,就叫__。
      生:互相帮助。
      师:现在,请大家我读给你听,你读给我听,互相读读看。
      师:(课终)在这节课上,我们一起互相认识,成了朋友。
      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实际,许老师先通过讲解泼水的情景让学生明白“互相”的意思,接着用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说明,然后又将“互相”一词巧妙地融入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课终,许老师还不忘再次强调,看似无意,却是有心。这样的练习不是机械、简单的重复,而是举一反三巧妙地随机练习,润物无声。试问,一个词语经过老师课堂上的四、五次反复出现,还有哪个同学不会理解和应用呢?
      3.尊重学生的体验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成功地课堂,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独特的阅读体验,或加以正确的的引导,或给予热情的鼓励。不能让“雪化了是春天”这样充满诗意的美丽情感被扼杀,也不能被“白骨精是个孝子”这种另类的认识所左右。
      因此,教师应该在40分钟内,时刻关注学生对文本的感受,鼓励学生围绕文本有个性有创造的阅读。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满足感,不让随时出现的火花如昙花般消失。
      例如:六年级课文《理想的风筝》学生阅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生:乐观向上、积极
      生:我想起了一首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了,他已经死了。这是送给鲁迅先生的,我想把它送给刘老师。
      (这位学生的发言明显让老师一愣,老师怔了一下,然后说:我们还是先看看刚才那位同学说的乐观向上吧。说着把这几个字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开始分析刘老师乐观向上的品格)
      很明显,第二位学生的发言不在老师的预设中,没有按老师的问题来回答,似乎有点偏离了整堂课的轨道。于是老师没有任何评价,就忽略了学生的答案。但仔细推敲,其实,这第二位同学他正是在阅读过程中,能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带着经验阅读的结果。或许在这个环节中,这样的回答有点不标准,但老师只要一句话追问就可解决:这句话对人的评价可谓高,你为什么会想到这句话呢?顺理成章,是因为刘老师的人品、他的性格,这样,不仅抓住了课堂上瞬间出现的精彩,也鼓励了学生的个性阅读。但由于老师一味地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走完备课中的线路,而忽略了学生的体验,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发展的主体。为了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常怀训练意识,要善于捕捉训练时机,精心结构训练过程,努力创新训练的形式,立足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提高,注重应用,才能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在实处,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师一堂课,一课一人生,摒弃非生态的林林总总,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回归本真,让我们的学生都能真正喜欢语文。

    推荐访问:实际出发 有效性 追求 语文课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