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论马克思自然观与两型社会建设|马克思主义考试表情包

    时间:2019-04-23 03:16: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而马克思自然观对如何缓解和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在马克思自然观的指导下,要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必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坚持正确的生产方式以及制定严格的监督惩戒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
      关键字:马克思自然观;人与自然;两型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过程中,深入细致的剖析了其对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见解。在生态环境严重受到破坏的今天,马克思自然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建设两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1、对自然的定义。马克思是在论述异化劳动时,阐述了自己对自然界的定义。与直观性和猜测性的古代有机论自然观不同的是,马克思并没有简单地把自然界独立于人之外,而是把自然界定义为既是工人的劳动对象,又是维持其进行生产生活的生存资料。“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自然界成为了工人进行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人的生产生活即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如果没有了劳动对象,那么劳动也无法正常进行,所以马克思把自然界看成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同时由于人们通过生产生活作用于自然,使得自在自然被人的实践活动改造并打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成为人化的自然。
      2、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考察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以实践为媒介,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首先,人与自然的对立性表现为人与自然相互分离,即自然是先于人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和人的意识产生之前,自然就已经存在,即“自在自然”,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人类产生后,通过社会实践对“自在自然”的能动改造形成了“人化自然”。同时人与自然的对立性又表现为人类活动要受到自然的制约。自然在人类产生之前就有其自身的规律,人类要把自然当做劳动对象或者将其作为维持自身肉体的生存资料,就必须得先认识自然的内在规律,认识到人类实践活动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如果人们在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不顾自然规律的存在,就只能导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人类会自食苦果,反遭到自然的抱复。其次,人与自然又具有相互联结、相互依赖的同一性。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属性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所以人首先是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时自然界又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能源和物质,提供人类活动的场所,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3、人与自然的和谐观。马恩把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确立为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最高价值目标,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是人化自然”的思想,强调“人与人的和解”和“人与自身的和解”,并从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开始,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观。
      二、马克思自然观的特点
      马克思在其理论著作中认为资本主义是环境破坏的罪魁祸首,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他对人类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关系的研究更加直接的从哲学角度上解释了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包括“自然的物质变换”、“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以及“社会的物质变换”,其中“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首先是指吸收和消化食物、水、氧气等外部物质然后又将废物排到体外的同化和异化的生命活动,这一变换以劳动为中介,通过生产、消费和废弃来进行的。其特点表现为:
      1、马克思重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把人作为自然之子为维持生命而进行的物质变换看作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一个环节。马克思指出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包含了“自然作为人的使用价值或产品被人占有”以及“人以食物和衣物的形式消费掉的土壤成分回归大地”的废弃过程,而且还指出了被废弃物作为资源重新利用即循环经济的可能性。
      2、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活动引起了环境污染,扰乱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危害了人的健康和生命。资本主义的生产由于把人聚集到城市,而人类消费自然界的资源的同时又无视废弃物的问题,导致了大量的浪费,从而使得大量的废弃物产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自然的破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的环境的破坏,二是指自然的破坏。人的环境的破坏是指人的生产生活制造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而自然的破坏是指人的活动引起的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
      3、马克思主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控制。马克思在承认了自然对人的先在性的唯物论立场出发,认为人的劳动只是引起了“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控制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支配是有区别的,后者是说人依靠科学技术支配自然或控制自然,但是这仅仅只是一种幻想,不管科技发展到何种程度,人都无法支配自然;而前者则是指对作为关系项的人的控制和对自然的控制。既然人对自然的控制能力有限,那么要想控制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只能对人进行控制,所以为了控制人与自然的自然的正常关系,控制人类的力量和基于这种力量之上的活动就变得极其重要了。在人们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时,在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就要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三、马克思自然观对两型社会建设的启示
      当今,生态环境问题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好坏也成为日后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政府针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提出了建设两型社会的方针,即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和推动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态。马克思自然观对于我国建设两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正确的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思想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对于自然的不同看法也会影响人们处理人与自然的行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人仅仅把自然界看作是自己的劳动对象和提供自己生存资料的场所,人逐渐产生异化现象,所以他们为了满足自身利益需求而不顾自然的客观规律,不断的掠夺自然资源,须不知这种“异化自然”的做法,“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现在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实质上就是人的异化引起的自然的异化。我们要建设两型社会,首先必须先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实践活动要放弃那种以人为主体的单向的对象性的见解,要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自然,对自然倍加呵护和精心管理,承认自然生态的利益高于一切利益。
      2、强调正确的生产方式,高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面对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我们在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中,应放弃那种以经济增长为唯一目的传统发展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目的,在充分考虑地球资源制约和生态容量的基础上追求充分而又意义的生活,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济社会形式。这就要求人们要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和消费方式,放弃那种依靠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和高消费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做到尽可能的少投入、多产出,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对于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马克思坚持认为人的自然的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排泄物,以及工业生产和消费的废弃物,作为完整的新陈代谢循环的一部分,需要返还于土壤。所以从这一阐述来看,马克思指出了废弃物被作为资源重新利用即循环经济的可能性。所以我国在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上要注意资源的循环利用。
      3、制定严格的监督惩戒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人自身的活动制造出不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二是指由人的活动所引起的地球生态系统破坏。马克思主张要对人与自然进行控制,其实质是要对人的活动的控制,这一理论就要求我们在建设两型社会时要制定严格的监督惩戒机制来规范人们的实践活动。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人类行为,应该采取严厉的惩戒措施来规范其行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
      (作者简介:廖 良(1988-),女,湖南省长沙市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学学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推荐访问:自然观 马克思 社会 建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