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三法 丰富语言积累

    时间:2019-04-14 03:23: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积累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A-0078-02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和重要的思维工具,是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语言积累是经过头脑加工的语音、语义、图像、情景、事件等具有个体心理体验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语言积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本途径,更是尽快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感,读有所值,读有所得。读书不仅指课内,还要延伸到课外。学生如果能多读多背,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待到用时,便能信手拈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利用课内指导,加强语言积累
      语言材料是语言的基石。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活学活用中内化语言材料,提高积累的有效性,既立足于对课文本身的思考研究,又有以课文为基础的向课外的延伸。
      (一)在诵读中强化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很多的优美篇章,如《九寨沟》、《月光启蒙》等,它们就是很好的范文。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哪些语言好,好在哪里。其次,要让学生成为积累语言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去寻找发现,当然也要让学生学会分类。
      学生想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大量的语言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学生能把积累语言作为一种任务,日积月累,当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脑子里就建立起一座“语言仓库”,习作时就能信手拈来。因此,积累是提高习作能力的阶梯。
      (二)在品读中深化语言积累
      1.揣摩——即回想,边读边思考。如上《望月》一课,教师声情并茂地说:“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凝望着皎洁的月亮,沐浴着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为之陶醉,为之思绪万千啊!谁来背背与月有关的诗句?”学生很快回忆出许多学过的古诗: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充分利用学生对已学诗词的回顾和预习,引导学生在说和读中,体会诗人借月亮寄托着情思,抒发着情感,又引导学生深化了语言积累。
      2.推敲——即比较,主要是指对文章字词句的品味。例如《特殊的葬礼》一文描写具体,对照分明,昔日大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景象,与今日瀑布的日渐枯竭、奄奄一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语言丰富,生动传神。文章对今昔瀑布的描写,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读来感人至深。课堂上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词句,通过自主读书、交流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欣赏语言,想象意境,积累词语,让学生感受瀑布昔日的壮观气势和今日瀑布奄奄一息的情景。
      3.触发——即联想,由眼前读物联想到自己所知道的。教学“古今贤文合作篇(下)”的“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所学过的“合作篇(上)”的内容:“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二、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语言积累
      (一)在泛读中丰富语言积累
      1.语言积累首先是一个量的积累。这单靠课文典范语言的学习是不够的,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丰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可以延伸一道拓展题,比如五年级下册《七律长征》课后练习册有一首词《卜算子咏梅》,也是毛泽东写的。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首词,说说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不断扩大阅读面。
      2.除了重视课文内容的延伸拓展以外,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一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课外阅读不可或缺;二要指导课外阅读笔记的记法,诸如摘抄式笔记、索引式笔记、符号式笔记、提要式笔记、关键词连线笔记、批注式笔记、心得式笔记、结构式笔记、比较式笔记等。俗话说“好记性抵不上个烂笔头”,读书是一定要做笔记的。
      三、背诵方式得当,积累效果显著
      文化熏陶、道德修养自然渗透在古诗文中,背诵古诗文自然也是一种极好的素质教育。学龄儿童在十二、十三岁的时候记忆能力很好,此时他们能接受一点中、西文学和文化遗产,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时如果能熟读一点古典文学名著,实在是很容易的事,至少一大部分儿童是可以接受的,这也是他们一生将来受用不尽的训练。
      (一)多元化的背诵方式
      通过学校、社区、家庭组织少年儿童诵读、熟背中国文化的经典作品。它与学校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学生没有压力,没有考试。孩子们在课堂上只要跟着老师大声诵读,回家后,再由家长领读,一般数遍之后都能背诵了。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所以这也是一项亲子活动,小孩子往往比家长背得快。在春节,吟颂王安石的《元日》,感受除旧迎新的喜庆欢乐;春节后,抓住孩子的兴奋点,引导他们懂得压岁钱的来历,理解长辈的心意与期盼,不失时机地开展“早立志,俭修身”主题活动,吟诵“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南奢”的古训,使学生正确看待压岁钱,合理使用压岁钱,以俭养德,以俭励志,以俭育人。
      (二)积累式的背诵方式
      我们在诵读古诗文时,只求记忆,不求理解。诵读是一种运动的过程,讲解却是一种单一的灌输。我们只希望他们每天读一点、背一点,聚沙成塔,有了深厚的积累,随着年龄增长,学识、阅历也逐渐增加,在潜移默化中他们就开始理解。
      (三)竞赛式的背诵方式
      速读赛、朗诵赛、读书知识竞赛等,为了检验课外阅读效果,我们一直把促进课外阅读的这些竞赛纳人整个课外活动的计划之中。速读赛,即选用同一篇文章,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看谁能说准文章的主要人物、线索及主要内容,并判断出文章的优劣。朗诵赛,主要有感情地朗诵所选的诗歌、散文。读书知识竞赛,即设计若干读写方面的基础知识题,让学生竞答或书面回答。无论是开展哪种形式的竞赛,我们都事先发动学生进行竞赛准备,让学生在竞赛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在竞赛中强化课外阅读,运用和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古诗文诵读效果短期内不是很容易看出来的,它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但事实上,不少孩子已经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运用起他们学过的东西,甚至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运用。
      教师必须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大量地阅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拓展知识面,拓展生活空间,丰富人文底蕴,从而达到语言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责编 黄鸿业)

    推荐访问:积累 语言 三法 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