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飞红万点愁如海的意思

    时间:2019-04-06 03:14: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人有别离,事有悲欢,家国有兴衰败亡,自然有四季轮转。中国长期的农耕生活让古人对自然和人事之间的关系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古人常于春秋两季对景伤怀,心有戚戚,用笔抒写内心情意。感时、伤事往往并肩而立,拆解不开,在对外在景物的感怀中词人或感慨美好事物的逝去,或感慨时光荏苒、年华空流,或写自身遭遇之不幸、家国之悲,或于自然风物中领略别样理趣。感时伤事词常借助外在物象写内心情志,意境幽深绵邈,让人心有所动。
      一、主题思想
      1.感于时令,心有伤怀
      古人对时令有着今人难以想象的敏感,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叶落而知秋,无不显示着古人细腻的观察及对自然的思考。他们常常以自然中风物比附人类,将主观之情移注于客观之物,在对物的描写中展示内心情感。“春”是词人笔墨最为集中的一个季节,春天的美好常让人不忍别离,因此对春的离去心有不舍,“感伤”成为这个季节的主流情感。如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词人因听“水调”而愁,愁而饮酒,继而伤春,“春去几时回”“伤流景”等语,感伤春去的情绪流露无遗。下阕“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从夜间景物入手,抓取夜间典型景物“月”和“云”渲染出一幅春夜美景图,而人在帘内,因风推想明早应是“落红满径”,不说伤春而感伤自在,今夜还是花摇月影,明晨却是残花满地,虚实对比之中词人惜春、爱春、伤春去的情感尽显。
      2.借景写情,别有怀抱
      一切景语皆情语,对于感时伤事词来讲更是如此。景物只是一个载体,承载的是词人内心浓烈的情感。
      词人借助对时令景物的描写,有的抒写个人遭遇,寄予内心不平。如秦观的《踏莎行》。词开篇渲染一个凄迷的意境,楼台迷失于茫茫大雾之中,渡口在朦胧的月色中不知所处,陶渊明笔下的桃源更是无处可寻。景物的凄迷反映出词人内心的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渡口”。这是秦观在新旧党争中接连被贬时所作,此时他的内心一片迷茫,不知自己路在何方。孤馆春寒,残阳如血,杜鹃哀啼,在别人眼中美好的春天,到了秦观这里却是凄惨一片。下阕首三句写恨,“恨”居然能够用来砌,应该是如砖石堆积而成的厚厚城墙吧,词人心情的沉重可想而知。为什么会有这样消解不去的恨意呢?最后两句给出了解释:“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我”就如同这郴江之水啊,本是绕着郴山的,谁会想到一场政治斗争让“我”的人生就此改变了航向了呢。离乡被贬的怨恨被包裹其中。
      有的借描写时令景物抒写家国破亡之悲。如赵佶的《燕山亭》。全词借写杏花从盛到衰暗指自己的凄凉遭遇,从一国之君沦落为阶下囚,“天遥地远”,不知故宫、故地何在,内心的沉痛无以言说。
      还有的写物是人非之感、个人情事、念远怀人。如李清照的《武陵春》,陆游的《钗头凤》,李璟的《山花子?菡萏香销翠叶残》等。
      3.以物阐理,寓含情趣
      有的词作不仅是写景抒情,感时伤事,仔细读去,里面还富含人生哲理。如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词上阕写伤春之景,花已败落,青杏尚小,枝上柳絮被风吹落,漫天飘舞,一天少似一天,一切的景物都在表明春天已去。下阕写人,词人通过人的关系表达了对人生的看法。墙里墙外两个世界,两个人物本无关系,但墙外的行人却因为墙里佳人的笑声而起了情思,一道墙横亘在两个原本陌生也必将永远陌生下去的人中间,墙外的行人因为佳人的笑声而起了“多情”之意,其结果只能是被佳人的“无情”所困扰。“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偶然的事情就能让我们或悲或喜,陷入无谓的情感折磨中。词作虽是感时,却寓含着理趣。
      二、鉴赏方法
      1.抓取词中主要意象,理解词人情感
      感时伤事词大多借助景物描写展示词人内心情感,对词中意象的把握是准确理解词作的关键,熟悉常见意象的含义对理解词作有事半功倍之效。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晚年的李清照经历了家国破亡、人事艰辛,生活凄凉黯淡,心境愁郁苦闷。在这首其后期的代表作中,词人选取了初秋之景及当时典型景物“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渲染出一个凄冷悲凉的意境。“雁”有思乡之意,“梧桐”本有相思之情,但梧桐加细雨、黄昏,意境就近于凄凉了。整首词是悲秋之作,在悲秋中寓含了词人思恋故乡、怀念亲人的情感。
      2.知人论世,在具体背景下理解词作
      感时伤事,有时有其特定的背景,如果不了解这些背景,就会对词作含意不甚明了,甚至不知所云。如上面所说秦观的《踏莎行》,如果不知道这是秦观被贬时的作品,“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两句就殊难理解。再如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倘若不知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作,将很难理解词中“孤鸿”意象中惊恐、幽恨的内涵,也将很难明了词人所抒发的寂寞幽愤之情。
      3.掌握常用表现手法,领会词人意旨
      感时伤事词常常使用对比手法,在强烈的今昔对比中表现如今的情感。如李煜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词作上阕极写当初国家繁华、山河广阔、宫殿巍峨、饰物华美的太平景象,下阕写出了词人国亡后精神肉体的备受摧残折磨、内心的凄凉落寞,在对比中写出其悲苦之情和绵绵不尽的哀愁。
      此外,还有比喻、夸张等,如李清照的《武陵春》;化用,如姜夔的《扬州慢》;直抒胸臆,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柳永的《蝶恋花》等。

    推荐访问:飞红 如海 春去 万点愁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