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形西昌农文旅快速发展_清代西昌城市空间形制及其特征

    时间:2019-04-03 03:21: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城市空间形制包括城市地域空间的外部整体形态与规模、以及内部空间构成与布局的形式与特征,它是城市发展程度、阶段与过程的空间反映,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基础。分析清代四川民族地区宁远府城西昌的空间形制发现,其空间形制具有军事性、政治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其代表了民族城市、山地城市、沿江城市空间发展的特征与模式,折射了清代四川民族地区城市空间发展的历史。相对于民族冲突导致的城市空间形制的限定、破坏和隔离,在清代的西昌,民族融合和交往所带来的空间扩张和发展才是根本性的、主流的。
      [关键词]清代;西昌;城市空间;形制
      中图分类号:C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2)04-0069-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在礼制与自然之间:清代四川城市空间形制研究”(项目编号:10YJC770023)、四川大学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SKX20101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范瑛,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985工程第3期区域与历史创新基地副教授、博士。四川 成都 610064
      清代四川西临西藏,南接云贵,境内居住着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土家族、苗族、彝族、纳西族、壮族、布依族、傣族、白族和羌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是民族地区与汉族区域的过渡地带,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清代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尤重经营边疆,中央政府经营西南边疆的努力贯穿着清代四川历史的始终。伴随着平定边疆的战事和改土归流,一大批城市在四川民族地区建立和发展起来,奠定了近现代四川民族地区城市建置和分布的雏形。由于清代四川民族地区城市往往位于四川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占民族交通要道,扼民族交往门户,因此在地形影响下呈现出山地、高原、河谷等不同类型城市独有的空间形制特征。同时,在空间文化和建筑风格方面,地方民族宗教文化的长期熏染,与来自中原的礼制文化的渗入和控制相互叠加,两者的矛盾、冲突、妥协和融合,构成了民族城市空间形制独有的特色与魅力。城市空间形制包括城市地域空间的外部整体形态与规模、以及内部空间构成与布局的形式与特征,它是城市发展程度、阶段与过程的空间反映,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基础。
      一、清代西昌行政建置与城市发展概况
      清代四川宁远府治西昌,历史悠久。汉初为邛都国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开始置越嶲郡,辖十五县,属益州管辖,东汉因之。三国时期属蜀汉,晋太安二年(303)改属宁州,后复属益州。刘宋时还置邛都县。后周天和五年(570)置西宁州,后更名为严州。隋开皇六年(586)置越嶲县,并设为嶲州越雟郡治。唐武德元年(618)复改嶲州,三年(618)置总管府,后改为中督府,督羁縻十六州,属剑南道。太和五年(831)南诏攻陷嶲州,西昌陷于南诏,咸通中为蒙诏所据,立城曰建昌府。宋为羁縻州,仍属于大理。至元宪宗时才内附,至元十三年(1276)为建昌路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建昌府,属四川布政使司,后废府改建昌卫。清康熙八年(1669)仍曰建昌卫,属建昌监理厅,置总兵镇之①。雍正六年(1728)裁卫改宁远府,领越嶲厅、会理州、西昌、盐源、冕宁三县,简称“宁五属”,西昌县为附郭首县②,并把建昌左所中前所礼州守衙并入为县治,而周围的昌州长官、威龙长官、晋济长官、河东长官、阿都长官也相继归属③。
      西昌自古“在牦牛徼外,为若水之野,东连乌蒙,西距吐蕃,南接中庆,被邻西蜀”④,其地山叠岭深谷大,山川纵横,有直有曲,有分有合,为川西与民族地区交界地带,历史上与少数民族互相争夺,屡得屡失。元鼎初年(公元前116)地震,县“陷为汙泽”,六年(公元前111)且兰邛笮反叛。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因征高丽而发民造船,当地民众苦于徭役反之,后逐为吐蕃所据⑤。至德二年(757),一度为吐蕃所占,贞元十三年(797)收复。太和五年(831),嶲州为彝族所破,次年迁州治于台登。至唐懿宗时属蒙诏,立建昌府,遂入南诏范围。宋代嶲州弃置化外,大渡河以南均为彝族所有。至元朝成宗时(1302),又收复嶲州,改称建昌路,总管府设建安州,即今西昌,领九州一县⑥。可见西昌地区长时间为吐蕃、南诏、大理所据,直至元代归附,此后才相对稳定。明代始在此建城,管理和教化于民。
      西昌“虽为夷地,屡经陷没,然常额开道,地早通商”⑦。汉武帝时此地作为通商要道得到高度重视,为通西南夷始置越嶲郡,时售马诺驱,黎州互市。越嶲入唐成为嶲州州治所在,城市得到空前发展。贞观年间修建了工程浩大的清溪道,北通益州(今成都),南达姚州(今云南姚安)。一时间商贸发达,城市建设亦达到空前水平。可惜后被吐蕃、南诏攻陷,城市遭到空前浩劫,一蹶不振。大理管辖时期,与五代、北宋、南宋之间一直相安无扰,宁远城成为大理对内地贸易的主要口岸,和宋朝的成都府路、梓州路经济联系密切。出口货物以建昌马及药材为大宗,进口则多蜀锦、蜀布,市面通行宋钱钞。元代至元年间,自建安北到成都,南至昆明的川滇释路建成,建安城成为川滇主要通道的中心城镇,人口增加,城市也有扩展。此后历经明代持续发展,城市商业繁荣,“人烟辐辏货堆排,填满东西两道街”⑧。
      清代时局相继稳定,西昌城内“士庶商旅云翠齐集,而县属东西两乡,生齿教繁,农隙负贩。由县境之北而炉城,而上下川南各乡镇,或由南行而滇之迤西,州邑村闾,足迹殆遍。虽不足列商人之林,而逐什一,历关市,犹之商也。若夫郡城都市,巨镇街场,列肆而居者,营业种类,盖亦多矣”。西昌商业以金为大宗,“当麻哈菜子地马头山各金厂畅旺时,城内大商,收买亦金,以广布白银为资本,吸收乡场镇市商所收零金,制成金叶,行销上海”;“金之外或辦丝成驮,运售云南大理,清代咸以生丝贸,……且以赤金为货品者,有时购辦于鈩城。此种商业,兼辦虫草贝母等品,运滇销售,此则商业之较大者”。⑨特别是清末,云南相继开五关,川南与云南贸易繁盛,金、生丝、盐业、烟草业、棉纱业等尤为繁盛。至“光绪三四年,因设立商会,始就城区清理商号,大别之为十帮。银钱帮,凡掉换金银,兑换金银者属之。布帮,贩卖布匹者属之。盐帮,运销土盐者属之。山货帮,收买山货者属之。药材帮,买卖生熟药材者属之。皮帮,分生皮、熟皮两业为一帮。杂货帮,经营丝棉及洋广货者属之。杉帮,本地产陈桥杉板交涉繁多特设一帮。西帮,陕帮购辦沙市布匹销宁属,营业正当买卖公允特设一帮。渝帮,由重购运棉丝至此收买山货药材营业最盛特设一帮。此清末之可纪者。”⑩

    推荐访问:西昌 形制 清代 特征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