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三百年不衰的北京同仁堂】北京同仁堂百结消汤药

    时间:2019-04-02 03:20: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要说中国的百年老字号,就不得不说同仁堂。而要说同仁堂,也就不得不说乐凤鸣。  乐凤鸣出生于医药世家,其祖上先人乐仁规在唐末曾为太医令,后避乱弃官,迁居宁波府慈水一带,仍以行医为生。到了明永乐年间,乐家后人开始定居北京,依旧是手摇串铃,奔走在大街小巷,行医卖药。直至乐显扬成为皇宫太医院吏目,才结束了乐氏世代铃医生涯。乐显扬收集了大量宫廷秘方、太医良方、古方、民间验方,加上祖传秘方,于1669年始创“同仁堂”药室。乐显扬尊崇“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唯医药为最”,把创办药室推崇为济世养生的高尚事业。
      同仁堂从一开始就有了一个好的基因,一个高的起点。因此,乐显扬被乐家认为是同仁堂的鼻祖,而奠定基业是其第三子乐凤鸣,于1702年在大栅栏开办了同仁堂药店。
      立志开药铺
      乐凤鸣字梧岗,生于1661年。乐显扬很喜欢乐凤鸣,不过“爱之越深,责之越苛”,乐显扬对他的教育也非常严格,除了常给他讲人生的道理,讲世上的忠奸善恶之外,也讲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医药知识。
      乐凤鸣经常看见父亲在一豆烛光下翻检堆积如山的医书,在一缕阳光里品察古古怪怪的药材,在一线希望中救治“无药可救”的病患,父亲的德行和学识让他钦佩不已,但无论怎么繁忙,父亲都不放松家庭教育。乐显扬经常教诲乐凤鸣:“可以养生,可以济人者,唯医药为最。”
      康熙八年,乐凤鸣八岁。一个春日,父亲正在给他讲古人自小立大志的故事,忽见一队大雁排成“人”字,在白云蓝天间向北飞去,于是父亲就指着雁阵对他讲什么叫“鸿鹄之志”。讲完了,父亲又问他,将来要做什么,那时的孩子大都会说,要金榜高中、骑马坐轿,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可是乐凤鸣却脱口而出:“将来开药铺。”此言一出,其他长辈都暗暗吃惊,担心乐显扬会生气动怒,不想他竟欣慰地点点头,连连说好,在场的人都为他的豁达开明感到惊奇。
      子承父业
      到康熙八年,乐显扬辞官回家,开始为百姓治病。刚开始,乐显扬只为病家诊脉、开药方,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乐显扬感到应该有一个药室,既能开处方,又能拿药,会大大方便病人,也能使自己的配药技术得到应用。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乐显扬的药室终于具备制作丸、散、膏、丹的条件了。药室的名称怎样定呢?乐显扬想起了儒家的经典,想起了古代所谓大同社会的标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子其子……是为大同。”
      “大同社会是天下为公的,就取一个‘同’字吧!”乐显扬定了药室名称的第一个字。
      第二个字呢?乐显扬想到了仁字。“仁者,爱人也。”“济世养生,不就是最大的爱人吗?”想到这里,药室名称的第二个字也定了下来。
      这就是“同仁堂”字号的由来。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乐显扬逝世。长子从军,次子承办了万全堂药店。四子经商长年在外,然三子乐凤鸣早已忘记年少的志愿,一心在科举政仕之路上奔波。尽管他自我要求很严,但阴错阳差三次乡试都未能中举。
      人近中年,几次乡试落举,乐凤鸣心里难免感到失落。在家闲居无事,心中不免浮想联翩,仰望长天,乐凤鸣不禁想起了父亲往日的教导。“我为了科举政仕碌碌三十余年,先君的教诲几乎忘记了。”乐凤鸣长长叹了一口气。
      此时,他决心继承父业,献身医药事业,以济世养生。父亲往日的一席话,又在他耳边响起:“古方无不效之理,因修合未工,品位不正,故不能应症耳。”
      乐凤鸣想到,父亲以“养生济人”为己任,不羡高官,不慕虚名,并且乐此不疲,不就是追求一个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讲求公平正义的境界吗?而自己这三十多年不仅碌碌无为,还几乎把父亲的教诲 “可以养生,可以济人者,唯医药为最”都忘记了。
      父亲的风范,使乐凤鸣自感羞惭,又深受鼓舞。他眼前豁然开朗,对逝去年华的嗟叹,对前路茫茫的惆怅,以及所有的沮丧和失落都烟消云散了。他作出了一个决定,从此抛开功名,不涉宦海,按父亲的教诲去做,投身于最能养生、最能济人的医药事业中。
      能够不受社会潮流裹挟,敢于特立独行的人,往往会在历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迹,乐凤鸣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门店装修
      北京前门外有条不长不宽的街道,名叫“廊房四条”,这是顺着廊房头条、二条、三条的顺序排下来的。明清时期北京的街口都有木栅栏,夜间一律关闭,还有士兵把守,以防盗贼。因为廊房四条聚集了“六必居”酱园、“滋兰斋”点心店等一批名震京师的大商号,为安全起见,栅栏也就做得格外粗大,老百姓就根据这一特点,称这里为“大栅栏”,时间长了人们倒不怎么提它的正名了。到了乾隆年间,就连官方的地图上也把这里标成了“大栅栏”。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的一个吉日,一家新店在前门大栅栏的路南开张了。人们奔走相告:“快去看看吧,那家新张的药店,还真是与众不同。”
      这家新店表面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三间门脸的平房,彩漆梁柱,黑瓦灰砖,是常见的中国传统风格建筑。与众不同的是,它是“下洼子门”,也就是店面比街面低,进门时不是上台阶,而是下台阶。这样下雨时街面上的水都汇集进来,象征着财源滚滚。为此,院子后边建了好几个很深的蓄水井,存水量很大,蓄下的雨水可以灌园泼街,这既是旧时商户崇尚风水的结果,又有节水的功能。也有人认为,这种“下洼子门”,是考虑到药铺的顾客中有许多都是病人,身体不好,下台阶要比上台阶省力,买了同仁堂的药之后,出门上台阶则是图个步步高升、日趋好转的吉兆。
      许多人看到这家新店的字号也觉着特别:“嘿,这家新开张的药铺有意思,叫同仁堂 。”
      “怎么着,真有铜人儿吗?”
      “不是铜打的人,是一视同仁的同仁 。”
      “这家药铺的名儿好,抓药就到这儿来,准保不欺客。”
      ……
      请人题字
      同仁堂在大栅栏的新店开张了,买卖兴隆,可是乐凤鸣还是于心未甘,他要让“同仁堂”三个大字更加耀眼,更能聚人气。
      康熙乙酉年(1705年)六月的一天,同仁堂前鞭炮脆响,锣鼓喧天,热闹程度不亚于开张之日。在一片喜庆的气氛中,一块新匾被高高悬于大堂之上,白漆底上,是三个端庄隽永的黑字 “同仁堂”。匾额的上款是“康熙乙酉年六月吉旦”,下款是“孙岳颁题”。

    推荐访问:同仁 不衰 北京 三百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