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中医药治疗胃下垂49例临床研究】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

    时间:2019-03-31 03:16: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目的:对中医药治疗胃下垂的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对49例胃下垂患者采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连续服药30天,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9例患者连续服药30天后,治愈40例,占81.63%;有效6例,占12.25%;无效3例,占6.12%。结论:本组治疗中使用的中医药方剂治疗胃下垂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胃下垂 中医 治疗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04-02
      胃下垂是指人立位时胃下缘达盆腔,胃小弯最低点在髂嵴水平以下。多见瘦长无力体型者,有的患者也同时伴有其他内脏下垂的现象。胃下垂者常有消化不良等症状,在直立时加重,平卧时减轻。胃下垂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目前西医无特效疗法。我院使用中医药治疗49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胃下垂患者49例,其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8.2岁;病程2~15年,平均8.2年;轻度胃下垂21例,中度21例,重度7例。
      1.2 方法。49例全部采用自拟汤剂治疗。基本方组成:黄芪24g,当归12g,炒杭白芍9g,茯苓15g,菟丝子15g,炒补骨脂9g,白术12g,炙升麻3g,鹿胶15g(烊化对服),西砂仁6g,炙甘草6g,川附子30g(开水先煨透),干姜9g,大枣5枚。水煎服,1剂/d,连服10天。兼慢性胃炎者加黄连10g、牡蛎30g。高血压、孕妇忌服,忌生冷、不易消化食物。患者病症好转后,再服补中益气丸以资巩固。处方:熟地15g,当归15g,炒杭白芍9g,川芎6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35g,炙甘草3g,黄芪18g,肉桂68g,烧姜2片,大枣5枚。
      1.3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消化道钡检示胃角切迹恢复至髂嵴连线以上为治愈。有效:症状体征减轻,胃角切迹提升5cm以上,但未达髂嵴连线。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胃角切迹提升达不到有效标准。
      2 结果
      49例患者连续服药30天后,治愈40例,占81.63%;有效6例,占12.25%;无效3例,占6.12%。痊愈的患者身体好转,已能步行数里。腹守亦无下坠感觉,精力充沛,食眠均佳。诊脉两手调和,舌红润,此病症已退,气血渐充。
      3 讨论
      胃下垂是内脏下垂中最常见的疾病,胃下垂是胃体下降至生理最低线以下的位置。多因长期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致中气下降,升降失常所致。本病大都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嘈杂”、“腹胀”、“呕吐”之范畴。胃下垂的病因病机为:饮食失宜,劳倦过度,中气受损,磨谷无力,脾不散精,胃不下降。中州不能履行其枢机之职,而致气、食、湿、寒、热邪停滞、壅塞中焦。中气不足→脾胃运作无力→水谷精微无以化生→气血无以补充→中气更虚→磨谷更差→调理不当,恶性循环。本病病程较长,症候以气虎、阳虚者恒多,初期症候多呈脾虑,病久则累及肾,巴常挟痰、挟饮、挟淤,而成本虚标实之候。
      本病患者多有腹胀(食后加重,平卧减轻)、恶心、暖气、胃痛(无周期性及节律性,疼痛性质与程度变化很大)等症状,亦可偶有便秘、腹泻,或交替性腹泻及便秘。本病患者多为瘦长体型,同时还可伴有眩晕、心悸、乏力、直立性低血压、昏跃、食欲减退等症状。胃下垂是由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升举无力而引发。
      本病治疗原则应以健脾、益气、升提等方法为主。治疗颇感棘手,补益不当壅塞更甚,攻积消滞失宜损伤正气,劳而无功。治宜把握症候,轻轻起动,时而寓消于补之中,时而寓补于消之内。攻补兼施,寒热并用,不同时机各有侧重。治胃之方贵在轻灵。脾胃之功在运,运者动也。欲其动以轻灵活泼为要。药不宜多,量不易重,欲速则不达。理气而不耗气伤津、补气养阴而不壅中,温而不燥、凉不败胃为用药准绳。气虚有滞、虚中有实是本病的核心问题,益气健脾是治疗本病贯穿始终的指导思想。理气和胃。消积化滞是治疗本病的大法。根据临床观察:胃下垂病人,多数合并有慢性胃炎,少数病人合并有溃疡病,根据目前医学界提出的“幽门螺杆菌”的理论,对中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特别是病程长久,湿热郁胃型者,配合服用西药抗生素,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本组治疗中方中以黄芪补益中气、升阳举陷为主。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患者体瘦纳少,食则不运,腹胀如坠,病久不愈。故应脾胃同治,升降并调,采用升清降浊法,使清浊各行其道。标实之际,当先开胃,胃气得降,清阳自可升发。根据李东垣《脾胃论》升阳益胃、补中益气之理,并重温中回阳和补血调肝之法,结合患者体质,灵活用药。先以参、术、黄、附治其虚寒,姜、桂、砂、苓止痛止泻,补骨脂涩其滑脱,升麻、柴胡升提下陷之气,菟丝子、炒玉米、老米湿肾益冒,甘草、大枣健脾调中。以后配入鹿胶、归、芍、孰地、川芍补血调肝。似此重视全面,综合论治,易收良效。
      本病病程长,多反复反作,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积极配合食疗,以少量多餐,高质量,易消化,无刺激为原则,注意休息,防止过劳,改善全身状况始可收到满意效果。宜少食多餐。每次进食量减少,可以减轻目的负担,但为了保证营养,仍需少食而多餐。宜多进高营养食品。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可适当多于蔬菜水果,以求增加腹部脂肪积累而上托胃体。宜蹲着吃饭。胃下垂患者吃饭后胃内负荷增加,由于重力关系使胃垂向下方,致使患者出现饱胀不适等症状。如果吃饭时和饭后15分钟左右蹲着,就会使胃下垂方的脏器起到垫托作用,让胃中的食物大部分缓慢进入十二指肠,从而使旨在大负荷状态时得到一定的休息。据统计,连续三个月到半年蹲着吃饭,可治愈有多年病史的胃下垂。忌暴饮暴食和吃不易消化、体积大的食物,以避免加重病情,影响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芙蓉,王智慧,赵天使,赵天皎,边壮.中西医结合治疗胃下垂3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7(03)
      [2] 马琳兰,周益民,景海燕.辨证治疗胃下垂举隅[J].新疆中医药,2002(02)

    推荐访问:胃下垂 中医药 临床研究 治疗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