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对雪莉・杰克逊的小说《彩票》的解构性阅读] 雪莉杰克逊彩票

    时间:2019-02-12 03:24: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彩票》是雪莉・杰克逊的一部颇具争议的短篇小说。它描述了一个现代村落里,看似和谐快乐的人们却以彩票的形式举行野蛮的祭祀活动,把人做为祭祀品以换取村镇繁荣,反映了人类在虚假的善和文明的表面下,掩藏着邪恶和野蛮的本性,从而建构了人性善与恶、文明与野蛮的二元对立。然而,作者在宣扬人性恶的同时,在文本中也不自觉地流露出人性善的一面,这种自相矛盾解构了作品的主题。
      关键词:人性善与恶 文明与野蛮 解构
      
      美国二十世纪杰出短篇小说家雪莉・杰克逊(Shirley Jackson)一生写了多篇畅销小说,但是奠定她文学地位的还属她1948年在“纽约人”杂志上出版的引起轰动的经典短篇小说《彩票》。这个短篇一问世就激起了读者的强烈凡响,除了小说包含某些哥特式的恐怖、怪诞的成分在内外,主要原因是:《彩票》向读者宣告的是几千年来人类一直争论不休的人性善与恶、文明与野蛮的论题。
      《彩票》描写了一个宁静的村庄里,所有的村民聚集到广场上抽选票。在谈笑中,每户人家轮流从选票盒里抽取纸条,最终家庭主妇泰茜・哈钦森拿到了一张有黑色记号的纸条,为换得庄稼丰收、村子的繁荣昌盛,村民们把她作为祭祀品用乱石砸死。故事的结局令人震撼。在历代沿袭的祭祀仪式传统的允许下,一直和睦相处的人们“欣然转向暴力和无情”(turn joyfully to violence and cruelty)①,从而人类天性深处邪恶、野蛮、原始的一面被深刻地揭示出来。雪莉・杰克逊本人在回答读者对她创作意图的疑问时也说过:她把古代残酷的祭祀仪式设置在我们所熟悉的看似文明、有序的村庄里,来反映出人类本性中的“无意义的暴力和无人性”(pointless violence and general inhumanity)②来达到震撼读者的效果。这样,小说无疑昭示出在由人性善与恶、理性与非理性、文明与野蛮构成的对立中,人类善良、文明和理性的脆弱性。但是,如果我们用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对小说进行解读,就会发现文本自身包含的二元对立中的对立关系的模糊性(ambivalence)和不确定性(instability)③。这主要反映在作者宣扬人性阴暗面的同时,又处处在故事中不自觉流露出人性深处善良、理性的一面,这个矛盾心态解构了文本最显而易见的主题――人的善是表面的,而恶才是本质的。
      
      一、 小说里人性善恶的对立
      
      首先,人性善恶的对立性在孩子们身上体现出来。小说开篇描绘了孩子们首先聚集到村里的广场上,等待抽取选票的开始,一切似乎都很平静正常。他们玩耍着,谈论着小孩子特有的共同话题;男孩子捡着石子,女孩子在一旁观看。在这些孩子们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一丝野蛮和暴力的痕迹,他们有的只是一般孩子们特有的天真无邪。但是,从小说结尾来看,男孩子们捡拾石头是用来砸所谓的“彩票中奖者”的。他们没等仪式开始就早早的准备砸人的石头,有的甚至“把捡来的石头在广场一角积了一大堆”④,说明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参加进这残酷的祭祀活动。当牺牲者哈钦森太太被选出做祭祀品后,孩子们也最先向她扔出了石头。在他们善良、纯真的表象下,掩藏着的是冷血、暴力倾向的本性。
      其次,人性善和恶的对立性不仅反映在孩子们身上,也同样在大人们身上有所体现,甚至更加明显。从小说暗示的人物关系来看,村里的民众相互熟稔,关系融洽。当妇女们赶到广场上时,她们会互相打招呼,扯几句闲话,女人之间的友爱之情一览无遗;村里人因为村长桑莫斯先生没有子嗣,妻子是个泼妇而对他深表同情;另一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桑莫斯先生身居要职,但村民都随意地称呼他为“乔”,他们之间没有拘束感,有的仅仅是兄弟般的情意;再说哈钦森夫妻,他们关系和谐,生活愉快。这从哈钦森太太称他丈夫为“我家老头”,以及当村长点到哈钦森先生的名时,哈钦森太太在众目睽睽下调侃她丈夫说“比尔,从那儿站起来”这两个典型细节里集中体现。由此,我们窥出村里平民之间、上级和下级之间,夫妻之间无不存在着温馨的人情味,村民们都是善良、理智的普通老百姓。另一方面,这个村子处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并不是人类远古蛮荒时代。例如,当村里人等待仪式开始时,男人们就聊开了,他们谈着耕种和雨水、拖拉机和税收,说明当时科技发达,管理制度健全;从小说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村人过的是现代生活:村人们会在广场上跳舞娱乐,村里开办有青少年俱乐部供孩子们学习娱乐用,万圣节到来时还会举办节目。如此种种,无不显示出,这个村庄就像人类社会的缩影,具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基础。但是,一旦村民们本性中野蛮、邪恶的一面暴露出之后,他们的善良,他们引以为傲的文明仿佛只是狼身上的羊皮而已,是那么的虚幻,那么的禁不起考验。当哈钦森一家抽到有记号的纸条后,哈钦森太太高声抗议,没有人维护她。他们无动于衷地站在一边冷漠地注视着她,他们之间维系的感情在这个时刻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第二轮抽签后,两个孩子南希和小比尔笑着把他们抽到的空白纸条高高地举过头顶给群众们看,他们庆幸自己能逃过一劫,却没有考虑过会失去他们的父亲或母亲,亲情在这里显得脆弱不堪。哈钦森先生抽到的也是空纸条,当村长要求他把妻子的纸条显示给众人看时,他毫不犹豫地把它从妻子手中“用力夺过”⑤,并不感念夫妻之情。哈钦森太太被选为今年的祭祀品后,村长桑莫斯宣布“让我们快点干完”⑥,在他眼中杀人就如干活一样简单,暴露出他人性深处让人毛骨悚然的恶的一面。哈钦森太太绝望地站在广场中央并尖叫着。在老头华纳的催促下,村民们举起石头向她投去。一场惨绝人寰的暴力事件就在这由“善良”的村民构成的,标志“现代文明”的村庄里开始了。整部小说透露给读者这样的讯息:人类善良、理性、文明的表面下隐藏的是一颗冷血、残酷的心。人性善与恶、人类的文明与野蛮之间的对立在这里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小说里人性善恶对立的模糊性
      
      虽然故事从头到尾贯穿着人性的善是虚假的,而恶才是本质的这样一个主题,但如果我们由表及里,由远及近审视作品内部时,我们会诧异的发现其自相矛盾之处。因为它在宣扬人性本恶的同时,又不自觉地流露出人性善的一面。不言而喻对于人的善,人的理性,人的文明是表面的还是本质的,作者本人似乎并没有给出定论。文本里的这种善与恶、理性与非理性、文明与野蛮对立关系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自然就解构了文本自身。
      首先,对文本中小孩的分析来看,故事开端孩子们在仪式开始前就迫不及待地捡拾石头的残酷事实,以说明他们本质的邪恶。但作者也写道:“博比・马丁已经把他的口袋塞满了石子,其他男孩很快地仿效他,选择最光滑、最圆润的石头。”⑦孩子们既然本质凶残,为什么不捡尖利的石头,那不是能更快地致人于死地吗?也许,他们内心深处并没有想杀人,参与杀人只是迫不得已,因为这是传统,违背不得。另外,当哈钦森太太女儿南茜第二轮抽签时,站在一边的小女孩说道:“我希望不是南茜。”⑧这表明小女孩不希望自己的同伴死去,孩子们并不是无动于衷地站在一边观望,而是充满了为同伴的安危焦虑的情绪。再看哈钦森太太的小儿子戴夫,因为年幼,由邮局局长格雷夫斯握着他的手从盒子里抽纸条,之后,小戴夫站在一边“迷惑不解地仰望着他”⑨,其实孩子对所发生的一切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他甚至不知道抽取纸条是干什么用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别人的指挥和影响下,孩子本身没有坏心。
      其次,从村民的角度分析来看,小说里提到,村长多次申明重新造一个彩票盒,旧盒子已经破烂不堪了,但始终没人付诸行动。虽说,村民们对盒子又敬又畏,没人想亵渎它,但对这种每年都会夺去他们一个同伴性命的仪式,他们也许已经越来越厌恶和憎恨,以致内心都希望代表祭祀的盒子能就此消亡;另外,小说中很多处描写,代表野蛮的祭祀仪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如一开始那样的神圣,大多祭祀时的繁文缛节被省略,庄严肃穆的气氛被村长与村民时不时开的玩笑所破坏;本来人们从盒子里抽取的应当是木片,但现在已经由纸片取而代之。象征野蛮的祭祀仪式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已经逐渐失去威慑人心的力量。再有,小说中描述了村里年纪最大老头华纳,对北村着手讨论取消祭祀活动表示不满,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是一群疯子,但是亚当斯太太却肯定了他丈夫的话,说:“一些地方已经取消彩票活动了。”⑩亚当斯夫妻似乎在暗示:我们的村子也该讨论取缔这种野蛮活动了,其实质是表达他们内心对祭祀的不合理性的愤懑之情。在技术文明发达的今天,村里人似乎也在质疑着野蛮祭祀的合理性,毕竟这只是人类发展初期愚昧、野蛮的产物,在现当代这样的社会中,显得分外的格格不入。最后,当德拉克洛瓦太太一边捧着巨石,一边催促邓巴太太行动快点的时候,邓巴太太却慢吞吞地捡着小石头;她让德拉克洛瓦太太走在前边,她在后跟着。这些细节似乎反映邓巴太太的心慈手软,她也许并不忍心走在前头目睹哈钦森太太被众人用乱石砸死的残忍的一幕,而宁愿躲在众人之后拿着小石子装装样子。她内心深处恐怕充斥的并不是对于砸死哈钦森太太的快感,而是对她深切的悲悯之情。
      人性善恶是困惑了人类几十个世纪的话题,人们千百年来对此从来都没有得出过定论,因为它是一个极其抽象难解的东西,人们很难对此作出客观的界定。长期以来,人们仅仅是通过人类各种各样的作为和不作为得出人性是善或是恶的假设,但是人性真正如被见证出来的那样吗?人毕竟是复杂的高级动物,有别于动物的纯兽性,同时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文明和原始部落群居之间因为横亘着久远的历史长河,也不能相提并论,所以人的行为包含的情感因素、动机因素往往成为我们了解人性本质的最大阻碍。所以,人类对人性的探讨才会这样无止境地延续着。但是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人类似乎更愿意相信人心的软弱。小说中作者流露出的人性善良的一面,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恶并不是处于绝对压倒性的优势。因为人们知道只有人性善才能求得世界和平,人类社会的欣欣向荣,如果人性本恶,那么我们对于美好世界的憧憬无疑是一个永远不能实现的梦想而已。憧憬是美好的,让我们还是相信人性善吧。
      
      参考文献:
      ① Granville Hicks, “The Nightmare in Reality,” in Saturday Review, Vol. XLIX, No. 38, September 17, 1966, pp. 31-2.
      ② In the July 22, 1948 issue of 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Shirley Jackson said: “Explaining just what I had hoped the story to say is very difficult. I suppose, I hoped, by setting a particularly brutal ancient rite in the present and in my own village to shock the story’s readers with a graphic dramatization of the pointless violence and general inhumanity in their own lives.”
      ③ Lois Tyson, “Critical Theory Today-A User-Friendly Guide” [M], Garland Publishing, 1999.
      ④ 摘自《彩票》(The Lottery)原文.
      ⑤ 摘自《彩票》(The Lottery)原文.
      ⑥ 摘自《彩票》(The Lottery)原文.
      ⑦ 摘自《彩票》(The Lottery)原文.
      ⑧ 摘自《彩票》(The Lottery)原文.
      ⑨ 摘自《彩票》(The Lottery)原文.
      ⑩ 摘自《彩票》(The Lottery)原文.
      
      YS02-04017

    推荐访问:杰克逊 解构 彩票 雪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