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时间:2019-02-11 03:22: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在教学第一线的经验谈谈如何进行合作学习。   关键词: 中学教学 异质形式 合作学习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于2001年6月颁布,《决定》中专门提及了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同年同月正式颁布的《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再一次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角度,强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学习、合作学习的概念有所明确。学习是个体(人或动物)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体信息进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会对个体以后在相关情境中的活动的水平和方式产生影响。郑金洲主编的《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认为合作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是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4)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至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5)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定义为: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可以是同质也可以是异质。对于中学阶段的学习,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以下主要根据异质形式,谈谈中学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第一,教师应该熟练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所要教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而且提出来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新颖性和一定的难度。否则,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学生没必要进行合作,合作学习就失去意义。
      第二,选择分组模式。普遍认可的做法,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特征、学业成绩、能力特长、家庭背景等综合情况来分组。合作小组成员性别、性格、学习成绩、文理科搭配,从而实现各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的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每一组成员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一般以四个较为适合。这种模式并不是绝对的,高中阶段,一年级、二年级打基础,是以全班学生的进步为目标,提高整体素质。运用这种模式,我发现能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而对于高三的学生,要想学校在整体水平上有所提高,出高分,出尖子生,提高优生率,我采取的分组模式是“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在中学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个不好的现象:一个班除班主任以外,课任教师对学生的家庭背景很少了解,有的教师一个人要教五六个班,对各班学生的了解非常有限,这样分组时可能会遇到障碍。我认为,最好向所在班的班主任了解情况后再分组,做好充分的准备。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三,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小组及个人学习任务的确定。这是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转向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形式过程中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教师往往在布置完了班级学习目标后就直接引导学生进入小组的讨论交流。尽管学生会自觉地将班级学习目标作为自己在小组学习中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但小组学习缺乏目标指向性。学生虽然在小组中进行学习,但其心中的学习目标指向是班级目标,而非小组目标。每个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也是班级中所有学生都要完成的无差别的任务,而非小组任务或个人任务。这就无法激起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相互合作学习的动机,也无法顾及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发挥小组成员的应有水平,每一个成员在共同完成任务时缺一不可。每一个小组应该有记录员、讲解员(读题员)、协调员、总结者。每一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对问题如何理解、如何分析、如何解决提出个人建议。在协调员的协调下,小组成员达成共识,对问题的解决作总结。最后小组成员共同推荐一名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作答,为了使小组在作答时增加分数或具有特色,也可以由一名成员作答,其他成员把所答的内容用动作表达出来。
      第四,小组合作交流、互教互学。这一环节在传统教学组织中历来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来使用的。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几个环节是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师不能把课堂教学中的这一环节简单独立地使用,认为已成功组织了合作学习。这里主要存在两个层面上的认识偏差:
      1.把二人或四人一组的共学直接理解为合作学习。这样的小组共学不仅没有共同的小组学习目标和任务,甚至在学习之间根本没有产生互动与合作,更不用谈小组学习成果了。这种小组共学仅仅是将学生独自阅读材料或做练习的形式转换为几个学生聚在一起进行阅读、练习,至于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否倾听了同组成员的阅读情况、交流了各自的学习体会,是否通过一起练习互教互学,教师都不得而知。教师也往往受制于课堂教学时间而主观地控制这种小组学习时间,对最后学习成果的考察仍然是简单地随机抽取个别学生汇报自己方才阅读或练习的结果,而小组学习的作用就无从考证。这又何异于全班教学呢?2.忽略主体参与的小组讨论学习。在这样的小组学习中,确实存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一般要求每个学生能贡献自己的智慧,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案或对学习材料的理解,最后由小组中的某一成员来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但是,教师没有对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参与提出要求和指导,更没有对小组的成果汇报所包含的个体参与成分进行考察,这就使得小组讨论学习成为部分高学业成就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而部分低学业成就的学生则如同在全班教学中一样,混混沌沌地度过一节课。这也不符合合作学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的宗旨。
      第五,评价。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的教学评价也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它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惟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得到高分或好名次,能取得成功,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鉴于此,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尤其是“基础分”和“提高分”的引入可以说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特色和创新。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引入基础分与提高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把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地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另外,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合作学习还注意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业表现和测验成绩,安排高成就生与高成就生一起分组测验,中等生与中等生一起分组测验,低成就生与低成就生一起分组的总分挂钩,高成就生小组的第一名、中等生小组的第一名及低成就生小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这种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竞争、公平比较其贡献的做法,对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无疑有着积极意义。评价的方法很多,不同班级不同年龄阶段宜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成绩好、学生年龄相对较大的班级,一般学生比较理智,相对来说,中肯是最好的评价,语言尽量温和,因为学优生之间竞争相对比较激烈,各有所长,通过合作学习,能让学生相互欣赏,取长补短。成绩较差、学生年龄较小的班级,宜采用鼓励为主的评价,尽量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第六,反思。传统教学往往片面强调教师权威,使得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度过了9年或12年的学生,很难想象,他的一生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不惟书、不惟上,而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判别,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这种状态使人们不得不对教育作深刻的反思。教育作为文化―心理过程,所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它有两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对立统一的基本点: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一切教育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的;一切教育目的又都是为解决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而设定的。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凝聚着一定社会人们对理想社会和理想人生的追求。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他们最需要受教育也最喜欢受教育;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是闻道在先,教师在学校里肩负着帮助学生增加自我价值感和追求成功的责任。而与此同时,学生是完整的生命存在,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学生”与“学习”可以从“人”是自然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三个层面解读:掌握生存的常识和技能,以便独立地面对世界;遵从生活的规律与规范,以便和谐地与人相处;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便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要发挥教师作为指导者的作用:对学生、特别是对弱势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帮助;除了调控学习任务,还要调控学生展示发言的权利,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组间交流,并给予展示方法、技巧的指导。要关注学生合作学习时动态生成的资源;要及时发现、加以把握和利用,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2]殷向东.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微.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2).
      [3]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推荐访问:组织学生 合作学习 教学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