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读老杜诗集【读王家洋的诗集《到乡下去》】

    时间:2019-02-04 03:25: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朴实,是王家洋的诗给我的入眼印象。他直接以《到乡下去》作为自己诗集的书名,便是朴实的印证。一开篇,他的诗就爽快而朴实地进入眼底――   离开那些深不可测的表情及口红
      弟兄们,走!我们到乡下去
      那儿的天空一尘不染
      那儿的流水清澈见底
      卷起裤脚,敞开胸膛
      我们便成乡下人了
      我们就成好弟兄了
      他就这样呼唤走向泥土般的生活,痛快而豪迈地摆开和受尽污染的城里人的不同架势,语调的质朴中袒露了感情的粗犷和爽朗。
      “到乡下去”,是一种生活姿态,表现出一种人生态度。这不光意味着远离文明的污浊,而且意味着诗人拒绝虚飘浮薄的诗风,把激情投向最边缘、最底层人们的苦难。这不是当代文学中那种与基层干部“分享艰难”的半吊子姿态。而是直奔民间、直奔乡土,与乡民的苦难浸融。“纳雍,我瘦形的弟兄,你和我的诗歌一起受苦”。同时,“到乡下去”,也意味着“感受”一种原生态的幸福――
      感受泥土,我们幸福无比
      赤脚伸进田里 , 以手为杯
      脚趾间冒气的氛围
      令四肢激动不已
      苦难与幸福都来自那方乡土,它们化作了诗人王家洋心弦上纽缠不解的情结:乡恋。“怀念村庄 / 怀念我远逝的亲人 / 他们在泥土的底下 / 在种子的底下”。这种朴实的表达中流露着深切的真情,耐人咀嚼。而像《犁》一诗中的“把那些阴暗的部分翻出来 / 大地,你疼吗”,则把一种心惊肉跳之感表达得如此朴实。诗人乡恋体验的深切,让我们为一颗诗心深情的战栗而怦然心动。这不是隔岸观火般对苦难的描述,这是诗人咀嚼亲人(乡民)苦难的生存状态而感同身受的悲悯。在这首诗中,“握着牛鞭”的父亲,“心事重重”,如牛负重――
      牛鞭打在牛背上,牛无动于衷
      阳光落在牛身上,牛无动于衷
      “阳光落在牛身上,牛无动于衷”,意味着最明亮温暖的“幸福”即使雨点般洒在“乡民”的苦难中也消失得无踪无影!“牛想什么?我的父亲想什么?”在诗人的悲郁凝视中这苦苦的一问,出现的是这样一个内聚张力的画面――
       牛埋下头看大地
       我的父亲抬起头看天空
      没有比诗人这种对苦难的凝望更惊心动魄的了。他的乡亲已然为无尽的苦难所麻木,他的乡亲依然在苦难中无奈地引颈张望。这是一些“被泥土拉成弓形的人”,他们“以天空为钟表”的时空是凝然不动的,一如他们生存状态的凝滞,生命状态的木然:“握牛鞭的手经常僵在空中”。
      然而,正是苦难孕育出对命运的叛逆。王家洋描绘了一位“吃下泪水”,“挑着一担水往山上爬”,知道山那边才是广阔天地的人,他背负的是乡亲的期望和嘱托。这是一位受够捶击、走过坎坷和荆棘,历尽沧桑之后变得沉默,而学会了“透过星光想一些天外的事情”的青年诗人,哪怕像“冰层下的游鱼”,枯井中的陨石,也要跟“被别人随意扔到暗处”的命运,跟“那些冷冰冰的面庞”抗争,始终凭内心一把不熄的拼搏之火,“维持自己的生存”。王家洋出自贵州最贫困的纳雍,他的痛切感悟,使人想起另一位纳雍诗人陈绍陟在20世纪80年代的类似呼唤:“山里人,走出山谷!”这是一些为山乡孕育而后走出山乡却始终心系山乡的现代都市中的永恒漂泊者。对苦难山乡的逃离变成了对山乡苦难的凝望,那是绿叶花朵或果实对重重包裹根须的黑暗泥土的凝望。他们反抗厄运之手的根本力量就源自那里。对山乡的凝望,自然感到与如今置身其间的现代都市反差强烈,这使他们对“人”的生存意义有了一种独特的透视与醒悟。他们不断咀嚼乡恋情结获得的,是对存在的价值与生命质量的重新估认。“苦难”就这样在拉开距离的凝望与咀嚼中,转化为他们自我拯救的精神资源。王家洋以他朴实真挚的诗句,把这一点表达得甚是明白。
      而“乡恋”情结,即苦难的符码――“泥土”,就在王家洋的诗中获得了神圣的意义,“一生中,还有谁像你们一样,把泥土高举过额头”。于是,你会看到,王家洋朴实的诗句总是流露出一种透视生活的深邃和感悟生命的真切。朴实隐蔽着深致,这才是王家洋诗歌的基本特色――
      用嘴唇敲开嘴唇容易
      用心敲开心很难
      诗人是大地之子,他的使命是抗击黑暗进而对光明作终极的追寻。唯有诗人才说:“只有太阳和月亮,才是人类永不凋零的花朵。”置身于当今文化大转型的混浊年代,这位诗人惊诧地发现:“我们内容丰富的小屋 / 竟然野草丛生”;他不禁痛心地感到精神价值的变异和失落:“我努力抓住的一棵大树 / 一转眼变成了一株小草”;他的震惊可想而知!以后,也许还经过种种外在的冲击与内心的冲突,诗人终于明白:“征服自己比征服敌人难得太多,太多”。但是,诗人又毕竟是精神之子,为坚守一种精神的品位,他不惜选择做一支风中的蜡烛,“宁可多流些泪水 / 也要让火焰尽量晚一些熄灭 / 要让道路多一点延伸”;即使在生命的途中不断受挫,如同坠地的落叶,他也要重新燃烧,并再次“沿着大树的根须,上升,渐次转绿”。诗人在追寻这种形而上的价值之时,往往不禁要流露出单纯的乐观,如同向遥远的地平线奔跑的孩子,甚至带着先知般的幻觉,“看啊!我们的身后 / 一大群人 / 跟上来了”;更多的,是一种坚执,诗人笔下这种对精神价值追寻的坚执,甚至表现为义无反顾,走向绝境的悲剧性――
      明明是条死胡同
      我却一直坚持往里走
      由此我愿意相信,即使当今被物欲弄得晕头转向者多如过江之鲫,乃至有多少一度是精神苦恋者的人儿已然收敛了心灵飞翔的翅翼,王家洋诗歌精神的这种不可摧毁性,仍将一再有人表示欣赏――
      将自己的骨头一根一根抽出,然后
      安装在诗歌的窗户?!

    推荐访问:诗集 乡下 王家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