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解读关系是探究记叙类作品意蕴的重要途径_探究标题的意蕴

    时间:2019-02-03 03:33: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越来越注重对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将探究考点的能力层级定为F,明确指出:“探究,指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它还对文学作品的“探究”内容作了更为细致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
      探究的内容多种多样,江苏高考从2009年至2011年每年都考查探究意蕴的能力,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历史的、现实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意义。探究的对象可以是标题、某句话、某个物象抑或文章主题类的。考试说明明确表示可以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这些说得看似具体,但学生还是无所适从,在此我仅就探究记叙类作品的丰富意蕴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识破提问的变体
      探究意蕴题的提问方式,真正直截了当地表明的不多,如2009年安徽卷《董师傅游湖》和2010年江苏卷《溜索》题干里直接表明探究意蕴。更多的时候,题干表述罩上了面纱,掀开盖头才能发现它们只是探究意蕴的变体罢了,如2009年江苏卷《上善若水》,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2009年安徽卷《董师傅游湖》,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羌去何处》蕴含了哪几层深意,《化妆》全篇表现了哪些主题,《金色的飘落》全文蕴含了作者哪几层感悟。所以我们在审题的过程中定要“不畏浮云遮望眼”,识得这些千差万别的问题其实仅是意蕴提问的变体罢了。
      二、解读的方法及步骤
      作者总是要借助人物、事物、故事场景等来表明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感悟,如果题干要求从全文角度解读意蕴,那么不妨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尤其关注文中能体现作者意图、观点、态度的语句,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感情倾向有个基本的把握,然后按以下步骤来解读。
      (一)确定文本的写作主体及其他对象。
      (二)依据对象的性质特点,考虑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感情倾向将文本中涉及的对象归类,合并同类项。
      (三)理清对象间尤其是主角与配角间关系。
      (四)统观全文,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逐一写出对象间关系所折射出的意蕴。
      三、解读示例
      示例一:2010年江苏卷《溜索》
      问题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分析:这篇散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题干里已概括,写作对象涉及险峻的峡谷,驮队(“我”、瘦小汉子,尤其是领队),以及雄鹰、骏马、牛。其实本文涉及的对象在前面11、12、13题的提问中就可以看出,主要的写作对象充其量是驼队。峡谷是自然,“我”与驮队是人,雄鹰、骏马、牛是动物,本文作者主要是通过人与动物飞渡险峻峡谷的态度表明自己的情感倾向和意图。对象间的关系及折射出的意蕴可以如上图表示:
      本文涉及对象众多,其中关系除了上图列出的从容豪迈的驼队与“我”人之间、牛与骏马等动物间这些同类事物间对照关系,还有人与动物之间的或对照或映衬的关系,综合多个角度及层次整合出得出以下答案:
      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
      情感取向: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示例二:《金色的飘落》
      请联系全文,探究文中蕴含了作者对“生命”的哪几层感悟。
      分析:这是篇散文,主要写“我”所见到的秋叶飘零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回忆感悟,等等,写作对象涉及落叶、新叶、老夫妇和宝宝,写作的主体不甚明朗,文章花不少篇幅写落叶,结合标题就视落叶为主体。老夫妇与落叶都是衰老,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宝宝与春夏时的树叶都是富有蓬勃朝气的;老夫妇与宝宝是人,落叶与新叶是自然界的事物。留意文中体现作者意图、观点、态度的语句,尤其注意议论抒情的部分,任何对意蕴的解读都能在文中找到依据,绝不是无源之水。对象间的关系及折射出的意蕴可以用下图表示:
      所以整合后,依次写下的是:
      (1)从金色落叶的飞舞和凋零中,感悟出对生命消失的忧伤。
      (2)从树叶由萌芽到凋零时间的飞快,感悟出对生命短暂的遗憾。
      (3)从落叶飞舞的恢宏壮观的景象中,感悟出对生命博大的惊叹(敬畏)。
      (4)从宝宝欢快活泼和银杏叶春夏蓬勃生机中,感悟出对生命美好的喜悦和礼赞。
      (5)从“程韵”(去时陌上花如锦,今日楼头柳又新)中,感悟出对光阴流转,生生不息生长规律的坦然(达观)。
      有人以为既然是探究题,答题就应该允许“见仁见智”,其实不然,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答案肯定不会“百花齐放”,阅卷时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即使是让读者谈自己的感悟,即使是让读者创意个性解读,也得植根于文本而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探究题一般文本中少有现成的答案,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探究题的解题思路、方法,探究意蕴将不再是难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意蕴 记叙 探究 重要途径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