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中国经济史 [浅论研讨式教学在本科经济史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2-02 03:31: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首先指出研讨式教学对本科经济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进而结合本科经济史教学介绍了研讨式教学的实施步骤,最后指出了组织研讨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研讨式教学 经济史教学 经济学 本科 应用
      
      本科经济史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学专业必修课。相较其他经济学专业课,经济史课程在内容和方法上具有更注重历史分析和强调历史与理论相统一的特点,这使其必然要更多地担负培养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人文关怀、科学精神及学科意识的重任。对于经济学的学科建设而言,经济史课程及经济史教学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地位。在本科经济史教学过程中,研讨式教学不仅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而且非常有助于经济史课程履践其上述学科使命。为了能更好地推进经济史教学,我梳理了近年来在讲授本科经济史课程的过程中探索研讨式教学应用的体会,与同行分享,以就教于方家。
      一、研讨式教学对本科经济史教学的意义
      经济史是经济学之源。这一特殊学科属性,决定了经济史对于经济学学科意识以至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史教学过程中,研讨式教学对经济史充分展现其学科属性和更好地履行其学科使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更有助于培养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历史感。当前经济学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历史感,对经济学理论其实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生活经验尤其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以及经济学理论的理论解释力强烈依赖于具体的历史情境,没有足够的认识,往往以为经济学是像自然科学一样的普世性知识。这主要是由当前经济学教育主要传授的、最为学生熟悉的经济学理论基本都是缺少历史特征的新古典范式经济学理论,以及经济学教学一般将重点放在分析工具与推理过程的习得上造成的。对于培养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历史感,经济史和经济史教学显然尤为重要。尤其是本科经济史教学,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到经济学理论的源泉是经济史,任何经济理论都有历史特征,而且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人类历史上的经济行为选择往往都有其历史合理性,因而不能简单地通过某种经济学理论来评判历史的得失。
      对于经济史的这种作用,如果仅仅通过课堂讲授往往很难使学生有深入体会,而借助于研讨式教学则能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譬如,我曾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违背中国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选择并实施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为什么没有依据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选择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呢?如果仅仅进行课堂讲授,学生一般只会有短暂的兴趣与思考,但通过组织研讨,经过从搜集资料、分析、思考、讨论的整个过程,首先,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进行了更深入的历史思考,也逐渐开始用同样的眼光看待和理解现实。其次,这也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否存在纯粹的经济学,经济学能否抛弃价值判断,如何应用经济学理论,以及经济学理论的预设及其应用范围等问题,开始意识到不能不假思索地简单应用经济理论解释历史与现实,更不能削足适履、移的就箭式地使用经济学理论。
      (二)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经验检验经济学理论的意识。从科学认识论来看,由于任何以科学的名义提出的理论包括经济学理论,在需要被证实的同时又都应具有可证伪性,从而需要对所有的经济理论不断进行实证检验。不过,相对自然科学而言,因经济学研究中很难进行可控实验(即使像实验经济学中的实验也多是微观而有限的),所以为了检验经济学理论的有效性,不得不更多地寻求经济史中的各种案例的帮助。就此而言,提供历史经验检验经济学理论,是经济史的重要任务,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经验检验经济学理论的意识,则是经济史教学的重要任务。
      对于实施经济史教学的这一重要任务,课堂讲授方法显得力有不逮。因为,若想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最好是能让学生获得运用历史经验检验经济学理论的直接经验,而这是课堂讲授难以提供的。相比之下,研讨式教学的自主参与性特征,则相对更适合该任务的实现。譬如,管汉晖在《比较优势理论的有效性――基于中国历史数据的检验》一文中,使用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价格和贸易流量数据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并据以证明比较优势理论的有效性。我以此论文为切入点,让学生搜集相关数据资料,讨论该文观点的真伪性。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相关历史与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借此获得了运用历史经验检验经济学理论的宝贵直接经验,初步了解了检验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二、开展本科经济史研讨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营造平等互敬的学术研讨环境。能否营造平等互敬的学术研讨环境,是研讨式教学成败的关键;而在平等互敬的学术研讨环境的营造上,教师是关键。首先,教师应以客观、理性、平等与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切忌以“师”、“势”压抑学生的观点。其次,教师也应该平等对待学生的各种观点,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任何观点,尤其是在总结性评论时不要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最后,教师也应随时确保研讨学生之间的讨论在平等互敬的气氛中进行,并随时防范任何可能离题或偏离正常学术研讨轨道的不良倾向。
      (二)研讨结果应尽量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在研讨结束时,难免会得出若干结论或总结。此时应注意,在总结研讨结果时,既无需一定达成共识,更忌将认识定于一尊,而应该尽量使研讨结果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应留下进一步思考的余地和不同观念共存的空间。这是由经济史的学科特征决定的。其一,作为一种历史研究,经济史的教学和研究应坚持“历史没有终极解释”的基本观念,因为人们对历史的解读都是随着时势的变迁和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变化的。而人们所秉持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差异,以及对不同历史面向的强调,也会导致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每一种观点都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真理成分,因此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而具有共存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其二,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追求科学性也是经济史的内在学科诉求。因此,任何相关理论探讨和结论都应该具有可证伪性,因此也自然就具有了开放性。总之,经济史研讨教学过程,应是一个探索过程,而且往往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探索之旅,每次研讨结果也就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唯其如此,才能达到通过研讨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世虎.研讨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
      [2]唐洪俊,曹杰.大学本科研讨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1,(2).
      [3]郑慧涵.谈谈研讨式教学在教改中的应用[J].职业与教育,2004,(3).
      [4]樊树鑫.“研讨式”教学方法刍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6).

    推荐访问:研讨 本科 经济史 式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