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

    时间:2019-02-02 03:30: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考试说明》对各项数学能力提出了可测性的要求,高考试题是各项要求的具体体现,要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透彻地分析一些高考试题是一个不错的途径.数形结合思想是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下面先解读《2011年福建数学考试说明》对于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要求.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形象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发现解题思路,而且能避免复杂的计算与推理,大大简化解题过程.
      实现数形结合,通常有以下途径: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②有序数组与坐标平面(空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③函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⑤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向量、复数、三角函数等;⑥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运用数形结合研究数学问题,加强了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应用,对于沟通代数与几何的联系,具有指导意义.纵观多年来的高试题,巧妙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的重点是研究“以形助数”,这在解选题、填空题中更显其优越,要注意培养这种思想意识,做到心中有图,见数想图,以开拓自己的思维视野.
      《考试说明》明确提出数形结合思想,包含:(1)“以形助数”(即代数问题几何化):借助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作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2)“以数辅形”(即几何问题代数化):借助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立体几何中常见的探究满足条件的线段AB上的点P时可设=λ或AP∶PB=k,等等.(3)数形结合的重点是研究“以形助数”.
      对于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考纲精神怎样在具体的高考试题中得以体现呢?我带着这样的疑问通览了近几年各地高考,发现近几年各地高考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堪称完美.在近几年各地高考中涉及的集合与逻辑、函数、方程、不等式、向量、数列、解析几何、立体几何都可举到“以形助数”的例子;而且数形结合的“常用公式”有: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平方和”)、斜率坐标公式(“分式”)、二元变量的等式(函数与方程)、一(二)元一次不等式等;结合的“常用图”有:Venn图、数轴、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的图像、平面区域、直线与曲线等)、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直线、圆、圆锥曲线、立体图形等.下面分析“以形助数”的几个应用例子.
      例1.(2008湖北卷)方程2+x=3的实数解的个数为.
      分析:针对方程的“超越性”,无法直接求解,可考虑方程变形.
      将问题转化为2个函数图像的交点的个数,有几种变形方法?方程变形为3-x=2,令y=3-x,y=2,由图像可知有2个交点.
      例2.(2009山东卷文14理14,若函数f(x)=a-x-a(a>0,a≠1)有两个零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分析:求函数的零点的问题可转化为求方程的根.针对方程的“超越性”,无法直接求解.借助图形作出定性判断是相关问题的唯一思路.
      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函数y=a与y=x+a的图像有两个交点”,从而可利用“数形结合”通过“观察法”得出结论:其中对函数y=a的图像,以及对a进行分类讨论是求解的关键.
      故a>1
      例3.(2008全国卷Ⅰ理9)设奇函数f(x)在(0,+∞)上为增函数,且f(1)=0,则不等式<0的解集为(D).
      A.(-1,0)∪(1,+∞)B.(-∞,1)∪(0,1)C.(-∞,-1)∪(1,+∞)D.(-1,0)∪(0,1)
      分析:如图,作出函数的图像,由奇函数f(x)可知=<0,由图可知原不等式解集为(-1,0)∪(0,1).
      小结: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给出一个函数的某些特征或性质时,常利用图像求解之.利用函数图像解决有问题的基本思路:研究函数的基本性质→(借助特征点(线))作出函数的图像→利用函数图像解决有关问题.
      例4.(2010年江苏卷)若函数f(x)=x+1,x≥0,1,x<0,则满足不等式f(1-x)>f(2x)的x的范围是.
      分析:观察图像可知:不等式f(1-x)>f(2x)?圳2x≥01-x>2x或2x<01-x>0,解得-1<x<-1.
      例5.(2011年全国卷文12)已知函数y=f(x)的周期为2,当x∈[-1,1]时,f(x)=x,那么函数y=f(x)的图像与函数y=|lgx|的图像的交点共有().
      A.10个B.9个C.8个D.1个
      分析:本题考查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属于难题.本题可用图像法解,易知共10个交点.
      例6.已知acosα+bsinα=c,acosβ+bsinβ=c(ab≠0,α-β≠kπ,k∈Z),则cos=(A).
      A. B. C. D.
      方法一(特值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cosα,sinα),B(cosβ,sinβ)是直线l:ax+by=c与单位圆x+y=1的两个交点,如图.若取α=,β=,则有cos=,-a+b=ca+b=c,解得a=0,b=c.
      方法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cosα,sinα)B(cosβ,sinβ)是直线l:ax+by=c与单位圆x+y=1的两个交点,如图.
      从而|AB|=(cosα-cosβ)+(sinα-sinβ)=2-2cos(α-β).
      ∵单位圆的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d=|OM|=,
      由平面几何知识知|OA|=|OM|+(|MA|),
      即1-=d=,∴cos=.
      方法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cosα,sinα)B(cosβ,sinβ)是直线l:ax+by=c与单位圆x+y=1的两个交点,如图.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OA,OB分别是角α,β的终边,α-β=2kπ±∠AOB,k∈Z,所以=kπ±∠AOB=kπ±∠AOM,k∈Z,cos=cos(kπ±∠AOM)=cos∠AOM,cos∠AOM==d=
      ∴cos=.
      小结:数形结合的相关知识有: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线、三角函数的图像、(cosθ,sinθ)是圆x+y=1上的点等.
      例7.(2010福建省质检文21)已知函数f(x)=xe.
      (Ⅰ)求f(x)的单调区间与极值;
      (Ⅱ)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对于任意的x,x∈(a,+∞),且x<x,恒有>成立?若存在,求a的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法一:(见质检卷参考答案)
      解法二:(Ⅰ)略;(Ⅱ)如图,设P(x,y),P(x,y)则k=,k=由图可知,要使对于任意的x,x∈(a,+∞),且x<x,恒有k<k成立,只需满足k(x)=f′(x)在(a,+∞)上单调递增,故有k′(x)=e(x+2)≥0对x>a恒成立,解不等式得x≥-2,要使k′(x)=e(x+2)≥0对x>a恒成立,只需满足(a,+∞)?哿[-2,+∞),解不等式得x≥-2,所以a≥-2.
      解法三:(Ⅰ)略;
      (Ⅱ)如图,设P(x,y),P(x,y)则k=,k=,由图可知,要使对于任意的x,x∈(a,+∞),且x<x,恒有k<k成立,只需函数y=f(x)的图像在P,P处的切线斜率k,k满足k<k即k(x)<k(x),故k(x)=f′(x)在(a,+∞)上单调递增,故有k′(x)=e(x+2)≥0对x>a恒成立,解不等式得x≥-2,要使k′(x)=e(x+2)≥0对x>a恒成立,只需满足(a,+∞)?哿[-2,+∞),所以a≥-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例8.(2010湖北文卷21)设函数f(x)=x-x+bx+c,其中a>0.曲线y=f(x)在点P(0,f(0))处的切线方程为y=1.
      (Ⅰ)确定b,c的值;
      (Ⅱ)设曲线y=f(x)在点(x,f(x))及(x,f(x))处的切线都过点(0,2).证明:当x≠x时,f′(x)≠f′(x);
      (Ⅲ)若过点(0,2)可作曲线y=f(x)的三条不同切线,求a的取值范围.
      解:(Ⅰ)由f(x)=x-x+bx+c得:f(0)=c,f′(x)=x-ax+b,f′(0)=b.
      又由曲线y=f(x)在点P(0,f(0))处的切线方程为y=1,得f(0)=1,f′(0)=0.
      故b=0,c=1.
      (Ⅱ)f(x)=x-x+1,f′(x)=x-ax.
      由于点(t,f(t))处的切线方程为y-f(t)=f′(t)(x-t),
      而点(0,2)在切线上,所以2-f(t)=f′(t)(-t),化简得t-t+1=0,
      即关于t的方程为t-t+1=0.
      下面用反证法证明.
      假设f′(x)=f′(x),由于曲线y=f(x)在点(x,f(x))及(x,f(x))处的切线都过点(0,2),则下列等式成立.
      x-x+1=0(1)x-xx+1=0(2)x-ax=x-ax(3)
      由(3)得x+x=a.
      由(1)-(2)得x+xx+x=a(4)
      又x+xx+x=(x+x)-xx=a-x(a-x)=x-ax+a=(x-)+a≥a.
      故由(4)得x=,此时x=与x≠x,矛盾.
      ∴假设不成立即f′(x)≠f′(x)成立.
      (Ⅲ)由(Ⅱ)知,过点(0,2)可作y=f(x)的三条切线,等价于方程2-f(t)=f′(t)(0-t)有三个相异的实根,即等价于方程t-t+1=0有三个相异的实根.
      设g(t)=t-t+1.g′(t)=2t-at=2t(t-),由于a>0,故有
      作出函数y=g(t)的图像,如图.
      由图可知,要使g(t)=0有三个相异的实根,
      当且仅当1-<0,a>2.
      ∴a的取值范围是(2,+∞).
      小结:利用函数图像解决有问题的基本思路:研究函数的基本性质→(借助特征点(线))作出函数的图像→利用函数图像解决有关问题.
      例9.(“伯乐马”数学思想方法(二))已知函数f(x)=x+ax+2bx+c,函数f(x)在(0,1)内取得极大值,函数f(x)在(1,2)内取得极小值.
      (Ⅰ)求a+b的取值范围;(Ⅱ)求u=的取值范围;(Ⅲ)求a-2a+b的取值范围.
      解:f′(x)=x+ax+2b,∵函数f(x)在(0,1)取得极大值,在(1,2)取得极小值.
      ∴f′(x)=x+ax+2b=0有两根,一根在区间(0,1)内,另一根在区间(1,2)内
      ∴有f′(0)>0f′(1)<0f′(2)>0,即b>0a+2b+1<0a+b+2>0
      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
      D(-2,0),B(-1,0),A(-3,1)
      (Ⅰ)令a+b=t,则由图可知
      a+b的取值范围为(-2,-1)
      (Ⅱ)u=可以看作是点(a,b)和点C(1,2)
      所在的直线的斜率,则u=∈(k,k),
      k=,k=1∴u=的取值范围为(,1).
      (Ⅲ)a-2a+b=(a-1)+b-1.
      可以看作是点(a,b)和点M(1,0)间的距离,|MB|<<|MA|
      |MA|=,|MB|=2,∴a-2a+b的取值范围为(3,16).
      以上几个例子都是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直观、简捷地解决数学问题,让我们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求解数学问题的“数学美”,再次体会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诗句:“数形本是两依倚,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入微 直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