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文化帝国主义是一个科学概念吗?|科学的概念或定义

    时间:2019-02-02 03:23: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文化帝国主义这个概念长久以来为学者和专家所研究和争论,有为之合理化进行辩护的,也有指摘其有失偏颇的。本文就此概念是否科学这一问题进行相关方面讨论,认为这一概念要达到科学的层面尚需努力。
      关键词: 文化帝国主义 特征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 实质 内在矛盾
      
      “文化帝国主义”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它其实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定义,分开来看,“文化”与“帝国主义”本身就是复杂而争议很大的词,再加上这两个词连用,就进一步扩大了这两个词原来就难以界定的意义。汤林森也认为文化帝国主义是一个模糊、散漫的概念。
      那么究竟“文化帝国主义”该如何定义呢?这里既有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又有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除此之外,还有汉斯・摩根索的民族主义理论,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等等。文化帝国主义既可以“传统”形式,又可以现代形式出现。所以归根结底,我们要从“文化帝国主义”的特征、实质与内在矛盾这些方面出发才能来探讨这个名词的真正涵义。
      一、文化帝国主义的特征
      1.文化帝国主义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主要通过市场进行扩张某些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国家向其他国家系统地扩展其经济、政治与文化控制方式,其结果导致了实力雄厚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和西欧)与相对贫弱的欠发达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和南美、亚洲、非洲等单民族的独立国家)之间形成的支配附属和依赖的全球关系。文化帝国主义就是这一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某些发达国家的产品和时尚风格通过市场向其他国家传输,从而产生特定的需求与消费形态,巩固和支持了支配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
      2.文化帝国主义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即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而实现全球性的文化支配,西方一些学者和政治家在为资产阶级国家政府服务时,总是强调西方大国的文化和价值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如基辛格认为:“似乎每一个世纪都会出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具有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改造整个国际关系的力量、意志、智慧和道德原动力,这几乎是一个自然规律。”他提出要建立一个以美国为领导的世界新秩序,“使21世纪成为美国的世纪”。近些年来,西方国家或者通过对外文化教育交流及援助项目,或利用技术上的优势向不发达国家大量输出自己的文化产品,使这些国家认同并接受他们的价值观念,造成不发达国家在文化生存与发展的许多方面(如:价值观念、学术话语、产业形态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国家的文化入侵。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大量的西方文化产品、西方的文化习俗和西方的文化价值存在。在这种冲击面前,不发达国家不仅面临着产业形态上殖民化的威胁,而且面临着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上的不足。这不仅不利于不发达国家人民创造性的发挥,使他们停留在维持性学习境地,永远保持其落后状态,而且由此会造成这些国家的人民对民族国家和民族文化认同的危机。
      3.文化帝国主义通过信息产品的传播实现文化扩张当代西方国家借助于传媒,利用广播、电视、广告、流行音乐、通俗文化等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将自己的强势文化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世界传播媒介的集中垄断的程度仍在加剧,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将会造成世界上确保文化产品的丰富性和多元性的条件在继续恶化。另外,在全球性文化产品市场形成和跨国传播领域越来越大的状况下,对信息的单向流通所产生的文化结果表示深切关注和担忧的已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不少发达国家也提高了警惕。
      二、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特征
      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形态呈现多元性,既有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又有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除此之外,还有汉斯・摩根索的民族主义理论,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等等。这里主要简要介绍汉斯・摩根索的民族主义理论,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以使读者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主要形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1.汉斯・摩根索的民族主义理论。汉斯・摩根索认为,文化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的一种,是民族主义的一个分支,是当代民族世界大同主义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是通过文化渗透,在精神上控制和征服发展中国家的领袖和广大人民,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文化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在当代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是摩根索的民族世界大同主义在政策领域的具体体现。民族主义最早起源于西方,是新兴的市民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新兴的市民阶级把一切反封建的力量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反封建的合力,建立了一个又一个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民族国家。后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不满足于在自己的民族国家内发展资本主义,为了获得廉价的原材料和推销商品,开始了向外侵略扩张,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变成了他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这实际上是民族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民族扩张主义。①
      2.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其主要观点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并不仅仅是冷战的结束,而是历史本身的终结,因而具有根本的性质。因为在他看来,这些变化无可争辩地表明西方和西方思想的胜利,而这正是“人类思想演进的终点和作为人类最后的政府形式的西方自由民主制的普遍化”。这并不是说在这以后就再也没有什么事件发生了,但在福山看来,以后发生的事件只能是西方自由主义的进一步普遍化,因而他强调,目前自由主义还只是在思想或意识领域取得的胜利,离现实的物质世界的胜利还很远。②可见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反映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政界人士(当然不限于政界)对20世纪末期世界上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态度,表达了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前途的乐观情绪。
      3.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其主要观点是:冷战结束后,世界冲突的根源,“主要不是意识形态和经济的”,而是“文化上的”,“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发生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不同文明之间的地理分界线,将是未来的战争线”,“文明是文化的统一体”,是“最高的文化群体和范围最大的文化认同”。文明的历史作用比民族国家更大。未来决定世界格局的是七八种文明,即西方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和非洲文明。未来重大冲突将爆发在这些不同文明间的地理分界线上;文明之间必然发生冲突,并成为人类社会中一切冲突之源。③
      综上,文化帝国主义实质上又可表述为是文化上的大沙文主义,它虽然鲜有赤裸裸的强行侵入和占领,但它无疑是作为当今世界所谓“先进文明”通行世界、占领世界的一种堂而皇之的凭借与途径。我们很难或者不能从某一特定立场或某一角度来界定它,否则我们也将不自觉地陷入一种利用自身话语去攻击异种理论的偏颇中去。
      三、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实质
      正如詹姆斯・佩查斯在《20世纪后半叶的文化帝国主义》一文中所说的:美国文化帝国主义有两个主要的目标:一个是经济的,另一个是政治的。经济上是要为其文化商品攫取市场,政治上则是要通过改造大众意识来建立霸权。娱乐商品的出口是资本积累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也是替代制造业出口在世界范围内获利的手段。在政治上,文化帝国主义在于将人们从其文化之根和团结传统中离间出来,并代之以新闻媒介制造出来的,随着一场场宣传攻势变幻的“需求”。在政治上的效果则是把人们从其传统的阶级和社会的圈子中分化出来,并使得人和人之间产生隔阂。美国外交事务委员会的报告《赢得冷战:美国的意识形态攻势》指出:在外交事务中,有些目标通过直接和外国的人民接触能够比和它们的政府接触更好地达到,在今天,通过通讯技术和工具的中介,有可能接触到其他国家人口中重要而富有影响力的那部分人,从而给他们传达消息,左右他们的态度,甚至能成功地促使他们采取某些果断的行动。然后,这些团体就有能力对他们的政府施加相当大的影响。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目标是对青年进行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剥削。
      因此,就第三世界而言,文化帝国主义可以这样定义:西方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文化生活进行系统的渗透和控制,以达到重塑被压迫人民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制度和身份,使之服从帝国主义阶级的利益。这就是文化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的实质。而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对西方世界来说,则是一种推行自身文化优势的重要媒介与途径,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就无法定义为是一种压迫和控制的情绪了。而文化帝国主义无非就是对文化渗透与控制实践进行的系统地反映。这种反映看起来似乎是歪曲的,例如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就是为文化帝国主义实践服务的,但他为自身优势合理化进行辩护,所以对于西方所处的立场与情感来说是合理的;而似乎也有比较正确地揭示了文化帝国主义的本性的,例如萨义德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就揭示了文化与帝国主义的联姻关系,揭示了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的实质,揭露了文化帝国主义的西方中心主义的实质。他的理论对于东方世界或是第三世界来说颇有人道主义情感上的高屋建瓴。
      所以就实质而言,不管是汤林森还是萨义德,他们都无意消解文化上的西方优越感,也无法消解文化帝国主义这一概念在客观上的真正属性,区别只在于他们揭示这个理论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所持的观点和所站的立场。也许对这个概念存在一系列系统的研究与论证,但从阐释它的定义与所持不同观点的各自不同的立场来看,我们无法找到一个客观的前提和清楚的限定,所以也很难对它进行精确地定义,所以对于见仁见智的各执一词,我们也很难将之定义为一种科学的概念
      四、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内在矛盾
      从总体认识上来看,就文化帝国主义话语权体现者来看,又存在明显的悖论。除了汤林森等少数人之外,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大部分是一批生活在第一世界话语圈内并身居高位的第三世界知识分子精神贵族。如果说后现代主义是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向所谓“边缘”的输出和辐射,那么,所谓后殖民主义,则应是包括整个以往的和新近的被殖民化的地区向西方文化中心的运动。挑起后殖民主义讨论的一些批评家并非真的来自西方列强的“前”殖民地国家或称“后殖民地”国家,而是一些虽有着第三世界血统,但实际上却在第一世界的主流话语圈内身居高位并在逐步向其中心运动的知识分子精神贵族。一方面,作为有着东方或第三世界民族血统的知识分子精英,他们与真正的主流理论家格格不入,因而无时无刻不试图向居于“中心”地位的西方主流文化发起进攻,以寻找契机步入“中心”;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操持着纯正的第一世界的“英语”,有着收入丰厚的第一世界的薪俸,因而难免不流露出某种优越感,而与其相比较,那些真正的“第三世界”批评家或“后殖民地”批评家,则使用的是带有当地语音和语法特征的第三世界的“英语”。④萨义德认为,他的阿拉伯人受西方教育的身份使他更容易理解双方。
      但是,如果我们记住这一身份本质上是流动的,那么,萨义德的这种自信似乎是可疑的。毕竟,作为一个有着阿拉伯文化背景的美国人,他对美国强国政治的质疑究竟是一种作秀还是一种立场,究竟是一种民族主义的偏私还是一种坚持差异的信念,这似乎是他个人所无法决定的。但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构成了萨义德其人其说的一个魅力因素。而由此,我们又不得不对汤林森的观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进行另一番的审视,即便为西方文化优越论做辩护,但他们是忠实地站在自身立场与情感道义上忠实地为自己所秉持的信仰辩论,在这一点上起码比萨义德更具真实性,因为我们从来不用怀疑他们对西方文化的信心。既是连理论所持者本身都无法确定自身有足够合理的说服力,那么究竟他们以各自“客观”的前提能得出多“客观”的结论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内含着许多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因而将文化帝国主义定义为一种科学的概念似乎还为之尚早。
      
      注释:
      ①孙红军.汉斯・摩根索的民族主义理论述评[J].铁道师范学院学报,1999,(6):28-31.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课题组.国际文化思潮评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7.
      ③方立.文化帝国主义的几种理论形态[J].高校理论战线,1996,(9):54-58.
      ④王宁.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概观[J].外国文学,1995,(5):78-84.
      
      参考文献:
      [1][美]爱德华.W・萨义德著.李琨译.文化与帝国主义.三联书店,2003.10.
      [2][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编.马丁译.全球化的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
      [3][英]约翰・汤姆林森著.郭英剑译.全球化与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4.
      [4]爱德华・赛义德.东方主义再思考.罗钢,刘象愚编.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爱德华・萨义德著.王宇根译.东方学.上海三联书店,1999.

    推荐访问:是一个 帝国主义 概念 科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