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岳麓山下 [岳麓山下的科普院士]

    时间:2019-01-20 03:19: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金秋儿月,阳光灿烂。走进中国工程院院十、我国著名应用地球物理学家和信息物理工程专家、中南大学何继善教授办公室,迎目而来的是他自书的自勉联格:“开域继踪,蓄伟志:通外弘中,因成大业。诚心善教,勉诸生:励精图治,尽展长才。”“当我用自己的专业成果,为人们的生产生活解决问题时,其中乐趣真是难以言喻。”这位75岁高龄的科学家坦率而真诚,他用一句淡淡的“乐趣说”,回答了数十年来他对科学探索的执著,而他对广大青少年、对门下学子那种无私的扶持、关爱与培养,则让这位湖南省科协主席获得了“科普院士”的别称。
      “是党和矿里资助我上大学的,我永远忘不了党和矿工兄弟们。”
      记者:您总对以前的岁月充满了感激之情,在多次讲学中,您总给学子们说磨难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逆境与成功总是相辅相成。跨越世纪,您经历了中国近代史的风风雨雨、欣喜悲愁,您的人生可谓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三次逃难,两次辍学,两度险遭日军荼毒……“人应该活得有价值!”成为您数十年来从事科研及育人工程源源不衰的精神动力。
      何院士:我1934年生于湖南浏阳县,从小我就渴望学习,摸索我不知道的东西。然而,日本的侵略、国民党的统治,使我幼年的梦想破灭。6岁那一年,我刚读完小学二年级,便随父母亲四处流浪。1950年,我在长沙云麓中学上了一个学期,终因家庭生活拮据而被迫中途辍学。两年后,我从穷山僻壤走出来,到湘东钨矿从事矿砂检验工作,体验到爬坑道取砂样的困苦后,立志要寻找一条勘探地下宝藏的新途径,并因此与勘测探矿结下了不解之缘。1956年,在“向科学技术进军”的号召鼓舞下,我依靠自学,考上了长春地质学院。我是带薪学习的学员,助学金较高,每月除吃、用等开支外,还有一定的节余,可以买很多书。还可以用自己奖学金中的部分帮助困难同学。现在每当回想起大学生活时,我只有一句话:“是党和矿里资助我上大学的,我永远忘不了党和矿工兄弟们。”
      1960年,我从长春地质学院物探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中南矿冶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南大学)地质系任教。为了研究摸索地球勘探的新理论、新技术,苦于当时的条件差、没有科研经费,我甚至卖掉了自己的衣服去买电子元件。为了进行野外实验和探测,我带着自制的仪器和学生们跑遍了中国很多类型的山区和不同矿种的矿山。野外崇山峻岭,十几里地渺无人烟,风餐露宿也是常事,一出去就是几个月。我从大自然那得到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也同时得到了另外一笔“宝贵的财富”――胃病。1975年,针对在我国影响很大、南前苏联学者提出的“电阻率法地形改正方法”中存在的不少问题,经过连续多天的反复计算、实验、论证,我发表了自己第一篇科技论文《电阻率法地形改正》。1978年,我的研究成果“电阻率法消除干扰异常研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直流电法推断解释若干问题研究”获原冶金部科技成果奖。1981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我将自己一生的奋斗与党和国家资源勘探事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当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明的仪器在现实生产,生活中解决问题,被人们所需要的时候。这种乐趣是难以言喻的。”
      记者:把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为国家找矿勘探作贡献,这是您投身地球物理学研究的初衷。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对于所从事的地球物理专业,您始终执著不悔,激情依旧。随着人类文明的迅速发展,金属矿产资源的消耗和需求与日俱增,人类面临着一个严峻现实:生产矿山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地表浅层易找的矿体越来越少,因而找矿勘探难度也越来越大。地球向索取者提出挑战:找矿需要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您常常说:“当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明的仪器在现实生产生活中解决问题,被人们所需要的时候,这种乐趣是难以言喻的。”
      何院士:1986年3月,在美国亚利桑纳大学的讲台上,我用英语向外国专家们介绍了我们发明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双频激电法”。这也是我们20余年来研究成果第一次在国际上“亮相”,这次“亮相”取得了很大影响。我先后应邀到了美国、瑞典、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大学、研究所进行考察、讲学和交流。美国著名应用地球物理学家霍曼教授说我的双频激电理论和实践。是近年来应用地球物理学界的一件大事。前苏联柯马罗夫则称我是一位“激电人”,还说只有我在应用地球物理学界敢向两方国家挑战。
      西方高度物质文明的诱惑和外国友人的盛情挽留,都没有打动我的心。那时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我熟悉的中南大学校园和祖国亟待勘探和开发的矿山。我也想到了巴士德的名言:“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科学家应该把所有的力量献给祖国。”我婉言谢绝国外同行的挽留,回到了这片我熟悉、热恋的故土。
      相比与同行的高度评价,我更看重的是我的科研成果能为祖国服务。多年来,我和同事们运用“双频激电理论”研制的“双频激电仪”,在甘肃找到了金矿,河北找到了银矿,新疆发现了铅锌矿,还勘探发现了胶东的金矿、安徽的硫铁矿、湖南的有色金属等。我们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探明的矿产潜在经济价值达数万亿元。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又创立了伪随机电磁法理论以及仪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98年夏,我正在巴西访问,从电视中看到国内正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洪水的肆虐深深地震撼了我。我想,作为一位地球物理工作者,应该为抗洪做出自己的贡献。溃堤是汛期的最大灾害,而管涌是堤坝的“第一杀手”,当时国内外都没有查找管涌的科学方法和仪器,只能靠人工排查,效率低并且很危险,深水处的管涌没办法找到,我便下决心探索一条查找管涌的新思路。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创立了新的探测堤坝管涌渗漏隐患的“流场法”理论,并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能探测堤坝渗漏及管涌的仪器。多年来,我和我的科研队伍,带着“堤坝管涌渗漏探测仪”,先后为湖南、湖北、江西等十多个省市的堤坝探测管涌。我们探测发现了110多处堤防险情和20多处水库大坝渗漏点,准确率达到了100%,为这些地方及时准确地排除重大险情做出了我们的贡献。这项成果,已形成产品,为国内外防汛救灾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技术手段。科技部、水利部在长沙召开的堤坝隐患探测技术交流大会,就重点向全国洪涝灾害地区推广了我们研制的堤坝管涌渗漏检测仪。
      “科研和科普是推动科技进步的两个轮子。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是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者:作为我国首批工程院院士,您还有一个很生动的别称叫“科普院士”,每年您都要免费到各地开展数十场科普讲座,足迹遍布三湘四水,城镇乡村。在连教授都从未没见过的中小学生面前,您也总是耐心地回答他们的每一个问题。您的助手说,每次讲座前您都要认真准备,即使同样都是学校。您也要从头至尾进行修改,要补充跟当地密切相关的材料。每次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同得里三层外三层。要请您这样 的大科学家去作讲座,一定得大人物出面吧?但您的助手告诉我们:“哪要什么大人物!只要学生邀请,只要他有空,尽力安排!”
      何院士:作为科协主席,我不能忘记提高全民的文化科学素质是自己的本职,科研重要,向广大的群众进行科普宣传同样重要。科研和科普是推动科技进步的两个轮子。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是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5年来,我根据不同的对象,针对不同的问题。深入基层作各种科普报告180多场,听众达20多万人次,跑遍了三湘四水,我还到北京、甘肃、黑龙江全国各地做科普报告,甚至把科普报告的课堂“搬”到了国外。我觉得做这个工作很快乐,也很充实。
      在国内去讲座的地方有的偏远,有的交通很不方便,加上自己身体有些毛病,弟子们考虑到我工作太多劝我辞掉,但我想啊,偏远地方多是贫困地区,更加渴望科普知识,我更加要去。记得2000年中秋节晚饭后,我去办公室加班准备到北京的一个科普报告,忙到了深夜,下楼时一脚没踩稳,摔倒在地,造成左脚严重骨折。而北京的报告就在第二天,没办法,我只好请人背着自己上、下飞机,终于顺利完成了那次报告。在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先后作了6场科普报告。这些报告,虽然是坐在轮椅上备的课,但脑子还是很清晰,一点躯体之疼也就不知不觉忘掉了。
      我作科普报告力求形象生动、明了易懂,于是我购买了许多科普教育书籍,不断充实自己。我是科协主席,但也不是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啊。我花6万多元购买了多媒体设备,自己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每到一地,我都要将当地情况和有关图景添加到课件里,使报告更加亲切。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先后主编了《现代科技写作》、《继续教育科目指南丛书》等科普丛书,目的就是为了使科普深入到千家万户。
      我很喜欢青少年,跟他们在一起,使我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让我感到一种青春的涌动。他们的成长我看得很重,只要是学生们的邀请,我就是再有困难,也一定出席他们的活动。我作报告时,看到他们挤满教室、趴满窗户的情形,我内心就感到无比的快乐,也感到培养青年学子的责任重大。爱国,是一个人成才的首要条件,在纪念“七・七事变”71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我将花费10年心血译著的中美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虎口拔牙》一书免费赠送给青少年学生们。我带着这本书到了省内部分大中小学校,开展“纪念‘七・七事变’,发扬飞虎队精神”的巡回演讲及赠书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学子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
      我们要在青少年的心目中,播下科学的种子,为未来的科研事业培养后备军。为了做好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1996年,我担任原中南工业大学校长时,就在学校建立了矿业科技史馆、地质博物馆、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2个对外开放的科普教育基地,并制定了“科普开放日”制度,定期向社会开放。此后,我还联络在湘的其他院士和专家、教授共百人,共同发起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向青少年开放”的倡议,这在科学界是一项全新的活动。许许多多的青少年就是在这些活动中,受到了科技的熏陶,立志要迈向科学的圣殿。
      采访结束之际,我们分明强烈感受到何继善院士心怀天下的赤子之情。“使命!使命!”,这是一位老科学家的心声,这是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推荐访问:院士 科普 岳麓山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