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适应性障碍【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性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19-01-12 03:34: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今备受关注,其中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而且人际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因此分析产生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现象的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客观方面的因素
      
      1.气质对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的影响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人有不同的气质类型,这是勿容置疑的。从生理的角度讲,人天生就存在着差异。在人际关系适应这个方面,不管是希波克拉底分类中的多血质的人或是巴普洛夫分类中的神经活动类型强型的人,还是古川竹二分类中的B型的人以及谢尔顿分类中的优势胚层是内胚叶的人,他们从生理上或心理上相比都与他们相对应的抑郁质的人、神经活动类型弱型的人、A型的人以及优势胚层是外胚叶的人占优势。也就是说,人的社会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天生就是不一样的,一些人擅长社交,一些人不擅长于社交。尽管我们不能把气质类型对人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扩大化,但是我们也不应该避讳它,只有正视它,才能更有利于进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性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的影响
      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一种非先天性的心理特征。但是又应该看到,性格与气质是存在密切联系的。多血质的人大多形成外向型性格,相反,抑郁质的人大多形成内向型性格。尽管目前还缺乏气质类型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制约性格的发展的确切证据,但是气质类型对性格发展存在制约作用这应该是已经形成的共识。同时,性格是一种“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因此,性格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大学生的性格正处于向成熟转化的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大学生的性格尽管还没有成熟,但很大部分已基本定型。这样,内向型性格或者说已经具有内向型性格倾向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适应方面就必然处于不利的境地。内向型性格或者说已经具有内向型性格倾向的大学生能不能或者说能在多大程度上向外向型性格转变,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3.社会上的某些不良现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各项事业已经基本进入了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是不可否认,社会上仍还存在着讲人情、重交情的现象,上学、就业、分配、评优晋级等许多方面都或多或少地还存在着钱权交易、权色交易的现象。与人和同、与人合污等这些正当与不正当的人际交往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一些大学生过于看重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进而也使那些无钱无色的大学生蒙上了一层人际关系难能适应的阴影。
      4.改革中的初、中等教育对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的影响
      目前的初、中等教育,尤其是中学阶段的教育,仍然还存在着种种“应试教育”的因子,许多学校虽在大讲人的全面发展,个体全面素质的提高,但事实并未如愿。许多学生为了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成天只是钻在书堆里,根本无暇顾及能力的全面提高,更不要说社会交往能力的培育。等到上了大学,有时间、有精力来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许多人就显得有点仓惶失措,有点错过与人合作人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期之感。
      5.大学生人际环境的广域性和复杂性以及学习、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对其人际关系适应的影响
      大学里人员数量庞大、结构复杂(与中学相比),因此有人称之为准社会群体,这是很有道理的。这就客观上要求大学生需要具备更高的社会交往能力。而且大学生生活方式及学习方式的巨大变化客观上也给大学生发展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留下了较多的时间,同时也创造了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的广阔空间。这些优势既给大学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机会,同时也给那些不善于社会交往、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的大学生增添了压力。
      6.家庭的变化对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的影响
      进入21世纪的大学生许多都是独生子女,这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的发掘。
      
      二、主观方面的因素
      
      1.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对其人际关系适应的影响
      人际交往的确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一种重要的能力。但是一部分大学生过于看重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的甚至把人际交往能力看得高于一切,故而花费很多的精力发展这一方面的能力,更有甚者,不惜牺牲专业知识、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很显然这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错误认知。造成这一错误认知的缘由一方面是因为媒体对一些巧取人生成功事件报道所产生的误导,另一方面是因为前文所述的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的影响,当然也还有家庭教育的问题在内。
      2.社会舆论对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的影响
      调查显示,大学生中存在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情况的人,大多是一些气质类型为抑郁质、性格类型为内向型的。气质类型为抑郁质或者性格类型为内向型的大学生,的确在人际交往方面处于劣势,多数不擅长于人际交往。但是不擅长于人际交往并不同心理健康与否存在必然联系,也就是说,不擅长于交际的人,并不就是心理不健康的人。而是由于不喜欢人际交往但又极度渴望能擅长于人际交往的这种心态达到一定的程度并由此而产生了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这样才会影响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必须酿成有关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相关的正确的社会舆论,以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对人格发展的多样性的导向作用。
      3.心理健康相关的调查统计分析对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的影响
      心理健康相关的调查统计分析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不存在正相关,但是它却是造成我国目前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现象成为如此“骇人听闻”的心理问题的一个原因。目前各种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的结论,动辄就是“自闭”“人格障碍”“偏执”“抑郁”“焦虑”“孤僻”,甚至“抑郁症”“焦虑症”“孤独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等,这些字眼的确都是用来描述真正的各种心理疾病的,如果把这些字眼再结合各种量化数据来看(比如有一调查结果显示,某几所高校的大学生中强迫症达到了34.3%),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确让人触目惊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本身问题较大。另一方面,各种心理调查研究的不严谨也是原因之一。很多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是直接借用西方的各种心理量表,而不是根据本国大学生的特点,在充分论证且作必要的调整的基础上开始运用的。之外,还有一些人为扭曲的因素。对于同样的调查研究结果,运用不同的字眼可以产生出截然不同的效果。由于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调查统计分析的不严谨以及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用词的随意性,一方面造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程度的夸大,另一方面也给那些本来只有轻度障碍的大学生患者无形之中增重了病情,这样虽然引起了社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广泛关注,但也无声无息地递增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级层和患者的数量,反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对策思考
      
      1.必须建立健全由社会、学校、家庭以及每一个个体所织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长期以来,无论是社会、家庭、学校还是个体本身都不太重视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从零开始的,有许多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需要解决。为此,构建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具有本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涉及大学,也涉及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不仅涉及学校,也涉及社会、家庭;不仅涉及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人员,也涉及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所有人员。不仅要有心理咨询、心理课程等专门活动,更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所以还必然不断地有大量的新问题、新矛盾涌现出来,这样势必也会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像收费制教育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就业的双向选择制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等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只有齐抓共管,只有全社会动员,才能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2.全面地、科学地、冷静地认识我国大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这是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的。但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究竟是处于一种什么境况,这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而且在进行各种调查研究的时候,还应该采取更加科学、更加严谨的态度。比如,有个别调查研究将“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幽默感”“意志不坚定”“不擅长于社交”等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结果,这是有待商榷的。心理问题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真正有问题或者趋向于有问题的大学生对心理问题更为敏感。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用词一定要准确,不能模棱两可。比如,文静、含蓄、内敛、内向、不善于社交、社交障碍与社交恐惧症,愁、忧愁、苦恼、忧郁、抑郁与抑郁症,担心、害怕、恐惧与恐惧症等,每一组词汇的每一个词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异,如,“文静、含蓄、内敛”带有褒义,“内向、不善于社交”是中性的,但绝对是属于很正常的性格特征,“社交障碍”则要看程度轻重,如果较轻,多数只需要自我调节就行了,如果很重,也就变成了社交恐惧症,只有达到这种程度,才需要专门的治疗,也才能谈心理治疗的问题。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的人当然是知道这些的,主要是问卷设计的不够严密以及被调查者理解上的偏差就容易出现纰漏。
      3.加强对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研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克服、控制、调节及转化负性情绪、情感的问题,而负性情绪情感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不恰当的或者是错误的认知。气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性格究竟与气质有多大关系以及有多大的可塑性,各种能力特别是广为关注的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与气质、性格存在多大的联系等等问题,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另一方面还要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他们,这样才能引导大学生形成与之相关的正确的认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当然如果过分强调气质类型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以及过分强调性格的稳定性的话,这显然不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良好品质。但是如果忽略气质类型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以及忽略性格的稳定性的话,那么也会导致大学生形成不正确的倾向性,错乱自己的个性心理结构。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只有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之别,性格有可塑性的一面,也有稳定性的一面,性格有好坏之分等这是大家极为熟悉的,因此大家一般都只谈论如何对性格进行塑造,而对性格的稳定性的关注不够,从而就对各种性格特征存在的合理性关注不够。其实不管是何种气质类型或是性格类型的人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就以内向型性格或外向型性格的人为例,外向型性格的人一般活泼、开朗、善于社交、反应较灵活,但一般具有耐力差、草率等不利因素,而内向型性格的人尽管有性格内向、不善于社交、缺乏自信等不利因素,但却一般具有意志坚强、忠诚、勤恳等有利因素。只有在整个社会的舆论上得到承认,大学生才不会因为自己性格内向、不善社交而过分苦恼,只有整个社会都承认性格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大学生也才不会非要把自己的内向型性格变成外向型性格,这样才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推荐访问:人际关系 对策 性障碍 原因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