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花间美人”,文采斐然】 花间美人线稿

    时间:2019-01-04 03:35: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文辞华丽”是《西厢记》的语言艺术特色,这种语言特色是形成剧本“花间美人”风格的重要依据。《西厢记》剧作者的成功之处是吸收了唐诗宋词的精美语言,使剧作语言更富于文采性。这部剧作的文采性,还表现在其包含有丰富的修辞技巧,因而剧作的语言修饰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关键词: 《西厢记》 语言艺术特色 “文辞华丽”
      
      《西厢记》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中的一部精品杰作,其丰富多彩的精妙语言艺术特色非常突出。
      世人皆言唐诗宋词元曲,说明元曲与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代表一个朝代的珍品。到元代,古典戏曲发展迈上了一个高峰。元杂剧分为本色派、文采派两派。本色派以朴素无华、自然流畅为语言特色;文采派则以词句华丽、文采璀灿为特点,并十分注意修饰词语,有很好的修辞技巧。关汉卿是本色派的语言大师,王实甫则为文采派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西厢记》堪称文采派的典范。这部作品在艺术上几乎是完美无缺的,其文辞之华丽、故事之曲折、文笔之细腻、人物之传神均属一流。“文辞华丽”是《西厢记》语言艺术的特色,这种语言特色是形成剧本“花间美人”风格的重要依据。
      [赚煞]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人情牵。
      “临去秋波那一转”乃曲中之眼,美而传神。
      [醉春风]则见他钗蝉玉横斜,髻偏云乱挽。日高犹自不明眸,畅好是懒,懒。
      [普天乐]晚妆残,乌云彩掸,轻匀了粉脸,乱挽起云鬟。将简贴儿拈,把妆盒儿按,开折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第三本第二折)
      这折唱词以秀美的艺术语言刻出莺莺外表懒散娴静,内心却对张生病情消息的焦虑和等待,以及见到简帖后的喜悦心情。可见剧本写人与状物一样,其语言同样不乏华美秀丽的特色,保持着“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这在写剧中其他人物,如张生、红娘、老夫人、惠明和尚等时也随处可见。倘若没有语言上这种五彩缤纷的娟丽姿采,“花间美人”就要黯然失色。下面再看《西厢记》中的几组名句(诗),我们对“花间美人”的灿然文采就更能领略了。
      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第二本第一折)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第四本第三折)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第三本第二折)
      以上这些绝妙好词,在《西厢记》里面俯拾皆是,真是美不胜收。正是这些“词句警人,余香满口”的艺术化语言,使《西厢记》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成为一部百代称誉的诗剧。
      说到诗与词,若数词句华美、文采璀灿,莫过唐诗宋词。《西厢记》剧作者的成功之处是吸收了唐诗宋词的精美语言,使剧作语言更富于文采性。
      如第一本第一折张生的唱词:“[天下乐]只疑是银河落九天。”便是化用唐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又如第二本第一折营茸的唱词:“[混江龙]……隔花阴人远天涯近。”则是化用宋女词人朱淑真词《生查子》句:“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又如第一本第四折张生唱词:“[鸳鸯煞]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里化用宋苏东坡词《蝶恋花》中句:“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显然,剧作者对唐诗宋词的喜爱,使他不仅乐于在剧作中采用诗词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而且乐于化用这些诗词当中的经典名句,使之贴合剧中的人物、感情与环境,从而使这部剧作亦增添了五彩缤纷的璀灿文采。
      《西厢记》的文采性在语词优美、娟丽动人方面确是无与伦比的。这部剧作的文采性,也表现在其包含有丰富的修辞技巧,因而剧作的语言修饰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据《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主编)统计,全剧运用的修辞手法达34种之多。这里只举出一种修辞格:“复迭格”中迭字词的运用,如剧中第四本第四折:“[雁儿落]绿依依墙高柳半遮,静悄悄门掩清秋夜,疏刺刺林梢落叶风,昏惨惨云际穿窗月。”这里“绿依依”、“静悄悄”、“疏刺刺”、“昏惨惨”等迭字词的运用对加强语言的表现力、增强环境的渲染起了很大的作用。再看剧中第一本第三折,作者是如何传神地运用迭字词来表现张生的动作与心情的:
      [越调][斗鹌鹑]……侧着耳朵儿听,蹑着脚步儿行;悄悄其其,潜潜等等。
      [紫花儿序]等待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姐姐莺莺。
      “悄悄冥冥”等迭字词,形象生动,恰到好处地写出张生对莺莺的爱慕,以及主人公初恋时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剧中类似这种精妙的迭字词还有许多,这类迭字词的巧妙运用使作品写影写情述事皆臻妙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这些有丰富修辞技巧的曲词,才使人感到《西厢记》这部剧作语言的精美。从这一角度来看,《西厢记》语言的文采性是作者精雕细刻的结果。必须指出的是,《西厢记》文采璀灿的语言特色,绝不是形式主义的堆砌词藻,雕琢造作,使人晦涩费解。全剧语言华美秀丽而流畅自然,达到“清水出英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这是同时代,以及其他著名戏曲作者所不能企及的。
      《西厢记》是有着严格韵律限制的戏曲作品,要在一定的规矩内作出切合人物环境戏情又合乎韵律的精美曲辞,绝非易事,比如第一本第三折中张生唱:“[么篇]我忽听、一声、猛惊,元来是扑刺刺宿鸟飞腾,颠巍巍花梢弄影,乱纷纷落红满径。”第二本第四折中莺莺所唱:“……本宫、始终、不同。又不是《清夜闻钟》,又不是《黄鹤醉翁》,又不是《泣麟》、《悲凤》。”六字中三押韵,极不易制作,剧作者填写得既合韵律,又拟声写情,精美绝妙,确非大手笔不可。明朝何良俊所写的《四友斋丛说》认为:“王实甫才情富丽,真词之雄。”然哉斯言。
      《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创作领域的一部杰作,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风格使这部作品七百年来一直雄踞“一流”的宝座。作品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语言艺术。《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是无与伦比的,它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吸取了这些古典诗词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经过提炼加工,博取众长,从而形成自身华美秀丽的语言艺术特色。所以《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既丰富多彩,又极有文采风华,两者完美结合,而且通俗、合律、自然流畅,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参考文献:
      [1]王实甫撰.张燕瑾校注.西厢记.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7-8.下文引《西厢记》均见此书.
      [2][宋]朱烹.观书有感.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117.
      [3][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灾培良宰.全唐诗,VOL170:1752.

    推荐访问:斐然 文采 美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