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力学能量转换关系_巧用转换法妙解力学题

    时间:2018-12-29 03:22: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分别以数形转换、视角转换、逆向转换、模型转换解算例题,以此为例,探讨转换法思维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力学题 转换法思维   
      许多力学题,特别是高考物理力学题,是命题专家精心设计的集多种解法、多种思路于一体的优秀试题。要快速、准确地解答,就要对待解决的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以多向思维形式去考虑。解题时通过假设,改变所研究问题的条件、结论或方向,从侧面或反向着手,一旦常规思路走不通时就应立即调整思维角度,另辟蹊径,以达到加快思维进程的目的,这便是转换法的思维方式。本文通过几个典例,谈谈转换法思维在力学中一些常见的应用,以求探讨。
      一、数形转换
      高中物理中一些比较抽象的力学题较难求解,我们若能与数学图形相结合,恰当地引入物理图像,就可从整体上把物理过程的动态特征清楚地展现,可变抽象为形象、化抽象为直观,便于突破难点、疑点。
      例1:如图1所示,在一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块相同的木板B和C,重物A(视A为质点)位于B的右端。A、B、C的质量相等。现A和B以同一速度滑向静止的C,B与C发生正碰,碰后B和C粘在一起运动,A在C上滑行,A与C间有摩擦力。已知A滑到C的右端末掉下。试问:从B、C发生正碰到A刚移动到C右端期间,C所走过的距离是C板长的多少倍?
      解析:设A、B、C的质量为m,B、C碰撞前,A与B的共同速度为v,碰撞粘在一起瞬时,B与C的共同速度为v,研究B、C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2mv,∴v=v。
      设A滑到C的右端时,三者的共同速度为v,研究A、B、C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mv=3mv,∴v=v。
      B、C碰撞后,A在C上滑行,在A、C间的摩擦力作用下,系统水平向右运动,A作匀减速运动,B、C作匀加速运动;要求B、C碰后到A刚移至C右端期间,C所走过的距离和A、C的相对位移即C板长L,按通常情况,可用运动学知识列方程求解,但这是比较麻烦的。可换思路,将全过程A、B、C运动情况转换成v-t图像,如图2示。由图可知,C所走过的距离与C板长度L的比值为:
      ==。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用图像描述力学中的复杂运动,显得简洁、直观、形象,容易看出物理量的变化趋势,正确地找出各物理量间的关系,回避了复杂的具体过程。因而它具有解题思路清晰、过程简捷、物理意义鲜明的优点。
      二、视角转换
      通常我们要求某个物理量,就研究与此直接关联的物体或系统。但有些问题用这种思路去解决会困难重重,需要我们转换视角,把思考问题的触角扩展到研究对象外的空间,或者适当地缩小研究对象的范围,以方便地解决问题。
      例2:图3为利用电磁作用输送非导电液体装置的示意图。一边长为L、截面为正方形的塑料管道水平放置,其右端面上有一截面积为A的小喷口,喷口离地的高度为h,管道中有一绝缘活塞,在活塞的中部和上部分别嵌有两根金属棒a、b,其中棒b的两端与一电压表相连,整个装置放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当棒a中通有垂直纸面向里的恒定电流I时,活塞向右匀速推动液体从喷口水平射出,液体落地点离喷口的水平距离为s,若液体的密度为ρ,不计所有阻力,求:(1)活塞移动的速度;(2)该装置的功率。
      解析:(1)液体从喷口水平射出后作平抛运动:h=,t=;v==s;由液体体积不可压缩得:v△tA=v△tl,即v==As。
      (2)解答本小题不妨转换视角,即变对整个流动液体的研究为对微元流动液体△m的研究。实际上活塞以v的速度压缩△m的液体,必然从喷口以v的速度喷出△m的液体。设液体△m从喷口射出对应的时间为△t,活塞向右匀速推动液体的过程中,只有活塞的推力做功,则显然有:P•△t=△mv-△mv==,所以该装置功率P==。
      事实上,很多力学题是有“捷径”的,而寻找“捷径”的关键是转换视角,分析题型特点,抓住问题的特征与实质,合理联想与推断。培养学生这种转换的能力,可以改进学生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三、逆向转换
      逆向思维是逆着习惯的、常规的思维方向进行的思维活动,属于创造性思维,许多情况下按常规思维方向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倒过来往往会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例3:如图4所示,一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板长为L,两板间距为d,现将一带电微粒(重力不计)从下极板的左边缘射入电场中,结果带电微粒刚好从上极板的右边缘水平射出,试确定带电微粒射入电场时速度方向与下板的夹角θ。
      解析:此题正向求解,思路比较复杂,我们可以倒过来考虑。若将微粒从上极板右边缘以vcosθ沿水平射入,带电微粒在电场中做的是类平抛运动,如图4′所示,此时的运动与原题的运动显然是可逆的,则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L=vtcosθ;竖直方向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sinθ=t,d=t,联立可解得tanθ=,θ=arctan。
      逆向思维在解答有关力学问题时显得尤为快捷,但正确分析物理情景,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可见,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活化知识结构,消除思维定势的负迁移,而且有利于启迪思维智慧。
      四、模型转换
      对于一些看似陌生的不熟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其模型特点去联想一些熟知的具有相似规律的问题,从中受到启发,进而用熟悉的物理过程的求解方法来求解不熟悉的物理过程,这便是归类分析法中常用的模型转换法。现在例举模型转换法在一种弹簧双振子问题中的应用。
      如图5所示,一根轻弹簧的两端各连接着一个小球,这种装置就称为弹簧双振子。当弹簧在伸长或收缩时,A、B两小球就通过弹簧发生相互作用,但属于内力,系统动量守恒;系统只有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但A、B两球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例4:如图6所示,在光滑绝缘的平面上有A、B两小球,带同种电荷,相距无穷远,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4m,且以速度v正对A运动,求A、B系统具有最大电势能时的速度分别为多大?系统的最大电势能是多少?
      解析:以A、B系统为研究对象,可把A、B两带电小球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转化为弹簧双振子模型。A、B间相互的库仑力等效转化为弹簧双振子模型中A、B间的弹力。A、B两球不能再靠近时,它们的速度相等,等效为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A、B有共同的速度,系统动量守恒定律,动能损失最大,损失的动能转化为电势能。
      当A、B速度相同时系统具有最大电势能,设共同运动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4mv=5mv,v=v。
      A、B系统具有最大电势能时A、B相对静止,即A、B的速度为v时,最大电势能为此时系统损失的动能E=(4m)v-(4m+m)v=mv。
      对于这种力学模型的问题,特别在解决能的转化、求极值的问题中采取模型转化的方式加以巧妙解决,能使解题得以大大简化,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由上述探讨可知,要提高分析、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应从思维途径入手。同一个问题可以通过数形转换、模型转换、视角转换、逆向转换等,达到化繁为简、间接获取问题解决方法的目的;运用转换法能充分展示解题人的想象设计能力和创造性品质,充分体现解题人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妙解,进而实现速解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叶东风.物理教学.利用“数形结合”分析物理问题.2002.9.
      [2]伊云川.物理教学.图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2008.11.
      [3]杜务.高考总复习四轮复习法(第六版).吉林: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转换法 力学 巧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