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优秀5篇

    时间:2023-10-25 16:00: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优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01—106页。教材简析:本信息窗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优秀5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优秀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优秀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01—106页。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2、3、5的倍数的特征。通过呈现 “百数表”和“列举法”让学生从表中(或列举的数据)找出2和5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圈出,再观察其特征。在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后,揭示偶数和奇数的含义。对于2、5的倍数的具体特征,则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归纳。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把它放在2、5的倍数的特征后面教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2、5和3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总第32课时)

    内容:2和5的倍数的特征

    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选择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件(如六.一节目汇演、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现场等)引出信息窗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阳光体育运动让我们健康快乐成长,让我们一同欣赏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吧!

    二、合作探究、概括特征

    1、 提出问题

    观察情境图,根据信息让学生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跳圆圈舞的共有多少人?”对这些简单的计算问题要一略而过,把学生的提问引到:跳交谊舞(圆圈舞)可以派多少人?

    2、 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

    (1)跳交谊舞可以派多少人?

    学生可能列举很多不同的数(如6、8、20、14、98等)

    问: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可以派多少人?

    学生可能说是2的倍数,也可能说是双数等。

    (2)2的倍数特征

    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双”即为“2个”的经验,可能从列举的数中概括出:都是双数等结论。

    问:生活中哪里用到双数?

    学生可能说出:街道的门牌号一边是双数一边是单数,阶梯教室的座位号一排是双数一排是单数等。

    问:这些双数都是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呢?对待数学问题不能只凭猜测,要进行验证。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老师为你提供一张百数表,你可以从表中把2的倍数圈出来,也可以把2的倍数写出来,然后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合作研究

    (4)汇报交流

    学生的结论可能有:

    个位上是双数

    与十位没有关系,个位是0、2、4、6、8

    (学生只要说的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引导学生研究个位有什么特征与十位有什么关系来总结特征)

    小结:所有2的倍数的个位上都是什么数?(0、2、4、6、8)。因此,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什么部分的数就可以了?(个位上的数字)

    (5)验证结论

    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数比较小,你能举一个多位数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自己举例验证。

    (6)学习偶数、奇数。

    ①老师介绍偶数、奇数的概念。老师举多个数,学生判断是偶数还是奇数。 ②说明:0是偶数,但我们在这个单元中一般不考虑0。

    ③介绍学习方法:刚才同学们把2的倍数写出来研究的方法叫列举法,这是一种很好的数学研究方法。

    3、 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

    (1)用刚才的方法自己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

    (2)交流:个位上是5或0。

    (3)学生举例验证。

    4、 2和5倍数的共同特征

    学生独立思考总结: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用“百数表”把2、5共同的倍数找出来研究特征。

    三、巩固练习

    1、 自主练习2

    奇数、偶数学生容易分清,做此题的时候可以比比谁分的快,让疲劳的大脑兴奋起来。

    2、 自主练习

    先让学生自己填一填,再交流,然后根据2、5共同的倍数让学生把两个集合圈重新画一画

    2的倍数 5的倍数

    3、 按要求组数。

    0 、6、9、7

    奇数:

    2的倍数:

    5的倍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研究问题?

    第2课时(总第33课时)

    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

    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揭题。

    指名说说2、5倍数的特征

    直接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和5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设计意图]直接看情境图,复习旧知识简捷、明快,一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二、尝试探究

    1、 猜测3的倍数的特征

    受2、5倍数特征的影响,学生大多会从数的个位上的数字进行研究,学生可能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针对学生的错误结论,引导学生及时举出反例予以反驳:13、16、26、29等一些数个位上3、6、9就不是3的倍数,而24、15、27等一些数反而是3的倍数。 谈话:看来只观察一个数的个位数字是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百数表、列举法)

    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2、 探究特征

    ①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百数表、列举法)

    谈话:把“百数表”中3的倍数圈出来研究研究。(学生人手一份十行十列的百数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②学生独立尝试后小组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学生的结论可能有:

    3的倍数都在一斜行上

    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没有规律

    3的倍数十位上的数字没有规律

    ④师引导:每一斜行上3的倍数有什么规律?

    ⑤学生思考交流:

    “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问:另外的呢?

    每个位上的数加起来有的是12,有的是15,有的是18

    ⑥小结: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引导学生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学生判断时注意说说判断的依据。学生利用特征判断后,教学生快速判断法,比如49只看4就知道它不是3的倍数,引导学生发现:遇到数字本身是3的倍数时,可以略去不加,如1236,只要算1+2=3即可判断1236是3的倍数。

    2、自主练习5

    3、自主练习6

    4、自主练习7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了2、5、3的倍数的特征,你还想了解什么?(要学生自觉的去探讨4、6、9??的特征)

    信息窗2:质数与合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107—109页。 教学简析:

    本部分知识是对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以及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信息窗选取了体操表演这一现实性的生活素材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对知识的学习,使抽象的数论知识形象化,降低了认知难度。在前面学习了2、3、5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分解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意义、探究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归纳、推理,获得什么是质数和合数的数学猜想,理解质数和合数

    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

    2、使学生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含义,初步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总第34课时)

    内容: 质数与合数

    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明年奥运会就要在北京举行了,为弘扬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和健身意识,学校举行了团体操表演,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各个班整齐的方阵。(出示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会发现了排成各个方阵的人数分别是24、25、32、35、40。

    问:仔细观察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与它们的因数的关系,帮助学生发现这些数都有两个以上的因数。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有两个以上因数的都能摆成方队吗?其他数行不行?

    [设计意图]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悬念顿生,兴趣盎然,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此时教师巧妙地把握住时机,导入新课。这样入手,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为本节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条件。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针对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2、利用准备好的小方块摆一摆,看一看哪些数字能摆成方阵,哪些不能?验证自己的想法。

    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巡视,适当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让位还权,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去发现、验证自己的想法,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从而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

    3、交流自己的发现。

    通过动手摆方阵,学生可能发现(1)1、2、3、5、7、11、13、17等数字不能摆成方阵,(2)4、6、8、9、10、12、14、15等数字能摆成方阵。

    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这两类数字有什么特点?

    4、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数字可以分成三类,有的数字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的数字含有两个以上的因数;而1只有一个因数。

    (1)我们把具有像2、3、5、7、11??特征的数叫做质数。想一想什么叫做质数?引导学生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我们把具有像4、6、8、9、10、12、14??这样的特征的数叫做合数。想一想什么叫做合数?引导学生概括: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其他的因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合数。

    (2)质数和合数的区别是什么?

    (3)1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优秀篇2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第六单元知识点

    第 五 单 元 知 识 要 点

    一、形近字

    钮扣 挎包 厨房 称谓 搀扶

    扭打 胯下 橱窗 刺猬 挽联

    咳嗽 详细 逝世 教诲 窑洞

    应该 慈祥 浙江 懊悔 地窖

    二、解释课文、语句

    《少年闰土》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 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1、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句子从两个方面述说这些新鲜事:一是海边有如此多的五色的贝壳,二是讲关于西瓜被猹等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我”向来不知道这许多新鲜事,因为“我” 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接触过这些事。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 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2、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 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 “我”读书太马虎。

    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 特点。

    2、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个句子用比喻——暗喻的手法,抨击旧社会的黑暗和对鲁迅先生的迫害。

    意思是: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人民失去了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到反动派的迫害,人民的革命斗争处处遭到反动派的镇压。表现了鲁迅先生恢谐幽默的性格 和乐观主义精神。

    3、本课五个小标题依次是:趣谈《水浒》→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一面》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 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课文在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细致入微。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给人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 这六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的人》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 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 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 有价值的人。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 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 马。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 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 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 达得多么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3、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 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 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不朽”, 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的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 望的感受和联想,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 “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热烈歌颂。

    活: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 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死: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 怀念之情。 骑:生动地表现了反动派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态。摔垮: 人民要推翻反动派, 打倒反动派, 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 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三、必背内容

    1、《日积月累》

    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嘲》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门外文谈》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醉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 了。 《致颜黎民》

    第 六 单 元 知 识 要 点

    一、多音字

    纤xiān 弱 纤 qiàn夫

    人参shēn 参 cān加 参cēn 差

    二、必背内容

    1、《诗经· 采薇》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

    2、《太阳的话》是中国作家艾青所作。

    3、《白桦》都是现代抒情诗,是俄国作家叶赛 宁所作。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我们一般会用《汉乐府· 长歌行》中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鼓励他。

    5、期末老师写评语时,老师会祝我们来年:“更上一层楼”。

    6、《天净沙· 秋》是元代散曲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小令原来是流行于民间的小曲,句子长短不齐,有一定的腔调。

    7、《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8、《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 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9、《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请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 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0、《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1、《天净沙· 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作者: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优秀篇3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

    《诗经 采薇》——

    诗人抓住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表示军旅生活的漫长,出征时春意盎然。

    这种以景传情的方法是本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春夜喜雨》——

    杜甫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乃——就,发生——催发植物生长,潜——暗暗地、悄悄地,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这首五言律诗写的是“春雨”。诗人抓住了雨的特征,抒发了自己的喜悦心情。

    注意“重”念zhong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最后一个字“见”同“现”

    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展现了山村夏夜的特有的情趣。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天净沙 秋》——

    这是一首描写秋景的小令,用飞鸿这一句,把静寂的景物和飞翔的大雁联系起来。白草、红叶、黄花,展示了一幅秋天的美丽画卷。

    《太阳的话》——

    作者艾青,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全诗运用拟人的手法

    《白桦》——

    叶赛宁俄国诗人,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

    《我们去看海》——

    金波,热爱大海、热爱生活

    《给诗加腰》——

    苏小妹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诗中的秋》——

    欣赏诗歌的方法:要反复朗诵,体味诗句的意思,其次要入情入境揣摩诗的意境。再次,要透过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诗人的境遇,懂得诗人是怎样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的。

    概括为:联系生活读懂——描绘画面入境——比较着读会情——了解背景通心

    六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独立作业,不懂便问

    上完课后,老师往往留作业,这些作业大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延伸、迁移,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动脑,积极完成。在这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现在有很多的参考书,有现成的答案,写作业前不要去看,须知别人嚼过的馍不香,照抄别人的东西必定使自己失去锻炼的机会,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照样不会,如确需验证一下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可待作完后翻看、修改。

    如作业中遇到问题,就要及时的讨论、发问。“学问”一词事实上就包含学与问的两个方面。陶行知说,做学问就是要学要问。光学不问,只做到一半;光问不学,也只是一半。又问又学,才是完整的学问。连两千年前的孔子都注重问。他曾“问礼于老聃”,“学琴于师襄”,还曾求教于一个七岁的小孩子。当然,好问,不是瞎问、乱问,要问得有意义,有价值,问到点子上。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就生活在汉语的语境中,这一点和别的科目有很大的不同,真正不懂的内容较少,大多难于理解的是文章背后的东西,因此,我们应注意:

    首先,要先问己,再问人,陈景润说:“不要一遇不懂的东西,马上去问别人,自己不动脑子,专门依赖别人。而是要先自己认真的思考一下,这样就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其中某些困难,对经过很大努力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虚心请教别人,这样往往会得到更大的帮助和锻炼。”

    其次,问要有目的、有中心。要抓住核心问题,容易有收获。

    第三,追根寻源,一问到底。

    六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1、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切忌不懂装懂。

    2、课后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优秀篇4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能够在课文中寻找花与潮的关系的句子

    3、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感受海棠花的美,感悟生命的魅力。

    4、提高质疑的能力,并能通过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寻找花与潮的关系的句子;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

    三、教学难点:

    能感悟生命的无穷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

    一、审题质疑 感知花如潮

    1、出示课件:(潮水) 谁来说说这潮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课件:(花)那这些花又让你想到了什么词语?

    3、出示课题:可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种特别的“潮”(花潮)

    4、审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花如潮有什么关系?花潮是什么样的?

    5、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圆通公园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

    6、圆通公园里那么多的景物就包含在这14个字,让我们来读读,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7、其实圆通公园不仅景致多,那里的花潮更是美不胜收。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

    二、初读解疑:寻找花如潮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在课文中找找写花潮的句子,想想这是这样的花潮?

    (3)、课文除了写花潮,还写了什么?

    三、精读研究,感受花如潮

    1、作者为什么称海棠花为花潮呢?大家一起去课文中找找答案。一边读,一边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研读

    (1)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时枯枝瘦叶,并不若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间,真是花团锦簇,变成一个花的海洋。

    向高处看去,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板书:花多如潮)

    A你们是怎么理解:枯枝瘦叶和花团锦簇的?

    B(出示课件)你们看这一簇簇、一丛丛的海棠花,形成了一个花的海洋。所以作者称海棠花为花潮。老师用一个词概括——(板书:花多如潮)

    (2)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A、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B、朗读指导

    C、(出示课件)你们看,这就是在枝头微笑的海棠花,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朵,你将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如何显示着自己的喜悦?(让学生大胆想象)

    D、这么多的同学的想象给我们一种争奇斗艳的感觉,你们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E、现在你能模仿老师刚才的样子,概括花与潮的关系?(板书:花盛如潮)

    (3)、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的动。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入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象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

    A、引导质疑:为什么无风花也在动?

    B、那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

    C让我们深入到课文中去体会一下吧。

    D你们怎么理解“有一种生命在不断扩展?”

    E、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种生命的魅力吗?

    概括花与潮的关系 (板书:花动如潮)

    (4)你可以听到潮水的声音……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板书:花声如潮)

    A、作者听到了哪些声音呢?

    B、还会有些什么声音?

    C、这些声音是作者听到的,为什么还要写上一个“也许”?(讨论)

    D、是啊,正是这朦朦胧胧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才让作者想到了——海上午夜的潮声。

    E、通过朗读来表现这隐隐约约的声音?

    F、能试着背一背吗?

    G、概括(花声如潮)

    小结:花团锦簇,繁华似锦,看花人蜂拥而至,我仿佛置身于一片花潮之中

    3、整体回归

    这么美丽的海棠花真是让人留恋往返,就让我们来回味一下吧。(读三个句子)

    四、分工积累

    1、这么美的句子能把他积累下来就更好了。大家可以小组合作,一人背一句,等会儿,一起展示你们的成果。

    2、展示背诵成果。

    附板书:

    10、花潮

    花多如潮

    花盛如潮

    花动如潮

    花声如潮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优秀篇5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画面)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 作家朱自清就曾经这样描写雨,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语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师:这个地方的雨,是祥和安宁的雨。而有一个地方的雨却是优美动听的,孩子们,想亲自去感受感受吗?

    3、咱们今天就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课件出示,全班读。

    湿润的山风 轻盈的云雾 无字的歌谣 飘飘洒洒的雨丝

    轻捷柔软的手指 优雅的小曲 水淋淋的嫩绿 清新的绿色

    4、刚才你们透过文字和作者一起初次游览了雨中的山林。你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老师到山林中走一走吗?(指名读课文)

    5、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2)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

    3、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1)指名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3)学生汇报,老师给予指导。

    ①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a、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b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

    ②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 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 绿草,都变成了 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 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a、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______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比作_____________,把雨声比作_____________。

    b、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什么?

    4、感悟山雨的色彩美。_____________

    (1)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3)带着遐想朗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1、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

    2、拓展阅读。《雨》(冯剑华)

    3、作业:(任选一项)

    (1)选择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写一小段话;

    (2)自己试着写一写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雨景。

    推荐访问:知识点 上册 单元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盘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 六上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要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