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使命、任务与策略

    时间:2023-07-01 21:10: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刘国瑞, 路晓芳

    (1.辽宁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36;2.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百年实践中建构起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展现出了独特价值和巨大效力。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既肩负对党的百年伟大实践做出更科学更系统的表达的历史重任,也面临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探索新经验做出及时有效解读的时代责任。

    一般来讲,话语是理论、概念、观点、知识等的言语表达形态,而话语体系是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和主体价值的话语的总和。任何一个话语体系都是共性与特性的统一。特性是某一话语体系的本质性特征,是其区别于其他话语体系的地方。而共性则是不同的话语体系抽象出来的一般性特征,具有普遍适用性。理解共性才能更好地把握话语体系发展的一般逻辑和基本规律,认清特性才能把准具体话语体系的发展方向与主要任务。

    数千年来,人类话语体系的发展呈现出3个典型的共性特征。一是主体建构性。话语是在主体意识指导下,采用言语表达或者是文字信息的方式来展示语言输出者的思想状况、价值观念、精神态度。所有的话语体系都是人类主动建构的结果,始终体现建构主体的意志和价值。二是文化基因性。文化既是交流媒介,也是身份标识,更是价值共识的基础。话语体系属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精神文明创造的产物。所有话语体系的生成和存续,均离不开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三是实践发展性。话语由实践所决定,体现着实践发展的要求。时代不同,话语体系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也不尽相同,会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与丰富。

    在人类话语发展的长河中,因具体的话语主体、话语客体、话语内容、话语语境和话语方式等构成要素[2]的差异,不同的话语体系呈现出各自的特性。这其中,话语主体是一定话语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决定着话语的价值逻辑和主要内容。话语客体是话语的受众对象,其具体构成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的选择。话语语境是影响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的重要因素,根据形势与任务的变化,与时俱进地调整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是话语效果达成的重要保证。就人类话语体系整体而言,以民族、阶级、阶层、政党等为典型标志的话语主体的不同,是造成不同话语体系之间存在根本差异的决定性因素。而就某一具体话语体系来讲,在话语主体和话语客体不变的前提下,话语语境的变化就成为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调整的主要动因。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类话语体系的发展日益呈现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普遍性与针对性、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态势。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历史特征

    作为庞大话语体系库的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既具有主体性、文化性和实践性这些共性特征,又在价值选择上与其他话语体系有本质性区别,在话语共性的表现形式、具体内涵等方面呈现出强烈的独特性。这种本质差别和独特性根源于3个基本因素,即:(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建构的;(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党的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呈现出3个历史特征。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价值一致性。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等具体层面、具体领域。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由党领导建构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党的政策为核心,包括理论话语、政策(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课程(教学)话语等在内的系统性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因而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总目标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根本问题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坚持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始终恪守的根本原则。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具有与党在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的协同性。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是由无产阶级政党提出来的,是党的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始终代表着主流意识,反映着党和国家的要求,服务于党在各个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例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服务革命斗争和革命战争为主要任务,体现出强烈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服务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主要任务,体现出革命性与建设性相结合的特征;在改革开放时期,以服务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体现出政治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特征;进入新时代,紧紧围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突显政治性、文化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等特征[3]。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党的事业同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与生俱来的特质,也是其生命之源、活力之本。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具有针对教育特点的具体差异性。与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四为服务”为总体方向,以培养承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使命,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打造坚强的意识形态阵地为己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包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话语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等在内的相对独立的言语系统。相比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因具体目标、对象和任务的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在话语内容侧重点、话语深度、话语方式等方面有独特的要求。体现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发挥实际效力的基础。

    这3个历史特征,是党的百年历史证明了的成功实践,是决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属性的基本逻辑,也是新的形势下确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使命担当和发展方向的基本原则。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时代责任

    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的重大变化,是确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新方位、新任务的根本依据。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重大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做出科学阐释,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方面发挥新作用,全面增强服务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的能力和水平。

    (1)与时俱进地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话语内涵。要通过重点做好8 个方面的阐释与解读,来实现话语内容的丰富和发展。一是深刻阐释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及其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科学解读新时代10年教育所发生的全方位的重大变化。二是深刻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重大贡献和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的重大意义,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发展的新成果。三是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和本质要求,科学解读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全局与局部、世界与中国等基本关系。四是深刻阐释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的各项要求,科学解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与任务。五是深刻阐释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科学解读将教育、人才、科技一体部署、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布局中突出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作用的时代背景与逻辑要义。六是深刻阐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的要求,科学解读高校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任务。七是深刻阐释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部署,科学解读高校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等方面的责任。八是深刻阐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科学解读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高质量高校党建工作体系的时代意义和要求。

    (2)系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话语引领力。通过话语体系的提升,增强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认识自觉和行动自觉,强化高校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中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为高校师生坚定“四个自信”、把准历史方位提供科学指导,为保证高等教育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道路前进提供思想引领,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精神动力,为高校服务加快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理论指导。

    在新的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面临提升服务力的新需求,也面临丰富话语内涵、优化话语方式和创新话语建设思路等新挑战。新时代新征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既要遵循话语发展的一般规律,更需要深化对自身主体功能与时代任务的认识,积极探索实现系统化提升的新思维新路径。

    综合以上论述,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属性集中体现在政治性、文化性、科学性、实践性及其话语地位、话语内涵与话语方式方面。“四性”之间存在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内在逻辑,其中,政治性代表话语灵魂,文化性寓意话语根基,科学性关乎话语效力,实践性反映话语活力。这“四性”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生成和演进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其在新的时空下再发展再创新的基本方向。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重点与核心,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坚定政治性、厚植文化性、提升科学性和增强实践性上实现再聚焦、再提升。

    1.坚定政治性

    话语不是随机的、无价值意识的言语表达,而是具有主动性和目的性特征。所有的话语体系均呈现出强烈的思想观念性和意识形态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4],事关党治国理政全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反映着党对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结构关系的自我见解,反映党的阶级属性和政治意志[5],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坚定政治性既是话语的主体建构性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的具体体现,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独特地位、价值与功能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坚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政治性,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1)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根本指导和理论来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外在表达形式。意识形态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灵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1],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让青年大学生坚定信仰、积极宣传和严格践行马克思主义方面,进一步增强话语解释力、说服力和凝聚力。(2)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根本保证。把对党的政策和行动的科学阐述作为核心任务,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与时俱进地反映党的各项主张,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总路线、总任务,与党的时代使命和主要任务保持高度一致。把对国家的政体、制度、法律、发展历程等的理解作为重要内容,“坚决维护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1]使党的领导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本质特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成为党的意志的忠诚表达者。(3)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围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总任务,在“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1]方面丰富话语内涵,在教育青年大学生“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方面提升话语效力。

    2.厚植文化性

    任何话语体系得以存续都离不开受众群体的价值认同,隐含着群体都能接受的道理或逻辑。这种群体都能认同的价值和都能接受的道理或逻辑就是文化,既包括代表整体的民族文化,也包括反映特定阶级或阶层的亚文化。话语体系建构是一种精神创造的过程,具有强烈的文化性。文化性既是话语作用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也是话语影响力持续增强的重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作为主流文化的表达,要坚定历史自觉,就必须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沃土;要保持旺盛生命力,就必须重视在相互学习借鉴中吸收有益营养。厚植文化性既是人类话语体系生成与演进的一般规律,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健康发展的现实需求。

    新时代厚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文化性,最主要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1)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根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实现对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6],切实坚定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2)在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核心价值。深入总结革命文化中所包含着的救亡图存、为国为民的革命精神、实事求是的革命道路、与时俱进的革命理论等的科学内涵,“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1],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4]。(3)在加强文化传播与交流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活力。一方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1],让世界更全面、客观、准确地理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另一方面,秉持开放、平等、包容的文化心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1],积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1],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3.提升科学性

    科学性是话语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话语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如果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统治阶级的话语正当性与权威性是由神权或王权给定的,那么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话语的价值与效力越来越离不开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客体主要是大学生。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人,每个大学生个体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135,其发展与教育必须尊重社会生产规律。作为特定的教育群体,大学生正处于实现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必须尊重其身心发展特点。提升科学性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所有话语体系发展面临的共性课题,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科学性,最关键的是在保证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科学的前提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1)深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丰富话语表达形式,增强话语可接受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讲是服务育人工作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育人功能,需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切实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深入探索和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发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协调与控制各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等方面的规律。正确处理贯彻落实统一要求与突出话语对象特点的关系,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艺术,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面提升话语效果。(2)遵循文化传播规律,把握现代话语传播趋势,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反应速度和传播效力。传统的话语载体主要是政策文件、学术成果、教材、影视作品、文物等实体性存在。而今,互联网及其衍生的虚拟世界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和集中地。话语环境日益复杂化的趋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是重大挑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活力与效力是严峻考验。要在守住学校主阵地的同时,积极抢占网络新阵地,深入探索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话语传播规律和发展趋势,探索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思路,开创以数字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新模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切实掌握网络领域的意识形态主动权、主导权。

    4.增强实践性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这个解释是唯一正确的[8]991。实践是话语的根本来源与归宿。实践没有止境,话语体系创新的脚步也不会停止。有立足于社会实践,不断反应实践的需求,不断吸收新的发展成果,话语体系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拥有存续的价值和不断前进的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在实质上是党领导下基于百年实践形成的理论、观点、政策、行动的系统表达。增强实践性既是所有话语体系保持旺盛生命力、实现永续发展的历史逻辑,更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应该强化的责任担当。

    新时代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实践性,最重要的是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读中国实践、引领办学育人实践。(1)深入总结党的百年伟大实践,厚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核心逻辑。深入研究阐释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重视“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9]“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10]真正阐明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真正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的道理。真正做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11]。(2)不断用新理论、新话语来反映实践、指导实践,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时代价值。紧跟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目标、本质要求以及重大原则、战略部署等给予科学的解读,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新成就、新经验给予及时的总结提炼,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问题给予新的解答。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始终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同向同行,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新成就、新经验共同提升,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时代性、鲜活性。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思潮纷繁复杂,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严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党和国家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方面的自信联系更加紧密。新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解释力和战斗力越来越离不开系统的科学理论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适应力和时效性越来越离不开对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实践的科学解答。传统的话语内容建构模式和话语传播方式,正在面临新的考验。以新思维新思路实现整体提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12]这一重要论断,既明确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的方向和任务,也指明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协同共进的建设思路,这也是新时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再创新、再提升的必由之路。

    1.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之间的关系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话语体系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依存关系日趋紧密。一方面,话语体系的发展,要以科学的理论体系为引领,以完整的学科体系为支撑,以活跃的学术体系为动力。另一方面,话语体系要体现学科建设、学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增强学科、学术话语表达的系统性和影响力。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发展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是话语体系的生成演进历史比学科更悠久。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成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得到新的发展,在改革开放时期实现了创新,在新时代则实现了系统性提升[3]。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确立是20世纪90年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话语体系发展反推了学科体系建设。二是学科制度化的动力不完全是知识发展的结果。在我国,学科制度化既是学科成熟的标志,也是学科地位的标识。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正式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下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点,从而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制度化。不同于大多数学科的生成逻辑,这一学科的确立从根本上讲是党治国理政的需要。三是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的关联性相对较弱。在百年历史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生成和演进主要不是学术发展的结果,而是党基于中国国情针对不同历史阶段的总任务的政治性主张,是基于治国理政全局的政治设计。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虽然成果不少,但跨越党史、党校、高校、社科院等若干系统,散见于马克思主义原理、哲学、政治学、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学等学科中,在系统的原理化阐释和规律揭示方面存在不足,在形成独立的成熟的学术体系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总体来讲,具有强烈意识形态属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本身的发展动力并非完全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生长、学术发展的需要。不仅不局限于具体学科,甚至具有超学科、超学术性的典型特点,具有跨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特征。这不是否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而是表明了其发展历史上不同于其他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特征。在新的形势下,无论是在政治性、文化性和实践性方面实现话语内涵与话语效力的系统提升,还是在科学性方面实现话语解释力与传播力的整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发展都越来越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支撑。事实上,共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相比其他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在连接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方面具有更显著的内在合理性。这是因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担负为其他学科发展提供思想引领的责任;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认识和实践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方面发挥带头作用;作为党的理论和政策的言语表达形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坚持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为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重要支撑。这些具体的原则性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实现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协同发展提供了充分前提和根本保障。

    2.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发展的联动机制

    学科成熟度对话语体系的理论厚度和知识宽度具有重要影响。就一个建制性的学科来讲,学科成熟意味着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文化传播等功能以及学科方向、学科团队、科研平台等要素方面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党的重视和领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设立以来,在功能体系、组织体系和文化体系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服务党治国理政全局、保证高校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发展历史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拥有完整的概念体系、清晰的研究范畴、科学的基本原理、成熟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阐释逻辑等方面,还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原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建设,在学科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独特研究范式、体系化知识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托。建构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的联动机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概念体系方面的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12]。只有构建成体系的理论和概念,才能实现学科的真正独立,才能有效衔接学术体系、有效凝练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和概念体系建构的根本依据。深刻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是一项涉及众多学科、涉及理论与实践等多个领域的重大任务和宏大课题。仅就教育而言,一方面,应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教育本质属性的社会性、社会关系决定教育、教育与政治相联系、教育与经济相适应、人的本质的社会规定性、人的发展规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必须不断改革等思想[13]做出更加科学、更具有时代感的阐释。另一方面,应系统总结党领导创办和发展教育的百年实践,特别是党关于教育地位、教育属性、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发展理念、根本保障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创新性认识和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做出原理化、系统化的阐释。但从这两个方面的实际进展看,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通过有组织的科研,进一步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的研究力度,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的理论化阐释,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面临的关键性任务。

    (2)把握学科的成长规律与发展趋势,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互补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发展提供丰富的理论营养和科学的方法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等的交叉领域,与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均有密切联系。上述相关学科大多是已经成熟的学科,其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不同侧面所做出的科学认识,是人类重要的理论财富。这些学科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科学研究方法,有些已经成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广泛采用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重视加强高校、党史研究、社科院等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创新,积极通过组建跨学科的教学科研团队、建设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开展跨学科的协同研究等机制,来有效汲取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和方法体系,提高本学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博采众长和结合自身实际的再创新,加强基于多学科的协同研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实证研究、基于宽视野的综合研究、基于长时段的发展规律研究以及长周期多样本的对比实验研究,努力实现在揭示规律、提炼概念、建构原理方面有质的提升,在揭示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稳定性与发展性及其内涵、形式、作用机理变化等方面有新的认识,在科学研判形势、抓准关键问题、提供充分证据和区别差异精准施教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3.密切思想政治教育学术体系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提升的互动机制

    如果说学科体系是话语体系系统化、原理化、科学化发展基石的话,那么学术体系就是话语体系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的重要支撑。相比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更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和创新性,因而在增强话语体系的时代感、针对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互促共进的水平,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1)通过增强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的价值共识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战斗力。就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来讲,没有绝对中立的学术。通过学术话语权消解思想话语权,是今天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渗透的重要特点[14]。对社会发展规律、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等根本性问题的认识,不但是区分话语特性的重要标识,也是判别学术立场的重要因素。学术体系在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等重大问题上出现立场、方向错误,会对话语体系造成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话语体系建构与学术体系建设,必须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在价值逻辑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切实维护高校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术体系建设必须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扎根中国推进理论创新,为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充满正能量的学理支撑和知识营养。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要始终把政治性放在首位,为学术体系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引领。

    (2)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术体系的规范化建设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说服力。总体上来讲,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的成熟度、自信度与国家地位的提升和取得的成就不相匹配,以及理论的解释力、引领力、影响力不足等问题[15]。这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自主的学术规范,学术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地存在着用西方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框架来看待中国实践的问题。就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来讲,进一步加大学术规范建设的力度,应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从理论、概念、知识、范式、方法等各个方面推动中国特色学术话语创新。应“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12],以具有世界水平的学术成果支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话语体系。在做好对已有的话语体系进行概念性提炼和原理化阐释的同时,针对高校的特点,推进政治话语学理化、学术话语大众化、中国话语国际化[16]。

    (3)通过提高对本国发展实践的学术解释力来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影响力。在世界的不断变化中形成求解的问题并做出科学的解答,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和生命力所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新的时代背景。面对新的形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需要持续深化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加强对党领导中国百年伟大实践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建构,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道路、中国经验,讲清中国奇迹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需要聚焦新问题、深层次问题、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着力产出具有思想性和理论性影响力的成果,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做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为“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1]、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提供坚实支撑。

    猜你喜欢话语学科体系【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2年4期)2022-07-08土木工程学科简介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3期)2021-07-03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构建体系,举一反三新世纪智能(数学备考)(2020年11期)2021-01-04“超学科”来啦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4期)2017-06-20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2期)2016-05-04“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新高考·高一物理(2014年1期)2014-09-18话语新闻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话语新闻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那什么”的话语功能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推荐访问:新时代 体系建设 使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