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

    时间:2023-07-01 15:45: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于宏刚,陈秀涛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围绕职业活动塑造职业能力的主要载体,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有内容多、难度大、理实“桥梁性”强等特点。如何提升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效果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面对的核心问题,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能否有效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关键所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与迭代带来新的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学生的学习需求趋于复杂多样,带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发生新变化、产生新要求,这使专业核心课程面临新的改革环境。加之高职院校固有学情复杂、课程体系标准不一等问题,加剧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混合式教学可以有效融合完全线上和线下堂授教学模式的优点,对破解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面临的教学难点具有积极意义。

    (一)教育教学现状复杂多样

    近几年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1][2][3]同一班级夏季高考学生、春季高考学生、中高职贯通培养学生、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等多类型生源并存问题日益突出,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的加入,更是加剧了高职院校生源结构的多样性和教学形式的复杂性。高职院校学生一直以来存在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自主能力欠缺等问题,[4][5]不同类型生源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更是参差不齐,对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提出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知识高速更新换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诉求逐渐趋于多样,这对高职院校核心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特色性、时代性、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形式单一、内容量少的核心课程,统一化、标准式、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无法支撑分层教学,不能实现因材施教。

    (二)核心课程体系标准不一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从事一线生产建设岗位、管理服务岗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6]不同专业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不同,承担职业能力塑造核心功能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内容、应用标准、运行监控、考核评价等环节差距较大,教学组织和教学方式灵活开放,带有明显的教师特色,异质化特征明显,课程体系往往标准不一。在这一背景下,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面临较大挑战。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构建主要依赖于单个教师,导致教学设计缺乏整体性,容易导致教学秩序混乱,加剧学生学习的无序性。相较于一般课程,因强调教学内容的职业性和实践性,高职专业核心课不易形成书面教学资源沉淀,优秀的教学经验容易随着教师流动而流失,不利于教学成果的稳定固化,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教学传统的传承稳定产生消极影响。专业间核心课程及专业内不同核心课程存在的差距为统一化的课程监控和课程评价机制设计带来阻碍,高职院校对核心课程普遍缺乏有效的课程组织保障机制。

    (三)个性化学习需求强烈

    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以促进学生适应本专业或专业群面向的主要工作岗位为目的,需促进学生由学习者向工作者转变,最终能独立、熟练的完成工作任务,这要求专业核心课程“理实”并重,导致课程教学普遍面临“教学内容复杂量大,但是教学和实践时间有限”的矛盾。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有限时间内向学生灌输大量理论知识,讲解和演示多项技术技能点,忽略了学生实际的“知识容量”,无法保证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完全学懂弄通,存在“讲完了、演示完了”就是“教会了”,“听完了、模仿完了”就是“学会了”等误区,教学效果差。要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需要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促进其对工作原理和实践机制的理解,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实操实践演练观摩、重复练习,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凸显实践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因此,如何解决教学和实践时间有限与教学内容复杂量大之间的矛盾,保障学生体验和实践完整工作过程,以满足学生反复学习和重复观摩等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技术技能要点的熟练程度,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四)时代形势提出更高要求

    新经济的发展、新技术的涌现,带来新职业、新专业的出现和发展,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核心技能要求随之快速变化,加之专业信息量爆炸式的发展带动教学内容规模不断扩大,带动高等职业教育形态发生实质性变革。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要求高职院校应时而变,不断强化课程体系适应性,提高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单位效能,在聚焦职业能力提升组织教学活动的同时,强调学生岗位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素质水平和知识水平提高融合发展,这对学生的理解深度提出更高要求。如何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持续应用全新教学工具和有效教学方法驱动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科融合、提升理解深度,以促进教育教学迎合时代发展形势,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新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设备的发展应用,极大变革了一线生产生活,强烈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着既有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教育教学是当前的紧迫课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及应用。[7]《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职业学校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8]二十大报告中更是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这预示着教育信息化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教育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

    以MOOC为代表的线上课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应用,具有易于传播、成本低廉、受众面广的优势,教学内容、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教师教”与“学生学”活动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全社会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极大的变革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形式。近几年的疫情防控带动了高校线上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的学习与教学活动,促进了线上教学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9]相比较而言,传统教学模式则普遍存在授课形式单一枯燥、教育资源陈旧匮乏、教学活动时空受限现象,[10]尽管线上教学优势是线下面对面教学所不具备的,但传统线下教学模式兼具互动性和体验感强、学习效果好、便于教师实时掌握学习情况等优势,契合高职专业核心课程“动手”课时比例多、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的特点,不可能被线上教学完全替代。

    合理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选取适宜的章节和内容以线上形式组织教学,线下查漏补缺、突破重难点、巩固学习效果,可以有效整合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优势,弥补单一教学模式不足,显著拓展学习深度、提升学习效果、实现多维育人目标是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需求的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

    (一)缺乏先进教学理念指导

    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授课教师重视本专业或专业群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对教学内容的学习研究居多,但容易忽视新教学模式、新教学手段、新教学工具的研究,导致教师对混合式教学先进指导理念的排斥心理和研究匮乏。因为缺乏先进教育教学观念的指导,许多专业核心课程授课教师受传统教学重“教”轻“学”理念影响,还停留在混合式教学就是简单的“线下课堂教学+线上自主学习”的理解和认识层面,导致混合式教学流于形式。部分教师在设计混合式教学授课方案时,没有先进理念的指导,导致不能系统考虑培养目标、课程实际、专业需求、学校条件,不能逐个分析不同专业核心课程的特色特点,存在设计随意、组织混乱现象,导致学生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彻、技术技能掌握不熟练等多重问题,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实效尚不如完全的线下课堂教学或者线上教学。

    (二)尚未构建完善改革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在推进专业核心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过程中,普遍缺乏系统完善的改革体系,比如尚未制定系统的建设方案和投入机制,没有配套的建设指导、课程运行管理制度和管理团队,没有适应学校实际、体现学校特色的奖励激励政策体系,没有区别于其他类型课程的特色支持方案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混合式教学在核心课程范围的应用推广产生明显的阻碍作用。一是导致对教师的支持不足,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够,影响课程资源质量和教学效果,限制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范围。二是导致各专业教师各自为政,无法聚焦专业或专业群内部团队合力,不能形成系统科学的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体系。三是面对部分教师态度不端正,以线上教学作为偷懒借口等问题时,学校缺乏有效应对的方法手段,既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容易导致知识和技能点在教学中的遗漏和疏忽。

    (三)教师教学能力急需提升

    在高职院校推进专业核心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不仅要考虑该模式的优势,还要结合专业核心课程区别于一般课程的显著特点,以及不同专业的核心课程所具备的独特属性。目前,部分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授课任务的教师,缺乏科学设计、有效运行混合式课程的能力,更无法充分体现自身课程的特色特点,线下授课和线上教学、线上“教”与线上“学”相对分离、甚至完全割裂问题相对普遍。在课程运行过程中,部分教师对课程导入、资源布局、课程讨论、课程作业、课程互动等环节的设计不甚合理,存在逻辑混乱、前后冲突问题,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对学生线上学习效果普遍缺乏有效监督手段,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程评价的客观公正。因此,专业核心课程授课教师急需提升个人混合式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在教学方案设计、课程运行、学习监督等方面不断提升教学实效。

    (四)监控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加强对混合式授课教师“教”与学生“学”活动的管理监控,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因不同专业核心课程特点不同,教师个人偏好不同,导致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差别大,多种教学平台并用现象突出,这些均给标准化、流程式的监管方案制定带来困难,学校想要实现对教师混合式教学实时有效的监控需付出大量人力、物力成本。高职院校生源复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仍习惯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对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缺乏热情、不能深入,这些会对混合式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单纯的通过学生的学习平台数据衡量学习效果不够科学,学生是“刷课”还是认真学习了,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达到了什么程度,都难以有效展示。科学、系统、全面的教师教学执行监控体系、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机制的缺失,严重阻碍着专业核心课程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抓住理念变革关键

    混合式教学改革本质上是变革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革新教学工具的过程,其中教学理念的变革是基础和关键,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混合式教学效果,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一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紧密结合本专业核心课程特点,充分考虑教学实践要求,围绕以人为本原则,遵循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技术技能有效提升、岗位需求充分满足课程设计理念,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实现改革成果和信息技术最终为人服务。二是要坚持标准引领、贯穿全程的改革理念。将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行业和岗位需求作为标准指引方向、把控路线,将适应信息技术手段、适应专业和课程特点的教学标准体系建构作为重点,合理设计支撑学生素质提高、技能水平提升所需的教学时序、任务分布,促进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等基础文本体现混合式教学所需的教学关系、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以发挥最大教学效能。三是要坚持形式多样、目标精准的改革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被动化、简单化、独立化趋势,以实现学生自主、多样、协作学习为导向,支撑分层次教学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有效提升所有学生学习效果。

    (二)钩织综合改革体系

    高职院校整体提升专业核心课程混合式教学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完善顶层设计,系统钩织课程改革体系。一是学校统筹混合式教学改革工作,科学制定课程建设方案。遵循“强调共性”与“尊重个性”并重原则、分层分类建设原则,适应课程、专业特色及学校实际,在统一建设标准基础上,发挥各专业、各课程主观能动性,一课一策、个性发展,依据课程信息化建设基础确定建设重点。二是明确混合式教学改革支持和激励政策,在资金奖励、技术支持、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给予明确的政策倾斜。三是加强开课审查和过程管理。遵循“先建设,后应用”原则,制定专门制度、出台专门文件,制定开课二级院部、教务部门多部门共审共管制度,面向学生开课前需经多部门审查、批准,保证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四是加强课程运行监管,完善评价体系。通过日常观测、数据抓取、学生评教等方式,实现对教师团队课程建设、课程运行的质性和量化双评价,系统考查学生课程参与情况,定期核算学习数据,作为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教师教学运行和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五是完善退出机制,教务部门会同二级院部定期检查混合式课程建设和运行情况,对于设计随意、逻辑混乱、资源低劣、实施盲目,不符合当前教学要求的课程,限期整改或取消混合式开课资格。

    (三)强化教学环境营造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显性特点是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开展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满足教师在课堂、网络随时随地授课、答疑的需求,这要求音视频、课件、文档等课程资源形式多样,在线讨论、小组学习、线上作业等环节细致完备,需要性能稳定、功能多元、操作方便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以及稳定的教学网络作为支撑。因此,高职院校想要提升专业核心课程混合式教学效果,需要在课程平台、网络环境方面加大建设力度。为混合式教学环境创造条件,一是要加强与优势在线课程平台的合作,由平台技术人员和校内专职人员组成平台使用支持服务团队,随时解答师生疑问和困惑;
    二是在学校网络建设上持续投入,优先满足师生教学需求。

    (四)加强教学资源开发

    教学工具与教学资源是驱动混合式教学更加高效的核心力量,是支撑新理念、新方法落地实施的关键载体,提升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效,需要在混合式教学资源开发上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在智慧教室、录播教室等基础资源制作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为理论和实践教学视频、虚拟交互、虚拟仿真场景等各类形式资源的开发建设奠定基础,提升理解难度较大的理论知识和掌握难度较大的技艺技能的教学实效。二是成立校内外资源开发支持团队,引入优势企业,帮助校内教师开发适宜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的线上教学资源,重点支持建设制作难度大、个人无法完成的课程资源。三是在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开发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围绕具体教育教学目标和混合式教学需求重构教材体系、变化组织形式,促进新形态纸质教材契合专业核心课教学实际,提升与混合式教学课程、信息化资源集成的网络学习空间的深度关联性,打造“一书一课一空间”式理想资源建设形态。

    (五)注重教师能力提升

    混合式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涉及面更加广泛复杂,需要教师掌握最新教育教学理念、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线平台使用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因此,提升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是提升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一是从混合式教学内涵、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要素要点等方面入手对教师加强理论培训,促进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11]二是组织校内外专家团队充分探讨不同专业核心课程特点,分层分类指导教师修订和完善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授课计划等基础文本,夯实混合式教学设计基础,提升教师制定和优化混合式教学授课方案的能力。三是围绕资源布局、课堂讨论、在线测验、线上答疑等教学环节组织针对性培训,提升教师核心课程混合式教学组织和资源整合能力。四是指导教师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制定针对性评价方案,引导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全过程进行跟踪、反馈、监督和评价。

    (六)树立示范引领典型

    高职院校应选树一批“明星课程”“明星团队”“明星教师”,引领和示范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专业核心课程范围的推广和应用,以有力提升混合式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现水平,奠定混合式学习活动的开展与检测基础。一是遴选混合式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实效显著、学生反馈良好的课程及教师团队,给予重点指导、支持,持续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树立建设典型。二是定期组织优秀混合式课程及教师团队示范展示、典型混合式课程建设和运行经验分享活动,推广应用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三是加强对优秀课程和优秀教师的表彰力度,在全校范围营造各专业学典型、做典型的良好氛围,促进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变革,显著带动教学效果提升。

    猜你喜欢核心院校高职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近观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6期)2015-03-01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3期)2013-03-01

    推荐访问:教学研究 核心 课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