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制行民生保障政策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时间:2023-06-30 18:45: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韩继伟

    (华北理工大学 组织部,河北 唐山 063210)

    政策,是政党意识形态的具体展示载体之一,一个政党制定什么样的政策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贯彻落实这些政策,关系到其能否广泛而有效地团结最大多数民众。在政党制定并施行的政策中,与民众利益联系最为紧密,民众最为关注,感受最为直接的是这个政党的民生保障政策,对于政党来讲,其民生保障政策是凝聚社会人心的重要筹码,民众是否支持政党的执政活动,往往看的就是这个政党的民生保障政策是否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从而产生吸引力,使大多数社会民众对政党产生认同感,使政党在民众中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得以增强。毛泽东曾指出: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1]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生保障政策的研究、制定和落实,从1921年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党之所以由小到大、从弱到强,领导全国人民 “站起来” ,关键在于在不同历史阶段制定和施行了一系列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民生保障政策,从而广泛动员、组织凝聚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支持党的事业。

    作为我党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西柏坡时期无疑是 “进京赶考” 的中国共产党凝聚民心力量、奠定胜利基础的关键一步,其制定并施行什么样的民生保障政策关系到我们党如何在胜利前夕增强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关系到我们党在即将建立的新中国的执政基础。因此,在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研究制定并贯彻落实了一系列符合民众根本利益的民生保障政策,凝聚了民心,团结了群众。

    无产阶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应当在掌握政权后致力于增加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总量,以解决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需求。对此,列宁早在1895至1896年彼得堡狱中撰写的《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及其说明》中也曾提出,俄国社会民主党的任务是 “维护工人的利益,代表整个工人运动的利益”[2]。十月革命后,执掌政权的俄共(布)在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时依然保持着同人民群众利益一致性的初衷,在其纲领政策中,始终反映并代表着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例如,1918年提出了反映广大农民迫切需求,维护工农利益的土地社会化法案;1919年2月则提出了包括免费义务教育、国家供给教育物资等具体政策主张的《俄共(布)纲领草案》。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之际,将维护群众利益、发展经济生产作为了制定并施行民生保障政策的主要思路。任弼时在1948年1月12日陕西省米脂召开的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作《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时曾谈到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展社会的生产力,使任何一个人得到生活的满足。1948 年2 月15日,毛泽东在《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一文中也特意提到,政府和军队在开展新区土地改革工作中要注意严格保护工商业,防止浪费,还要求我们党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灵活的土地政策,从而真正维护农民利益,赢得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此外,在1948年4月30日至5月7日召开的城南庄会议上,则将 “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作为三项主要议题之一。

    战略大决战阶段,发展经济生产以维护群众基本利益的工作思路和策略被延续下来。1948 年9月15日,张闻天为中共中央东北局起草的文件《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中就提出,要鼓励合作社经济和小商品经济,保障群众的个人与公共利益,在经济上为群众服务,保护群众的利益。此外,中共中央在1948年10月16日下发的关于地主、旧富农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问题的指示中,也要求在已经完成土地改革且封建制度业已消灭的地区恢复一般守法地主及旧富农分子的公权,以达到团结多数、发展生产、支援战争、孤立敌人的目的。为了联合各个中立的社会阶层力量,毛泽东在1948年11 月5 日的一封电文中进一步明确指出,财政政策要以实行减租减息和各阶层合理负担为准则。

    在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有所改善的要求下,尽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是我们党一贯的工作思路,在越来越多的解放区域内,中国共产党也切实有效地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共中央在1948年12月20日就解放区农村妇女工作下发通知,要求保障妇女获得同男子一样平等的经济权利与地位,鼓励其参加各种生产劳动。在新解放城市,中共中央还在1949年1月3日作出保护一切公共财产不受破坏的指示,在对待城市工人的工资时应依据城市和乡村生活水平的不同来区别,以保持城市职工的生活水准不受影响。1949年1月14日,华北人民政府颁发了保护古迹文物的训令,明确要求要注意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名胜古迹这些 “人民的文化财产” 。为了在战争期间维护百姓的平稳生活,中共中央还于1949年1月26日专门就平稳物价颁发了建议。

    民生保障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之作,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取得统治地位后必须尽可能的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取消童工、儿童免费教育等有关民生保障的政策制度,这些基本的政治主张都是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的。对此,列宁也曾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政策的制定必须要适应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只有人民群众的利益才是无产阶级政党党制定纲领政策的重要依据,在其1917年颁布的《土地法令》中,就从农民利益出发,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满足了农民普遍渴望拥有自己的一块土地的现实需求,顺应了人民的意愿,进一步密切了俄共(布)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实现了工农联盟,给后来的国内战争极大地支援和帮助。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非常注重发展生产,以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还十分注重发展文化、教育、卫生、水利、公益等事业,带领人民群众开辟了新的生活。在1948年2月19日的《中共中央工委关于收复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的通报》中就要求开展工作要注意保护机器、物资及一切建筑物,同时严令入驻城市的干部和士兵,不得私拿物品、大吃大喝,必须保持艰苦纯洁与作风。面对我党即将进入城市工作的新局面,在恢复党的城市工作过程中,中共中央宣传部在1948年7月13日下发通知,要求恢复新收复城市的大学办学。此外,新华社在1948年7月30日发表的社论《人民解放战争两周年的总结和第三年的任务》中也提出了在解放区全力提髙生产的基础上,要竭力减轻人民负担,并提供可能的援助以他们安心发展农业生产,并要注意仔细保护一切已有的工厂、矿山、铁路、公路等,使其在支援解放战争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利用。毛泽东在1949年1月6日的一封电报中还提出要求,指示部队在战斗中要注意保护学校,减少对于学校的破坏程度。1949年2月15日,中共中央还作出指示,要求把南北通船通航通邮通电通汇诸事当作大事去做,并就恢复商业联系,发展生产作出明确要求,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正是由于我们党有效地施行了这些有关人民群众民生保障的指示方针和政策规定,才在一定程度上联合了更多的社会力量,促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并在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的进程中,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坚实的物质经济基础。

    民生保障政策是政党的一面旗帜,可以最为直观的向外展示这个政党亲民为民的形象,对一个政党的民生保障政策进行耐心细致地传播解释,则直接反映出这个政党的作风。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政党进行革命斗争的进程中就曾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制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纲领政策,并应该向群众说明讲清,以此促进并始终保持无产阶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 “活的联系”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全国性胜利的伟大事业中,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听取群众意见,耐心细致地将党的民生保障政策传播解释给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真正熟悉了解,从而增强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赖。在文化战线上,1946年1月16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提出了《和平建国纲领草案》,其中就提出了要使报纸、通讯社、广播戏剧、电影事业为全国人民服务。与此同时,1946年3月28日,中共中央还下发通知,提出党员干部要到大城市或者国内的交通要道区域开展相应的工作,以 “打入学生群众、重要产业工人中,开展职工、学生、青年及妇女群众运动,并进行统战工作” ,[3]建立各收复大城市及交通要道中的工作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近在眼前,如何将党的政策准确无误地告诉期待和平的全国人民,就成为我党宣传动员工作的重点。1947年11月7日,彭真在《改造我们的党报》一文中要求,党报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传播解释党的方针政策。为了及时反映各地革命战争的实际情况,毛泽东在1948年1月7日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要求我们党的领导干部要就我军对城市政策、土地政策和俘虏政策的执行情况作经常性的请示和报告,以关注各阶层人民的动向,密切军民关系。在土改工作中,毛泽东也于1948年1月22日写了《关于新解放区土改斗争策略问题给粟裕的信》,其中指出,为着了解农村情况进行土改,共产党员必须认识到群众工作的细致性,在斗争中教育自己,取得经验,才能领导群众得到胜利,并要求基层领导干部必须亲自下到农村调查工作,认真听取群众意见。1948年5月15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目前妇女工作的指示》,要求我们党的妇女工作干部开展工作应该面向群众,深入下层,多听取群众意见,以提高我们开展工作的针对性。

    在进行革命斗争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明确要求,要把我党的政策向全国的人民群众说清楚,讲明白。1948年10 月2日,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曾指出,要巩固并扩大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应当让报纸每天把党的政策告诉群众,并要真实、全面、深刻地把群众的情绪、要求、意见反映出来,了解人民群众中的各种动态、趋向和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反映。在1948 年11 月30日的《中共中央关于在新解放城市中成立各界代表会办法的规定》中,则要求党要扩大新解放城市与广大群众的联系,举办各界代表会,使党自身能够听到群众的呼声,探知群众的要求,并取得群众的协助来解决各项困难问题。正如彭真在1949年1月6日对准备进城接管北平市的干部讲话时所指出的那样,宣传党的基本政策要 “耐心地进行深人细致的工作……要亲切和气……” 。[4]

    一般来说,只有执政党制定与施行的每一项政策都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和广泛支持。执政党能否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其关键也在于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否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实际需求,妥善解决了人们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民生首要问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通过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补齐民生短板,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继续保持我们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

    一是要制行民生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必须把民生作为发展的指南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深化改革中要将改革发展的成果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共产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当前面临的各种利益关系,关注人民群众面临的民生短板,制行有效的民生政策,通过制度设计加大民生保障政策的出台和施行,使人民群众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稳定社会运行,促进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关系走向和谐,真正密切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随着我们国家的改革进入 “深水区”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改革也面临了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复杂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往往相互影响、重叠交织,在某些方面甚至形成了 “重症顽疾” ,这就要求民生政策的制定必须加大整体统筹力度,全国一盘棋,在把握客观规律和明确改革目标的前提基础之上,全方位考量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协同解决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机制体制问题,出台配套实施方案,有重点、有步骤的增加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和投资。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政策保障体系必须匹配财政经济体系的可承受能力,民生政策的施行不仅应该与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规模相适应,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债务负担等相关问题。当前,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我国虽已初步具备了将改革红利有效惠及全体人民群众的实际能力,理所应当尽力而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毕竟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进程还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如果短时间内就试图将经济增长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群众,盲目追求目标一步到位的实现,就一定会脱离实际状况,违背量力而行的经济发展原则,从而使社会成员过高的期望值得不到满足,造成不同程度的挫折感,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全平稳运行。此外,过早地步入 “高福利社会” 还会使我国掉进发达国家的陷井,从而缓滞经济发展的后续推动力,削弱发展改革的活力,所以,只有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之上做到尽力而为,并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确保中国经济在健康、安全、快速发展的轨道上平稳运行,从而在消除阻碍社会主义利益关系和谐的隐患因素的基础上,真心实意的关心和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民生问题和实际困难,使人民群众得以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促进人民群众对党的继续拥护和支持,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不竭的力量支持。

    二是要关切民生小事。习近平曾在《之江新语》中谈及 “群众利益无小事” ,在他看来,一桩桩群众 “小事” 能够构成我们这个集体和国家的 “大事” ,只有 “小事” 这一小的 “细胞” 健康与稳固, “大事” 这一大的 “肌体” 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他还认为,人民群众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对老百姓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甚至有的还是难事、急事,当这些百姓 “小事” 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的时候,就会影响群众的思想情绪,从而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就此,他把小事小节当作反映党员干部人品和作风一面镜子,从小事小节中去看一个党员是否有党性、有原则。在治国理政中,习近平时刻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次对民生小事作出重要指示,这些事情看似寻常,但每一件都源自初心、系着民心,无论他到哪里去视察工作,都要首先看看老百姓的吃穿住行,问问老百姓的收人如何,听听孩子们上学方便与否。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关注 “小问题” 了解 “真情况” ,揪住 “小事” 的改变来推动整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既彰显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体现了党的大政方针要 “落细、落小、落实” 的方法论。

    “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 ,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的态度,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作为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领路人,党员干部更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认真听取、积极采纳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抓实做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赢得百姓之心。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关切要主动回应,对人民群众的事情要办实办好,真心对待人民群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教育,更多的就业机会,更满意的收入、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民生大于天,民心重如地,我们党只有从人民群众关心的 “小事” 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 “小事” 做起,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 “小事” 做起,才能进一步密切新时代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强大的推动力。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生 “小事” 就是国家大事,正是这种细与实,使得党对人民群众的承诺让老百姓感到了心里踏实。民生 “小事” 的细与实,说到底,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细与实,是党的工作作风的细与实,背后彰显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

    猜你喜欢小事政党民生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关于快乐这件小事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19年6期)2019-10-15每一件小事都又烦又重要时代邮刊(2019年20期)2019-07-30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3期)2018-08-23小事不小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18年4期)2018-05-14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人大建设(2017年8期)2018-01-22难忘那件小事小学生作文(中高年级适用)(2017年4期)2017-07-10“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0期)2017-05-17民生锐评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特区实践与理论(2014年5期)2014-07-24

    推荐访问:西柏坡 中国共产党 民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