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网络安全视域下高校校园网络诈骗的防范机制

    时间:2023-06-29 14:30: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申淑平

    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应用已然深入人们生活,特别是对于走在科技应用前沿的高校学生而言,网络已然成为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较网络所带来的便捷性,潜藏于黑暗之中的诸如刷单、网贷、盗号、冒用银行卡号等校园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不仅隐蔽性、随机性强,诈骗手段多样,而且极具破坏力,犯罪模式趋于组织化、专业化、产业化,不仅极大地威胁了学生的财产安全,而且严重危害了校园安全,加上大学生群体社会认知能力偏弱,又与互联网联系密切,无疑成为重点受骗人群。近年来,关于高校学生校园网络受骗事件在全国各地屡有发生,但立足针对校园网络诈骗的全方位防范体系尚未成形,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高校校园网络诈骗的成因,并立足网络安全视域建立完善、系统的校园网络诈骗防范机制,以期为强化高校校园网络诈骗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高校校园网络诈骗的形式五花八门,第一类是网上购物、刷单、游戏诈骗,此类多以“轻松”“高薪”为诱饵骗取学生的信任;
    第二类是涉网软件诈骗,多以微信、邮箱等推送虚假红包或二维码欺骗学生扫描,以此骗取其身份及账户信息;
    第三类是冒充公检法诈骗,以核查为名要求学生到网贷平台“提现”,或以虚假逮捕令要求学生转账以此骗财;
    第四类是网络投资或借贷诈骗,骗子多以高额利息或贷款额度诱骗学生上当,实则被“高利贷”捆绑。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缘何多针对高校等学生群体,究其原因,主要是因如下方面造成的:

    (一)网络安全教育缺失

    当前,高校院校在校园网络诈骗防范宣传及网络安全教育方面形式单一、内容老旧、手段传统。一方面,高校院校“重教书轻育人”问题严重,针对校园网络诈骗教育仅仅停留在提醒学生上当受骗方面,并未将新型诈骗手法、学生受骗个案进行整理总结,这导致学生对网络诈骗认知片面;
    另一方面,多数高校院校并不注重校园网络诈骗防范宣传工作,部分虽有宣传,但仅仅停留在悬挂防范网络诈骗条幅、发放宣传页、张贴宣传栏等方面,并不注重校园网络诈骗常见手段及案例防范宣讲,也未定期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这导致学生无论是重视程度还是防范意识均难以提升,也不利于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1]。

    (二)网络隐私严重泄露

    信息时代,高校学生参与网络社会频繁,极易在无意或被动间将个人隐私泄露出来,为诈骗分子实施精准诈骗提供了便利条件。一方面,对于高校学生自身而言,由于防骗意识薄弱、对网络信息技术安全过分自信而不注重个人隐私保密,或不经辨别就点击各类链接,或轻信广告随意安装不明来源的应用软件,或未加审视盲目实名注册且不及时注销,或随意丢弃大量印有个人信息的包装或票据,由此引发个人隐私的严重泄露;
    另一方面,校园网络诈骗成本低、技术含量高,诈骗分子能够轻松获取学生个人信息,加上校园学生人口高度集中,处于“广撒网”的心态,诈骗行为更加肆无忌惮[2]。

    (三)网络预警监管不力

    近年来,随着高校院校在校生人数的逐年递增,校园治安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校园网络治理方面尤甚。一方面,随着网络借贷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开始向高校院校进行业务拓展,针对学生的分期消费、信用贷款等业务层出不穷,存在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利用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资费标准等多种方式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等情况,这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财产安全;
    另一方面,由于针对校园网络的预警监管不力,不注重舆情引领,导致学生对网络诈骗的防范警惕性不高,极易陷入网络诈骗的陷阱中。

    (四)反诈防诈力量薄弱

    为了长期躲避法律制裁,校园网络诈骗形式也日趋成熟,单枪匹配、单打独斗的诈骗模式愈来愈少,多数是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专业性强的团伙诈骗。然而,针对校园网络诈骗的反诈防诈力量却极为薄弱,往往在学生受骗后报警求助,不注重与公安部门、通信运营商、金融机构等多部门及机构的通力协作,加上上下联动、横纵协调的防诈合作机制的缺失,很难构建起“高校院校—政府—社会—家庭”四维校园网络诈骗防范体系,这导致校园网络诈骗监管防范难度持续增大[3]。

    (五)网络安全技术落后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校园网络诈骗的技术含量日趋提升,很多案例是通过网络平台的远程操作完成的,犯罪分子不仅能够根据传播途径制定分类标准,从面对面诈骗进化到电信诈骗,再到网络诈骗,还可利用淘宝刷单、伪造购物网站、“校园贷”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施诈骗。然而,针对校园网络诈骗的大数据平台尚未建立,也缺乏有效识别、分析、拦截犯罪行为的网络安全技术,这导致针对校园网络的攻击及诈骗信息很难通过技术层面屏蔽及过滤掉,而是不断蔓延扩散,威胁校园网络环境的安全[4]。

    为了提高高校师生的识骗、防骗能力,关键是要建立健全高校校园网络诈骗防范机制,促进网络诈骗宣传教育工作的常态化与制度化,通过多措并举切实提升广大师生的防骗意识,建立全方位、立体化防线,促进“平安校园”建设。

    (一)强化网络安全宣传,健全网络安全教育机制

    针对网络安全教育缺失等问题,高校院校要加强网络安全宣传,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教育机制。一方面,除了要巩固传统网络诈骗宣传途径以外,还要持续拓展新媒体及网络载体宣传渠道,或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官网、校园网等向广大学生宣传校园网络诈骗事件,或通过将传统枯燥乏味的诈骗案例内容通过多媒体再现事故发生场景,或通过向学生宣传新型防诈软件、引导学生安装防诈APP 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及警惕性;
    另一方面,高校院校要针对新生开展诈骗防范入学教育讲座,尤其针对兼职“刷单”、冒充熟人借钱、冒充客服提示转账、出租QQ 号及银行卡等常见诈骗手段进行案例剖析,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与诈骗甄别能力,还要定期组织全校师生开展诈骗防范科普讲座,通过不定期举办防诈知识竞赛、开展“防诈宣传月”及“网络安全宣传月”、组织主题班会及团日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防诈教育,在课堂、宿舍、校园内外以条幅、展板、宣传册、制作微视频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或以校园广播播放防诈骗知识,学校官微、微博推送防诈骗专题文章,帮助广大高校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防诈能力的稳步提升[5]。

    (二)加快信息安全立法,完善网络隐私保密机制

    针对学生网络隐私严重泄露等问题,关键是要加快信息安全立法进程,建立完善的网络隐私保密机制。一方面,国家要加快完善个人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明确界定信息权、隐私权等内涵与范围,除了要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犯罪行为以外,还要严厉惩处勾结不法分子、出售贩卖学生个人信息的行为,提高高校学生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高校院校要筑牢维护学生信息安全的屏障,既要注重日常工作中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信息的保密,又要对网络公布信息内容进行严格审查,避免不法分子通过信息拼凑学生完整的信息链,还要强化学生个人隐私安全保密教育,引导学生审慎对待网络兼职信息、会员卡办理、购物抽奖、问卷调研等,避免其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犯罪分子,同时要提醒学生增加网络信息防范意识,不给黑客、木马入侵的机会[6]。

    (三)加强校园网络治理,建立网络预警监管机制

    针对校园治安管理及网络预警监管不力等问题,高校院校要注重加强校园网络治理,建立完善的网络预警监管机制。一方面,高校院校要将校园诈骗案件列入治安管理重点,强化高校保卫部门与高校所在辖区警署的密切联系,一旦接到学生受骗情况立即对接民警并配合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同时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向班级或学院反映所接到的诈骗电话、网络诈骗陷阱等,全面掌握本校诈骗案件发生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另一方面,高校院校要以共青团委为主阵地,及时、动态分析和评估校园网络安全可能隐含的各类风险,建立基于动态时效安全模式的网络预警监管机制,并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平台等向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还要严厉取缔具有隐患的、存在欺诈性的“校园贷”等网络诈骗行为,建立学生动态反馈举报机制,及时回复学生问题,降低网络诈骗的发生率与成功率[7]。

    (四)强化诈骗防控网络,构建协同反诈合作机制

    针对反诈防诈力量单一、薄弱等问题,关键是联合高校院校、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之力,建立协同反诈合作机制,织就严密、完善的诈骗防控网络。一方面,公安部门要在持续推进“进校入室”“千校反诈”专项活动的同时,持续拓展与高校的合作,使反诈宣传员由教师、辅导员等校园工作者逐步延伸至志愿者、快递员等校外参与者,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反诈防诈行动中来,与“进校入室”等行动形成叠加效应,凝聚校园乃至全社会之力,为广大学生营造全校防诈、全民反诈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高校院校要积极开展与公安、网监、网络运营商、银行等部门的合作,畅通信息交流与共享,还要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邻里间、亲属间互为提醒、互相监督,公安部、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作战,共同治理校园网络诈骗,形成跨部门、跨领域长效合作机制,真正做到全民共防[8]。

    (五)推进数据平台建设,建立技术拦截防护机制

    针对网络安全技术落后等问题,要加快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从技术层面建立诈骗拦截防护机制。一方面,国家要全面推行防诈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诈骗分子行为轨迹分析,强化信息搜集、情报研判,对诈骗分子系统摸排筛查,及时发现可疑、管控重点人员,并基于大数据锁定易受骗学生群体,精准实施防骗教育,还要借助强大的人脸系统,把握涉诈人员的流动,建立社会智能眼的监督防控,在情报资源共享基础上建立犯罪行为分析模式下的预警机制;
    另一方面,要利用海量数据积累及关键词设定等,通过大数据分析与重组迅速识别网络诈骗行为,并借助自动呼叫功能向高校学生推送预警提醒,针对已接通疑似诈骗的电话,可利用交互式语音应答接入学生手机,拦截并阻断诈骗分子与学生的通话,达到降低被害损失的目的[9]。

    综上,高校校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阵地,建立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对于保障学生成长成才意义深远。然而,随着校园网络诈骗的持续高发及其手段的不断翻新,高校院校校园安全问题日趋严峻,不仅极大地危害了学生的财产安全,还为受害学生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创伤,不利于学生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有必要立足网络安全视域,对校园网络诈骗进行更多的研究和调查,深入分析高校校园网络诈骗的成因,并集学校、家庭、学生乃至全社会之力,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网络诈骗防范体系,为广大高校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将校园网络诈骗犯罪的发生率、成功率及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猜你喜欢反诈诈骗网络安全“反诈”鸡蛋 为何上热搜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1-28电信诈骗套路多 谨慎反诈防骗局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反诈宣讲员被骗18万元”更具警示性文萃报·周二版(2021年22期)2021-07-19“反诈宣讲员被骗”更具警示性人民周刊(2021年11期)2021-07-09网络安全中国生殖健康(2019年10期)2019-01-07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信息安全研究(2018年12期)2018-12-29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2018年4期)2018-07-05合同诈骗中国防伪报道(2016年10期)2016-11-21电信诈骗中国防伪报道(2016年10期)2016-11-21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公民与法治(2016年15期)2016-05-17

    推荐访问:视域 网络安全 诈骗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