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校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四法则”

    时间:2023-06-22 20:40: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周 家 翠

    (贵州师范大学,贵阳 550025)

    大学时光是学生深化自我认识、规划职业理想、完善人格修养的重要阶段。课堂上的每一个知识点、教师的每一个教学细节对大学生认知能力、创新思维和胸怀抱负的培养都有塑造作用。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1]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课堂的一头连着千千万万个家庭和孩子的未来,另一头连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全局[2]。教师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呕心沥血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既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也是在履行党和国家赋予教师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有很多,这些措施是否真正产生效果,关键还在于教师和学生是否认真对待教学,是否真正投入其中。而学生对于教学的态度又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表现”,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高超的处理与转化知识的教学艺术。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想把课上好的,毕竟谁也不愿意落下“水师”之名。教师怎样切实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让课堂能挤“水”添“金”,本研究从设计法则、引领法则、服务法则和顺势法则四个维度来展开实践探讨。

    (一)设计法则:高效预设教学情境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优质的教学设计。教师课堂上要讲的每一个知识点、要用的每一种方法,甚至要做的每一个动作以及要说的每一句话,能做到提前精心策划,即使在课堂上遭遇“险象环生”,教师最起码能“以不变应万变”,而不至于“以己昏昏使生昭昭”。教师从课堂框架和教学方法上运筹帷幄,能使内容选取和语言表达有的放矢,助力教学思路上的清晰大气和教学细节上的传神有力。

    1.课堂框架追求结构美

    教学环节具有完整、严密、多姿的特点。教学和文学同为艺术,一堂课的教学环节和一篇文学作品的构思框架有相通之处,都讲究起承转合的结构章法。(1)起:每堂课的导入环节,追求先声夺人,三言两语就吸引学生饶有兴致沉浸主题。导入的方式可以是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可以是师生一起做个激趣小游戏,还可以是提出一个与学生已有认知形成矛盾冲突的精巧疑问,或是播放一段影视作品,画一幅生动精巧的简笔画等。(2)承:对应导入后的教学感知、理解、延伸、发展。此阶段主要为增强内容的可理解性做铺垫,可通过引导学生提出知识性问题,在信息提取和情境交流中推动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教学内容设计要有层次性、思考性、探究性,在开放、灵动的交流情境中,助力学生对内容的掌握实现曲径通幽的效果。(3)转:此阶段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碰撞出激烈的火花,教学活动因此得到高度升华,彼此陶醉于“教”“学”的乐趣。高潮有时是“旁逸斜出”的课堂生成,然而成就高潮的功劳更多源自教师的精心预设。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审视教学思维过程,去探寻存在于师生间的逻辑差异与空白,猜想学生可能产生的“离经叛道”遐思,就能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质疑内容,生成诱人的教学亮点。(4)合:即课堂的总结,要做到画龙点睛,言简意赅,又余音绕梁,意味无穷。“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堂课能否达到满意的效果,与课堂总结的关系尤为密切。下课铃声将近,学生归心重重往往难以静下心继续维持课堂投入状态。此阶段教师必须调动起“节奏感满满”的情绪,控制自己说话的时间、语调,淘汰掉低效乏味的啰嗦,把宝贵时间用来钩玄提要;
    也可选学生当代表提出质疑反思,师生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感,使命感,学生屏气凝神于教学问题的探讨上,下课时间自然就不是他们的关注重点了。

    2.支架搭建讲究多元化

    “支架”原本指支撑未成型建筑的“脚手架”,教学领域所指的“支架”泛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施以的各种形式的有效支持和指导,是教学方法的实质性体现。教师搭建支架可立足于问题导向、情境创设和资源整合三个切入点展开谋划。(1)问题导向法:即把课堂教学内容加以充分解析后凝练出高质量问题的方法。问题导向法将课堂教学内容由一个个静态复杂的知识点,转化为了一个个灵动深刻的问题,如此,一个个问题就如一道道桥梁,将学生一步步渡到了教学的彼岸;
    (2)情境创设法:简单的说教往往比不上有过程的体验带给学生的感悟更深,角色扮演、多媒体仿真、两难价值辨析、真实情境探访、实验操作、模型创建、素材改编等情境创设,能给学生带来更多情感体验和探究体验,也更容易引发课堂生成;
    (3)资源整合法:既可精心挖掘、筛选有课堂利用价值的真实生活资源传授专业知识,也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的海量资源为教学赋能。总之,高校教师授课切勿局限于“我讲你听”的单声道模式,思维导图、艺术表演、趣味游戏、案例分析、成果展示等等方式不拘一格,皆可助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教师教学报以认真积极的态度深耕“走心”,学生对课堂方能沉浸“入心”。

    (二)引领法则:“教师即课程”

    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3],有学生对教师学识、人品的由衷认可,才会有浸润绵延的美好教育的发生。教师拥有什么,学生才能领会什么。智能时代大幕已拉开,师生间面对面的交往依然是教育美丽的风景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切实欣赏教师的教学风采,在观摩教师对教材、设施等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领略教师的专业智慧,在思维碰撞中深刻感受教师精神品质带来的价值引领。可以说,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就是给力的教学支架。对待教学工作兢兢业业并勇攀科研高峰的教师,以通达课堂滋养学生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形成,是引领学生蓬勃向上的生动典范。而学生真诚而热烈的赞许与期望,又为教师奋力书写教学华章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热情和动力。

    1.精心备课,勤于反思

    于学生而言,教师精心雕琢而呈现的备课除了给课堂带来浑厚的张力和宏放的境界外,还是一种教师对待教学细节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的具体而真切的体现。教学活动是一种处处充盈着情境流变、交往碰撞、质疑反思和智慧生成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本身充满着偶然性和复杂性[4]。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需要教师预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状况等作出丰富而明智的判断。备课体现了教师对自己教学的理解和思考,对具体教学境遇作出的猜想与回应,是教学得以发生的重要依据和确认。高效的课堂教学得益于高质量的备课,有的教师备课贪图“一劳永逸”,一次备课,经年不变。时代在变,学科的发展动向在变,学生的诉求在变,如果不认真备课,教学缺失源头活水,教师所教之课一直沉沦于“水课”泥潭,教师给学生留下的就只能是不负责任不思进取的负面形象。这样的教师,就算个人科研业绩斐然,也会饱受学生非议,领导质疑,给自己的职业生涯蒙上暗淡阴影。认真备课,勤于反思,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境界,教师的教学旨趣才能获得学生持续的认可与高扬。教师在备课时,要努力策划激活学生思维的方式方法,思虑每一块教学内容的展开、每一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学生发展的意义,预想教学会引起学生怎样的心理活动或疑问。对于无益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环节,要负责任地将其果断删改。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书写教学反思、叙说教学故事、分享教学观念等方式,剖析教学得失,优化教学策略,为学生作出内涵深厚的示范。

    2.实践磨砺,科研反哺

    不少研究者将大学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的原因诟病于我国“重科研、轻教学”的失衡激励机制[5]。的确,科研出成果易检测、回报高,和庞杂琐屑的教学系统比起来,多数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对科研的认同感更强,他们更愿意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在科研而不是教学上。只是,一个教师只醉心于科研而对教学持无所谓的敷衍态度,会给学生带来直接的“对课堂不负责不用心混日子”的糟糕感受,这样的教师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同时,一个教师如果只站讲台漠视科研,一贯说教灌输的教学方式可能只会导致其在“水师”的泥沼中沉沦,并且职业生涯也缺少了诸多乐趣与激情。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最好的方式是实践磨砺,科研反哺,将教学内容与科研成果互为转换。科研学术能力卓越的教师,只要舍得在教学上投入精力,锤炼教学语言,学习教学方法,其炫酷的学术魅力能在课堂上带给学生更多生动而饱满的正面感染和学以致用的激励。而且,教师只有站在学术前沿,对所任教学科有深刻的理解,将科研成果反哺于教学实践,教学才能脱离陈旧老套,以高层次的互动与活力吸引学生。

    (三)服务法则:为学生发展提供最佳支持

    高等教育要从“教的范式”向“学的范式”转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选用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只有突出为学生发展而教的核心目标,落实为学生发展而谋课的行动,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作为教学取舍的根本依据,课堂才是有意义的。

    1.教学目标设定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当有学生向教师反映“老师的速度太快”、“讲的内容太多”或“和我们的交流活动太少”等问题时,高校教师的一个“经典回答”是:“这么厚一本书,不这样讲怎么讲得完!”在不少教师的心中,教学的任务似乎就是“对书负责”,而不是对学生的发展负责,把书讲完,就算是完成教学任务了。高校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学是高素质人才生成的主渠道、主阵地。当前我国大学生“佛性”对待生活、“躺平”逃避挑战的现象屡见不鲜,即使是优质大学和拔尖班学生也概莫能外。为了学生在能力、思维、品德上有所提高和完善,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考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要更注重学生能担重任能力的培养和高雅文化品味的形成。总之,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学生[6],成就学生,促进学生情感精神的充实和生命高度的确立。如果课堂只为“赶进度”、走形式,缺失了学生的体验与试误、弱化了质疑与思辨,显然就违背了教学丰厚学生、发展学生、“为学生而教”的初衷。只有对学生的发展充满关切,深刻理解并精心凝练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学科发展前沿与趋势带领学生拓展学术视野,逐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从课堂上一步步获得关于人格、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丰富收获,教师的教学任务才算落实到了位。也只有明晰了“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这一定位,教师的教学升格之道才能迈出稳健坚实的步伐。

    2.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人心及相关教学管理机构的积极督导,如今大学教师上课“自言自语照着PPT念完一堂课”的现象相对少见了,不少教师都意识到了要在课堂上体现互动。只是,提出无意义问题让学生思考良久或仅仅追求形式热闹等“无效互动”场景依然随处可见。这种“虚张声势”的无效互动把戏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麻痹懈怠,白白消耗师生精力,大可不必。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上,助力学生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素养得以潜移默化形成的课,才是我们要孜孜以求的。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积极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参与讨论与质疑的学习氛围。其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倾注关切的温情,这样能使学生获得即时的代入感。同时,教师投入激情融入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感受知识的生命,领悟课堂的美,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对知识的发现和建构。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可引导学生与同伴积极分享和探讨个性化的专业学习资源。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与教师讲授相较,亲密而连续多年的同伴交往,对于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具有更为独特的教育促进功能,学生更看重自己在同伴中的价值影响[7]。在学习活动深入开展的过程中,生生之间一系列成长经历的倾心分享、学习难题的密切探讨、认知困境的相互勉励等活动,可激活生命体验、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健全人格,进而促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的自主发挥。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警示教师慎重选择课堂教学管理方式,切勿在学生同伴面前作出让学生“颜面有失”的行为或指令,这是对学生的基本课堂礼仪。当教师不得不对个别学生有批评教育要求时,采取在课下展开个别化关心交流的方式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果师生能围绕教学重难点针锋相对妙语连珠展开辩论,那将是课堂奏出的最悦耳“和鸣”。

    (四)顺势原则:与时代共舞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变革的深入推动,教育的“个性化”与“智能化”成为了时代标签。尽管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不是无所不能而是有所限度,但主动适应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运用智能资源发展自我依然是当代教师的应然选择。否则,漠视学生个性和智能社会这两个时代大背景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将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1.尊重学生个体生命独特性

    新时代教育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每一个个体生命都具有独特性,新生代大学生在大数据提供的海量资源的滋养下,志趣特长与气质禀赋更为突出鲜明。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切需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创造适宜的培育环境。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过生命价值充盈的生活,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学会为学生发挥才华、展示特长创设情境、提供舞台,让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具体说来,教师首先需要转变人才培养的观念,摒弃“我认为你优秀你才算优秀”的主观霸权思维,坚定地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绚烂烟火”。同时,教师要学会倾听,只有放弃权威姿态倾听学生,让学生言说自己的情感跌宕和心灵搏击,表达自己的欲求,教师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引领学生提高生命价值。另外,教师还要与时俱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多彩的学习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发掘优势潜能,大胆张扬独特的个性,激扬青春昂扬振奋的生命色调[8]。当教师的心和学生的心靠近了,教师课堂的感召力和认同力就爆发了。

    2.积极运用智能资源提升自我

    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入渗透,原本由教师承担的数据采集、学习监控及成效诊断等工作已可交由智能器械精准完成,不少教师陷入前所未有的职业淘汰危机感,忧虑自身存在的价值。其实人工智能并非吞噬教师的洪水猛兽,只要教师乐于采用新技术促进自我专业成长,人工智能能为学生学习扩展资源与空间的同时,也可为教师高效提升课堂魅力指数提供制胜法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实现“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教育变革,有效推动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9]。学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及时获取全面优质的各类资源助推自身学习,教师更应自觉融入现代高新技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教学创新和专业成长,积极为引领学生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做出示范。而且,教师因为学习经验更丰富,拥有更便捷的获取资源的条件,对纷繁芜杂信息的鉴别、选择和运用能力更强,人工智能能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还能更强大。再说,人工智能突破了时空限制,智能化的线上教育为身处不同时空的师生搭建起了便捷互动桥梁的同时,也为教师寻师问道实现自我超越和升华创造了更优渥的条件。更何况,人工智能替代教师完成了工作中那些枯燥重复性的程序内容,教师能从繁重的工作中抽出精力投入于提升自我专业发展及与学生开展个性沟通,教师的教学胜任能力及成就感能更强,一定能成为一位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振臂豪搏的“筑梦大师”。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的加快,入学门槛放低带来了学生规模的膨胀,各类标新立异的专才、偏才、怪才潜质参差不齐。大学课堂空间更显拥挤的同时,学生的诉求可谓众口难调。另一方面,对于经受了信息化时代洗礼且浸入至深的新生一代,终结性学业评价所具有的强制性规训对其约束力有限,教师一厢情愿的强制措施只会遭遇更多潜在或显在的反弹乃至抵制,甚至引起更为负面的效果。然而,外部持续增加的就业压力、社会各方关注以及政府不断强化的问责取向、高校管理层对教学的日益重视等,以至校内外各方力量都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高效,而且能够尽量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诉求[10]。解决大学课堂教学的问题绝非“只要老师在场就行”。可喜的是,如今不单教育部门及高校管理层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视有越来越精微的制度落实,越来越多的知名专家、学者对微观课堂教学问题的关注也愈加广泛与热烈。完善教学激励制度、扩建教学研究机构、加强高等教育专职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师的交流合作等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正一步步被纳入重要议题[11]。高校课堂教学挑战与机遇并存,可以预见,高等教育领域除了科研业绩彰显地位与实力外,聚焦教育教学实践改革,探索实践高效的教学方法,以卓越的课堂驾驭能力站稳讲台也日益“硬核”。“向第一课堂要质量”,值得广大教师倾注智慧与汗水上下求索,勇猛精进!

    猜你喜欢课堂教学课堂教师甜蜜的烘焙课堂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最美教师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美在课堂花开少儿美术·书法版(2021年10期)2021-10-20教师如何说课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作文教学研究(2016年1期)2016-07-05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推荐访问:法则 高校教师 提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