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中国新技术产业化的成绩、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3-06-21 12:10: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许正中 产 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线,强调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并进而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要求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这不仅是党中央对科技创新重视的体现,也是对新的历史阶段如何落实高质量发展新的工作部署。所谓高质量发展指的是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人的全面解放为基准,以制度、法律和政策体系创新为保障,不断提升产业结构竞争力、利益结构竞争力、区域结构竞争力、制度结构竞争力、伦理结构竞争力所催生的社会能力的内涵式中高速绿色、循环可持续增长模式。这一模式高度依赖科技创新,不仅体现在原始创新能力上,产业化的水平也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当前国际贸易“逆全球化”背景下,谁占据了高端产业链的部分,谁就掌握谈判话语权。因此,破除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营造有利的新技术产业化环境,再配合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先天优势,就有望在未来将我国打造成为一个真正的创新驱动型国家。

    21世纪,新技术产业化模式的较量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新的创业模式不断涌现,技术进步明显加快,有些技术的出现与普及只需要短短几年甚至几个月,从经济意义上看,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点与核心环节,并产生著名的“帆船效应”。一方面,大学已经或者将逐步替代工厂成为产生财富的重要源泉,这意味着很多传统大学正在进行着创新创业的巨变和转型;
    另一方面,创富主体也将发生根本的转移,最初的创富主体是国家,其次企业,如今转型为依赖于个人,这是因为个人的自由组合已经成为生产力体系的基础形式。此外,技术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这三类资本在微观层面充分组合,驱使资源的配置、群体的分化重组加速,整个人类发展将从百年老店跨越到以创新制胜的新模式。10年前,《财富》500强中接近40%的公司已经退出了500强竞争行业;
    30年前,《财富》500强中60%的公司不是被收购就是已经迈向了破产。1900年,12家入围道琼斯指数的公司到现在仅有一家还在正常经营。历史昭告我们,现在社会主流的核心是创新,唯有创新才能生存。

    (一)科技创新再创佳绩,引领产业创新方向

    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是新时代中国梦的主要标志和重点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我们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着力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领域攻关,“在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1)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5-29.,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育成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中再创佳绩,涌现出了一批具备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科研成果,取得了诸多令人振奋的光辉成就(吴天江,2022)。例如,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的“嫦娥四号”探测器以及实现中国第一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探测器,代表航天硬实力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西昌发射基地成功升空发射,成功探底马里亚纳海沟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使中国成为第二个实现火星软着陆国家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完成任务,“悟空”、“墨子号”等一系列先进探测实验卫星的陆续升空,以及其他机械装备制造、电子通信技术、飞机制造等重要领域及行业的技术突破,都是历年科技研发积累所结出的优秀成果,大幅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此外,针对重大共性需求的相关领域,如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信息光电等,在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综合作用下,并以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为核心定位,也陆续解决了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化之间的“死亡之谷”问题。再有,我们通过对高端装备制造的持续性的研发投入和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智能制造国家,涌现出大量如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的创新成果。

    (二)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稳步加强

    中国研发投入不断扩大,2021年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4%,连续8年超过欧盟15国的平均水平。此外,为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创新成果转化领域,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总计成立多达36只科技投资子基金,资金规模接近624亿元(截至2021年),极大激发了社会资本投资高新技术行业的积极性(沈春蕾,2022)。高研发投入带来的是创新指标的巨大提升。2014年以来,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一直稳居前30位,2016年更成为中等收入经济体中第一个迈进全球创新指数25强榜的国家,到2022年,中国排名又较上一年提升1位至世界第11位,连续七年保持上升态势,牢牢占据世界领先创新国家中的一席。(2)《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发布 中国排名继续上升[EB/OL]. 央视网, 2022-09-29.

    (三)国际科技合作全方位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之下,我国全面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上的合作,并取得了有效成果,如联合发布“创新之路”合作倡议,增加了沿线国家在开放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方面的共识。我国政府举办的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影响力愈加深远,2019年参评人数、获奖人数及国别分布再创新高,获奖人员既有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的人员,也有来自美、英等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员,相关合作的领域也遍布广泛,既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研究方面,也涉及全球气候变化、污染防治、疾病防控等关系全球民生的热点领域。(3)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都有哪些新亮点?[N]. 新京报, 2020-01-10.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产业发展不断取得突破

    时下正处于技术成果“蜂聚”时代,技术产业化的首要环节是对不同层次的技术成果进行选择,这是关系到企业技术产业化成败的关键(洪勇和苏敬勤,2007)。过去十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经历了飞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支柱作用显著发挥,继续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产业规模最大、创新浓度最强的产业领域。从技术上看,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新产业革命,并同传统的工业技术和生物、能源、材料、空间技术加速相互渗透,正在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驱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再次飞跃以及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产生了巨大的跨界融合。与此同时,5G网络和应用全方位渗透,不断推进产业升级。二是在航空装备、船舶制造、专用装备等多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高端装备智能化、尖端化、复合化发展趋势明显,涌现出了一大批行业重点企业。如无人机领域,大疆科技公司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占领了全球80%左右的市场;
    得益于民间航空市场的开放,有多达100家民营企业参与到火箭的研究与发射,以及人造卫星的制造与应用等;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轨道交通装备自动化迈上新台阶,高磁悬浮系统关键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中国中车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营收收入远超加拿大的庞巴迪、法国阿尔斯通以及德国西门子等重要竞争对手,占据全球半数市场份额。三是已经初步建立形成了新材料产业体系。目前,我国在新材料产业中有7万亿元左右的规模,预计2025年将突破1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接近1/3,在多个诸如稀土功能材料、光伏材料、特种不锈钢等行业领域的产能规模位居全球前列。四是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一批新兴数字文化行业蓬勃发展,成为数字经济中一股重要力量。例如,浙江余杭作为浙江省文化产业重点区,将历史悠久的良渚文化、运河文化以及禅茶文化与数字创意充分融合,科技重器之江实验室、面向未来研究的阿里巴巴达摩院、主抓产研一体化的5G创新园不断迸发数字活力,激发影视、动漫、游戏等数字创意及相关产业高速蓬勃发展。

    (五)科技孵化器蓬勃发展,孵化效益不断提升

    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在于将各种创新资源汇聚并有效结合,为创新者提供创新发展的环境,并促使科技成果商品化、企业市场化、国际化。根据2021年数据显示,全国大大小小孵化机构共有1.5万家,孵化器6227家,其中专业孵化器占比达到30%,孵化器的面积接近1.4亿平方米,年总营业收入高达576亿元,在孵企业年总收入1.24万亿元,带动接近500万人的就业创业(佘惠敏等,2022)。孵化器的孵化重心开始随着产业链条的不断细化产生了转移,从最初主要服务于初创企业转变为更多聚焦于精细的产业化服务。在运营模式上,投资主体的构成也更加多样,既有政府主导的公益型,也有市场推动的营利型,两者互相促进、互相补充。服务模式也更趋多样化,特别是以“互联网+”为导向的模式,促进了以互联网、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及服务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变革,并在催生新业态进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六)区块链技术成为新技术产业化新引擎

    2019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就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区块链技术将成为中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将起着重要作用。(4)习近平: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EB/OL]. 新华社, 2019-10-25.当前,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迅速,产业投入快速增长,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应用范围逐渐拓宽。在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上,我国牢牢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两大指标均占到全球50%以上。在2021年全球高相关度区块链授权发明专利排行TOP100中,蚂蚁集团、腾讯科技两大中国企业位列全球区块链专利申请机构排名榜的前2名,且前十名中就有7家中国企业。同时,在区块链企业的数量上,我们也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22年3月,中国区块链企业数量超过1300家,在全球中仅次于美国。应用领域上,衍生出信息共享、供应链金融、代币等七大应用场景,场景的深入化和多元化不断加深。(5)《区块链白皮书(2021年)》发布:区块链正向“信任链”“协作链”的新发展阶段迈进[N]. 中国青年报, 2021-12-22.

    (一)风险投资发育不充分,难以形成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验表明,风险投资是解决新兴产业融资问题、加强企业治理的重要力量。从1985年开始成立第一家风险投资机构到现在,我国风险投资建设已经开展了37年,取得了不少成就,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多帮助,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较于发达国家的风险资本市场,我国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投资主体错位。当前,风险投资的主体主要以政府出资为主,市场为辅,由此造成了效率上的低下,没有很好激发民营企业、个人、金融及非金融机构的投资活力。二是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规模较小。发达国家的融资渠道较为丰富,既有公共及私人的养老基金,也有银行持股公司,还有保险公司、个人家庭等,而中国主要以政府出资为主,民间资本较小,较易受到政府财政状况的影响。三是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从业人员较为缺乏。风险投资是一个专业性强的行业,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复合型专业知识体系,既要懂金融、证券、理财,又要对管理、法律等较为熟悉,在我们现行的教育体系下较难培养出大量符合要求的风险投资人才,而国际性人才的引进又存在制度性障碍,极大阻碍了风险投资专业化的发展。四是退出机制不健全。风险投资主要是以股权形式进入,因而退出渠道更多依靠股权交易的形式来完成,但由于我国产权交易不健全,产权的流通性较差,使得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主要依赖企业上市或被收购等方式进行,极大增加了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风险。

    (二)创业板存在制度性障碍,难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热情

    创业板是帮助高成长潜力的中小型企业和新兴公司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也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斯达克作为世界创业板的典范,培育了大量高新技术公司,截至2022年12月23日,超过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就多达23家,极大提升了美国的科技实力。反观我国创业板的发展情况,由于存在各方面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在促进企业培育、发展壮大上并没有发挥好应有作用,并且由于创业板运行以来整体业绩波动剧烈,难以获得以基本面投资为基础的投资者偏好。创业板之所以没能充分发挥好金融工具作用,根本原因在于从企业新股上市到再融资制度,再到退市机制全链条的市场化程度不够。如注册制改革较慢,导致新股发行效率低下;
    “小额、快速”的再融资机制难以满足企业规模迅速成长的需要;
    退市过程冗长,难以真正发挥淘汰劣质公司的作用等。上述原因使得创业板效率不高,既浪费了社会资源,降低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又导致了创业者效率低下,难以发挥激励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

    (三)财政支持效率有待提高,道德风险问题突出

    当前,我国还未形成财政涉企支出基金化的改革方向,财政补贴模式依然是支持中小企业研发创新的重要途径。但也应该看到,财政补贴容易引发企业的投机行为,特别是当补贴政策不科学时,就难以形成强大的激励效应,这既会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极大影响财政支出效果,又对真正的研发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减弱创新热情。最具代表性的是过去长期奉行的新能源汽车巨额补贴政策,由于初期政策漏洞明显,大量的车企并没有将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上,而是寻求满足补贴条件,以获得巨额财政补贴,甚至出现骗补现象。

    (四)产业创新孵化器面临转型困境,降低了孵化效益

    孵化器作为新出现的一种特殊经济技术组织形态,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植初创型企业、繁荣地区经济以及推动高效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充当我国产业服务核心环节的产业创新孵化器,正由探索期逐步进入多元发展期,尽管总体上发展良好但也面临诸多困境。具体表现为孵化器数量分布不平衡、优秀孵化器的数量占比偏少、项目引进筛选机制不完善、孵化器服务能力较弱、孵化基金和投资覆盖率偏低以及过度依赖政府的优惠政策等方面,这些孵化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孵化效益,阻碍了新技术产业化的前进步伐。

    (五)海外人才引进存在困境,制约了科技创新“软实力”提升

    海外人才是中国创新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吕胜男,2020)。然而,由于一直以来中国在海外人才的引进手段和模式、选人用人理念以及管理方式上趋于保守,已经很难适应全球范围内高强度、高密度的竞争需要,尤其是在海外人才的引进、薪酬、激励、考评等方面的工作方式还存在旧的计划痕迹,人才政策开放力度严重滞后,尚未形成国际化的人才制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海外人才引进中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普遍存在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的相关主管部门较为分散,缺乏统筹牵头单位、人才引进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人才信息共享机制、人才评价体系科学性及统一性不强等问题。二是在引进海外人才开展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体系系统性和专业性有所欠缺。一些部门机构在引进、任用海外人才中缺乏系统科学、可操作、可持续的中长期引才计划,特别是任用海外人才过程中也未考虑配备合适必要的配套工作团队。三是引进海外人才的相关平台较少,引才渠道较为单一。总体来看,引才平台数量明显偏少,且平台的层次也不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人才中介机构等组织参与意愿、参与积极性不高,没有能发挥好促进官方渠道与民间渠道、虚拟市场与实体市场在平台内互相融合的重要作用,引才效果整体未达预期。四是引才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各类海外人才引进工程、计划均未严格按照国际人才市场价格设定引进对象的薪酬标准、福利形式、保险类型、参股权限、激励方式等内容开展引才工作。

    (六)创造市场、开拓市场的能力不足,降低了创新的原始驱动力

    内生化的创新机制形成关键要创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这不仅意味着需求侧需具备引领高技术产业化方向的水平,还体现在高新技术产品有造就新市场的能力。但目前来看,我们在以上两大方面均存在较大不足,特别就后者而言,国内初创企业在开拓新技术产品市场方面没有能够得到充足的实训,创业缺乏国际视野,创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已经成长的高新技术企业更多的还是通过参与全球化产业的装配环节挤占出口市场,这一方面会极大降低高新技术产业中相关产品的附加值,导致出口效益提升不明显;
    另一方面当要素成本升高时,由于不具备技术垄断性地位,相关产业存在向国际转移的风险,不利于形成稳固的制造业产业链条。

    从技术创新链的角度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在于技术链与产业链之间实现有效对接(洪勇和苏敬勤,2007),并基于各自的组织特点与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技术资源和产业化资源的整合,促进技术创新环节有效衔接与整体优化(武建龙等,2012)。因此,我们从技术链和产业链的双重视角提出了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积极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

    新技术的产生,绝大部分最早是以专利形式出现,特别是对专利保护较好的国家和地区,以专利为载体的新技术产业化可以规避技术窃取、技术侵权等引发技术产业化中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新技术的专利化一般要经过法律确权、执法保障、行政和法律维权等多方面程序保护,能显著保障技术研发的预期收益不被侵犯。专利技术仅是新技术产业化的最初一环,通常认为专利技术只有通过产业化之后方能创造价值,而非仅停留在一纸文书形式的专利授权书,必须要带来实质的真金白银的收益,方才体现新技术研发的本质目标。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是要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完善专利申请—专利保护—专利服务—专利融资的全链条建设(王小广,2020),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专利技术发明源头,要发挥高等院校以及科研单位在技术研发上所具备的先天优势条件,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对发明人的智力创造给予充分激励。二是政府要做好创新环境建设,提供专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必备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综合性成本。三是在市场端,要下大力度在专利技术服务中引入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弥补政府缺陷,并通过在专利与市场之间搭建有利于相关信息沟通的桥梁,最终让市场机制能在促进专利技术优胜劣汰中发挥好先导性及关键性作用。

    (二)加速培育专利资产证券化的体制机制

    专利资产证券化是新兴的金融创新工具中的一种,主要是将专利技术进行产品结构化设计,转移到特设载体,并由该载体进行资产担保,再对专利资产进行风险评价、信用评级以及信用增强后,投放到市场,使之成为可流通的有价证券。它的特点是融资风险小、融资规模大,因而受到新兴企业的广泛关注。专利资产证券化也是专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开拓融资渠道的关键一种,对于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具有一定作用。促进专利资产证券化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在引进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为专利资产进行外部增级的同时,要善于运用新技术(如大数据、区块链)对专利资产债券化的权利人进行监督,以规制权利人行为。二是创新专利资产的评估方式以弥补传统方式的缺陷,有力加快推进专利资产证券化的步伐。三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专利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三)大力促进创新型金融发展

    创新活动需要有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具有预期成果高度不确定性、现金流不稳定等特点,这与传统金融市场的投资取向(如银行)有很大不匹配性,所以尤其需要长期资金支持。(6)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开放、创新与监管[EB/OL].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2019-05-26.创新型金融业态作为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是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一是要鼓励创新型金融机构发展,抓紧完善金融服务业态。在把好监管大关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有经验、有影响、有技术实力、有资金实力、信誉良好的企业设立创新金融机构,完善创新金融业态,推动创新型金融加快发展步伐。二是发挥天使投资人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天使投资人是创业者初期阶段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既能帮助创业者实现从理想到产品的过程,也能通过入股方式加强规范运营,降低风险。促进天使投资发展,关键要建立广泛的信用机制,畅通投资人与被投资项目及企业的信息交流,有效较少信息不对称催生的投资风险。三是加快区块链对传统金融的技术赋能,进而推动金融创新,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对于跨机构的金融业务场景具有先天性优势,同时也能使企业的经营行为可追溯,这十分有利于金融机构针对企业开展科学、精准、全面的信用评估。

    (四)进一步提升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精准度

    一是以聚焦创新过程的税基式优惠为方向进一步优化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要推动将研发、中试、产业化等创新产业化的核心环节纳入税收优惠的范围,且优惠重点要从偏向产业链下游的产品终端环节转移到更多关注产业链上游的中间环节(万建军和李扬如,2014)。特别是针对处在种子期和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要不断加大对技术研发前期、中期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效,并将税收优惠作为政府“鼓励自主创新”导向的重要政策工具。对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其典型特点在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时间偏长,企业成本压力较大,因此税收优惠政策要偏向于满足企业开展持续创新这一核心需求。二是逐步扩大税收优惠对象范围。降低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税负,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提升盈利能力,因此,建议要加快研究制定和出台相应的增值税优惠政策,特别是要在优惠范围方面有所突破,确保政策对各类主体、各种规模企业一视同仁,切实降低企业增值税税负。三是加大优惠力度。一方面,针对风险投资要出台更大力度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投资成本、增加投资吸引力;
    另一方面,针对不同主体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获利也应配套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营造敢于投资、愿意投资的社会氛围,从而有效拓宽融资途径,为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支持。四是要制定出台具有激励性的针对高技术人才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通过在个体身上实现创新与收益之间积极的正反馈,鼓励人才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勇于创新,从而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水平人力资源保障。

    (五)培养和吸附全球高峰人才

    当前,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经济、科技为重点的国家间竞争日趋剧烈,而这背后凸显的是人才的竞争。我们除了建立完善的本国人才培养机制之外,还需要通过设置各种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吸引海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学生、高访学者等高素质人才来中国交流学习,再通过不断优化技术研发、创新及产业化等各方面软硬件条件,吸纳海外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充实中国的科研及创新创业力量。此外,还可定期举办全球性的创新创业大赛,海选全球青年科技人员,并通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如研究员薪金制等具有激励性的制度体系强化岗位竞争和实现科技人员的合理流动。同时,还要把未来高端人才与本土人才培养相结合,不断丰富中国的国际级人才库。具体举措有:一是中央政府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中央政府要在职业教育专项补助经费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资格证书以及资格鉴定等制度,地方政府重点要在瞄准发展好有社区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上精准发力,并要努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就业市场的连接度和匹配度。二是企业要重视职工教育和培训。可通过法律形式对雇主向雇员提供应有且必要的教育培训进行约束,如要求每年拿出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1%用在雇员的各类教育培训方面,并根据相应条件采取逐年递增的模式,对于不按照要求提供雇员教育或投入不达标的企业要强制要求其上缴同等额度的资金作为国家技能开发专用资金,以视处罚。三是要把继续教育及培训提到社会能力建设的高度。

    (六)构建多元开放平台,形成新技术产业化的催化机制

    多元平台的功能是通过把各个创新要素有机集成,实现及时准确地挖掘搜寻新的创造财富机会、不断催生设计新型商业模式以及捕捉网联固化新型产业联盟等多种创新产业化功能,这些功能对于新技术产业化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因此构建多元开放平台,一是要基于地方特点,打造若干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具体要围绕基于产业链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基于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群、基于政府搭台形成的产业集群、基于高校形成的产业集群等四大类,挖掘地方潜力,构建产业的基本形态。二是要加强技术型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围绕专业的或综合的公共试验平台、产品检测中心或认证服务体系、公共信息的社会普遍服务、公共知识的社会普遍服务等四大块完善技术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四套政策支持体制机制。具体包括金融和产业的直接融合体制机制、政府采购政策和产业扶持制度、税收优惠政策和产业激励的制度以及产权激励制度和资本退出机制。

    (七)培育形成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就是政府公共部门、市场主体和其他创新主体与利益相关方合作的创新机制与环境。构建竞争力强的创新生态系统,就是要增强创新的体制机制活力、科技政策的吸引力、各类创新平台的集聚力以及创新文化的渗透力,以营造适合创新的文化氛围和市场环境。培育形成创新生态系统,一是要通过战略规划和政策的调控,加强基础建设,营造商业环境,激活研发能力。二是要紧抓可持续发展作为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目标定位,以创新为工具不断完善生态系统建设(朱志红等,2017)。三是要支持与全球利益相关者合作开发创新解决方案(包括促进开放式创新),为解决方案数据库提供本地化的证据和指导,并将其作为创造全球创新生态系统的催化剂。

    (八)建构弹性智慧型社会,育创新为生存第一方式

    弹性智慧型社会是继信息社会之后的一种最新的社会形态,它被认为是信息社会的高级阶段,旨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并借由科技创新推动和引领社会广泛变革所催生的新型高阶社会。在信息、通信及大数据等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之后,现实世界中的“物”逐渐被“网络化”和“系统化”,“万物互联”的形态激发了许多新的社会价值,并且不断改变着我们看待世界、处理工作、享受生活的方式。如它可以精细地了解和掌握社会的不同需求,将服务和产品以智慧化的方式最为便捷有效地提供给需求者,并覆盖到全社会。建构弹性智慧型社会重在推进知识产权化和国际标准化,要重点聚焦以下几点。一是要大力推动数据接口和数据格式等的标准化,夯实好万物互联的数据基础。二是要强化信息基础技术的研发,努力提升相关技术在应对系统大型化和复杂化中的能力。三是要积极回应和处理好个人信息保护、生产制造商及服务提供方的责任等相关问题,推动伦理、法制和社会举措等建设,破除催生新服务、新业态的制度性障碍,提升社会跃迁的软实力。

    猜你喜欢产业化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11-26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9期)2021-10-14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宝藏(2018年12期)2019-01-29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中国化肥信息(2019年4期)2019-01-17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绿色中国(2018年11期)2018-11-06生态环境建设下林业产业化模式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系统产业化之路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7年7期)2017-07-24志丹县苹果产业化发展探索中国果菜(2016年9期)2016-03-01电子废弃物利用应实现产业化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6年3期)2016-01-22

    推荐访问:产业化 中国 对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