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消费主义批判的三个维度

    时间:2023-06-19 19:15: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刘 秦,李卫朝

    (山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增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1]但随着当今世界发展日趋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西方消费主义思潮也会对中国社会进行更加隐秘地渗透,其不仅严重腐蚀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使他们的价值取向愈发功利化,而且由消费主义滋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极易动摇大学生对我国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侵蚀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妨害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这一现实问题主动出击,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对消费主义思潮进行批判,充分释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促使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进行消费主义批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将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方法深植于中国厚土,解决新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建设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回应。这既解开了大学生思想困惑,又解决了社会现实问题,既继承了马克思优良基因,又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开拓创新发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批判理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性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坚持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能够得以建立和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根本保证。”[2]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辩证统一的哲学,革命的批判基因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基础、本质特征和永葆活力的源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批判体现在它是在批判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精华的基础上创生,并且在不断地对旧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现实制度的批判和自我批判中逐步形成的超越现实的哲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论证了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批判直接体现在它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中,指出面对现实生活的苦难,人民不应寄希望于飘渺的彼岸世界或只停留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道德审判,而应在革命的行动中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获得自由和解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批判消费主义,以破除消费主义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危害,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的双重继承,展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学科创新发展的根本遵循,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

    (二)政治引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担当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阶级性、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主要指教育内容的政治性及教育者的政治立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以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为依托,以一定阶级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并总是为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服务[3]。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历史新征程,意识形态领域同样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下,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碰撞频繁,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加紧对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分化,新时代大学生在消费主义营造的“伪自由”和“伪时尚”的消费幻境中沉迷于“虚假的需要”无法自拔,意识形态逐渐被资本塑化,偏离了正确的道路,对我国主流价值观的认同造成了隐秘而尖锐的挑战[4]。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应举起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武器”批判消费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中不可动摇的指导地位和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统领,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这是党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使命,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担当。

    (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对人进行意识形态灌输与教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是人,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地要求以人为本,尊重人、关怀人、发展人,在此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不是管理、控制或约束人,而是指向对人性的唤醒和对人性的尊重[5]。但在现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依然存在着某些“目中无人”和“人学空场”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漠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功能,呈现泛政治化的局面;
    在教育原则上漠视对大学生主体合理利益的关怀和维护,缺乏亲和力;
    在教育内容上忽视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内容陈旧,墨守成规,总体缺乏人文关怀,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6]。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当前应从“现实的人”出发,重视大学生在消费主义思潮的荼毒下的现实困境——消费主义对大学生主体需要的歪曲、对大学生主体地位的抹杀、对大学生主体发展的束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批判消费主义思潮,破除其对新时代大学生之人本质的束缚,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大学生迈向真正的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道路,以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展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最高价值取向,真正以大学生的生存、尊严、发展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充分地理解人、完善人、发展人为内在价值尺度,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消费主义批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核心要义,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批判消费主义思潮应遵循马克思主义批判的逻辑对消费主义进行抽丝剥茧的剖析,深究错误的消费现象背后的消费主义范式的理论,将批判置于对消费主义层层深入的剖析中,做到声声有力,丝丝入扣,打到实处,在实践中着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以人为本——以现实的人的现实生活为批判的切入点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既不是片面的道德评判,亦不是单纯实证层面上的科学描述,而是理论批判。马克思不是就理性本身的运作给出限定,而是用一种理性的、革命的批判精神解构现代社会历史得以存在的根本[7]。“《〈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一篇充满批判精神的战斗檄文,处处闪耀着‘批判’的光辉,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批判思想。”[8]马克思以对宗教的批判作为对现实社会批判的先导,从宗教对人的异化下呈现出的社会的病态、人性的畸变的社会现实出发——“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9]4,不断揭示宗教的虚幻性及其世俗根源,指出人们只有在此岸世界才能得到真正的拯救,物质生产领域才是在人类社会起决定作用的领域,进而将批判转向对资本主义现实生产方式的批判——“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9]4。马克思的批判以其深厚的现实生活和人民情感为基础,起点和归宿从来都直指人的现实生活和现实问题,并挖掘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致力于从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得出其否定性的理解,在认识和批判社会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实现对“人”的关怀,不断地追求着现实的人存在的价值旨归。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批判消费主义,应将大学生置于真实的社会生活中,从大学生在社会现实中真实呈现出的一些错误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现象出发——例如盲盒消费、潮牌消费、奢侈品消费等典型的消费,以此为消费主义批判的切入点,从而缩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以理服人——以理论的彻底性为批判的支撑点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9]11在马克思看来,理论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可能性在于:一是理论是否彻底——是否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关键;
    二是理论是否说服人——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一方面,理论的彻底性要对理论阐释对象内在构成进行了解,形成本质的把握、规律的认知,基于此,理论阐释才能达到系统、丰满和完整,才真正达到彻底的含义。另一方面,理论的彻底性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要把实现人的解放作为最高价值追求。马克思之所以达到真正现实性和彻底性的批判,不仅在于马克思的批判超越了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及其所反映的德国现状,突出了对人本身的关注,更重要的表现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是对人的真实生存境况和现实社会制度批判式的关切[10]。因此,在确定批判的切入点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进行消费主义批判还要以理论的彻底性为支撑点。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消费主义批判要抓住根本,不能只对大学生某些错误的消费行为、消费观念进行简单的说理教育,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消费主义思潮。通过剖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研究其受消费主义影响的生成逻辑,探索其错误消费观的内生规律,从其本质上作出理论的阐释。只有抓住消费主义思潮的深层根本,才可能实现理论的彻底性,从而说服大学生,满足大学生的需要,进而取得实效。

    (三)以一持万——以反向批判促进正向发力为批判的着力点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说:“消极的批判成了积极的批判;
    论战转变成对马克思和我主张的辨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比较连贯的阐述。”[11]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不是“目的”——不仅是简单的否定、被动的回应或单纯的破坏性的攻击,而是“手段”——是通过批判主动出击和引领,是彰显理论生命力与创造力的建构式批判。“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存在。”[12]正确的理论认同不会在人们心中凭空出现,也不会自然而然的生成,而是在解释世界和反映现实的过程中,形成最一般、最具代表性的规律。因此,在确立批判的切入点和支撑点后,以反向批判促正向价值观发力为批判的着力点,才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充分释放批判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动作用的关键。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马克思批判理论对消费主义的本质进行彻底的清算后,自然引申出清晰明确的正确价值观导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填补大学生的思想空缺。在带领大学生认清消费主义的陷阱、明晰真相的同时,彰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增强大学生对我国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从而使大学生在两种思想文化的鲜明和强烈的比较中,鉴别真伪,辨明是非,判断先进与落后,从而更加自觉、坚定地接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以行证道——以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主流价值观为批判的落脚点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9]499马克思尖锐地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局限性,即二者都未能挖掘“实践批判”的真正蕴意。马克思进一步阐释:“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9]502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革命性在于,不仅注重科学的理论批判,更强调在理论批判指导下改变世界的实践批判,马克思主义是理论维度的批判和实践维度的批判相辩证统一的方法论。理论批判无论再深刻,也只是“批判的武器”,只能为人们带来理论维度的解放,只有将“批判的武器”进一步转化为“武器的批判”,将理论彻底置于社会实践中,才能将真理的力量彻底转变为改造社会现实的力量,使人们从现实社会中真正地解放出来。因为“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通过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历史的动力以及宗教、哲学和任何其他理论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9]544。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进行消费主义批判,要以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运用批判思维抵制消费主义思潮、辨别其他错误思潮,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批判的落脚点。批判消费主义的目的不在于单纯破除大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消费观念,而是使大学生将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植于心、践于行,不仅在头脑中自觉拒斥消费主义的侵蚀,更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将科学的价值观转化为物质力量,进行“有原则高度的实践”,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断争取彻底的自我解放。

    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明确提出了“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理论指南。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进行消费主义批判,其目标就在于以对消费主义思潮的“批判性”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性”,以“破”“立”结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激浊扬清”。

    (一)破除“伪丰盛、真破坏”的生态伦理困境,立新时代可持续的理性消费原则

    西方消费主义的主要表现是采取“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循环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资本为了获利甚至会制造一些对人们生活无明显补益的“假发明”,并在社会中宣扬“重占有”的消费理念,鼓励人们无节制地追求物质财富。在此影响下,那些被消费主义荼毒的大学生对消费品进行毫无必要的更新换代,随意丢弃那些仍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而消费主义的扩张性循环是以大量消耗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为基础,对自然进行无度的入侵和消耗,其势必表现为持续地浪费生存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从而考验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党的十八大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国家战略的层面,为此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发展理念、美丽中国等重要理论。此后习近平还提出了众多突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相关论述,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等。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明确指出,只有人与自然共同生息,人类社会才能实现永久的发展,揭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真理。因为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物质生产资料的来源,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必要的条件,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本身。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批判消费主义,就是要揭示消费主义思潮“伪丰盛、真破坏”的本质,并透彻解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可持续的理性消费原则,倡导大学生在善待自然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消费,以指引大学生摆脱消费主义的生态伦理困境。

    (二)破除“伪优越、真分化”的社会伦理困境,立新时代公平共享的正义消费观念

    消费主义的本质是劝诱人们消费商品的象征意义——即消费主义给商品注入的时尚、地位、权利、声望等符号价值,鼓励人们通过消费商品的符号价值来凸显自身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为此,消费主义专门构建起一套专属的以物的符号价值为评判标准的等级划分领域,用消费能力定义个人价值的等级体系。在消费社会中,人们沉溺于消费竞赛中,难以有闲暇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情感交流。在此影响下,被消费主义荼毒的大学生在攀比性和炫耀性消费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虚荣感,在消费的名利场中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功利,愈发以自我为中心,只注重个人物质利益的满足,不顾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日益疏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3],其内核就是要更好构筑新时代爱国主义中国精神、新时代集体主义中国价值观和新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中之重,包含着集体主义的价值内核和价值取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凝练着国家维度的共同价值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凝练着社会维度的重要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凝练着个人维度上维系集体关系的重要价值原则[14]。历史和现实证明,个人和国家民族的利益息息相关,个人利益和国家民族利益更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关乎国家民族的繁荣兴旺,同样关乎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存发展。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进行消费主义批判,就是要揭露消费主义“伪优越、真分化”的真实面目,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公平共享的正义消费观念,倡导大学生合理把握个人消费自由与社会责任担当之间的关系,以指引大学生摆脱消费主义的社会伦理困境。

    (三)破除“伪自由、真物化”的个体伦理困境,立新时代“以人为本”的发展消费方式

    “在消费主义下人们过的生活是在痛苦中安乐,这个社会使人本身越来越形成一个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物品不是用来为人服务,相反的人却成了物的奴役……然而他却是被动的、缺乏活力和感情的。”[15]消费主义的本质是一种人与物关系颠倒的消费逻辑,将本是满足人发展的基本手段异化为目标,将本是为人服务的物异化为束缚人的力量,将物欲满足定义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追求和价值实现。消费主义成为资本扼杀人们理性的手段,人们沉沦在物质世界的愉悦和享受中,变得麻木不仁,对当下事物的认知被资本逻辑所牵制,不会真正地自我思考,更不会产生任何批判。在此影响下,被消费主义荼毒的大学生将人本应有的多重需求——物质满足和精神追求等,判定为单一的物质消费和物质占有,并被消费主义抹杀了主体的理性,需要着资本所告知的需要。消费主义改变了大学生的消费初衷和健康合理的消费意愿,剥夺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性地位和自身的生存本质。人逐渐成为物的附属品,被物所奴役,使主体陷入无边的价值虚无主义之中,消解了作为人的生命价值维度,导致人与自身相冲突。习近平总书记就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指出:“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
    不仅追求自然生态的和谐,还要追求‘精神生态’的和谐;
    不仅追求效率和公平,还要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精神生活的充实,追求生命的意义。”[16]一方面,人的发展不应是片面的、畸形的、不自由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协调的、自由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的本质是劳动、是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只有在社会的生产创造中才能充分实现人的发展。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进行消费主义批判,就是要揭露消费主义“伪自由、真物化”的图谋,并以习近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消费方式,鼓励大学生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用奋斗书写青春篇章,彻底摆脱消费主义的个人伦理困境,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17]历史和实践证明,正是党以科学的态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方法同中国日益变迁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实践主题相结合,不仅产生了新的理论创造,更迸发出强大的实践力量,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一次次飞跃,进入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立足于中国大地,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源源不断的营养,真正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新时代、把握新时代、引领新时代,使马克思主义真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释放更加强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Film review:WALL·E疯狂英语·新读写(2022年1期)2022-01-28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神秘的混沌理论新世纪智能(数学备考)(2021年9期)2021-11-24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湘潮(上半月)(2021年4期)2021-07-20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4期)2020-12-14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新闻传播(2016年4期)2016-07-18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推荐访问:维度 批判 主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