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融媒体视域下中国电影批评转型与重构

    时间:2023-06-18 09:15: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许 佳 四川传媒学院编导艺术学院

    随着融媒体发展的不断深入,电影不论是在形态上,还是在内容上均发生了明显转变,新的观影经验也由此应运而生。在融媒体视域下,在传统媒介形态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中国电影批评必然面临着转型与重构等新的任务。对此,现从电影批评的内涵、特征入手,分析融媒体视域下电影批评的新特征,提出融媒体视域下中国电影批评转型与重构的路径,包括推进电影批评与创作的对话关系的重构,完善电影价值构建的理论资源及保障机制,推进专业批评与非专业批评的共生发展等。

    随着融媒体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及其对媒介的感知发生了明显转变。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电影在叙事、形态等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影行业发展一路向好,观影人数不断增多,因而,相关人员越来越关注电影票房及相关产业的研究。

    电影批评作为连接电影创作与电影接受的重要纽带,一方面,电影批评不仅强调对电影作品进行学理分析,还涉及电影批评者的个体经验表达;
    另一方面,就电影接受而言,电影批评不单单是一个评论、评判的过程,还影响着广大观众内心情感共鸣的激发,进而影响着观众的感官体验。

    融媒体视域下,中国电影批评涌现出大量新的热点,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电影批评受到不小的挑战,加之观众审美需求的不断增加及市场需求的不断转变,促使中国电影批评格局不断发展转变。不管是在产业发展层面,还是在理论研究、文化生态建设等层面,中国电影批评转型与重构都迫在眉睫。

    电影批评的内涵

    诞生于19世纪末的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不仅具备既有艺术的表现形式,还取代了传统叙事艺术门类在过去社会中占据的主导地位。作为电影研究的一大分支,电影批评是连接电影创作与电影接受的重要桥梁,并在电影理论建构、电影文化建设、电影艺术创作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而言,电影批评主要是对电影作品、电影现象等的分析与评价,这也是电影批评的一个基本内涵。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电影批评的内涵会不断延展变化。电影理论研究人员一般将20世纪60年代之后称作电影理论的现代理论阶段,这一阶段研究关注的内容逐渐由对经典理论阶段电影与现实关系的研究,转变成对电影文本的研究,以及对电影与社会、观众之间关系的研究。基于此,意识形态电影批评、结构主义电影批评、符号学电影批评、叙事学电影批评、后殖民主义电影批评等随之产生,电影批评体系逐渐构建,电影批评相关理论不断发展完善[1]。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电影表现出越来越突出的消费文化、大众文化属性,电影批评也逐渐由学理上的批评话语延伸至理论研究、市场推广、大众言说等多个方面。

    传统电影批评的特征

    传统电影批评,主要是指电影批评兴起后到融媒体时代来临前这一时期的电影批评,其与融媒体迅猛发展以来的整体批评现象有着明显不同。明确传统电影批评的特征,对有效把握融媒体视域下电影批评的内涵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传统电影批评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传统电影批评主要以专家学者为批评主体。在20世纪80年代的解放思潮中,在启蒙意识及个人高度责任感的驱使下,大量知识分子踊跃加入电影批评行列中。基于电影批评主体的不同,可将电影批评分成学者批评、职业人批评以及大众批评,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学术批评、专业批评以及大众批评。不同电影批评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学术批评致力于为电影创作、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专业批评致力于为人们提供电影行业发展信息及观点犀利的电影批评,大众批评致力于反馈大众对电影的意见建议。在传统电影批评时期,前两种电影批评凭借其对电影创作传播信息的充分掌握,以及其所具有的传统媒体发声渠道,在电影批评领域有着极高的话语权。

    二是传统电影批评强调发挥社会教化功能。伴随电影传播的普及及电影创作的发展,电影批评理论视野愈发开阔,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电影批评的实践指导作用长期以来作为电影批评的一大发展方向,致力于建立起批评话语与传播实践的有效互动,进而充分发挥电影批评的社会教化功能。与此同时,伴随电影行业的发展,电影批评面临的文化语境日趋繁杂,大众文化迅猛发展,娱乐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如何依托电影批评实现对电影创作、电影传播的规范引导,成为一项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相关人员致力于探寻推进电影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效结合、主流文化建设与文化多样化有效结合、思想道德价值宣传与受众多样需求相结合的电影批评路径。

    三是传统电影批评侧重通过纸质媒介进行传播。在传统电影批评时期,不管是学术批评、专业批评,还是大众批评,都主要依托纸质媒体开展传播,并依托人们对纸质媒体的阅读接受实现传播效果。与此同时,纸质媒体的承载空间有限,发表电影批评的门槛偏高,且具有一定专业性,使得其很难被普通观众广泛接受,进而影响了以文字形态传播的传统电影批评的传播覆盖面及影响力的扩大。

    随着融媒体发展的不断深入,电影批评表现出一系列新特征:首先,在批评表达呈现上,融媒体背景下的电影批评有着传统电影批评所不具备的开放性、及时性特征。相比于传统媒体,融媒体不论是在信息传播方面还是在信息反馈方面都更具及时性,这一方面可让影评人对影视信息、影视发展动向等保持密切关注,另一方面还可让电影批评对相关电影作品或电影现象保持较高的敏感度,反应更及时[2]。如此一来,电影批评的价值作用便不会受制于传统媒体传播的滞后性,可对电影票房、口碑及观众的观影欲望等形成更直观的影响。

    其次,传统媒体发布内容需要进行层层把关。以纸媒为例,一篇影评文章的发表一般要经过投稿、审稿、印刷、出版等流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影批评传播过程的复杂度。而在融媒体视域下,电影批评可摆脱时空、层层把关机制的束缚,获得更为开放、自由的传播环境。

    再次,融媒体视域下,电影批评可实现全方位的交互传播。传统媒体背景下的信息传播,不仅会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其方式一般还是单向的、线性的,并呈现出传播者主动传播,接受者被动接受的局面,双方鲜有交互。而融媒体背景下的信息传播则是多向的、网状的,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可实现更紧密的交互,同时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所以,融媒体视域下,微信、微博、网络论坛等均转变为电影批评的传播平台,人人均可通过发帖、跟帖等方式,对电影作品及相关批评进行及时评价或反馈。

    最后,融媒体让电影批评变得更为便捷、灵活。不管是传统电影批评的排版还是字数等都会受限于传统媒介的具体要求,而融媒体背景下的电影批评则更为灵活自由。融媒体视域下,尽管人们面对的影评信息数不胜数,但实际检索及浏览阅读方式相较于传统媒介则更为便捷,比如,人们在网络平台上仅需输入相关关键词,即可迅速检索到对应的影评文章。综上,融媒体不仅为电影批评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话语空间,还让电影批评变得更为开放、自由,为电影批评构建起了一个全新的媒介环境及话语表达体系。

    推进对电影批评与创作的对话关系的重构

    电影批评要实现自身价值,必须要明晰、纠正一直以来存在于电影批评领域中的各种错误认知及做法。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在于,电影批评鉴于其以理性为主导的特性,可否与以主观意识为主导的创作建立对话关系。总体而言,电影批评是否具备价值,关键在于其本身是否具备价值。就雷·韦勒克、奥·沃伦创作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学理论》而言,文学研究可划分成外部研究、内部研究两大形态,基于此,也可将针对电影批评的研究划分为有关电影历史、社会、时代之间关系的外部研究和有关电影文本叙事、隐喻象征的内部研究[3]。融媒体视域下,为推进中国电影批评价值体系构建,应开展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对于电影内部研究来说,应致力于提升电影批评主体的艺术鉴赏能力、评判能力,确保电影批评不仅可以有效传达电影文本结构、叙事、隐喻象征等内容,还可以精准地提取电影文本所具备的独特性及创新价值,并且可以犀利地指出电影文本存在的不足之处[4]。唯有如此,电影批评方可更好地激发创作者与广大观众的内心情感共鸣,从而赢得他们的认同与青睐,进一步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电影创作或进行电影解读。

    二是对于电影外部研究来说,应基于世界电影发展视角,通过对各式各样先进技术的有效应用,推动电影批评发展,进而切实找出电影创作、生产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助力电影创作创新发展,鼓励电影工作者创作出可实现良好综合效益的优秀电影作品。

    完善电影价值构建的理论资源及保障机制

    新时期,电影批评与创作渐行渐远,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在于电影理论领域与评论领域未能构建起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符的理论话语及批评体系,使得电影批评的作用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对此,为重构电影批评的价值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批评体系,应当完善电影价值构建的理论资源及保障机制。

    首先,不管是电影创作,还是电影批评,均切忌局限于追求工业上的视觉效果,而更应当强调电影的美学精神意蕴及对中国故事的表达。近年来,我国不少电影除去在工业制作上花费了大量精力之外,还在美学价值观呈现上实现了长足发展。比如,电影《红海行动》中表达的“尊重个体、不辱使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电影《流浪地球》中传递的“带着地球去流浪”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无不彰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国情怀及共同体意识。

    其次,电影批评价值体系的建立还应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学精神中获取启发与养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是一个有着深厚精神内涵的理论命题,能够为电影创作、电影批评提供有力的实践指导。不管是新时期中国电影学派所主张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美学观念,还是电影共同体美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美学进行传承弘扬的理论支撑,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中国电影事业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不论是电影创作还是电影批评,均应当切实从传统文化、传统美学中找寻灵感养分[5]。

    最后,为推动电影批评的有序健康发展,还应注重为电影批评提供可靠的保障机制。需要明确的是,研究机构、高校师生是融媒体视域下电影批评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尚未构架起一个健全的评价体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电影批评主体撰写电影批评的积极性。对此,应不断推进相关评估及激励机制的改革完善,进而鼓励引导更多专业人士加入电影批评行列中,推动电影批评发展壮大。

    推动专业批评与非专业批评共生发展

    融媒体视域下,电影批评不断向多元化、差异性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不管是专业电影批评还是非专业电影批评,均在各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在融媒体视域下中国电影批评的转型与重构中,不仅要推进专业电影批评与非专业电影批评的有序健康发展,还应注重推动两者融合共生发展。对于学术批评、专业批评来说,大众批评即非专业的电影批评。随着融媒体发展的不断深入,大众批评在发布、传播上获得了更高的自由度,该种非专业电影批评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影批评的大众化、个性化发展,改变了传统电影批评的严肃形态,调动了人们观影及批评的欲望,进一步推动了电影产业的正向发展。但对于非专业电影批评而言,其也存在有待规范的方面。一方面,应注重提升电影批评主体的道德素养,以此营造良好的电影批评环境;
    同时,还应注重提升电影批评主体的文学艺术素养,以此确保他们能够基于审美视角接受并理解电影文本,进而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6]。另一方面,应加大对网络批评传播的监管力度,依托法规政策规范不健康的批评话语,并借助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甄别消除。对非专业电影批评进行规范约束,推动其健康发展,是构筑电影批评良好生态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推动专业电影批评与非专业电影批评共生发展,使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动电影批评可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融媒体不仅为电影批评创设了全新的媒介环境,还从语言、形式、篇幅等不同层面转变了电影批评的话语方式。在此背景下,相关人员应紧紧围绕如何更有效推进融媒体视域下中国电影批评的转型与重构进行研究分析,把握电影批评的内涵特征及融媒体视域下电影批评的新特征,从推进对电影批评与创作的对话关系的重构,完善电影价值构建的理论资源及保障机制,推动专业批评与非专业批评共生发展等不同方面入手,积极促进中国电影批评的有序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视域重构创作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8期)2022-10-25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22年5期)2022-04-19长城叙事的重构摄影世界(2022年1期)2022-01-21“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冰雪运动(2020年1期)2020-08-24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8年12期)2018-12-29《一墙之隔》创作谈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18年3期)2018-09-10北京的重构与再造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创作随笔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创作心得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推荐访问:视域 中国电影 转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