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析德育视角下的音乐教育与品格

    时间:2023-06-18 08:30: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李欣颍

    (苏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21世纪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一个国家公民的素质,高素质人才只有通过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才能实现。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教育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关注学生知识获取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音乐作为德育教育的一种手段, 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学习氛围中习得有关思想道德的道理。音乐教育与品格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新时代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好青年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新时代的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有鉴于此,探讨音乐教育与品格培养对于实现德育价值,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儒家学派奠基人孔子就意识到了音乐对人类品德的养成和发展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他指出:“兴与诗,立与礼,成与乐。”因此孔子相信音乐可以对人的品德的养成与发展产生一定促进作用,并最终达到保持社会安稳稳定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代就有“以德治国”的说法,“以德治国”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稳定发展和人民思想进步。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之必要。音乐是美育的主要范畴之一,它不仅具有培养才能和技能的功能,而且具有德育功能,因此有其特殊的教学地位。《乐记》中还存在着“移风易俗,莫长于乐”的说法。实际上,优秀的音乐作品中存在着一种人们自觉接受的“教化因素”。所谓“教化”,其实就是对学习者进行教育并产生诱导影响的行为,其实质就是学习者通过聆听音乐来产生使人精神松弛、愉悦的感觉,进而有意识地接触乐曲中的内在东西,并带有某种情感的伴随。

    在西方具有时代性的先进音乐教育思潮中,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最具独特性,它指出:“音乐是人类文明中绝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没有了音乐教育的人来讲他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没有音乐的人是不完整的人。”“音乐是不能被其他东西所代替的精神食粮,得不到它的人只能生活在精神的贫血症中,没有音乐就没有完整健全的精神生活,只有音乐才能在心灵上发光。”[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主要社会活动,而教育对社会中各个组成要素的影响也是通过教育培育人来完成的,教育对人的发展也必不可少。通过进行以民族基调文化为主体课程内容的音乐教育,培养匈牙利民族人民的新一代,从而增强和提高民族意识、民族团结,是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育理念的主要内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匈牙利的音乐教育认为音乐与民族品格的树立有着密切的联系。除此之外,西方的合唱也体现着音乐与品格的关系。新教神圣音乐的传统,特别是体现在老巴赫的伟大激情和大合唱中的传统,不仅仅是一种无价的美学遗产,与过去形而上学安全和理性秩序的世界相呼应,但作为一种预言的本质,它包含了一种新的民族伦理意识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合唱团的功能不仅仅是代表忏悔会众对神圣话语的文本背诵的反应,更广泛地说,是表达文化群体对其神圣统一和集体历史使命的认同。艺术作品使特定的忏悔形式普遍化,人们通过合唱的方式阐述忏悔,对品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事实上,音乐形成于人的心理活动中,是人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人们的心理活动与音乐的物质基础则是其顺应自然界和社会条件的高度发展的大脑。假如我们缺乏这样的认知—情绪—社会之脑,那么所谓的“音乐”,无非是一连串毫无意义的声音罢了。[2]良好的品格是一种稳定而完整的气质组合,它是极有价值的东西,表现良好,致力于在有价值的事情中找到快乐和满足。它涉及道德洞察力、对行为环境的道德协调感知、在决定做什么时的良好判断,以及不会因干扰情绪、分心或挑战而偏离良好行为。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在良好人格的获得中起着关键作用,拥有良好人格可以提高个人幸福感。这意味着,在一个支持需求的学习环境中,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能够使学习者在良好的生活中体验满足感和幸福感。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发现音乐教育对品格的影响与心理学密切相关。音乐心理学认为,音乐对品格的影响主要与听音乐时大脑内部的运动有关。音乐教育能够增强人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和价值判断理解力,以及提高大脑左右半球的灵敏性等。其中,“音乐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需要欣赏者根据音乐的运动、变化和增长而保持稳定的关注,才能对音乐有整体感,才能领会音乐的心理情感和意境内涵”。[3]也即是说,在音乐的节奏、旋律、律动等要素与人的大脑的注意力周期之间具有巧妙的动力互补性。此外,音乐欣赏还可以充分拓展个人的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等心理品质。进一步往深处探索,研究人员发现音乐体验对思维、想象与决策力等智力能力的影响,多数是经过颞叶主导的感觉中枢联络皮层(右脑为主,经由海马和杏仁核的情感模式调制匹配),实现高效率的听觉、视觉表象的互补完形与立体呈现[4]。并且人的大脑能够在概象符号的语义或者意义加工中得到前额叶的定向指导,使从音乐中获取的激情体验与自由想象进入以听者主体意象为核心的“自我新大陆”,以此来解放人的主体的感性和知性世界,并使人的个体主观意愿与人格意向获得音乐世界的自由品格与真善美境界。[5]

    音乐教育对品格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体现在教材的内容选取与教师的课堂熏陶两方面。

    (一)教材的内容选取方面

    在教材的内容选取方面就能极大地体现了音乐教育对品格的影响。教材的修订皆从课标的变化中体现:从2001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到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稿),再到今年刚修订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各个版本的课标都有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且“立德树人”呈现出愈发重要的趋势。《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指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6]在评估任何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时,或在比较艺术作品之间的审美价值时,如果我们按照相对价值顺序列出艺术作品涵盖德育价值的高低,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体现“立德树人”最直接的手段,其也从生活中得以反馈:“生活即教育”,一切有价值的音乐作品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这些作品的教学课堂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这些理念均体现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教材中,比如:在演唱《黄河大合唱》时学生能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在《思乡曲》中感悟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歌》中树立保护环境的生活理念;
    在《摇篮曲》中感悟母亲对孩子的呵护与真爱……

    (二)教师的课堂熏陶方面

    除了教材,教师的课堂熏陶更是体现了音乐教育与品格的密切联系。教师在确立了培养更高音乐价值观的目标后,实际的教学问题是如何将这些目标在课堂上实现。从2001年到2011年的课标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课程目标由“双基”到“三维目标”,其中,“三维”中的一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精准对应了教师对学生品格的培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提到音乐学习能够充实学习者的人生心理情感经历,使其在情感世界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陶冶,从而树立起对人、对大自然、对社会一切美好事物的爱护之情。[7]这恰恰体现的就是音乐教育对品格的形成和发展的促进功能。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巧妙地利用语言、文字、多媒体等载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除此之外,教师在学校耐心地教导学生,时常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一言一行来向学生传递真诚和友爱,呵护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品格。当蕴含德育价值的歌曲被学生所接受时,当它能不断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接受能力时,教师的德育熏陶也就完成了。[8]

    总的来说,作为培养音乐情感和真实体验的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提供给学生这些音乐,它还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引导自己。后现代社会的人们被各种各样的音乐所淹没,这些音乐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这也正是音乐教育对学习者品格潜移默化的影响。

    音乐教育和德育各处于两种不同的范畴,品格也包含在德育之中,由于音乐教育和德育都具有育人功能,所以音乐教育中德育价值的实现,必须充分发挥两个领域的作用,并将二者融合起来,以实现二者合力育人的效果。

    (一)以乐为本,促进德育教育水平的提高

    德育教育是一个完整性和全面性的重大系统工程,需要做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尽力增强其影响力,并不断开发新的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渠道。德育教育主要是一种理性探索,最好通过培养批判能力来实现。对于教师来说,德育教育主要是一种存在的追求,在这种追求中,榜样教育(道德榜样的模仿)和青少年关注的“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问题起着根本作用。除此之外,对于教师来说,道德教育主要是情感敏感性的调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早期的课堂互动、后续的服务学习以及其他引导活动,分别对不同的情况做出适当的反应。而音乐教育能够运载和传递德育信息,且能够在音乐的各种要素中折射学生需要的思想道德观念,是德育教育的有效资源之一。德育教育借力音乐教育的载体价值与文化折射价值,一方面有利于德育教学资源的发掘和使用,另一方面有利于音乐教育与品格培养中德育价值的实现。

    其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它连同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教育形态,这些教育形态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着受教育者健康发展。这就又体现了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密切关系: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在对受教育者进行审美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亮点,能够推动品格培养和德育教育的不断创新发展。

    (二)以德为本,能够让音乐教育更有特色

    由于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其自身也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德育教育功能,而音乐教师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因此,教师对于音乐教育中德育价值的实现起着非同小可的关键作用。教师作为德育工作者,其本身必须对道德保持严肃和热情。与任何其他形式的生活一样,他们必须认真和热情对待的是道德本身,而不是某种特定的价值观或“正确答案”。这就要求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学生做正确的道德榜样。这样,充分调动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不仅做“教书匠”,更要有以德育人的意识,能够主动精选音乐教育的表现形式,精心研究音乐教育的新途径,注重对学生品格的培养,尽量原汁原味凸显音乐教育的德育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教育与品格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真正的美德,良好的判断力,才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因此,音乐教师通过品格教育约束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成为孩子的榜样,在课堂中渗透品格教育使学习者获得良好的判断力。

    现阶段音乐教育与德育的结合途径仍旧有限,德育价值与音乐教育相结合的实现途径仍有待我们慢慢发掘。

    贝多芬曾说过: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音乐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从音乐教育的性质和培养特点和目标出发,强调教学要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整体素质,把教书育人任务放在第一位。”文件对音乐的育人目标进行了明确,目标究其根本是培养德行端正的人,而不是把学生个个都培养成世界顶尖的音乐家。从德育视角下处理好音乐教育与品格培养的关系,对于新时代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好青年有着绝佳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品格德育价值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21期)2022-07-28《中国德育》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中华品格童话故事》少年漫画(艺术创想)(2020年6期)2020-10-23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中华品格童话故事》少年漫画(艺术创想)(2020年4期)2020-08-24《中华品格童话故事》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20年2期)2020-06-15《中华品格童话故事》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20年1期)2020-05-20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一粒米的价值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6年7期)2017-02-04“给”的价值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11期)2016-11-29

    推荐访问:浅析 品格 德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