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叶圣陶中小学时期的体育课程研究

    时间:2023-06-13 19:35: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姜 贺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教育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叶圣陶1894年生于苏州,6岁入私塾读书,11岁参加科举考试(1905年我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第二年即1906年应试考中新创办的新式学堂——苏州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堂,因学业优异,于1年后越级考入新创办的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又称草桥中学),并在此就读5年至毕业。在两所新式学堂就读的6年时间,青少年叶圣陶接触了一系列完全有别于旧式私塾课程的体育课程和活动,包括跳绳、踢足球、浪木、爬竹竿、木马、单杠、骑马、体操、兵操、骑自行车、远足等诸多项目。青少年叶圣陶不仅亲身参与和实践了这些体育项目,还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人生重要经历,他的身体和思想的成长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并在多部作品和日记中有所记录。

    (一)苏州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堂和第一中学堂的体育课程

    20世纪初,救亡图存呼声和军国民主义思潮兴起,社会呼吁兴办军国民教育,增强国民体质,尚武重兵,强国强种。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要求学校必须开设“体操”科;
    1906年,清政府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端为教育宗旨[1],在全国推行学堂,设体操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州地区的现代体育活动在商界和学界开始蓬勃兴起。1906年,学界团体苏州讲报社成立体育会,“专以运动身体,操练精神,使同人皆有尚武思想为宗旨”[2]。受讲报社体育会示范效应及影响,苏州各新式中小学校广泛开设现代体育课程。很多体育课程不仅在校内进行,还充分利用校外场地,结合体育项目的特点开展。并且,体育课程并非限于常见的体操等内容,也有与自然、社会密切结合的内容,如远足等。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科学教学、文化艺术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得十分密切,如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堂有一首校歌,部分歌词如下:“光绪丙午春,我吴进文明。学校如林立,尚武重征兵。”

    以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堂为代表的新式学校把“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作为办校方针,倡导学生尚武、爱国。各学校不仅现代体育教育思想活跃,而且涌现了魏旭东、蒋中铿等著名的体育教师。叶圣陶在《略述我的健康情况》中提到:“教兵操的是魏旭东先生……军界出生……苏州人几乎全都知道他,课程中有兵操的学校都请他,大伙儿称他‘魏教习’。”[3]魏旭东精通武术,擅长单杠和骑术,“纪律甚严肃”。叶圣陶多次在日记中提到魏旭东老师率领学生“冲锋”“野战”“破城”[4]。

    现有资料显示,叶圣陶对体操和远足的记述较为完备。这与当时的学制和体育课程的发展情况有关。官方学制已经明确规定了体育课程的内容:初等小学“第一年为有益之运动及游戏,第二至五年增加普通体操,每星期3个钟点”,高等小学为“普通体操、有益之运动、兵式体操,‘宜以兵式体操为主’,每周3个钟点”,中学为“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每周2个钟点”。[5]体育教科书内容也以游戏和体操类运动为主。叶圣陶的高小和中学第一年的体育课程开设的便是徒手操和器械操,其中器械操使用木哑铃、铁哑铃、棍棒、长干双木球等器械进行操练。中学第二年到第五年为兵操,扛枪、束皮带,带弹夹和刺刀,还向军营借了粮食袋和水壶挂在腰间。叶圣陶认为兵操“挺有兴味”“队形有多种变化,步子有正有快有跑”。小学时期远足在苏州周边的虎丘、东山、西山等,中学时期远足则到常州、无锡、南京、杭州等地。学校组织到郊外秋游,也让学生以军法行事,走路、吃饭、睡觉都听军号。[6]苏州距离杭州直线距离超过120千米,与南京直线距离近200千米,对中学生来说,对体能和意志的考验可谓不小。

    这些新式的体育活动,不仅磨炼了青少年叶圣陶的身体素质,还促使其养成了顽强不屈的务实精神。

    (二)体操和远足练就了“苦练”和“实干”精神

    草桥中学的校长及多位教师不仅具有进步思想,而且有很高的专业水平。校长袁希洛为同盟会会员,提倡革命,曾借体育课的名义向政府借来枪支,由魏旭东带领学生操练。叶圣陶和同学顾颉刚、王伯祥等人,从最初每天操练一二小时到后来延长至三四小时,从演练阵式到演练埋伏冲锋。叶圣陶天生身体并不强壮,但却非常热爱军事训练,面对以上的练习时长和练习强度,并不逃避。顾颉刚曾提到军训到郊野或丛冢间,“予与圣陶不避也”[7]。据《客语》一文,叶圣陶回忆与同学远足天平山,夜宿山谷,稻草铺地,毫无灯光又有洪流奔放的声音,到了半夜冷得无法入睡,直到天亮。可以看到远足的辛苦一面。此外,学校还开设劳动课程,教育学生参与劳动,要求学生在学校后院种菜,增强劳动意识和能力。

    在草桥中学军事化体育课程影响下,叶圣陶和同学养成了纪律严明和校风严肃的习惯与意识。学校组织学生到南京参加南洋劝业会,走到会场的正门,突遇急雨,叶圣陶和同学丝毫不受影响:立停,成双行向左转,报数,搭枪架,然后散开,到各个馆里参观。第二天,上述事迹还被南京《会场日报》等报纸报道,“某某中学到来参观,完全是军队的模样,遇到阵雨,队伍绝不散乱,学生个个精神百倍……”[8]受到这样的赞誉,叶圣陶和同学十分自豪。另外,爬竹竿和骑马也给叶圣陶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这些军国民性质的体育活动经历,青少年时期的叶圣陶和同学的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荣誉意识被不断挖掘、激发、训练、养成。直到20多年后,叶圣陶回忆中学时代参加军事训练,仍然记忆犹新、精神焕发。

    (三)“行万里路”培养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当时军国民教育思想影响下,新式中小学校非常重视远足旅行,中小学教科书选用了不少“半属于武事的慷慨激烈之歌”,以期“发达儿童军事思想”。远足旅行往往带有军事训练色彩,掮枪、绑腿样样俱全,还有思想观念的直接引导和耳濡目染。军歌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诗界革命”倡导者黄遵宪所作《出军歌》《军中歌》《旋军歌》等流行一时;
    李叔同摘选了部分诗作谱曲成歌,成为雄浑磅礴、鼓舞人心的学堂乐歌。[9]叶圣陶和同学们所唱的鼓舞士气的军歌,歌词有如下内容:“我等不怕死,哪怕风与雪。……山下人家你莫惊,我等不是外国兵。也非山中有盗贼,乃是学生放假来演兵。将来替你打胜仗,保我们四万万人民都安宁!四万万人民享太平!”这首歌词字里行间充满了顽强乐观的精神态度,饱含了对劳苦人民的热切关爱,体现了彼时叶圣陶等青少年的拳拳爱国之情。青少年时期的叶圣陶家道已经衰落,但还不能算是社会的最底层。步出校门,得以耳闻目睹当时被“外国兵”侵略和“盗贼”欺压的底层人民的苦难,为人民“打胜仗”,保人民“安宁”,让人民享“太平”,通过远足活动在青少年叶圣陶心里打下了根基。1911年春,17岁的叶圣陶在草桥中学读五年级,随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到杭州,六七天时间内游览西湖、拜谒岳飞墓。这是叶圣陶和同学首次走出江苏,大家都十分欢喜。虽然青年叶圣陶对拜谒岳飞墓没有过多记录,但可以通过同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的所做所想一窥端倪。辛亥革命后苏州光复,叶圣陶和同学顾颉刚、王伯祥参加学校组织的学团,每夜巡逻,维护治安,一腔热血和希望寄托在新国家、新社会的建设上。

    叶圣陶就读新式学校时期,体操类教科书以及相关的修身、卫生等教科书的内容普遍体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意识到个人身体的重要性和族群的关系的密切性,直接表达了对振兴民族和富强国家的强烈诉求。[10]苏州市第一中学堂规定,学校“注全力于德、智﹑体三育之发达”,要求学生入学后必须“激发忠爱,必须以伦常道德为先,必须于修身伦理一门较其他学科更为注意”[11],对青少年叶圣陶产生了不小影响。之后叶圣陶在甪直的实际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12],后来还为学生撰写《团体操》等儿歌,强调体育与集体:“我们在运动场,好像满天的星;
    星星分布天空,哪有这样齐整。一,二,三,四,我们在规律中长成!一,二,三,四,我们是集体的生命。”[13]叶圣陶在87岁高龄时还呼吁教育界不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德、智、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其对教育事业和学生体育与健康的谆谆之情,可见一斑。

    (一)重视兴趣的培育与习惯的养成

    从《略述我的健康情况》一文可以看出,叶圣陶对中小学时期各种体育活动印象基本都不错,唯独对足球没有好感。“腿力弱,踢不高,踢不远”“无论担任哪个角色,只是备员而已”——也许是身体素质的原因,也许是足球对抗激烈的原因,也许是运气不太好,总之“有一天我在踢球时跌了一跤,左膝盖跟小石块摩擦最重,皮肉破了一大块,流血不少,在家里躺了一个星期才能起床,到校”,从此“见到足球就害怕,再也不敢参加踢球了”[14]。叶圣陶虽然喜爱兵操、远足,但是面对足球知难而退,也说明了青少年时期的叶圣陶和所有同龄人一样,对体育活动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由于身体素质不佳,踢足球无法胜任主力角色,但不愿意做“备员”,也可以看出一名青少年因自尊心而带来的心理上的苦闷。在面对当下无法胜任又受到打击的足球时,恐怕很难继续发扬“苦练”和“实干”的精神。因此还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年龄、认知特色和身体发育特点。

    不过,叶圣陶向来注重习惯的养成。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就提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5]的理念,这也是他几十年来一以贯之的重要教育思想。在体育方面,叶圣陶认为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在言子庙小学教学期间,叶圣陶也多次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远足到大自然中。[16]后来叶圣陶在商务印书馆尚公小学任教时,也非常注重让学生参加与体育相关的活动,如组织高年级学生到上海附近的昆山“修学旅行”,锻炼了学生的体能;
    [17]在甪直任教期间,也非常重视体育的作用,一直致力于为学生“特设一种相当境遇”,引导学生过学术的、体育的、游艺的、社交的、组织的等“团体生活”。认为体育就是要养成注意卫生和锻炼身体的习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18]

    (二)课程和教材不能脱离自然与社会

    叶圣陶对“掮枪”比较有兴趣。“平时操小队教练、中队教练,又操散兵线”,练习“卧倒——预备——放”,身体紧密地贴在地面的泥土和青草上;
    练习冲锋要爬上土堆,练习野外侦察要向田野和树林出发。而不同的季节各有趣味。秋季有甘味的干草,有飞飞歇歇的昆虫,有清水、阳光,阳光照射到身上,周身充满健康的快感。[19]叶圣陶对当年体育课程的印象,除了操练等细节,字里行间还洋溢着与大自然的花鸟鱼虫、一草一木亲密接触的美好记忆。百年前青少年叶圣陶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经历,与百年后课程标准的部分要求仍然高度吻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课程教学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注意与艺术、劳动课程相结合,引导学生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核心素养之一的健康行为也要求学生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20]也有体育与健康教材编写了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活动的内容,如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有一章为“野外活动”,要求学生掌握野外活动知识,学会识图辨别方向和野外生活技能,培养热爱自然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体育与健康教材的编写还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和超重比例较高、脊柱侧弯发生率增长较快,体育测验结果不理想。许多学者呼吁让孩子回到操场,回到大自然中。然而在实地调研中,仍有个别地区个别学校连基本的体育设施和场地都无法保障。甚至有某地级市体育教师和家长反映,孩子都已经三年级了,还从未体会过在操场上体育课的滋味,原因在于学校体育场地有限,甚至连正常的教学活动都受到影响,“给一年级租了某某商厦的四层作教室,给二年级租的地下室作教室”。各类体育项目是否适合各地各校开展、是否有足够的场地设施、中小学校长及体育教师乃至家长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态度等,在编写教材过程中都需要深入研究。叶圣陶中小学时期体育课程的种种经历,或许值得如今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及教材“回头”一看。

    (三)客观认识体育课程的学科定位和教学目标

    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可以从叶圣陶的教育思想中得以窥见。叶圣陶虽是地地道道的文人,但他对体育课程的学科定位并没有轻视和怠慢,而是非常客观地站在“教育”的高度,认为体育和其他学科同等重要,且不可割裂。他曾在《如果我当教师》中提出,“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自然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同时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每一门功课犹如车轮上的一根‘辐’,许多的辐必须集中在‘教育’的‘轴’上,才能成为把国家民族推向前进的整个‘轮子’”——从“教育”的宽处着眼,体育也必然是教育这个“轮子”上的一根“辐”。并且,学科之间原本并不容易做出明确的区分,叶圣陶曾提出“做人做事原是不分科目的;
    如一个学生出外旅行,他接触了许多的人,访问了许多的古迹,游历了许多的山川城镇,你说该属于史地科、体育科,还是艺术科……学生现在和将来做人做事,还是与前面所举的帮做庄稼和出外旅行一个样,是综合而不可分的;
    那么,我能只顾分科而不顾综合,只认清自己那门功课的目标而忘记了造成健全的公民这个总的目标吗?”[21]这与课程标准中要求重视跨学科融合,基于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综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非常一致的。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材要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从叶圣陶的日记中可以看到,草桥中学开展的这些体育活动给他带来不少思想上、认识上的冲击和思考。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与健康编辑室目前正在研究编写第十二套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材,为贯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学生教科书要呈现健康教育、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内容,教师用书要呈现体能、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学习主题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建议;要结合课程的目标体系立足核心素养,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中,课程标准设置了“钢铁战士”等案例。“钢铁战士”活动包括“小小特种兵”“英雄小少年”“智勇双全小战士”和“忠诚的祖国卫士”四个学习主题,内容涉及对抗性的武术、模拟军事训练等,与青少年叶圣陶的体育课程和经历有不少相通之处。如课程标准围绕跨学科主题“钢铁战士”,模拟场景,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结合国防教育(兵操、远足等),综合语文(创办刊物)、历史(拜访岳飞墓等)、地理(远足)、音乐(军歌)、美术(设计刊物)等知识与技能,设计教学活动。除训练学生以上的知识技能外,还注重培养计划与设计、组织与协调、沟通与表达、决策与反思、探究与创新等全方位的能力。以上相通之处,均值得义务教育教材在编写中研究借鉴。

    作为一代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先生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丰厚深刻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不断深入挖掘、研究、思考。青少年时期在中小学参加体育活动的经历,虽然只是先生人生经历的很小一部分,但也是其日后逐渐成长为一代大家的必备条件。站在历史的高度,军国民教育思想及其影响下的各类体育课程和活动有其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是体育的育人价值的核心本质没有变。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客观条件下,以叶圣陶为代表,包括顾颉刚、王伯祥等却有意无意地从中最大程度地受益,不得不说这既是他们个人的幸事,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幸事。

    王占春先生曾提出,从理论上讲,任何体育单个动作都不具备固定的思想、目标和属性,而是教育者确定目标后,把它作为达到目标的一种素材。[22]新时代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教材、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也为体育与健康教材的编写作出了明确的指导,只有不断从前人的经历、思考中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规律,探索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才能为推动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叶圣陶体操体育 风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2年10期)2022-11-03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体操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2018年10期)2019-01-04风快乐作文·低年级(2017年11期)2017-12-06思维体操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7年9期)2017-10-25思维体操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7年2期)2017-05-03我们的“体育梦”学苑创造·A版(2016年9期)2016-10-10头脑体操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2015年7期)2015-11-14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体育师友(2010年6期)2010-03-20体育一家人中国体育(2004年4期)2004-11-16

    推荐访问:中小学 时期 课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