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小学数学知识建构教学的理念导向:两种教法的对比分析

    时间:2023-06-10 14:30: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严巧萍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邗江实验小学,江苏 扬州 225100)

    20 以内退位减是小学最为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传统教材中,对于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通常有两种编排,一是把两者编排在一个单元,二是把其分开作为两个独立的单元。苏教版这一次的教材编排,使用了第二种。但是,无论怎样的编排,在教学实施中都是小步调螺旋上升的,因为传统的课程理论是基于泰勒的四个核心步骤展开的。通俗的解释是因为熟练掌握20 以内进位加后,再学习20 以内的退位减,可以分散学习难点,并且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并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进行退位减。

    从知识建构理论的角度看,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同属于一个探究的大单元;
    当然,也可以分为2 个探究的小单元。作为单元,知识之间是可以通过建构性活动,自然打通的。知识建构强调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像数学家一样提出问题,发表多元化观点,形成班级社区知识。因此,知识建构教学是逐步生成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规律的过程;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则是个相反的过程。新课改走过了十几年,深度学习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最终会落实到学校办学和课堂教学之中,知识建构就是应运而生的一种强而有力的抓手。

    1.传统教学是预设好的“伪真实”的情境

    传统教学中,通常是这么设计的:十几减9 一个课时,练习一个课时,十几减8、7 一个课时,练习一个课时,十几减6、5、4、3、2 一个课时,练习一个课时。根据这个课时安排,必须用6 个课时先后上完20 以内退位减法,再进行复习。

    以第一个课时为例,传统教学模式的情境引入:

    小猴子去买桃子,买了9 个还剩几个?请学生先把已知条件和问题说一说。虚构出来的桃子情境图的出示,最初是可以激发学生当时的兴趣,因为是卡通形象能获得学生的喜爱。但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样的虚拟情境貌似很吸引学生,能让其直接进入主题,其实并没有导向深度数学问题的出现,更没有内在数学探究需求的出现。这个情境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情境,有时候教学会过于形式化,好像情境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敲门砖,情境就是真实的生活问题等等。只有这样形象化的问题才是真问题吗?这是传统教学模式对真实情境的一种误解和限制!这样的设计,可能会导致学生更多关注“桃子“,而不是数量关系;
    关注计算的技能,而感受不到数学抽象。

    2.知识建构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像数学家一样思维”

    真实建构的教学是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忆:10 以内加减法都会了,20 以内只是会了进位加法,激起学生问题进而得到真实问题的提出。根据这些学生就表示,20 以内的减法我也会呢。教师顺着提问:你能举个例子吗?学生举出:15- 5=10这样已经学过的例子。其他学生就会提出自己的想法,我提的跟他不一样,我举的例子是13- 5=8。谁能说说哪里不一样?学生很容易看出不好减,不够减,不是正好的。那这个新算式你们会算吗?你有什么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新问题。

    知识建构模式认为,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很多元的,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是真实的情境,而且这样的情境更能激发其问题意识,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内容。比如第二个案例中一样,遇到了一个新知,你能举出例子吗?有的学生举例就是旧知,这时其他同学就会提出质疑,这不是退位减,这时抓住点,可以自由提问,那到底什么样的是退位减呢?怎么退位呢?退位是从哪里退的呢?退位时要注意什么呢?退完位以后得数和原来的被减数比会有什么变化呢?这些是真实的问题,当学生自己提出了这些问题后,就会对接下来的研究充满热情。

    1.传统教学的算理是被教出来的

    传统教学认为算理为算法指明了思维的方向,算法是算理正确的具体体现。算理与算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同等重要,教师既可以在学生掌握正确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和掌握相应的算理,也可以在指导学生在掌握正确的算理之后,再进行具体的算法练习。基于这套教学的理念,传统教学模式例题1 计算教学是这样完成教学路径的:自主尝试——完成列式(先不计算)——独立计算结果——想一想计算的过程——和同桌说一说——进行汇报,形成多样化的算法——教师总结算理和算法——最后进行练习巩固。这个过程,学生只是按照教师要求思考并表述出自己不同的计算方法,最后全部由教师总结算法和算理。学生囫囵吞枣,没有明白真正的算法和算理,经过教师的总结后就开始了大量巩固练习,教师试图用练习的量来弥补算理的疏通。这样的课堂教学脱离学生实际,它尊崇“教师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的教学境界,使学生缺失应有的学习过程——存疑、选择、批判、探索、想象、创造,课堂交往呈现单向性。

    2.知识建构下的算理是学生自主建构出来的

    多元化观点的表达,每位同学都可以先提出自己的问题。举出的例子是新知识,我们该怎么计算这样的减法呢?13-5,从哪里先开始减呢?3-5不够减怎么办呢?然后进行小组建构,把自己计算的方法过程以及想法在小组内进行充分交流。接着是班级理论建构,各小组准备好汇报,每个成员轮流发言表达算法的观点,其他小组听完后补充发言。接着有小组提出新的疑问,难道只有13 减9 吗?除了13 减9,你们还会其他的数字减9 吗?学生互动,互相解答,还有更多的数字减9,建议把它们全部写在黑板上。问题的迭代就这样产生了,13-9 解决了只是个个例,其他数减9 是要解决的深度问题。有了刚才的经验,学生很快就在小组内完成了分工和交流,解决了所有十几减9 的算式。正当以为课程全部结束时,有小组又有新的问题了,那20 以内减9 的都学完了是不是就没了呢?有没有一个数减8?对啊,十几减8 也是需要退位的,那十几减7 也是啊,我们想研究一下这些数的减法。观点的升华和概括,把每组汇报的算式按顺序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看黑板上所有算式,有什么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数字,得数的关联等等。思考5 秒钟,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发言。汇报:发现算式排列的规律,总结最优算法,这些过程全部由学生自主交流、发现、汇报、总结。

    这样的课堂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向的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建构理论、形成体系化的认识核心,从本质上来说与科学家做研究是一致的,只不过它是在课表的指引下发展的,它不同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所强调的“科学化”学习目标。它强调个体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形成学习社区,促进公共区域知识形成,形成共同理论体系,它强调过程性,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

    1.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

    传统教学模式过程中,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或者与小组成员简单交流,这些都是在老师和教材例题的驱动下完成,猴子买桃子事实上也是一个虚构的情境,一年级的学生有时反而会分散注意力,会想猴子怎么会买桃子呢?对于十几减几的计算反倒没有深入研究的内需力,结束就是完成任务,所以研究停留在表面,只是就本题算本题。解决了十几减9,整节课就戛然而止。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是教育的权威,学生只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两元对立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仍然是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权利中心,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静听和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严重缺乏质疑,缺乏思考、缺乏创新。

    2.知识建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知识建构理论并不是简单地讨论儿童中心还是教师中心,而是提出了儿童是积极的认知者,他们有权利、有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做出自己的决策;
    教师是他们学习活动中的领导者、组织者、帮助者,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有分歧,可以讨论,可以协作。在知识建构案例中,教师没有质疑学生提出的举例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完全由学生自主提出质疑和想法,带着这些质疑和想法,首先完成个人建构,尝试计算,想到关联问题。然后再在小组内建构,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认知。方法的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算理的整理,发现更多新问题,最终形成知识的脉络。最后到班级建构时,各小组观点进行碰撞,解决得毫不费力,并在过程中形成了统一的问题意识,是不是还有其他数减9 的退位也可以这样算?是不是还有其它数减8,减7呢?方法呢?联系在哪呢?在过程中问题不断迭代,螺旋式上升。

    基于世界环境格局,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较高,如何培养高层次人才就成了主要课题,根据发展规划,以及最新的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迎来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大变革。必须抓住这样的机遇,实现课堂的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知识建构的12 条原则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它注重真实的观点和问题,多样化的观点和表达,还有持续改进的观点及升华。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传统授课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它过于依赖教师的讲授,注重知识的习得,知识建构下的课堂就完全打破了这个格局,让学生掌控学习的过程,进行知识的深加工,本文教学案例的对比,直观给出了两种教学模式的差异以及它们带来的实际教学成果差异。对比两种教学模式,短期来看,一节课上,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有足够的时间探索计算方法,并且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机械训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个效果其实是技能效果,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肯定没有问题,可以掌握得非常好,但是这样的能力其实是单一的,短期的。

    知识建构下的课堂,学生学会的不是本节课单一的十几减9 的计算,他们学会了提问,学会了质疑,学会了解决问题,提出更多新问题。这样螺旋式的问题解决过程给学生带来的是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就在其中得以完成。经过算理和算法的推敲,找出所有计算规律,发现最优计算方法,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是由内而外的掌握方式会让学生的技能更加牢固,否则就是没有根基的大楼,说倒随时就会倒。后期只要经过很短时间的作业练习,学生的计算效果就会得到很好的体现。知识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着广阔的情景,适应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最重要的是符合以“人”为核心评估域的教育公平理念。核心素养概念引领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很明确,我们要的不是考试的机器,而是全方位发展的创新人才。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知识建构教学强调个体在某一个特定社区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最终形成观念和理论甚至产品。

    猜你喜欢 建构算法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15期)2021-04-13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数学小灵通·3-4年级(2021年3期)2021-04-13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9期)2021-01-04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6期)2020-07-27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阅读与作文(英语初中版)(2019年8期)2019-08-27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进位加法的两种算法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18年11期)2018-12-03建构游戏玩不够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2016年12期)2017-05-24一种改进的整周模糊度去相关算法现代防御技术(2016年1期)2016-06-01

    推荐访问:两种 教法 建构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