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者内在逻辑探析*

    时间:2023-06-09 13:00: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刘蓉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尊史、研史、学史、用史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延续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党史的优良传统,赋予了党史以“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最好的老师”之价值定位。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P11)这对党史学习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阐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内在逻辑及其相互关系,对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就在于以高度的战略自觉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学史明理就是要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掌握“三大规律”,以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之理。

    1.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之理。作为一种兼具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2](P7)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科学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的基础上,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造成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彰显出马克思主义不可比拟的真理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依据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之规律,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动和组织起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参加革命,依靠人民的力量取得了革命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依据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之规律,激发起全国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昂扬斗志,在平稳有序完成“三大改造”的基础上,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扛住了内外部敌对势力的打击,稳固了社会主义政权。改革开放以来,党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不断推进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创造了中国经济长达40多年高速增长的人间奇迹。学史明理就是要从党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推进党和国家发展的历程中,体悟马克思主义为何能够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如此强大的影响力,进而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

    2.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以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之理。中国共产党是“最有理由自信的”,[3](P12)这种自信来源于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把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科学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作为党提升执政能力、推进治国理政的重要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指的是共产党执政时应遵循的执政理念、应确立的执政目标和应采取的执政方式等要素组合而成的规律整体。其一,执政为民的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标志。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先后提出“为民服务论”“人民有利论”“人民根本利益论”“以人为本论”“人民中心论”等执政理念,始终抓住了人民是党执政根基的规律。其二,获得和巩固执政地位是实现政党执政理念的首要目标。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大力整治党内出现的不会领导、削弱领导或者异化领导的问题,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巩固了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4](P43)这揭示出“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最具根本性、最具重要性的问题”,[5](P9)体现出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全面深化。第三,执政理念的落实和执政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执政方式的支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在不断完善执政方式的过程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党才能不断化解各类风险与挑战,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学史明理就要从党史学习中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理解,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之“能”在于其执政理念的人民性、执政目标的科学性和执政方式的先进性,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3.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之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6](P10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于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进程之中。马克思恩格斯在相关论述之中,勾勒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但是,正如恩格斯所言,我所在的党并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7](P582)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理解,需要基于大量历史事实和发展进程之上。因此,中国共产党在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指导下,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展开了结合本国实际的探索。毛泽东强调,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在各国具体实践进程中的表现形式应有所不同。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8](P3)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及其基本特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等认识,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适合本国发展实际的政策,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学史明理就是要从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中,把准“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相结合这一根本规律,深刻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学史增信要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全方位增强自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1](P8)可以帮助我们深度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各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

    1.感悟道路成就,以增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深深扎根于对这条道路优越性的自我确证和坚定信念之中”。[9](P7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判断国家道路正确与否,关键看它走这条道路所取得的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基础上,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展了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建设。4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 679亿元升到100万亿元、人均GDP从155美元升到1万美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常年超过30%,并且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一大国。这一串串闪耀的数字,印证着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反腐道路、中国特色扶贫道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成就,用铁一般的事实印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伟力。学史增信就是要从我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中,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与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必然性,领悟我们坚决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的深刻缘由,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优势。

    2.感悟理论成就,以增理论自信。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波澜壮阔史,就是一部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信仰马克思主义,同时强调“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10](P533)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观点和理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坚持毛泽东思想,带领中国人民赶走了侵略者,推翻了反动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党和人民不忘初心、艰苦奋斗,使中华民族走上了强起来的新征程。学史增信就是要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史中,明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何以能够成为经世致用的理论,进而在党史学习中增进对理论的自知与自信。

    3.感悟制度成就,以增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长盛不衰,根本原因在于党带领人民创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对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展开了探索,为党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取得革命胜利提供了制度保障。1949年9月,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根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1](P342)1978年以来,以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为切入口,党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党尤其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聚焦制度主题,系统总结了“中国制度”的13个显著优势。学史增信就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的历程中,明确这一制度是党和人民自己创造的、适合本国发展的、具有显著治理效能的一套制度,进而在新时代更加坚定制度自信,不断完善、持续发展这一制度。

    4.感悟文化成就,以增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11](P349)是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部分构成的集合体。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清醒认识到“全盘西化”等主张均割裂了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因而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12](P51)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比如,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民族精神,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论话语,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激励着中华儿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洪流中奋勇前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界文明的交流和传播中发挥着愈加强大的吸引力、辐射力、影响力。学史增信就是要透过党的百年历史,进一步体会优秀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深厚影响,进一步体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加坚定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扬光大。

    一百年前,革命先驱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3](P8)学史崇德就是要在党的奋斗史中体会和学习伟大建党精神,崇中国共产党人之德,以更加奋发向上的姿态建功第二个百年。

    1.传承求真精神,以崇坚守理想之德。真理指引理想,真理坚定信仰。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矢志不渝追求的是马克思主义之真理和共产主义之理想。为了坚持真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在与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多次斗争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使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种子成功在中国这片大地上生长、开花与结果。为了坚守理想,无数革命先辈不畏生死,带领中国人民朝着逐步实现共产主义之理想不懈奋斗,不惜留下“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等“绝命书”。[14](P141)百年间,党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结底在于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地坚持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一以贯之地坚持以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催人奋进。在现代社会各类思潮的侵袭、多重利益的诱惑下,党员干部时刻面临着想不想、能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的尖锐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作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及时补好“钙”、补足“钙”,不断提升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学史崇德就要从党建立以来的光荣事迹和光辉历程中领悟党的求真精神,涵养坚守真理和理想的高尚品德,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2.传承践行精神,以崇为民服务之德。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切实体现于党救民、安民、富民、兴民的实际行动之中。为求得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先驱们以开天辟地的勇气,创立了一心为国为民的中国共产党,拯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之际;
    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以改天换地的精神,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确保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中国共产党以翻天覆地的胆识,实施改革开放,在保持国家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以惊天动地的魄力,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党不仅在大事上一心为民、一心向民,在小事中同样处处为民、时时利民。“半床被子”“一条棉裤”等红色经典故事,无不彰显出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之精神、为民服务之品德。学史崇德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牢记初心使命,站稳人民立场,崇尚共产党员为民服务之公德,自觉将造福人民作为基本职责。

    3.传承斗争精神,以崇勇于革命之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掷地有声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15](P69)党的历史表明,“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斗争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党战无不胜的一大法宝。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实现了自身的成长、发展、壮大,也是在斗争中率领中华民族迎来了解放、发展、复兴。党依靠“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同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作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
    依靠“艰苦奋斗”的斗争精神,同极端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斗争,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
    依靠“敢为人先”的斗争精神,同严重阻碍中国发展进步的僵化思想作斗争,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
    依靠“刀刃向内”的斗争精神,同所有破坏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将党和国家的事业推向了全新高度。如今,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党务必树牢斗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3](P17)学史崇德就是要从党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承伟大斗争精神,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魄力,不断将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推向前进。

    4.传承奉献精神,以崇对党忠诚之德。“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诠释。[16](P144)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特质决定了为民奉献就是党的永恒追求,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的性质决定了对党忠诚就是对人民忠诚。检验共产党员是否对党忠诚具有十分明确的标准,即是否能够做到入党誓词中承诺的“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8](P71)为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370多万的革命烈士献出了生命;
    为了保卫新生的国家政权,超过19.7万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献出生命;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1 800多名党员干部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工作岗位上。此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党员在工作中献出青春、献出力量、献出党和人民需要的一切。学史崇德就是要从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榜样力量中传承党的奉献精神,在困难、苦难、灾难面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践行爱党爱国爱民之德。

    学习党史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从学习中“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1](P4)经过百年的历史沉淀,党积累了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推进理论创新。

    1.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保证事业顺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16](P165)历史表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实现得越好,全党的执行力就越强,党和国家事业就越一帆风顺。幼年时期,党就坚持集中统一领导的原则,因此展示出了超乎寻常的强大领导力。1927年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首次提出“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17](P753)有效促进了全党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18](P32)正因为如此,党才能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保持国家的统一与团结。1983年的整党运动,党以各级领导班子是否同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是否形成了团结一致的坚强核心为检验标准,肃清了十年内乱的流毒,为全国人民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强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有力整治了党内存在着的对党中央权威无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摇摆、在贯彻党中央决定部署时打折扣的问题,进而“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16](P7)学史力行就是要明确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一往无前的根本保证。

    2.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6](P310)党的历史证明,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党夺取政权、稳固政权的制胜法宝。党的二大就提出,党的目标是组建成为一个大的“群众党”。[19](P162)在28年的革命岁月中,正是由于党与人民群众形成了水乳交融、休戚与共的鱼水关系,才相继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及时建立信访制度、鼓励干部多到基层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初步建立起党与人民群众直接联系的渠道,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同。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将宏观层面的部署与微观层面的举措统一起来,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群关系更加和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使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得以保持和发展,党群关系得以进一步改善和密切。学史力行就是要从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历史过程中明确“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深刻意蕴,[1](P15)传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日常工作中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3.始终坚持推进理论的创新,以有效破解现实难题。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史进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勇气。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从中国革命实际的丰富内容来看,党现有的理论还难以到达与革命实践相匹配的高度、还难以走在实践的前列,必须“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20](P820)这一论断的提出,有效解决了党内存在的“把共产国际的指示教条化”“把别国经验神圣化”的现实问题,使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方向。[21](P94)1977年,邓小平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22](P38)有力破解了党内存在的思想僵化问题,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正确决定。新世纪,江泽民强调,没有理论创新,“一切新的发展都谈不上”。[23](P336)因此,在国内外发生重大转折的背景下,党坚持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继续赢得了人民的支持。胡锦涛指出,要“不断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24](P139)不断将党和国家的事业推向前进。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旨在“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4](P66)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我国成功打赢了反腐败斗争、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学史践行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的百年党史中,明确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切实增强推进理论创新的意识,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工作,为“强国梦”的实现提供动力引擎。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本身有其内在逻辑,四者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深入辨析四者的内在关系,才能明确各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及其着力点,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

    1.学史明理是首要前提。明理是增信的前提,是崇德的指引,是力行的基础。理不明,则信不真、德不正、行不实。因此,在党史学习中我们应始终将探理、学理、明理放在首位,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线,以树立中国共产党人正确的历史观、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抓手,以明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为重点,以学习党的重要历史事件、重大转折点及具体的历史知识为补充,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促使党史学习教育往深处走、往实处走,达到自身对党史的重大问题、重要道理、重要理论学得明白、辨得透彻、讲得清楚的学习实效。

    2.学史增信是重要支撑。增信是明理的彰显,是崇德的保障,是力行的动力。坚定的自信可以激励人去探知、修德、笃行。四者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增信的能动作用,增强明理、崇德、力行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而自信是建立在了解事实和具备实力的基础之上的。无知而信为迷信、无实而信为盲目自信,既有正确的认知也有深厚的底气方能形成真正的自信。所以,在学习党史时,我们要进一步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发展史的系统了解,熟悉我国在各时期、各方面、各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发自内心地增强“四个自信”,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学史崇德是关键环节。崇德是明理的升华,是增信的支柱,是力行的导向。如果失去了“德”的保证,就无法实现学理、增信、力行间的转化。政党崇德则得民心,政党无德则失民心。同时,政党崇德与否、崇什么德最终表现为政党成员个体的内化过程,深刻影响着个体行为的倾向与判断。中国共产党之“德”形成和体现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坚守理想、为民服务、勇于革命、对党忠诚的价值追求中,也突出表现在优秀分子身上所体现出的道德情操和高尚人格。党的性质宗旨的先进性和奋斗目标的崇高性,内在要求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努力从党史中汲取榜样的力量,真正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6](P10)

    4.学史力行是实践旨归。力行是明理的目标,是增信的源泉,是崇德的表现。首先,无论是明理、增信还是崇德,都属于人的内心状态,最终都会外化为个体的行为表现。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党员干部在实际行动中的担当作为就构成了明理、增信、崇德学习效果的判断标准。其次,明理、增信、崇德均属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一旦离开了切实的行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法形成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力量。鉴于此,在党史学习中我们必须以实践为根本,结合自身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努力将理信德行各方面学习内容吸收转化为化解现实问题的能力本领和行动。

    综上,学习党的历史,不是为了回首过去、回顾成绩,而是为了走向未来、开创新的辉煌。在“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满怀信心地向全国人民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13](P7)在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实现回望历史、立足现实和谋划未来之间的有效联结,增强梦想成真的定力、动力和能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猜你喜欢 崇德学史党史 昆明崇德水泥有限公司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22期)2022-12-01Formation of L10-FeNi hard magnetic material from FeNi-based amorphous alloysChinese Physics B(2022年4期)2022-04-12第一次学党史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2期)2022-01-12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③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11-26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④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①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08-13党史告诉我们什么?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湘潮(上半月)(2021年3期)2021-07-20——普洱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普洱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普洱学院学报(2021年2期)2021-07-04党史上的今天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推荐访问:崇德 探析 内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