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基于SAD-SAS的山东省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

    时间:2023-06-03 15:40: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王艳明,俞 莉,陈星星

    (山东工商学院 统计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建设海洋强国,要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防治与修复并举,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疆土’”。海洋资源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物质来源,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进入21世纪,人类对于海洋资源与环境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增强,向海图强、海洋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在世界各国形成广泛共识。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9万亿,比上年增长6.2%,对全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1%,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1%。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过度地开发利用,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惨遭破坏,海洋生态系统逐步退化,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海洋污染物正在增多,赤潮、绿潮等生态环境灾害等问题多发,给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海洋生态不容忽视,海洋修复保护任务艰巨。山东省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洋省份,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达1.32万亿,约占全省国民经济的18.03%,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48%。近年来,山东省为建设海洋强省,发挥向海图强优势并建设海洋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对加强海域协调、优化海洋空间规划、坚守海洋生态红线、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从自然、经济和社会三个角度,构建海洋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价体系。计算山东省海洋生态综合承载力值,分析海洋生态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山东省海洋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生态承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是衡量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环境、生态系统协调与否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1]。这些年,我国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对海洋生态承载力展开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一)关于海洋生态承载力内涵的界定

    狄乾斌、韩增林等是我国较早对海洋生态承载力问题展开研究的学者。他们指出海域承载力是海洋根据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不损害海洋生态环境的原则,在符合当前社会和文化规范的物质生活标准范围内,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保护,支持人口、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或局限性[2]。付会在其博士论文中进一步对海洋生态承载力的内涵扩充,从四个角度对海洋生态承载力进行总结,分别是海洋资源生态弹性能力、海洋资源可持续供给能力、海洋生态环境排污能力和对人类的支持容纳能力[3]。于谨凯、孔海峥则认为,海域承载力的实质是为人类活动提供最大可能的海洋资源和环境支持;
    海域承载力的内涵是指海洋自然资源在一定区域和经济水平上支持人口、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4]。靳超、周近风等提出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的核心内容[5]:根据海洋生态环境的实际承载能力,确定沿海地区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速度。在延续各学者对海洋生态承载定义的基础上,总结提出:海洋生态承载力作为生态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海洋生态系统弹性范围内,包括海洋资源的最大供给、海洋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自我维护能力、海洋对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及人口数量的最大承受力。

    (二)关于海洋生态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构建一套层次清晰、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指标体系对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至关重要。苗丽娟、王玉广等选取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生态弹性六种指标构建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压力评价和承压评价两个角度分析我国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6]。基于辽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张洁构建了一个综合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生态恢复能力和人类活动潜力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海洋生态承载力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7]。王奎峰、李娜等运用P-S-R模型选取了25项评价指标构建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以研究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8]。熊建新、陈端吕等构建包含生态弹性、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3个子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从时空尺度上研究生态承载力的演化趋势[9]。杜元伟、周雯等考虑到作为载体,海洋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由生态条件决定;
    资源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压力是载体对象,它们对载体的影响取决于科技支撑条件;
    因此从海洋资源供给、海洋经济发展、科技支撑条件、海洋社会压力、生态本底条件五个方面建立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10]。

    (三)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选择

    目前,有关海洋生态承载力的评价方法并未统一,尚处于探讨研究之中。常用于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的方法主要有生态足迹法、供需平衡法、综合指标评价法和系统动力学法等方法。许冬兰、李玉强在状态空间模型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11]。靳超、周劲风等也是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对惠州市10年间的海洋生态承载力进行量化研究,结果呈现出超载情况,为更好地调控承载力状态,还利用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惠州市2020年间海洋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5]。郑力燕、毕相东等选择障碍因子诊断模型,以海洋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差异和时序特征为基础,找出了影响2006—2014年环渤海地区承载力发展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同时分析出了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突变特性[12]。宋泽明、宁凌将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和TOPSIS模型相结合,对我国2006—2016年11个沿海省份的海洋生态承载力和障碍因子客观评价进行了更客观的评价,分别从总体及障碍因子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13]。

    基于以上文献可以总结出,指标体系虽在测度指标选取上存在差异,但都包含了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中对污染的承受能力,同时强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的衔接,并从这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量化指标。相对而言,综合指标评价法是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也可结合其他方法对目标进行综合评价。这些研究成果都为海洋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丰富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对国内外有关海洋生态承载力的部分成果进行了研究,结合2006—2018年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发展现状,以海洋生态承载力的内涵为基础,构建山东省海洋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总需求-综合总供给模型对海洋生态承载力进行量化研究,从可高质量持续发展角度对具体因子提出预警,为相关部门制定开发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一)综合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的选择

    综合总需求-综合总供给模型从七个方面对海洋生态承载力展开研究,包括海洋资源、环境和经济等方面,能够全面评价海洋综合生态承载力。相比于其他模型,该模型优于能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海洋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既分析某一时间的海洋综合承载力,又可有效表达出一段时间内海洋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对于后期的数据分析及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综合总需求-综合总供给模型(SAD-SAS模型)概述

    综合总需求-综合总供给模型(SAD-SAS模型)是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AD-AS模型)基础上的改进模型,是AD-AS模型在综合承载力研究上的一种运用。在经济学中,AD-AS模型通常用于阐明国民收入、确定价格水平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在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实现平衡[14]。在生态学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来扩展系统集成的概念。综合总需求-综合总供给模型用公式表示:

    SAD=f(p);SAS=f(y);SAD=SAS。

    (1)

    式中,SAD为综合总需求指数;
    p为各需求因子;
    SAS为综合总供给指数;
    y为各供给因子;
    SAD=SAS是指综合总需求与综合总供给处于平衡的状态。

    SAD-SAS模型按照时间分类,分为短期模型和长期模型。

    短期SAD-SAS模型一般以一年为时间范围,在坐标系中,横坐标代表区域生态系统的需求,包括资源、环境的需求和消耗,以及对整个系统起压力作用的各种压力和消耗因子;
    纵坐标代表生产力、社会经济驱动力以及支持力的总和。

    T=SAS/SAD。

    (2)

    式中,T表示综合总供给与综合总需求的比例,也就是某一时间的综合承载力状态值。

    长期SAD-SAS模型一般研究一段时期的综合总供给与综合总需求的比例,其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维度,纵坐标表示综合总供给与综合总需求的比例值。长期模型是短期模型的深入,通常表现为一条趋势线,可有效表达出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特征。

    2.综合承载力评估模型

    (1)综合总供给模型

    综合总供给模型是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助推力及其支持力的总和,为:

    S=P+J+K+Z。

    (3)

    式中,S为综合总供给指数;
    P为海洋资源供给指数;
    J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指数;
    K为海洋科技支撑指数;
    Z为海洋社会支撑指数。根据Costanza等计算特定区域内生态资产总价值的公式[15],获得以下各子模型:

    (4)

    (5)

    (6)

    (7)

    式中,i为各指数的因子排序数,Xi为指标因子,wi为各指标的权重。

    (2)综合总需求指数

    综合总需求指数是指区域生态系统的需求,包括对资源、环境的需求和消耗,以及对整个系统施加压力的各种压力和消耗因子:

    D=Y+Q+H.

    (8)

    式中,D为综合总需求指数;
    Y为海洋社会压力指数;
    Q为海洋开发强度指数;
    H为海洋环境压力指数。以下是总需求模型中各子模型的计算公式:

    (9)

    (10)

    (11)

    3.模型的计算和结果分类

    考虑到海洋的特殊性和整体承载力每年的小范围变化,根据苏盼盼等对综合承载力的分类,将综合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比值大小用角度θ来表示,T表示tanθ的大小,30°、45°和60°作为每个结果的分界点[14],海洋综合承载力的结果分为以下5类:
    (θ>60°)空载、(45°<θ<60°)可载、(θ=45°)满载、(30°<θ<45°)超载、(θ<30°)负载。

    (二)综合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指标选取的原则

    第一,科学性和整体性。评价结果是否客观可信取决于指标是否科学与全面。选取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标概念必须清楚明确,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要与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能从海洋资源、环境和经济等因素全面分析,使得能够综合评价海洋生态承载力。

    第二,层次性和独立性。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估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包含多个指标,因此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具有层次性。同时各指标在子系统中表述含义不同,避免导致各子系统关系繁琐复杂,评价指标应相互独立。

    第三,可操作性和时序性。指标体系中的数据是在实际中可获取的,同时易于量化,可将数据进行处理与对比分析。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建设应基于过去已产生的数据,同时又能根据此数据有效反映未来发展趋势,以更好地预测与管理。

    第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分析前不能缺少定性分析,同时定量分析又使定性分析更加科学和准确,两者相辅相成。采用此原则,以便尽可能量化问题,便于数据处理和分析,确保客观合理的综合评估。

    2.指标选取

    海洋生态承载力是一个复杂系统,包含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不能简单地根据几个指标进行评估,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要符合生态承载力的内涵,还要符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在借鉴综合总需求-综合总供给模型基础上,依据指标选取原则,以海洋生态承载力的概念为基础,结合山东省海洋生态的实际情况,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消除指标间多重共线性。

    (一)数据来源及标准化处理

    数据来源于2007—2019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6—2018年《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

    许多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标具有不同的维度,在计算综合承载力前需对这些指标进行矢量化处理。评价指标分为正向和负向两类,属性值越大,“海洋生产总值”“自然保护区面积”等正向指标越好;
    属性值越小,“沿海地区人口”“工业废水总量”等负向指标越好。不同指标类型的标准化计算公式也不同。

    其中正向型指标按下式计算:

    Zij=(yij-yjmin)/(yjmax-yjmin),i=1,2,…,n;j=1,2,…,m。

    (12)

    式中yjmax,yjmin分别为指标Xj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负向型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Zij=(yjmax-yij)/(yjmax-yjmin),i=1,2,…,n;j=1,2,…,m。

    (13)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是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海洋综合生态承载力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与主观评价法相比,熵权法不仅可以更客观、更精度地确定指标权重,还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偏差,更好地解释评价结果。因此,选择熵权法更具参考性。

    首先,将各指标同度量化,计算第j个指标下第i个样本的比重pij:

    (14)

    然后,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

    (15)

    最后,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权wj:

    (16)

    经计算,山东省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权重结果见表1。

    表1 山东省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海洋生态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评价

    因子分析是一种有效方法,不仅能保证在分析过程中多指标信息不丢失,也能识别影响海洋生态承载力关键因素。通过对空间的旋转和变换,将主因子扩展到最适合分析的空间,对主因子给出更合理的解释。

    如表2所示,6个主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91.267%,符合分析要求,可有效地表示山东省海洋生态承载力状况。为进一步分析海洋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因子,表3给出了因子载荷方差最大化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

    表2 总方差解释

    表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由表2可知,第一主因子是主控因子,包含了57.717%的贡献率。整体来看,海洋原油产量、海洋砂矿产量、地区海洋生产总值、沿海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海洋产值增长率、海水养殖面积、油田生产井数量和直接排入海废水量8个因子载荷较大,对山东省海洋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尤为显著。其中,海水养殖面积是影响海洋生态承载力关键的因子之一。作为水产强省,山东省在海水产品总量上居于全国第一,海产品产量增长需要扩大海水养殖面积、增加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对海洋生态承载力带来一定压力。第二主因子至第六主因子中,海洋海盐产量、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和一、二类水质海域面积比重的因子载荷超过0.9,一定程度上会对山东省海洋生态承载力造成影响。

    从各子系统看,海洋原油产量和地区海洋生产总值是海洋资源供给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贡献指标。作为科技支撑条件和社会支撑条件的主要影响指标,海洋专利授权数量和海滨观测台站数量在第一主因子中的因子载荷处于0.8—0.9间,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作用次于海洋原油产量等指标。海洋社会压力系统中,沿海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的影响较为显著。海水养殖面积和油田生产井数量是山东省海洋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影响指标,同时也是海洋开发强度的两大压力。直接排入海废水量是影响海洋环境压力的关键指标,会引起海洋生态承载力的降低。

    (二)目标承载力综合分析与评价

    由公式(2)至公式(11)计算得到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7个一级指标的指数,分别加和后得到综合总供给指数和综合总需求指数后,根据SAD-SAS模型计算得到海洋生态承载力值,并结合前文所述海洋生态承载力类别,判别2006—2018年山东省海洋生态承载力的水平。具体评价结果见表4。

    1.从长短期SAD-SAS模型结果来看

    由表4可知,各年份的海洋生态承载值均处于0.5—2.5之间,海洋生态承载值在这13年间虽出现一定的波动,但整体而言呈上升趋势。2008年海洋生态承载力出现了第一次转折,达到前后五年内的峰值,这很大程度上是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在第一个五年内,2006年和2010年两年的海洋生态承载值均低于1,承载力水平为超载状态,主要是在山东省海洋经济高速增长前期,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海洋发展提供的支撑条件不足,海洋承受压力过大导致失衡。2011年后,山东省海洋生态综合承载值虽然在2015年前后出现一定的波动,但都大于1这个临界值,均保持在可载和空载的状态,由此可见,山东省海洋生态系统相对健康,对海洋的开发程度没有超出海洋生态环境维护限度。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提升,更是国家和山东省政府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创新的展现。

    2.从总供给和总需求指数来看

    如表4所示,两种指数整体上都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总需求指数相对于总供给指数来说上升幅度较为平缓。系统综合总供给方面,总供给指数在2008年出现第一个峰值,2009年回落后又处于逐年稳步增长的状态。2011—2014年增速不断提高,2014年达到13年中第二个峰值0.339,这主要归功于2012年前后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了海洋第三产业的产值及比重。2014—2018年,基于海洋生态的可持续性和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各级政府在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加大了对海洋科技研究的投入,使得总供给指数呈下降趋势。系统综合总需求方面,总体上未出现较大变化,13年内均处于0.1—0.2之间,相邻年份总需求指数有起有落,但总体升值幅度大于下降幅度,总需求指数保持适度增长状态,这主要是由于山东省人口数量逐年增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需求加大所致。

    表4 2006—2018年海洋生态综合承载力水平

    (三)分目标层承载状况分析与评价

    海洋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是一个包含多方面指标的复杂系统,在分析了海洋生态整个系统综合承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两目标下的各子系统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以期找出影响山东省海洋生态承载力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

    各子系统发展水平评价公式如下:

    (17)

    式中,i为各个指数的因子排序数,X为一级指标因子,wi为各个指标的权重。

    1.总供给层

    由图1可见,2006—2010年,海洋资源供给和社会支撑条件比重变化较大;
    2011—2013年间,各一级指标比重都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
    2014年后,各指标比重都在很小范围内波动。海洋资源供给比重在2006—2008年骤减,主要原因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虽在2009年回升了部分,但整体还是呈下降趋势;
    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支撑条件在2006—2018年之间有一定的上下波动,波动幅度较小,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社会支撑条件在前五年内涨落幅度较大,最大比重近乎50%,但随后几年逐年趋于平稳状态。

    图1 2006—2018年一级指标指数占总供给指数比重

    从各个一级指标所占比重上看,在2006年至2014年之间,海洋资源供给比重和社会支撑条件比重之和占总供给指数的60%以上,是总供给系统的主要影响指标;
    观察海洋资源产量和社会投入数量的增长情况可知山东省一直处于海洋开发阶段。2014年后各级地方政府对海洋环境的重视不断提高,在海洋可承载的范围内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同时加强对海洋领域的研究与教育,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15—2017年间4个指标的比重差值不断减小。2018年科技支撑条件比重达40%,高于社会支撑条件比重23%,可见山东省海洋经济正逐步从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2.总需求层

    由图2可知,2006—2018年间,海洋社会压力和海洋开发强度的比重变化趋势表现出相反趋势,环境压力比重在13年内未有显著变化,均保持在10%以内。海洋社会压力比重在2010年前平稳上升至最大值0.5,在2010年后逐步下降至0.17,2013年后趋于稳定,处于缓慢上升阶段;
    海洋开发强度比重则先平稳下降再逐渐上升至2013年的73%,之后趋于下降。

    图2 2006—2018年一级指标指数占总需求指数比重

    单从指标比重方面看,海洋社会压力和海洋开发强度占比较大,在50%比重上下,是总需求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海洋社会压力比重由2013年的0.17增长到2018年的0.35,这一变化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密不可分,“一带一路”等海洋战略也做出了重大贡献。海洋开发强度比重在2013年后减小至2018年的61%,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海洋开采面积不断缩小等。同时,山东省出台的《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和《山东省海域使用执法规程》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对海洋环境的压力。总体而言,山东省海洋生态系统正逐步向海洋强省的要求完善,有望早日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方面构建了包含海洋资源供给、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支撑条件、社会支撑条件、海洋社会压力、海洋开发强度和环境压力七个一级指标在内的海洋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基于SAD-SAS模型确定了海洋生态综合承载力的具体评价方法,最后对山东省2006—2018年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和各子系统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通过熵权法计算海洋生态承载力系统的28个二级指标中,权重大于0.05的有海洋专利授权数量、海洋保护区面积、沿海旅客运输量和风暴潮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四个指标,它们对海洋生态综合承载力指数有重要影响。第二,按照生态承载力水平的分类可将2006—2018年山东省海洋生态承载力情况进行分类,13年之间,只有2006年和2010年海洋生态承载力处于超载的状态,其他年份承载力状态均处于可载和空载,说明山东省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处在海洋生态环境可承受范围内。第三,在近十多年中山东省海洋生态承载力水平有较大波动,但总体上保持向上发展的趋势;
    通过预测可知,未来的五年海洋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上升趋势。第四,在2017年前,从各子系统占比来看,总供给目标层中主导因素是海洋资源供给和社会支撑条件,而海洋开发强度是总需求目标层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年份中两者占目标层的比重都超过50%,在2018这一年,科技支撑条件比重迅速上升,成为总供给目标层贡献最大的因素。

    基于上述分析,针对改善山东省海洋生态承载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提高海洋产业现代化。在《“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中明确指出,各地区应创新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山东作为沿海地区,处在“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上。首先应将高新技术产品和传统海洋产业相结合,紧跟时代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促进海盐产业升级,加快航运转型升级,研究沿海地区循环产业体系建设,提高传统产业科技含量。其次是进一步扩大海洋新兴产业的领域,为加快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壮大。对新兴产业技术和海洋资源开发积极展开研究,挖掘海洋潜在可利用资源,探索海洋空间利用新领域,为海洋经济不断创造新增长点[16]。

    第二,增加科技支撑投入。“科技兴国,科技强国”是指科学技术对国家战略能力和长久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山东省在全国海洋科技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虽已取得众多海洋科技成果,但仍需加大与海洋科技教育相关的资金投入,培养海洋科技人才,优化海事人才培养质量,营造良好的科研教育环境,增加海事科研教育机构的项目和专利数量。未来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提高对海洋科技研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把科学研究放在首位,把科技与工业的互动放在其后,让科学研究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竞争力。

    第三,完善海洋相关法制法规。我国海洋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转型高质量发展阶段,海洋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资料搜索发现,山东省海事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可以借鉴法律法规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和省份的经验,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从加强对海洋发展的规划和管理的方面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形成相对完整、科学的法律体系。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海洋环境标准和制度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如排放物总量和类别的控制、替换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破旧设备。同时对海洋质量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对于为了经济利益而恣意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给予严惩手段。其次执法部门应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督,同时进一步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修复,积极推进海洋污染防治,维护和提高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打造全国海洋生态经济示范省。

    第四,重视海洋大数据的收集与应用。从分析中可知,风暴潮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是造成山东省海洋环境压力最主要的原因。海洋大数据平台的建立,有利于我国和各地区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我们及时、准确提供的海洋数据一方面助于海洋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可随时观测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海洋信息技术可对海洋资源状况进行探测,将信息数据化,对省份和国际之间对海洋开发利用的合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同时还要建立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尽可能排除各种潜在隐患,减小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第五,增强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能力。蓝碳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机遇,有关部门在《关于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探索建立蓝碳标准体系及交易机制”。蓝碳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也促进了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升了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水平;
    这也将进一步促进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支持建立以海洋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新经济模式和产业链,海洋生态旅游、蓝碳交易等新商业模式也将为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发展蓝碳是支撑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山东省应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加强海洋生态修复,实施海岸带生态建设,不断扩大海洋碳汇潜力。

    猜你喜欢 总需求海洋资源承载力 高邮市水环境承载力分析安徽农学通报(2022年6期)2022-04-07内置加劲环T型管节点抗冲击承载力计算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21年1期)2021-03-19超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学特性及形变研究西部交通科技(2021年9期)2021-01-11试析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经营者(2020年17期)2020-11-26基于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海洋资源核算问题探究市场周刊(2020年9期)2020-11-26听说你低估了一辆车的承载力意林·少年版(2018年23期)2018-01-05论中国当前供需结构性改革思路社会科学(2017年1期)2017-04-14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影响经济的分析商(2016年26期)2016-08-10中美初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与分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16期)2016-06-30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人民论坛(2016年5期)2016-03-24

    推荐访问:承载力 山东省 海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