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统一战线思想发展进程中的“天下观”理路

    时间:2023-06-01 09:35: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谢伟铭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北京 100029)

    “天下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人看待国家、世界的价值导向。自1922年7月党的二大正式提出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至今,党的统一战线已历经百年。百年来,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和推进延续着天下观的价值导向,统一战线的全球视角也可以视为中国传统天下观念的当代化发展和展现[1]。有关传统天下观的当代性研究已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建构、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传统文化根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多有阐述。本文进一步把天下观理念与统一战线发展历程相结合,一方面呈现统一战线思想发展进程中的“天下观”理路,另一方面试图通过探寻天下观理念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提供思想指引。

    传统天下观的内涵颇丰。钱穆先生曾指出,天下观是“以人类全体之福利为对象,以天下太平为向往之境界”[2]。它是中国人看待世界的一种世界观,是中国人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包含着立己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理念,包含着见利思义、先义后利的道义原则,包含着协和万邦、和睦通达的包容精神,等等。其中,思维认知的整体性、“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意识、天下一家的情怀等内涵是理解统一战线思想“天下观”理路的重要方面。

    (一)思维认知的整体性

    天下观首先是中国人在空间地理位置上的认知。远古时期,中国人就把宇宙想象为一个“天圆地方”的构造,所谓“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从高度上看,世界处于‘天’的下方;
    从广度上看,世界整体被‘天’所笼罩”[3]10,这是古代中国人对“天”与世界的直观认识。由此,一方面形成了“‘天下’万物都反映着并且要服从于‘天’的意志的主观结论”[3]10,从而尊重天的运行、尊重自然规律成为中国人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
    另一方面形成了“世界上只有一个‘天下’的主观结论”[3]10。因此,“天下”是一个整体,它涵盖着万事万物,不会舍此顾彼、厚此薄彼。

    《尚书·禹贡》讲,“禹敷土,随山刊木”,划定了九州。古人认为九州所在的陆地被海包围,九州与四海相通,因此禹治水成功并划定疆界之后,“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4],实现了天下大治。《大戴礼记·五帝德》讲禹的功绩时说,“据四海,平九州,戴九天,明耳目,治天下。……四海之内,舟车所至,莫不宾服”,可知“九州”“四海之内”常被用来指称“天下”。“九州”是王朝政治权力已经直接达到或者理应直接达到的领域[3]19,而“九州”以外到“四海”之间则是蛮夷戎狄的生活空间,但都在“天下”这个整体框架之内,因此蛮、夷、戎、狄自古以来就被看作是“天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有“内其国外诸夏”“内诸夏外夷狄”的说法,但内外的界限不是地理的边界,而是文化的区别。华夏文化本来就是不断地在向周边辐射,文化的涵摄范围就是这个“天下”,因而在国人的观念里“天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对待“天下”的人、物、事都是从整体性出发、从整体性看待。梁启超曾指出,“我国先哲言政治,皆以‘天下’为对象,此百家所同也。‘天下’云者,即人类全体之谓……而不以一部分自画”[5],突出了中国传统的整体性思维。

    (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意识

    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观逐步完善,从一个地理认知的观念发展为一种文化理念、一种具有人文关照的价值观导向。既然“世界上只有一个‘天下’”[3]10,那么作为上天指定的代表——天子,也就是当政者,就要对这个天下负责,要“担负着参赞化育、养护众生的责任”[6]。《中庸》讲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孟子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是在“天下观”滋养下的传统仁人志士发自内心的担当意识和使命自觉。传统社会世世代代的志士仁人,其人生理想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平天下”成为最高的理想和最终的期盼。“以天下为己任”正是士人们的普遍追求与共识,这是天下观滋养出的责任意识的普遍性,在天下事面前人人都要有尽职尽责的责任担当。

    (三)天下一家的情怀

    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华夷一体,天下一家,我国自古就有天下一家的深厚情怀。《孟子·离娄下》里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
    世之相后也,夭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无论孟子还是司马迁,其所传达的思想旨在阐明,华夏之圣人与四夷之少数民族同根同源,只在文化上有先觉后觉之分,却丝毫不涉种族歧视之别,表达了“华夷共祖”的思想导向。我国自古以来对待不同民族都秉承着平等互助、尊重和谐的原则,有着“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人文关怀,中国传统文化也向来主张“以和为贵”“协和万邦”,本着天下一家的情怀寻求共利、共赢、共享,这些正是天下观整体思维在文化视角下的投射。所以说,天下观念从逻辑上“排除了不可化解的死敌、绝对异己或者精神敌人的概念”,“任何具有外部性的存在都是需要化解的问题而不是征服的对象”[7]。

    “天下思想”是中国传统国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从中国的历史来看,无论是在空间上展开的国家构造,还是在时间上展开的王朝更替,都受到“天下思想”的影响与制衡[3]8,天下观已渗透于治国理政的思想脉络中。在统一战线思想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党的统一战线视角投射于更广大的范围,汇聚最磅礴的力量,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大团结大联合的本质体现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从统战工作的本质出发,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从统一战线团结的对象范围到工作格局,不断着眼于天下大势、突出“大团结大联合”之“大”,在整体联动的思维视角下指导着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国情科学发展了马克思统一战线理论,确定了“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问题。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以下简称《议决案》),是党关于统一战线的第一个专门文件。就联合战线的实施计划,《议决案》指出:“应联络倾向共产主义的议员和真正民主派的议员,结成民主主义左派联盟。还要在全国各城市集合工、农、商、教、学、妇及律师、记者等团体,组织‘民主主义大同盟’。”[8]可见,在统一战线思想形成之初,就着眼于广大范围内的人员联合,并且统一战线所联系的对象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拓展,视域和格局不断扩大。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不管什么阶级,什么政党,什么社会集团或个人,只要是赞成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的,我们就要加以联合。”[9]于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阶层爱国人士和各地华侨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空前规模的大联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一方面发展了列宁关于共产党与非党联盟的思想,另一方面更加强调统一战线的广泛性,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依靠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并且广泛地团结了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今后“必须继续加强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团结,继续巩固和扩大我们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指出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基于对统战工作本质的认识,邓小平明确提出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11]。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认识到统一战线宜宽不宜窄,发展统一战线必须着眼于扩大和加强团结,只要有利于建设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只要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只要有利于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与和平演变,不论哪一个阶级、阶层,哪一个党派、集团,哪一个人,我们都要团结[12]。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扩大为15个方面,并指出统一战线的建设目标,即努力把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具有空前广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13]。统一战线发展到这一时期,始终着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始终朝着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科学回答了统一战线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统一战线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14]556;
    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是我们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
    要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14]561;
    并多次指出要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尊重包容差异,在坚守政治底线这个圆心的基础上,包容拓展更长的半径,画出最大同心圆[14]562。同时,对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也作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比如,政党工作要夯实新时代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我国新型政党制度[15];
    民族工作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16];
    宗教工作要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17];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要促进“两个健康”[18];
    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要发挥统一战线争取人心的作用[19];
    等等。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回答了新时代要不要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还对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创新,为统一战线工作拓宽了视野、拓展了格局,奠定了统一战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战略地位。

    纵观党的统一战线百年发展,在“天下观”的滋养下,统一战线的范围一步步扩大。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基本国策的制定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概念的提出,统一战线成员从大陆范围之内扩展到大陆范围以外,港澳台侨和海外同胞成为海外联合与团结的重要对象;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概念的提出,统一战线范围由“体制内”延伸到“体制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成为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20]。新时代以来,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更是扩大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联盟,成为“大团结大联合”的生动体现。

    (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传统天下观的担当意识除了致力于修齐治平,还落脚在“九族和睦”“协和万邦”等方面。因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共产党,其作为使命型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这一初心使命贯穿于党的百年历程,也贯穿于统一战线的百年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在党的领导下,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为了结束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先后成立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统一战线担负着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奠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重任,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担负起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支持和援助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事业、新独立国家建设事业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统一战线担负起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尽快富裕起来的历史重任。在爱国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实现了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发展,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推进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积极践行大国的使命担当。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担负着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历史重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统一战线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明确了新时代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定位,在新时代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全面从严治党、在经济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政治建设、在全面依法治国等十三个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同时,在国际事务中紧扣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战中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向众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物资援助、医疗支持、疫苗援助和合作,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形象。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就是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百年来,统一战线作为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始终为党的总目标服务,始终着眼于国家的兴盛、人民的幸福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积极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不断深化天下观的实践内涵,不断凸显在人类发展历程和全球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贡献。

    (三)互利共赢的天下一家情怀

    中华文化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本着天下一家的理念,中国的发展追求的是天下互利共赢,谋求的是世界和平稳定,不仅希望本国人好也希望各国人民好。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建立抗日国际统一战线,并参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毛泽东就指出,在国内要唤起民众,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
    在国外要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21]。明确了两个统一战线,同时也明确了中国在国内国际两方面应该担负的责任。改革开放后,统一战线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视角,形成“两个范围联盟”:一个是由大陆全体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组成的,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联盟;
    一个是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联盟[22]。党的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圆心,团结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四个同心圆”的基本格局[22],把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中来。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不追求私利和狭隘的小团体利益,不搞短期行为,更不搞过河拆桥。它不仅要团结人、帮助人,还要引导人、改造人,与各方面党外人士一道前进”[22]。最终,它不仅要解放无产阶级自己,还要解放全人类。

    因此,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纪之问,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本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天下一家理念,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彰显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

    2018 年 3 月修改的宪法序言已写明: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中国的前途是同世界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23]这是将中国的命运和世界各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将“合作”“共赢”“互利”“团结”理念贯穿国际交往的每一个环节,使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同频共振,在最大范围的团结互助中实现整个世界的繁荣进步。它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价值理念也是一脉相承的。

    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天下观”一方面为统战工作提供方法论指引,启迪着我们要全面辩证地处理问题,要用普遍联系的方法指导实践;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涵养积极的世界观,使我们看待问题避免彼此孤立、利己排他,注重普遍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24]。因此,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要积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供思想指引。

    (一)立足国内:开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

    以天下观为指引,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要更加注重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当前,统一战线内部结构复杂性前所未有,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前所未有,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工作更加艰巨。这就更加要求树立整体性思维,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集中统一领导,打破“统战工作只有统战部门做”的狭隘认知,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全党全社会做统战工作的整体认知和相互联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指出,新形势下统战部承担包括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协调关系、安排人事、增进共识、加强团结等职责,这“二十四字”职能是在2015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安排人事、调整关系”“十六字”基础上做出的拓展。这一拓展既体现了统战工作的新要求新方向,突显“共识”与“团结”的目标导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天下”视角在统战思想中的新体现。天下观视角下,党要从整体着眼,以“大视角”“大胸怀”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时,又要在贯彻党的领导的同时,尊重、维护、照顾好同盟者利益,这样才能守住圆心、拓展半径、画出最大同心圆。统战各领域主管部门要自觉树立“一盘棋”的整体思维,加强合作,整合各方资源,以全社会之力推动大统战工作格局发挥应有作用。

    以天下观为指引,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要更加注重大团结大联合,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共同奋斗的力量。点多面广是统战工作的特点,也是其难点。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社会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多样,就越需要广泛凝心聚力,越需要各方面勠力同心。这就要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团结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港澳台海外等各方面统一战线成员的力量;
    要正确看待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既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又包容差异、尊重不同的诉求。在政党关系领域,从“十六字方针”到“新型政党制度”的科学论断,再到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国式民主已广泛存在于我国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并贯穿于各个层级,这就在横、纵两个层面为协商民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可落实的空间。今后,要继续扩大政治参与、协调利益关系、凝聚广泛共识,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到实处。在民族关系领域,从“民族团结理论”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了新时代民族关系的新要求,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宗教关系领域,要跳出宗教看宗教,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科学分析宗教工作形势,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在“导”字上下功夫,还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面对阶层关系,要统筹兼顾,促进社会整合,推动各阶层共担社会责任,共享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社会。面对海内外同胞关系,要最大限度地扩大团结面,厚植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凝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二)关照世界:为全人类共同的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以天下观为指引,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要“以整体意识、全球思维、人类情怀打量这个世界”[25],“将自身发展与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紧密结合,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积极打造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的国际和平统一战线和国际发展统一战线”[26],延续中国人以“天下”视天下的胸怀,维护世界和平,谋求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最大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27]。作为“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崭新内容”[28],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国家、种族、文化的界限,“超越狭隘的民族国家视角,树立人类整体观。超越国际秩序和意识形态差异,寻求人类最大公约数”[29],为全人类共同的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是新时代统一战线思想着眼于天下大局的思想结晶。在中国古人的思维认知中,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正是纵向贯通古今的整体认知和横向顾及万邦的整体关照。但由于空间认知、技术手段、地理交通等种种条件所限,古代执政者施于“天下”的政令、理念并非能够真正普及天下,而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世纪之问下给出的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马克思曾指出“真正的共同体”是能够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共同体,它同样是着眼于全人类的解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就是以实现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为目标,营造平等尊重、和睦友好的全球氛围,为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条件。从“中非命运共同体”到“亚洲命运共同体”,从“中柬命运共同体”“中老命运共同体”到“中缅命运共同体”,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传统整体观的理念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充分的实践。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共建、共享、共赢”的共同体中,这将不断推动世界经济焕发新的生机。因此,继续深化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始终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以“天下”视野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坚持团结开放包容,从而真正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以天下观为指引,推进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发展,还要继续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背后彰显的就是正确的义利观,也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计利当计天下利”,要求从整个世界的利益出发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在政治上,主张秉持公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在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文化上强调交流互鉴、包容多元;
    安全上秉承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积极发展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的战略理念,从而不断凝聚扩大共同利益,实现各个国家和平共处、和谐共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美好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中国愿意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中国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全方位加强和拓展同亚洲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中国坚持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30],并强调“中国梦不仅为着中国人民,而且为着全人类的进步”[31]。这正是中国面对国际社会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里蕴含着天下责任、天下情怀,是中华文化蕴含的“天下观”在当今时代焕发出的新的光彩[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32]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即将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历程的新征程上,我们依然要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积极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统一战线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切实用于统战工作的实践,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当代陕西(2020年22期)2021-01-18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家庭影院技术(2018年11期)2019-01-21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图说共享发展群众(2016年8期)2016-08-15图说创新发展群众(2016年3期)2016-03-09谈发展当代县域经济(2015年12期)2015-03-20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创业家(2015年7期)2015-02-27

    推荐访问:理路 战线 发展进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