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小世界》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省思

    时间:2023-05-28 14:10: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王 红

    (上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444)

    《小世界》 是英国当代作家戴维·洛奇的一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作品,对于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征,有一些来自于后现代文化理论的概括,比如消解深度、解构中心、取消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叙述上的“拼凑”,语言的戏谑化等。《小世界》作为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自然也具有这些特征,但是《小世界》在拼凑的生活现象的跳跃性叙述过程中,却在平面化的、没有深度的生活之外,却有一种有力量、有追求的精神,这种精神在用后现代文化理论解释这部作品时被忽略了。由此我们试图分析《小世界》的这种“双重主题”和精神内涵,并对后现代文化精神做进一步的思考,同时对当代中国的后现代小说写作提供某些启示。

    中国当代学术界和创作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和文学写作的介绍始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和文学创作的不断译介与引进,日益产生广泛的影响。1987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的弗雷德里克·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是一部对中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产生重要影响的著作。在该书的序言中,乐黛云先生介绍杰姆逊的理论时认为:“在继‘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而后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化’不仅表现为一切物质产品,而且渗透到各个精神领域,甚至‘理论’本身也成为一种商品,人们生活在无边无际的由‘商品化’的广告、电视、录像、电影所构成的形象的汪洋大海中,生活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也形成了这些形象的模仿和复制,在这样的社会,上层建筑起着前所未有的甚至是决定性的重大作用。多民族、无中心、反权威、叙述化、零散化、无深度概念等则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后现代主义正是对于这些特征的概括”(1)[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1-2页。。这样的一种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在《小世界》中也充分的体现出来,作品里的人物,“有的人在寻找出版商,有的人在寻求文学奖,也有人在寻欢作乐,还有的人在寻觅更好的职位,包括人人垂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即将设立的文学理论组织的主席席位,总之在以享乐主义为主要精神特征的后现代社会中,文人们已经相当的堕落,世俗的欢愉与名利的追求构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2)申慧辉:《曲高未必和寡》,载戴维·洛奇《小世界》,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在这光怪陆离的各色人物的人生追逐中,呈现出如下文化特征:无深度的精神生活,《小世界》中这一批活跃于世界文坛的学者、教授,利用学术研究基金,满世界飞来飞去,参加各种学术讨论会,表面上是为了学术交流,实际上则是观光旅游,追逐名利,冒险猎艳。他们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在语言文字游戏中,享受着所谓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的快乐,依据一些“新奇观点”引起人们的兴趣与愉悦,获得名利的花环。对于他们而言,学术只是一种职业性的游戏,是获取职位和生活实际利益的敲门砖,学术本身所具有的崇高感和精神深度已变成了广告式的自我宣传。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支配他们行为方式的是名利的欲望,他们参加学术会议的目的,是为了享受充满着各种花香气的住宿,免费的美酒佳肴,而得到这一切就必须有名,有名才能申请到免费招待、资助、研究基金,这正是学者生活的妙处,为了得到名,必须写一本非常好的一鸣惊人的书,凭借这本书可以得到一笔津贴,再写第二本书。这种多产可以使一个人得到稳定的职位和进一步的提升,获得更多的研究基金,摆脱日常教学和行政职务并最终得到终身教授的职位。

    这样的追求可以说是《小世界》中那些学者们的生活目标,在这种追求名利的过程中,他们上演了一幕幕“庄重”而又滑稽的生活剧。除了追逐名利,冒险猎艳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在《小世界》中的那些学者们,不分场合的在酒吧、夜总会、饭店、家庭等各种地方,像发情的动物搭讪女人。《小世界》这样描述这些人的生活:他们这些人相遇在异国他乡,在一两个星期里,摆脱了家庭生活的束缚,过一段难得的自我放纵的生活,在脑力劳动中过了一段压抑升华的利比多生活之后,躯体则在饭馆和夜总会里得到满足,在迪斯科夜总会里扭一通宵,在地下啤酒沙龙哑着嗓音唱歌,牙齿叼着花在咖啡店的桌上跳舞,半夜赤身裸体洗澡,这一切通常是以他们一起上床来收场(3)[英]参见戴维·洛奇:《小世界》,罗贻荣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第382-383页。。这些一方面谈着语音学、解构主义、田园诗歌或弹性音韵学的学者们,另一方面又猎艳寻欢,在这灯红酒绿的地方,让欲望肆意的冲撞,滑动着肉欲的浪花,把有思想的精神世界变得平面化,把爱情、友谊、亲情这些崇高的情感变得世俗化、甚至不堪入目。这种没有深度的平面化生活,使他们如无头苍蝇般满世界乱飞,错乱的、零散化的、缺乏精神深度的欲望化人生,消解了权威和崇高,学术这块遮羞布被揉搓的皱皱巴巴,泛滥着情欲的色彩。问题在于这种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日常生活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精神的全部吗?如果我们仔细阅读戴维·洛奇的《小世界》,会感受到在这种表面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生活中的另外一种力量——寻找精神和情感归宿的不倦追求,也就说这部作品具有“双重主题”内涵,而这一点可能是过去我们阅读《小世界》的过程中所忽略的。

    《小世界》的“双重主题”在作品中表现为:一方面是要表达世界各地大学的学者们,满世界旅行中所呈现的追名逐利、调情猎艳的欲望;
    另一方面还潜在的呈现出了主人公柏斯的“不倦寻找”的精神。作者在谈到用一个什么样的文学结构来表达《小世界》的主题时,他想到了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叙事结构,他说:“我从当代文坛各种各样折磨着作家与批评家的挫折与失败中,从在研讨会上得到的戏剧化表现文人生活中野心与情欲之间的张力中,发现了那个与传奇相类似的东西,罗曼司(传奇)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范围远远超出了中世纪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从古希腊的神话罗曼司,到文艺复兴时代阿里奥司托和奥宾赛的史诗罗曼司以及莎士比亚的传奇剧和悲喜剧都是一脉相承的。这种体裁的作品,我研究的越多,思考的越多,便越是相信我已找到了《小世界》的结构原则”(4)[英]戴维·洛奇:《小世界》,第6页。。这一结构原则带来了《小世界》如何表达学者们追名逐利欲望的叙事形式——以人物“寻找”的方式,展开《小世界》的叙述过程。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寻找圣杯,当代的这些学者教授们寻找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功名利禄,猎艳寻欢,每一个人寻找的展示,便是各色人物走进生活世界的开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体验到了《小世界》所表现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精神的另一个内容——寻找精神情感归宿的严肃性追求。

    在《小世界》中,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的“寻找”可能是为了满足欲望,呈现出欲望化、碎片化、无意义的生活形式,但在作品主要人物柏斯的爱情寻找过程中,在戏剧化的戏谑形式中却能体验到一种严肃的精神追求。《小世界》实际上是中世纪传奇文学的变种,他把亚瑟王与圆桌骑士一类的“神话学寻找”与当代人们的生活寻找联系在一起时,从小说的写作意图上就有两种意义:1.把古代骑士的纯洁与当代学者教授们欲望化的生活进行了对比,在《小世界》中学者教授们追名逐利、争风吃醋、一夜风流、背叛爱情、狎妓调情等等行为方式,在古代骑士的纯洁情感面前显得是如此的肮脏龌龊,从而产生了强有力的批判现实的力量。虽然在作品中作者没有正面展开对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们的叙述,但这种结构原则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寻找”行为却潜入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具有了重要的文学性意义。2.《小世界》的这一结构原则,在作品中另外一个意义,是潜在的把男主角柏斯的爱情追逐类比为寻找圣杯的骑士波斯瓦尔,正是在这里,我们发现了柏斯与其他人有着不同的精神特质。他虽然身处碎片化、欲望化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也与其他人一样去寻找自己想要得到的某些东西,但是他寻找女人的过程却是严肃的,在世俗化的生活中有着近似于崇高的情感追求。柏斯在某次学术会议上遇到了美貌博学的安吉丽卡,一见钟情,四处追寻,寻找的过程一波三折,充满了失望的苦涩、戏剧化的“绝望”,但他却从未停止寻找的脚步,在碎片化生活的场景中闪现出一抹动人的亮色。当他在寻找安吉丽卡的过程中,把当脱衣舞女的安吉丽卡的妹妹误认为是安吉丽卡时,他内心是痛苦的和厌恶的,但他并没有在失落的痛苦中去放纵自己,对妓女的挑逗决绝拒绝。他为了安吉丽卡也为了自己的感情,再一次去寻找,经过多方寻找,当他在美国现代语言协会举办的学术会议上,找到安吉丽卡并激情缠绵之后,却又发现他激情相遇的对象是安吉丽卡那个当脱衣舞女的妹妹,并得知真正的安吉丽卡已爱上另外一个人并已订婚,他的寻找爱情的过程,便以这种戏剧化的阴差阳错结束了。即使这样,他并没有停下再一次“寻找”的进程,他的记忆中又出现另一个女孩的面庞和身影——齐肩的金发,高抬腿的步子,明亮的、不聚焦的蓝眼睛。他不知道在这个狭小的世界上,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寻找,但他仍然要去寻找。柏斯的这种不倦的寻找意志,是否是后现代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呢?我们在这个隐喻性的寻找爱情的故事中,是否可以进一步发现人类一种普遍性的精神追求呢?如果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就应该在《小世界》嘲讽、戏谑、讽刺的语言修辞中,看到作者对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严肃思考。更为重要的是应看到在荒芜、碎片化的后现代主义文化中,人类并没有放弃“寻找和追求”的步伐。

    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区别于其它时代文学的特征,所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便是这个意思,“后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自然有其“差异化”的鲜明特点,但是在文学或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却有着“变与不变”的规律,“变”是时代发展作用的结果,“不变”是文学或文化传统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的延续,《小世界》中呈现出的“精神寻找”的主题实际上联系着西方文化的传统。《小世界》中这“变与不变”的内容理应都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内容。

    通过对《小世界》的如上分析,我们可以说把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仅仅理解为是削平深度、走向平面化、在碎片化的生活中颠覆价值和意义是不够的,戴维·洛奇一方面看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种种表征以及这种世俗化,欲望化,碎片化的文化现象,另一方面也看到了这种后现代主义文化带来的精神危机,进而对种种异化的现实和人物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批判,并没有沉溺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语境中随波逐流,而是发现了西方传统文化因素的当代意义,就如作品中的柏斯一样,始终仰望着心中的安吉丽卡,寻找着世俗生活的那一份爱情。如果从这样的意义上来理解后现代主义文化,它的内涵是世俗与精神,欲望与理性,解构与重构纠缠在一起的复杂的文化现象。《小世界》中众多的教授学者,耽于感官享乐不能自拔,而柏斯却与古代的骑士一样,义无反顾寻找心中的理想。《小世界》作为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却联系着深厚的西方文化传统。

    在西方文学中一直有着“寻找”的主题,所谓“寻找”就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或主要人物,经过艰难曲折,去寻找神圣的目的或崇高价值,为了这一理想、希望、崇高表现出对现实的境遇征服,古希腊、罗马时期对个人名义的寻找,从中世纪到19世纪,寻找的则是人生真谛、灵魂的归宿。特别是19世纪出现的《浮士德》这部伟大的作品,响彻着“寻找和追求”的宏阔声音,浮士德从书斋中走出来去追求和享乐尘世的爱情,去寻找美的象征的海伦,最后在“填海造陆”的建功立业过程中找到了人生的真理。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虽然弥漫着悲观、幻灭的世纪末情绪,但“寻找”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卡夫卡城堡中的K应聘来当土地管理员,他费尽周折,却怎么也进不去城堡,找不到进入城堡的路径,至死也没有进入城堡。K虽然失败了,但“寻找的精神”却闪烁在作品的字里行间。这些以“寻找”为核心内容的小说大多有“复调”式的结构形式,一是以现实生活为叙述对象的表层内容,一是以人生哲理思考和追求为核心的潜在意蕴。对于作品中的主人公或主要人物而言,始终深陷于“现实和个人”的冲突中,身心纠缠苦苦挣扎,在克服或摆脱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去寻找神圣、理想、崇高的灵魂和人生的目的。当戴维·洛奇在创作《小世界》时,找到了与古代骑士寻找圣杯相类似的结构原则时,他就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语境中连接起了西方文学中这一伟大的传统,从浮士德到《城堡》中的K再到柏斯,他们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中,面对着不同的精神难题和现实困境,但他们不倦“寻找”的精神气质是一脉相承的。《小世界》所表现的削平深度、走向平化、颠覆价值、躲避崇高的世俗化、欲望化生活仅仅是现实层面的表层结构展现的内容,对人生真谛,理想,崇高的价值寻找的潜在结构内容也理应看作是《小世界》的重要主题。只有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小世界》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内涵。

    《小世界》中所呈现出的这种后现代主义文化精神,与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所描述的“欲望化”的文化现实显然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也恰恰说明了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文化理论而言,它所重视的是当下生活现实相对于以往的时代所发生的变化,后现代主义所带来的“无深度、碎片化、欲望化”生活的确使人的精神世界日益“平面化”,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自然就会解释和说明这种文化现象的成因。但是对于文学而言,除了叙述这种文化现实之外,还要表达“文化现实中的人”是怎样的,一旦进入“人的灵魂”世界,文化制约中的各色各样的人就会变得丰富多彩,正如《小世界》中的各色人物大部分都与“文化现实”共存共生,但也有像柏斯这样试图挣脱现实的个性化人物。人是文化的动物,不仅受文化的制约,也会创造文化,柏斯身处后现代的文化现实中,他所体现出的文化特质自然也是后现代文化的一部分。由此联想到另外一个话题——就是中国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现的众多后现代主义小说,许多趋于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中国作家作品,带着浓郁的世俗化,欲望化意味,表面看非常接近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文化,但却缺乏《小世界》中呈现出的精神力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化传统、现实语境、个人生命体验等等都会影响到作家的写作,但是否对后现代主义文学有种误读呢?仅仅从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显然不能全面地理解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精神内涵。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猜你喜欢 柏斯后现代主义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0年2期)2020-02-06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评论(2020年3期)2020-02-06“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论解构型影像系统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以《大话西游》为例人间(2015年23期)2016-01-04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世界文学评论(2014年2期)2014-04-12我与文学三十年小说林(2014年5期)2014-02-28文学全国新书目(2009年24期)2009-07-17

    推荐访问:后现代主义 文化 世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