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湖北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时间:2023-05-27 18:05: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魏慧 李文娟 张阳阳 余品杨 纪婷婷 孙鹏 程丛喜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1]。这不仅明确了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更明确了全域旅游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性,进一步巩固了乡村振兴的基础。因此,探索如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湖北省充分借助历史、自然、生态、文化等丰富优势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构建了“一带六片区”①的乡村旅游大格局,使整个乡村地区实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协同发展,对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延长乡村产业链,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

    近几年,湖北省各地政府大力支持乡村地区发展农家乐、特色民宿、康养生活等乡村产业,通过促进乡村旅游业与餐饮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的融合发展,激发乡村经济活力,吸纳周边新农民融入到乡村生活中,延长乡村地区的整个产业链。如神农架当地居民把天麻和枸杞等中药材经过加工处理并包装后作为土特产进行售卖,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又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大批就近就业的岗位,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品牌价值[2]。

    (二)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借助发展乡村旅游大热潮的优势,推出“上山下乡”的营销新模式,满足了周边游客的需求,独具特色的乡村民宿成为乡村游消费群体的首选。一大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发展,使村庄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环卫设施和卫生厕所建设得到了高度重视。如黄冈市的“空心村”——枫林镇湖田村,自建成石佛泉洞旅游风景区来发展乡村旅游,原来的荒山秃岭逐渐被杉木、油茶等植被树木所覆盖,村容村貌、居住环境和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进一步推动了美丽宜居且精美乡村的建设步伐,促使当地的乡村旅游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循环发展。

    (三)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带动当地居民增收致富

    乡村旅游对农村文化和经济建设、农民个人脱贫增收综合发展的推动力度日益显著。“旅游+农业”新乡村旅游概念的提出,创新了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方式,使农民通过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从事自己擅长的事业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在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中谋取红利。

    (一)现状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平原偏南、长江流域中游、洞庭湖的北部,经济发展迅速,发展态势稳定,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其中部为江汉平原,地势平缓,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有显著差异的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广泛,且省内各地的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区域民俗风情鲜明且互补性高,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为湖北省发展各类型的乡村旅游提供了全面的素材[3]。而乡村旅游的融合性和关联性,决定了乡村旅游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是单方面和被动的,两者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正向耦合关系[4]。

    近年来,湖北省投入大量的精力开发乡村地区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已成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村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治理工作、实现人民生活富裕的“金钥匙”。恩施利川自2015年推进民宿旅游工程以来,共建成民宿示范村18个、民宿1180户,增加了当地乡村旅游的游客承载量,间接促进了当地餐饮业、运输业、娱乐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补齐了利川市农村地区的薄弱产业链。与此同时,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厕所和垃圾等环境卫生问题,高效推行“厕所革命”政策,加强对农村垃圾的治理工作,现今生活垃圾处理率已达90%以上,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和空气质量,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咸宁市内冲瑶族村的乡村旅游弘扬了瑶族先民的传统文化,改善了古村寨的乡村风貌,实现了乡风文明建设。荆州樟木溪村原是一个贫困县,周围有着洈水水库和众多岛屿的优势山水资源,但均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从村内干部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周围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了高效利用,实现了乡村的有效治理。乡村旅游为湖北省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的风采,注入了新的发展商机,开创了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二)存在的问题

    1.乡村旅游监管主体权责不明确。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地区,并以乡村性为旅游吸引物的一种村野旅游形式,而湖北省部分乡村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的监管主体权责没有统一的划定标准。出现相互推脱和不担责任的现象,导致出现资源浪费、无效利用和恶性竞争等现象,难以达到预期规划效果,无法推动乡村治理模式的重构,不利于当地乡村旅游的平稳发展[5]。

    2.乡村性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后疫情时代,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推动我国旅游行业快速复苏的首选。湖北省有着发展乡村旅游丰富的优势资源,乡村特色文化内涵丰富,但部分地区在进行规划和建设时,未充分认识到乡村旅游的含义,过多地引入城市文化,忽视了乡村传统文化的利用与发扬,区域同类文化旅游竞争力不足。

    3.乡村旅游产品缺乏特色。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延伸乡村产业链的首要选择,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目前,湖北省多数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政府部门对其的干预和引导力度不足,使其缺乏有效的设计开发,未融合当地的民俗风情、自然风貌、生活习性等特色因素,产品形式单一且易复制性强。如十堰竹溪、宜昌石柱、恩施伍家台等特色茶文化乡村旅游产品,缺乏新意,核心吸引力不足[6]。如恩施建始县花坪镇现阶段的旅游产品主要是采摘、垂钓、观光等,都是一些常规性的产品形态,未设计沉浸式的体验项目,游客不能真正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乐趣,且部分体验费用设置偏高,让游客望而却步[7]。长此以往,当地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会逐渐被淘汰,从而降低了乡村旅游业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贡献率。

    4.基础设施投放力度不够。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增加游客吸引力和服务于游客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乡村旅游发展格局的重要要素之一,更是促进乡村生态宜居的基础保障[8]。目前,湖北部分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如“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恩施市崔家坝镇的滚龙坝村,村内明清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受其地理位置限制,村内公厕和公共休息场所建设数量少,卫生及环境不达标,民宿、饭店服务质量差,公共网络覆盖面积小且信号差,无法带给游客高品质的服务体验。此外,当地政府对于交通设施投放力度也不足。如黄陂区的木兰草原旅游目的地,交通不便,只能满足自驾游的游客,还有部分乡村道路狭长,公共交通分布少,致使很多乡村旅游无法实现串联发展,降低了游客的体验感和幸福感。

    5.乡村人才短板现象严重。乡村要发展,人才是核心。目前,湖北省部分地区受经济条件限制,地方政府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不够,致使本土人才管理和经营乡村产业的能力不足。如在旅游旺季,恩施州无证上岗的导游人数颇多,虽然前期进行了多次培训,但其对土家族民俗文化仍所知甚少,致使整个乡村旅游呈现低水平、松散运作的状态。虽然国家为支持乡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设置了“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一系列的岗位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受各方面原因影响,留在乡村的基层大学生少之又少,而本土大学生受生长环境的影响,更愿留在大城市发展,人才外流现象严重。打破乡村人才短板的局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首要任务,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一)明确部门主体职责,加强乡村治理成效

    乡村旅游是实现重构乡村治理模式的重要引擎,是乡村治理科学化的首要体现。省政府对乡村地区的旅游应进行系统的职责划分,明确乡村旅游“归谁管、如何管、管什么”等工作,做到“总体有规划,局部有秩序”的统筹发展,让乡村旅游实现产业布局系统化、品牌建设个性化、招商引资高效化和乡村开发整体化。其次,通过制定合理化的奖惩机制,营造良好的氛围,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让当地居民加入到乡村旅游的建设开发中,使乡村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实现有效治理和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二)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创建美丽特色乡村

    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灵魂,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石。首先,湖北省政府应大力引导各市、县、乡政府部门深入挖掘各地的优势文化资源,杜绝粗放地“依葫芦画瓢”发展乡村旅游,应创新乡村旅游新思路。如围绕绚丽多彩的恩施土家族的少数民族文化,开发民族婚俗、服饰等特色土家族乡村旅游,依托湘鄂西不朽的红色文化,借助话剧、情景剧等演绎模式让游客感受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和高尚情怀,带动乡村旅游的活力和感染力。其次,围绕湖北省特有的荆州三国文化、洪湖水文化、英山花文化、神农架原始文化等,精心打造“旅游+文化”系列的特色乡村,让当地居民在传承和交流中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信心,提升农民整体风貌,推进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为实现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乡村氛围。

    ■湖中彩虹|凌福平/摄

    (三)创新旅游特色产品,推进乡村产业联动发展

    湖北省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地方政府应当借助各区域特色乡村资源,发掘与“农”相关的乡土性旅游产品,完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一是创新“乡村+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将农业的种植、采摘等过程与乡村旅游业相融合,借助研学游等方式让游客通过观赏景观农业、体验农忙、参与农事竞赛等各农事产品形态拓展农事知识,体验互动式和沉浸式的特色乡村生活。二是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旅游片区的乡村旅游,加快建成武汉环城游憩休闲、江汉平原水乡、宜昌柑橘之乡、恩施土苗风情、鄂西北山地生态、鄂东四季花木六大乡村旅游片区的步伐,创新乡村旅游高端业态的集群发展模式,使农村地区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延伸农村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的经济基础。

    (四)补齐旅游设施短板,展现生态乡村新面貌

    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是实现农村生态宜居的基础保障,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地方政府应立足维护农村生态环境去发展乡村旅游,合理规划旅游基础设施,给游客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符合本土人的生活习性。一是建造符合乡村环境氛围的民宿、乡村景区标识、公共停车场和厕所、娱乐和休息设施,加大公共网络的覆盖面积,加强老年人、残疾人等便利化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以及居民生活居住条件,提升服务质量。二是加快推进全省各地的国道、省道、县道及乡村道路的建设工程,提升乡村旅游“最后一公里”的道路质量,提高乡村接待游客的承载力,实现乡村周边景点的联动发展。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人才是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人才振兴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要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应提高对专业人才引进的重视度,用人才带动乡村旅游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完善本土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参与各类技能培训,加强乡村旅游管理、服务、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工作,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有能力、懂旅游、有素质、懂管理的实用型人才。二是营造良好的人才选拔环境,唯才是举,凭能取酬,鼓励外出打工的本土人返乡参与家乡建设,增强其参与乡村建设的意愿,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与此同时,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毕业、退伍军人和城市高技术人才去“下乡入村”,打通人才回流的通道,使乡村旅游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注释:

    ①“一带六片区”即:将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划分为六个片区,包括武汉都市农业乡村旅游片区、宜昌桔都茶乡乡村旅游片区、恩施民族风情乡村旅游片区、鄂东四季花木乡村旅游片区、鄂西北山地生态乡村旅游片区、江汉平原水乡田园乡村旅游片区。同时,在此基础上,在中远期建成“长江乡村旅游带”。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 我们一起“云旅游”少儿科技(2022年4期)2022-04-14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家庭影院技术(2018年11期)2019-01-21小A去旅游好孩子画报(2018年7期)2018-10-11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旅游今古传奇·故事版(2016年24期)2017-02-07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中国火炬(2010年8期)2010-07-25

    推荐访问:乡村 湖北 振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