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四重阐释——基于对《共产党宣言》的考察

    时间:2023-05-27 17:00:2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李贤,张玉琛

    (1.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2.防灾科技学院, 河北 廊坊 065201)

    精神是国家、民族和政党的魂魄和脊骨。一个政党的生机、活力及发展的厚度,取决于其精神状态[1]。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折射出党百年伟大斗争和实践,体现党百年光辉的政治历程和风采、蕴含着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和密码。追本溯源,《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内蕴丰富的建党思想和建党精神,它的发表和运用,实现了思想的变革,影响了历史的发展。基于对《宣言》的考察,本文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四重意蕴,从学理上考察建党精神的内涵意蕴,从实践上论述建党精神内涵的现实体现。从理论和实践分析建党精神的内涵意蕴,有助于了解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内在本质,把握中国共产党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系,从而为赓续和弘扬建党精神、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和动力支持。

    坚持科学真理、坚守远大理想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支柱,内蕴于《宣言》之中。这一伟大著作针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弊病而发,散发着马克思主义科学和真理的沁香,透射出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光芒,指引着无产阶级发展的政治方向。

    第一,《宣言》散发着马克思主义科学和真理的沁香,虽经时间洗礼,但思想经久不衰,并获得传播和发展。体现在:其一,以全新的视野、丰富的观点和辩证方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用辩证和历史结合的方式打开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大门。对现实的观察思考及对以往旧哲学的辩证吸收,促使马克思创造性地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彻底改变了过去先哲们对社会发展的阐释。在此基础上,用唯物史观审视人类社会,探究商品的特性和运行规律,发现资本主义生产的“指挥棒”——剩余价值,揭示并阐发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对人类的终极命运进行深刻思考。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在肯定资产阶级所创造的成就时,辩证分析了现有的生产关系已经限制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从而预示资产阶级必然毁灭、无产阶级必然胜利这一真理性结论。其二,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奋力追求的目标。马克思批判了以往旧哲学的唯心性,将研究的立足点转向“现实的人”,始终探讨人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解放思想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在批判宗教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批判专制政治的政治解放运动基础上创新性提出的。通过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把人从对“物”的依赖中解放出来,强调用现实的物质手段改造变革社会,为人民争取现实的幸福,实现人民真正的自由解放。其三,在实践发展中与时俱进凸显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任何理论学说的真理性特征之一就是具有开放性,即时刻追随历史发展的足迹,不断在实践中丰富自身的学说并达到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从未宣称过自身已经穷尽了所有的真理和知识,从未将自己理论当作封闭僵化的思想体系,从未将自己的学说当作包治百病的“良方”和机械的教条。相反,针对《共产党宣言》中所论述的原理及其运用,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要“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5,“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3]。这深刻表明马克思主义是立足现实社会实践,从前人的思想理论中汲取营养,随社会历史条件而变化,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尽管跨越历史长河,马克思恩格斯无法预知未来的现实场景,但是他们的思想硕果中仍然具有超时代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共产党宣言》所阐释的具有洞见性、预测性的“成果”已经填补了时代的鸿沟[4]。

    第二,《宣言》透射出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光芒,指引着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人类历史的拓展和延续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其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追求真理的选择。纵观历史发展长河,人类对社会发展道路进行了诸多的探索,虽然就其本质来说,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要遵循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规律以及社会力量双方的对抗性冲突,是客观的、顺其自然的历史过程,但社会发展终究是需要人来参与其中,势必会存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改造印记。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把脉现实社会状况,发现了资本主义的“病灶”,提出确立无产阶级奋斗的终极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并鲜明指出共产主义革命是“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2]52。消灭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个历史进程的客观性和规律性确证了那些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者们”对于未来社会的空想,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非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其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社会实践中得到了确证。欧洲无产阶级政党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引导下,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积极发挥理论武装先锋的作用,自觉领导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推动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形成了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实现了质的跨越;
    二战后,各个新兴独立的亚非国家纷纷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本国具体实际结合,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宣言》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真理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样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发展方向,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坚守真理、追求理想展现了无产阶级的思想优势和信仰立场,是建党精神的思想根基,既关系着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又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诞生前,无数仁人志士用尽毕生精力践行救国救民的图存之路,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建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掀开中国革命新篇章。党的创始人李大钊详细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评价马克思的学说是一个“最大的发现”[5]。毛泽东曾回忆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经历,称自此之后“再也没有动摇过”[6]。革命先辈陈望道最早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积极引导仁人志士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正是革命先辈接受马克思主义并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才能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取得历史性的伟大成就。

    百年党史是一部共产党人追求真理、坚守理想的奋斗史。百年征程中,共产党人凭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胜信念,勇往直前,浴血奋战28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积极投身革命和建设的浪潮中,披荆斩棘、所向无敌,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折,党坚定理想信念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开启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邓小平曾指出,我们党能够历经千险、排除万难、冲破关隘、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7],理想信念是克敌制胜的重要秘诀。在东欧剧变的历史背景下,党毅然挺身并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之所以能攻坚克难、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根本原因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习近平曾鲜明指出马克思主义为共产党人塑造理想信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我们要学习和掌握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清醒认识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阶段目标不断完成的过程。因此,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8],坚定信仰信念,再创新时代的伟大辉煌。

    综上,信仰、理想信念是激励中国共产党战胜困难的“制胜法宝”。在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将一个四分五裂、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东方大国建设成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百年历程,一方面,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硕果累累,创新性地提出适应不同时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另一方面,在探索发展的征程上,创造性地开创了适合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中国共产党接续奋斗、践行为民初心、勇担民族使命奠定了基础。

    初心、使命反映了无产阶级的实践主旨,明确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目标和方向,体现了无产阶级的责任担当。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的初心和使命是伴随着自身思想理论的逐渐成熟和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是将无产阶级的初心和使命与人类解放的终极目标结合起来进行阐述的。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中,不仅意识到初心和使命只有通过无产阶级才能够完成,只有通过推翻私有制才能够实现,同时他们还认识到,无产阶级需要通过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才能够完成革命任务,强有力的政党是践行使命的保障。因此,《宣言》明确回答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凸显政党担当使命的实践主体地位,阐述政党坚守初心的客体对象,确立政党践行初心使命的策略目标。

    第一,明确回答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理解和把握初心使命提供了理论积淀。其一,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是巩固自身政治地位、坚定政治信念、树立政治立场、确立政治奋斗目标的重要条件。《宣言》运用阶级斗争理论,分析了无产阶级最初采用隐蔽的斗争方式,诸如破坏机器、厂房、生产工具等对抗资本主义制度,“直到战争爆发为公开的革命,无产阶级要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2]43。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而且鞭辟入里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经验和理论总结。在阐释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实现问题时,马克思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消灭私有制”[2]45。在探讨共产主义革命策略时,他们系统分析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消灭阶级、实现人类解放、实现共产主义。其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不是凭空提出的,而是以认识人类社会为前提因素,以尊重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尤其是资本主义发展规律为决定因素。人剥削人的阶级社会不是永世长存,它必然会被没有压迫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各被压迫阶级不可能提出消灭剥削的历史任务。资本主义社会却呈现出与以往社会不同的场景。伴随产业革命大幕的拉开和生产力的深度发展,资产阶级创造了自身无与伦比的成就,但也催化了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使其成为剥削制度的终结者。据此,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2]37。因此,无产阶级这把锋利的宝剑刺向资产阶级,并推翻资本统治是历史的必然。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存在的各种阶级力量发展状况、地位和性质后,鲜明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是革命实践的主体地位,必然地承担着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

    第二,凸显无产阶级政党担当使命的主体地位。《宣言》指明了肩负和实现历史使命的实践主体,不是别人,而是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通过考察现实社会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运动变化过程,充分认识到无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教育方面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正是由于无产阶级的这些困境和他们的一无所有,激发了他们强烈、彻底的革命性,用以摧毁现有的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的旧有统治,建立新世界。据此,“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9]437,这种真正的革命性使得无产阶级奋力击碎旧的链锁,从而实现人类的终极奋斗目标。这完全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他们用历史唯心主义作为考察社会的工具,将变革社会的力量寄托在少数天才人物身上;
    他们无法认识和把握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也看不到无产阶级强大的力量。因此,与空想社会主义者将无产阶级仅仅当作值得同情的对象不同的是,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并充分挖掘无产阶级政党的巨大力量,将无产阶级政党视为反抗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实践初心使命的有力武器,是向资本主义制度亮剑的实践主体。

    第三,表明无产阶级政党践行初心的客体对象。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详实的分析,探求到无产阶级摆脱现实困境和实现解放的现实条件,指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本质在于其践行初心的对象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42,这与过去的以“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2]42是完全不同的。正是通过分析两者的根本区别,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要唤醒“绝大多数”人的意识、动员和组织他们对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广大工人阶级和劳苦群众的觉醒壮大了无产阶级的队伍,使共产主义从神秘的幽灵变幻成一个刺破黑暗、指引方向的灯塔,照亮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航道。尽管社会发展斗转星移,共产党人随着形势变化不断改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但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初心始终坚如磐石。

    第四,确立无产阶级政党实现初心使命的奋斗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和指挥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的革命运动中发现,工人运动的分散性、无组织性以及革命力量弱小等是导致革命运动屡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据此,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提出了“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2]44的近期目标,指出要组织、引导广大工人阶级加入到革命运动中,团结、壮大无产阶级的力量,通过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推翻旧有制度,最终夺取政权。这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行动方向,进一步壮大了革命队伍,为推翻资产阶级奠定阶级基础。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阐释了无产阶级的长期目标和最高纲领,即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10]践行初心使命贯穿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百年历程,是建党精神的历史主线。初心和使命的形成,记载了中国共产党这艘巨轮航行的历史轨迹,一以贯之地体现在党奋斗拼搏的历史中。百年辉煌党史,见证了我们党不仅是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党,更是一个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政党,体现了党的责任担当精神。

    党成立初期,积极探讨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把为人民谋幸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早期党的纲领章程中,彰显了党的建党初心。革命时期,无数先辈积极践行救民于水火、实现独立发展的初心使命,归根到底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11]。党团结带领人民通过革命暴力和武装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实现国家和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变落后局面、实现经济发展、满足人们需求是这一时期党的使命和愿景。为了实现目标,一方面重视工业发展,推进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强调工业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密切关系,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实现人民幸福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强调坚定不移坚持群众路线,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践行初心的根本要求,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只有站稳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真正为人民谋幸福。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成功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放发展生产力、摆脱贫困、实现人民富裕是党在新时期的初心使命。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发展生产力,使广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创造出新的伟大成就,践行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摆脱积贫积弱、实现自立富裕,迎来富国强民的伟大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立足“两个大局”,站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12]的立场,把“为民”的初心作为治国理政的起始点,把解决和平衡社会主要矛盾作为开展工作的关键点,把创建美好社会图景和实现民族复兴作为落脚点。通过激发和调动人们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推进利民惠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将新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人民群众享受了更大的实惠。

    历史证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党始终恪守的承诺,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具体体现。尽管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环境和条件不同,但无数社会建设者始终胸怀为国为党为民的抱负和理想,以不畏艰险、不惧牺牲、奋力拼搏的精神践行着党的初心使命。

    纵观悠久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是直线式的,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曲折;
    历史的长河是滚滚向前的,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逆流。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但这并不代表着它能够一帆风顺。面对诸多的曲折和逆流,无产阶级始终保有革命性、斗争性。革命性和斗争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特征。无产阶级的革命性产生于工业革命之中,来源于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贯穿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要革命就必须有斗争,斗争是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宣言》内蕴丰富的革命精神,包含着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斗争,它以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宣布“两个必然”,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精神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无产阶级在斗争中产生、成长、壮大,并展现出勇敢革命的本性。斗争精神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品格,表现为不畏艰险、积极进取、敢于批判、勇于开拓的思维和精神状态。针对1848年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这次革命到处都是由工人阶级干的,构筑街垒和流血牺牲的都是工人阶级。”[2]25面对敌人的进攻,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无产阶级始终保持乐观精神,走在革命前列,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用鲜血染红革命战旗。

    第二,无产阶级的革命不同于以往任何阶级革命。《宣言》揭示出资产阶级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无产阶级要推翻旧有制度、建立新的制度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方式消灭全部至今存在的占有方式。“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13],有暴力意味着有斗争,而斗争则意味着要有牺牲。不怕牺牲、顽强斗争成为无产阶级与生俱来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是敲碎沉重枷锁、实现新自由的“钥匙”。

    第三,新的生产关系建立后,为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无产阶级政党要不断进行革命。这就要求无产阶级要具备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马克思认为,虽然只有通过不断革命或改革,社会才能获得前进,但是对处于共产主义初级阶段来说,由于它刚刚萌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9]434,要消除旧有因素影响就必须发挥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因此可以说,无产阶级必须将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斗争精神贯穿社会历史发展全过程,进而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风度和气质,是革命风貌的高度总结,是建党精神的政治底色。建党精神蕴含的革命精神是党进行社会革命、自我革命、践行初心使命,推动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14]。无数党员不惧牺牲、顽强斗争的奋斗历程,铸就了辉煌百年党史,打造出人民幸福生活。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共产党人都能够经受住各种磨难和考验,都能够在面对危机时奋不顾身,在应对挑战时坚忍不拔,在遭遇险境时一往无前。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贯穿党的百年历史发展实践,锻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深深镌刻在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气概和浴血奋斗获得的。从党的诞生到新中国成立,无数革命先辈前赴后继,用鲜血铸就反抗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反动统治者的坚固城墙,建立、巩固了新生政权,保障了人民权益,用生命诠释“革命胜利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拱手相让的,而是用流血牺牲换来的”[15],生动注解了“不畏牺牲、顽强斗争”的建党精神。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党带领人民在极为艰难的环境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这些成就展示了无数劳动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拼搏奋斗精神。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内外复杂环境,无数建设者发扬“不怕苦、不怕累、顽强奋斗”的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呕心沥血,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实现了国家从百废待兴、一穷二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飞跃,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不断前进。改革建设新时期,党带领人民以“冲破思想桎梏,杀出一条血路”的拓荒勇气,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探别人没探过的险,在荆棘丛生、暗流涌动的现代化建设征程中付出艰辛的努力,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明方向。进入新时代,党中央以“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坚定信念,带领人民把追求美好生活、实现民族复兴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作为重要任务,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使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创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奇迹。

    不同历史时期,尽管“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建党精神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但归根结底,其本质是不变的。在百年实践中,党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发展,开展了震天动地的斗争,接受了大风大浪的考验。面对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建设时期的内外困境、改革时期的复杂形势以及新时代的多重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不懈奋斗的意志和敢于牺牲的勇气,葆有对党和人民的情怀,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践行对党和人民的诺言。

    忠诚体现无产阶级的政治品质,是对无产阶级的基本要求,是党性的集中体现;
    不负人民体现无产阶级的政治态度,是无产阶级的永恒初心,是人民性的体现。《共产党宣言》彰显了无产阶级忠诚为党、不负人民的价值情怀。一方面,《宣言》散发着对党忠诚的魅力,将忠诚深刻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2]66这不仅体现出共产党人英勇斗争、不畏险阻的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信仰,更揭示出共产党人对党忠诚,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为人坦诚、光明磊落,对党不隐藏自己的观点与意图。作为同资产阶级对抗的新生力量,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目的是为广大劳苦民众谋利益,具有彻底的革命性,鲜明体现共产党人的忠诚立场和对劳动群众的忠诚之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53这是共产党人忠诚共产主义事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原因,深深镌刻在《共产党宣言》中,未曾改变。另一方面,《宣言》透露出不负人民的光芒,将人民镌刻成经久不衰的主旋律。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6]。这表明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利益是一致的,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反映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人民性。共产党人只有动员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才能暴力推翻旧有制度,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无产阶级忠于党和人民,以人民为主体,探寻人类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向往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共产主义社会。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反映了无产阶级的价值立场,是建党精神的价值归宿。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两者辩证统一、密不可分。对党忠诚要求党员要以不负人民为价值指向,忠诚于党和人民,重视党和人民根本的利益。不负人民要求党员要坚定人民立场,要以对党忠诚为先决条件,没有对党的组织、章程、纲领的忠诚和认可,就不会忠诚服务于人民。

    纵观历史,中国共产党这艘巨轮从启航至今,之所以能够冲破重重风浪在绝处逢生,能够躲过暗礁险滩化险为夷,靠的就是无数共产党员对党忠诚,靠的是坚守人民立场,不负人民。

    第一,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共产党员对党忠诚的历史。党成立初期,在一大党纲中严格把控入党环节,把对党忠诚作为入党的首要条件,从思想、行动上划清与资产阶级和其他党派的界限。二大党章中要求共产党员要“忠实为本党服务”,从思想和行动上作出明确规定。正是无数革命先烈拥护党的领导、恪守党章规定,用热血和生命践行对党的忠诚,才能扭转局势,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正是凭借对党忠诚,英勇斗争的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才创造出一个个奇迹,最终夺取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后,面对国内诸多阻力和国际敌对势力颠覆、渗透、打压,共产党人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共产党员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获得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确立了政党的权威。正是在此基础上,广大党员将忠诚融于血脉,将人民镌刻心中,攻坚克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伟大胜利。

    第二,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共产党忠诚于民、服务于民的历史,体现党的人民立场。忠诚于民、服务于民,始终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坚守人民立场的生动体现。百年风云变幻,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扎根群众、组织革命,依靠和带领人民群众开辟革命根据地,反抗外国侵略和本国压迫和剥削,实现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
    积极动员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满足人民需求,巩固政权稳定;
    领导人民推行改革开放,不断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日益充裕,夯实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基。进入新时代,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奋斗目标,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力同心、接续奋斗,啃下了一个个难啃的骨头,解决了一个个难解决的问题,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伟大成就,为现代化强国建设、美好生活和民族复兴的实现奠定基础。

    基于对《共产党宣言》的考察,建党精神不是抽象的、凭空产生的,而是具体的,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宣言》蕴含着无产阶级政党创立、建设过程中展现的伟大精神,为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理论依据。立足经典文献,深入探究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深刻理解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绝不是口号,而是融入共产党员血脉中的基因;
    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脚踏实地、引领时代、改变世界的具体行动。有助于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坚守初心使命,用伟大革命精神践行对党和人民的诺言;
    有助于弘扬和赓续伟大建党精神,在伟大精神的激励和指引下谱写新时代的壮丽华章。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宣言建党 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节选)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湘潮(上半月)(2021年10期)2021-12-02建党百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建党百年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1年7期)2021-10-13庆祝建党百年(五阙)水上消防(2021年3期)2021-08-21青春宣言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Father"s Day考试与评价·高二版(2020年6期)2020-09-10柔软宣言小资CHIC!ELEGANCE(2019年26期)2019-08-28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8期)2016-12-26《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新湘评论·下半月(2016年9期)2016-11-10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宣言 建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