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面向钢铁烧结烟气NOx,吸附净化的吸附剂特性

    时间:2023-01-15 12:55: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刘应书,吴晓永,李子宜✉,杨 雄,刘文海,侯环宇,邢 奕,李金娟

    1) 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2) 河钢集团钢研总院,石家庄 050023

    3)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25

    燃料燃烧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1-2],钢铁、火电行业烟气已先后执行NOx超低排放标准(≤50 mg·m-3)[3-4],NOx净化是大气污染控制的重要问题[5-6].NOx的净化方法主要有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和吸附法.目前,SCR、SNCR 法已经得到了工业应用[7-8],而吸附法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9].吸附法可通过吸附剂将NOx深度捕集使烟气得到净化而排放,捕集在吸附剂上的NOx通过加热再生得到解吸[10],解吸的NOx可进一步分离提纯,形成工业气体产品[11],实现NOx变废为宝.因此,烟气中NOx吸附净化具有重要的研究开发意义,其核心是吸附剂的研发.

    吸附剂兼具较优NOx吸附、解吸性能是确保烟气NOx吸附净化长效运行的关键.在NOx吸附特性方面,前人基于活性炭[12]、金属有机骨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13]、金属氧化物[14]、沸石分子筛[15]等吸附材料做了系列研究.相较烟气中的其他组分,NOx吸附量普遍偏低,其主要原因在于烟气NOx中90%以上为NO[16],其作为超临界气体物理吸附量小[17-18],剩余的少量NO2具有较高物理吸附量[19],但贡献有限.诸多研究表明,提升NOx吸附量的关键是促进NO 向NO2的催化氧化[20-21],以NO2作为NOx吸附相主体;
    同时,吸附剂再生时可得到以NO2为主的NOx解吸气,易于通过加压冷凝将NO2(标准沸点:294.15 K)液化,实现低能耗NOx回收[22].在NOx解吸方面,降低NOx脱附温度是减少工艺能耗、缩短切换周期、提高吸附剂使用效率及寿命的关键.活性碳的NOx脱附温度为393~663 K[23],接近或高于其焖燃点(423 K[24]),存在爆燃风险[25];
    MOFs 的NOx脱附温度为453~633 K[26],不利于其配位结构的稳定,存在坍塌风险[27];
    金属氧化物则因与NOx较强的作用而需要更高的脱附温度,可达773 K[14],存在设备高温安全风险.综上,NOx吸附剂不仅要求具有足够NO 催化氧化性能与NOx吸附容量,且需具备较强热稳定性,这使得实用型高效NOx吸附剂的可选范围较窄,研发存在挑战.

    沸石分子筛作为硅铝酸盐晶体,具有合适的限域催化孔道尺寸与阳离子位点[13]、高比表面积与孔容以及较强的热稳定性.Zhang 等[28]发现Cu2+负载不同分子筛的单组分NO 吸附量排序为MFI>OFF/ERI>MOR>LTL>FER>FAU;
    邢娜等[15]研究了ZSM-5、13X、SAPO、Y、β 和A 型沸石的NOx的吸附脱附性能,表明有氧条件下,13X 的NOx吸附量最高,但并未展示穿透曲线,ZSM-5 分子筛兼具较高的NOx吸附量与较低的脱附温度;
    Liu 等[29]和游洋等[30]在298 K 下测定了ZSM-5 的NOx吸附等温线,得到NOx饱和吸附量为1.50 mmol·g-1,在实际烟气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吸附-脱附循环(≥16次)性能.可见,分子筛是工业应用前景较高的NOx吸附剂,但目前钢铁、火电行业已实施NOx超低排放标准,面向NOx超低排放标准的分子筛吸附剂则鲜有研究,对于NOx吸附净化深度、吸附温度的影响、吸附穿透特性及吸附动力学、NO(原料气)向NO2(解吸气)的转化等实际应用问题,尚缺乏系统认识.

    本文从钢铁烧结烟气NOx吸附净化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硅铝比H-ZSM-5、13X、NaY、金属氧化物、硅铝胶等不同吸附剂的NOx吸附、脱附特性,基于优选H-ZSM-5 研究了NOx吸附动力学及硅铝比、吸附温度对NOx吸附的影响,分析得到实用型NOx吸附剂的优势特征,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1.1 吸附剂和表征方法

    本文所选用的吸附剂包括:H 型ZSM-5 沸石(天津元立化工有限公司),硅铝比(w(SiO2)/w(Al2O3))分别为25(H-ZSM-5_25)、38(H-ZSM-5_38)、198(HZSM-5_198)、13X 沸石、NaY 沸石和Si-Al gel 硅铝胶(大连催化剂厂),Fe-Mn-Ce 铁锰铈复合金属氧化物(基于共沉淀法自行制备[31]).采用物理吸附仪(Autosorb-1-C,Quantachrome Instruments,美国)表征吸附剂的孔道特性,测量87 K 下Ar 吸附-脱附等温线,基于BET 法(Brunauer-Emmett-Teller measurements)获得比表面积,基于非局部密度泛函理论(NLDFT)获得孔径分布和平均孔径[32-33],基于P/P0=0.99(P为87 K 下Ar 的实际压力,Pa;
    P0为87 K下Ar 的饱和蒸气压,Pa)时的Ar 吸附量获得总孔容.

    1.2 NOx 吸附穿透实验

    NOx吸附实验流程示意图如图1 所示.实验所需气体由气瓶提供,分别为N2(纯度>99.999%)、O2(纯度>99.999%)和NO 标准气(NO 体积分数为0.5%,平衡气为N2).通过质量流量计(CS200A,七星华创,中国)控制气流量,以1 L·min-1(体积空速10000 h-1)、NOx质量浓度(C0)为360±10 mg·m-3(342±5 mg·m-3NO、18±5 mg·m-3NO2、体积分数14%的 O2、平衡气N2)的原料气(模拟烧结烟气)进行NOx吸附实验.将800 mg 吸附剂装入长23 mm、外径6 mm、内径4 mm 的石英管中,再将石英管置于控温套管中.吸附前、后的NOx浓度由烟气分析仪(Vario plus,MRU,德国)检测.加热套管可改变吸附温度,用以探究温度对NOx吸附的影响.

    图1 NOx 吸附实验系统Fig.1 NOx adsorption experimental system

    吸附剂在200 mL·min-1的N2吹扫下进行预处理,以10 K·min-1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73 K 并维持90 min,随后进行NOx吸附实验.吸附柱出口NOx质量浓度(Ci)达到95%C0即认为吸附穿透,绘制穿透曲线.吸附量定义为:

    式中:S为NOx吸附量,mmol·g-1;
    Q为气体流 量,L·min-1;
    t为从开始到Ci=C0时的时间,min;
    m为吸附剂的质量,g;
    Vm为气体摩尔体积,取24.5 L·mol-1(101 kPa,298 K).

    1.3 脱附实验

    为了探究吸附剂的脱附性能,基于NOx吸附实验台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对饱和的吸附剂进行测试.NOx吸附实验结束后,以1 L·min-1的N2吹扫吸附剂,先预处理2~3 min,直至NOx质量浓度为0 mg·m-3,再以10 K·min-1的升温速率进行TPD实验,记录NOx浓度变化,直至温度为773 K.绘制脱附曲线以探究脱附峰的分布和峰值对应的温度.

    1.4 吸附动力学实验

    通过热重分析仪(Q50,TA Instruments,美国)测量吸附剂的吸附速率曲线.将30~35 mg 吸附剂置于分析仪的石英吊篮中,原料气流量为100 mL·min-1,各组分浓度如1.2 节所述.在100 mL·min-1的N2的吹扫下进行预处理,以10 K·min-1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73 K 并维持60 min,随后在298 K 下进行热重吸附实验.当吸附剂重量变化在10 min 内小于0.001 mg 时即认为实验结束,基于热重曲线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吸附速率曲线.

    NOx的吸附包含三个速率控制步骤:颗粒内扩散、NO 在孔道内的催化氧化和NO2吸附.本文采用线性驱动力(Linear driving force,LDF)模型[34-36]拟合初始阶段的吸附速率曲线,得到NOx在H-ZSM-5上的吸附传质系数.LDF 模型的动力学方程如下式所示:

    式中:F=qt/qe;
    qe为颗粒平衡吸附量,mmol·g-1;
    qt为颗粒平均瞬时吸附量,mmol·g-1;
    t为吸附时间,s;
    ki为LDF 模型的吸附传质系数,ki=15De/r2;
    De为有效扩散系数;
    r为H-ZSM-5 颗粒直径,对任意形状的颗粒,有r=3V/A[37],V为吸附剂体积,mm3,A为吸附剂外表面积,mm2.

    2.1 吸附剂孔道特性

    各吸附剂的孔径分布、等温线和BET 比表面积、孔隙容量分别示于图2 和表1.各吸附剂BET 比表面积排序为:NaY>Si-Al gel>H-ZSM-5_1 9 8>1 3 X>H-Z S M-5_2 5>H-Z S M-5_38>Fe-Mn-Ce,孔隙容量顺序为:13X>HZSM-5_198=Si-Al gel>NaY>H-ZSM-5_25>HZSM-5_38>Fe-Mn-Ce.由图2 可知,分子筛吸附剂均具有高度发达的微孔结构,Si-Al gel 微孔较少,而Fe-Mn-Ce 则只有少量介孔,吸附剂主孔径从大到小顺序为:Fe-Mn-Ce>Si-Al gel>NaY>13X>H-ZSM-5_198>H-ZSM-5_38>H-ZSM-5_25.

    图2 孔径分布及87 K 下Ar 的吸附等温线Fig.2 Pore size distributions and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Ar at 87 K

    表1 吸附剂的物理参数及NOx 吸附量Table 1 Physical parameters and NOx adsorption capacity of adsorbents

    2.2 NOx 吸附穿透特性

    NOx在各吸附剂上的穿透曲线(398 K)如图3 所示,所得吸附量(表1)排序为:H-ZSM-5_25>Fe -Mn -Ce>13X>H-ZSM-5_38>NaY>Si -Al gel>H-ZSM-5_198.从穿透曲线可以看出,NaY、Si-Al gel、H-ZSM-5_198 在实验开始即NOx穿透(30 s),几乎没有NOx吸附量.13X 虽然有较长的穿透时间和较高的吸附量(0.181 mmol·g-1),但吸附穿透过程中始终未能将Ci降至超低排放的限值(50 mg·m-3)以下,无法满足NOx超低排放要求.相较而言,H-ZSM-5_25、H-ZSM-5_38、Fe-Mn-Ce 在实验开始阶段可将Ci降至接近0 mg·m-3,即可达到将近100%的NOx脱除效率,满足NOx超低排放净化要求,NOx吸附量分别为0.206、0.127、0.200 mmol·g-1.从表1 可以看出,NOx吸附量与BET 比表面积及孔容的相关性并不强.

    图3 各吸附剂的NOx 穿透曲线(398 K)Fig.3 NOx breakthrough curves on adsorbents (398 K)

    上述分子筛吸附剂中,13X 的NOx吸附量高于同为FAU 结构的NaY、H-ZSM-5_25 的NOx吸附量高于同为MFI 结构的H-ZSM-5_38 和H-ZSM-5_198,其原因在于较低硅铝比分子筛具有更多阳离子吸附位点.13X 的NOx净化深度不足,可能是因为其较大的孔径及FAU 超笼体积不利于NO 催化氧化,但其较高的表面积及较多的阳离子位点使其仍具一定NO 吸附量,因而呈现较长且较缓的吸附穿透.H-ZSM-5_25、H-ZSM-5_38 具有较高的NOx吸附量,可能是源于在含氧条件下的NO—NO2转化.为此,对有、无氧条件下NO 在H-ZSM-5_25 上的穿透曲线进行了比对,如图4 所示.结果表明,无氧条件下NO 几乎瞬间穿透,吸附量仅为0.185 mmol·g-1,远低于含氧条件下的0.705 mmol·g-1.此外,前人研究亦表明,NO 氧化在NOx吸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38],H-ZSM-5_25 的主孔径(0.68 nm)及孔道结构亦可能利于促进NO 与O2反应形成NO2,使其兼具NOx净化深度与容量,这与Zhang 等[28]发现的结果一致,即ZSM-5 结构具有合适的最大包含球直径(0.64 nm)和最大自由球径(0.47 nm),利于通过合适的孔壁范德华力作用获得较高的NO 氧化效率.Fe-Mn-Ce 金属氧化物较高的NOx净化深度与其较活泼的表面催化活性密切相关,但可能受限于较低的比表面积,NOx吸附量不及H-ZSM-5_25.

    图4 H-ZSM-5_25 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NOx 穿透曲线(298 K)Fig.4 NOx breakthrough curves of H-ZSM-5_25 with and without oxygen (298 K)

    2.3 NOx 脱附特性

    NOx在各吸附剂上的TPD 曲线如图5(a)所示,可以看出4 种NOx吸附量较高的吸附剂具有显著的脱附峰,其中Fe-Mn-Ce 上的NOx脱附单峰覆盖整个实验温度范围,在570 K 达到峰值,而3 种分子筛均展现双峰或三峰NOx脱附曲线,体现了多种NOx吸附作用[39].H-ZSM-5_25、H-ZSM-5_38分别在400~470 K 和550~770 K 两个温度区间内有明显的NOx脱附峰,H-ZSM-5_25 在450 K 以下即完成低温峰对应的NOx脱附,在所有吸附剂中拥有最低的脱附温度;
    13X 在470、530 和750 K 分别存在脱附峰,无论是低温区还是高温区,脱附温度均高于H-ZSM-5.图5(b)给出了各吸附剂NOx解吸气中NO 与NO2的含量,所有吸附剂中以NO2为NOx解吸气主体的吸附材料仅有H-ZSM-5_25、H-ZSM-5_38,其余者均以NO 为主体,体现了两种H-ZSM-5 沸石在吸-脱附过程中有着较强的NO 催化氧化能力,可将NO 和NO2体积比为19:1 的NOx原料气转化为NO 和NO2体积比约为1:3 的NOx解吸气,NO2的提浓比可达57 倍[29].相比之下,Fe-Mn-Ce 解吸气中NO 和NO2约为1.5:1,NO2的提浓比仅为13 倍,其余材料则更低,在吸-脱附过程中的NO 转化能力有限.在实际NOx资源化过程中,NO 作为永久气体不易被回收,NO2冷凝液化是从解吸气中分离回收NOx的重要路径.因此,从实际应用角度而言,以HZSM-5 作为烟气NOx净化的吸附剂,兼具高吸附量、低脱附温度、利于资源化等优势,可基于该材料,进一步分析吸附温度、硅铝比对NOx吸附的影响规律.

    2.4 不同温度下两种硅铝比H-ZSM-5 上的NOx吸附特性

    H-ZSM-5_25、H-ZSM-5_38 在不同温度下的NOx穿透曲线如图6 所示.可以看出,穿透曲线均呈S 型,随着温度的升高,穿透曲线的斜率增大,穿透时间减小,分别体现了吸附速率、吸附量的减小.图7 汇总了两种H-ZSM-5 的NOx吸附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H-ZSM-5_25 的NOx吸附量始终高于H-ZSM-5_38,这可能与H-ZSM-5_25 具备更多的阳离子位点、更小的主孔径(表1)从而具有更强的NO 氧化性能或NO2吸附强度相关[40-41].考虑到NO2物理吸附(放热过程)在NOx吸附量中占据主导作用,温度的升高可降低NOx吸附量,因此,吸附温度对NO2吸附占比高的H-ZSM-5_25(图5(b))的影响较H-ZSM-5_38 更为显著.

    图5 NOx 在各吸附剂的程序性升温脱附(TPD)曲线(a)和NO 与NO2 含量图(b)Fig.5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curves of NOx (a) and amounts of NO and NO2 (b) in the desorbed gas on each adsorbent

    图6 不同硅铝比的H-ZSM-5 在不同温度下的穿透曲线Fig.6 Breakthrough curves of H-ZSM-5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for different Si-Al ratios

    图7 H-ZSM-5_25、H-ZSM-5_38 的NOx 吸附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Fig.7 Variation curves of the NOx absorption capacity with temperature for H-ZSM-5_25 and H-ZSM-5_38

    从图7 还可看出,相同温度下,H-ZSM-5_38 穿透曲线比H-ZSM-5_25 更陡峭,体现了前者较后者具有更高的NOx吸附速率.图8 给出了NOx在两种H-ZSM-5 上的吸附速率曲线(298 K)和初始阶段的LDF 模型拟合结果(拟合参数见表2),拟合相关系数R2均高于0.99,显示了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在吸附初期,H-ZSM-5_38 的NOx吸附速率高于H-ZSM-5_25,NOx分别经过约8 h 和11 h 在HZSM-5_38 和H-ZSM-5_25 上达到吸附平衡.H-ZSM-5_38 的传质系数(ki=2.19×10-4)高于H-ZSM-5_25(ki=1.14×10-4),具备较快的吸附速度.考虑到NO、NO2的动力学直径分别为0.31 nm、0.33 nm[42],H-ZSM-5_38 的微孔主孔径(0.72 nm)大于H-ZSM-5_25(0.68 nm),因此更有利于NO2吸附传质,体现出更高的传质效率,进而有更高的NOx吸附速率.

    图8 H-ZSM-5_25、H-ZSM-5_38 的吸附速率曲线(298 K)及LDF 模型拟合曲线Fig.8 Adsorption uptake curves (298 K) of H-ZSM-5_25 and H-ZSM-5_38 along with linear driving force model fitting curves

    表2 LDF 模型拟合参数Table 2 Linear driving force model fitting parameters

    (1)基于孔道特性表征、吸附穿透及动力学实验与程序升温脱附系列实验,发现相较硅铝胶、金属氧化物以及其他沸石,在吸附特性方面,中低硅铝比H-ZSM-5 兼具满足超低排放限值的净化深度(吸附穿透前净化效率~100%)与较高的NOx吸附量(0.206 mmol·g-1);
    在脱附特性方面,中低硅铝比H-ZSM-5 呈现双脱附峰,低温区脱附温度(400~470 K)较低,并可获得更易于资源化的NOx解吸气(NO2占比更高),因而可作为优选吸附剂.

    (2)针对不同硅铝比H-ZSM-5,温度升高(298~398 K),NOx吸附量均减小;
    相较H-ZSM-5_38,具备更多的阳离子位点的H-ZSM-5_25 在各温度下的NOx吸附量均较高、吸附量随温度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

    (3)吸附动力学方面,微孔主孔径较大的HZSM-5_38 具有更高的NOx吸附传质系数,约为相较H-ZSM-5_25 上的2 倍.

    猜你喜欢 沸石分子筛吸附剂 沸石吸附剂在CO2捕集领域的研究进展当代化工研究(2022年19期)2022-11-04铜基改性吸附剂对磷化氢的吸附去除研究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22年11期)2022-11-01纳米薄层ZSM-5 分子筛的低成本合成及其催化裂解性能石油化工(2022年9期)2022-10-19Zr-Mg改性吸附剂捕集热解气中CO2的实验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7期)2022-10-13沸石的改性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辽宁化工(2022年8期)2022-08-27调节添加剂用量选择性合成SAPO-15和SAPO-34分子筛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3期)2022-07-06Fenton试剂作为·OH引发剂的超细纳米ZSM-5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催化MTG反应性能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2年1期)2022-03-29净水污泥柠檬酸钠改性焙烧制备陶粒吸附剂及其对废水中氨氮吸附性能的研究安全与环境工程(2021年5期)2021-10-08蒸馏定铵法测定沸石粉吸氨量湖南饲料(2021年3期)2021-07-28天然沸石对染料的吸附研究绿色科技(2020年12期)2020-08-03

    推荐访问:吸附剂 烧结 烟气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