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小组讨论模式对大学生创造力影响的循证研究

    时间:2022-12-09 17:35: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高 巍 李欣雨 何雨丹 邓诗弋 陈茜屿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目标[1]。为全面提升教育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力,需要推动教育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方式。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2]。作为未来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主力军,大学生的创造力水平是影响未来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关键要素。

    长期以来,相关研究已证明小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钱国英等指出小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3]。祖绍萍等证明小组讨论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4]。高巍指出学习者之间的充分互动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热情,深度参与课堂学习[5]。探寻科学有效的小组讨论模式,成为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向。但目前国内对小组讨论的研究多集中于小组讨论在学生学习成绩[6]、心理发展[7]等方面的影响与评估,鲜见小组讨论模式对创造力影响的深入考察。在了解过去研究和当前实际需要的基础上,本研究旨在查析我国高等院校小组讨论模式的现状与问题,探讨促进创造力发展的小组讨论模式的特征,助力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化。

    1.1 核心概念

    本研究中的“小组讨论”主要指大学课堂中由两名及以上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所进行的基于学习内容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阐明观点、论辩、提问或回答问题,并对彼此的表达做出反馈。本研究中的“创造力”原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8]。基于此,本研究对创造力进行操作化定义,将创造力划分为“有效性”与“创造性”两个一级维度[9]。

    1.2 研究方案1.2.1 研究目标

    (1) 对讨论的实证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厘清我国高等院校小组讨论的具体模式;

    (2) 深入研究与归纳小组讨论中的交互关系,探讨促进创造力提升的小组讨论模式的特征;

    (3) 积极响应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为我国高等院校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提供科学的建议。

    1.2.2研究工具

    (1) Coding Scheme for Group Creativity编码系统。本研究应用Coding Scheme for Group Creativity(以下简写为CSGC)编码系统作为研究工具。此编码系统将创意作为焦点事件,以描述群体互动活动的编码工具[1 0]。系康奈尔大学团队于2013年研发,专门研究集体创造性过程。该系统通过对音频录音的完整转录,将原始资料转化为若干种创意维度(如表1所示)。编码类别遵循创意理论,包括创意的产生说明、创意的评估说明与创意的决定说明,在维度建构、样本选取与录音编码等层面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表1 编码系统分类说明表

    (2) 小组合作可视化模式图。小组合作可视化模式图(如图1所示)可根据样本材料,梳理在会议中引入、讨论和决定创意的时间与方式[1 1],并结合相关主题文献,归纳样本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对模式进行分类。

    图1 小组合作可视化模式图例图

    1.2.3研究过程与方法

    研究总体思路按照“编码系统构建—样本收集—分析编码—评估总结”展开(见图2)。研究前,查阅大量文献,深入研究CSGC编码系统和小组合作可视化模式图,确保研究在对小组合作的科学认识以及对编码系统的精准把握的条件下进行。研究从如下两大方面展开。

    图2 研究过程图

    其一,大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基本模式。收集多个小组在不同课堂、不同讨论任务背景下的合作讨论视频与录音材料,并根据本土化后的编码系统对小组合作的具体方法、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不同的小组合作模式。

    其二,小组合作模式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通过定义评估,研制《大学生小组讨论模式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一致性评估手册》,并邀请专家通过一致性评估手段,对不同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创造力进行初步评估,找出其中最具创造力小组的合作模式,并总结归纳影响小组合作创造力的因素,从而进一步探究如何提高大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创造力。

    1.2.4团队创造力评估

    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与评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1 2]。本研究中,团队创造力的评估采用定义评估与一致性评估法,聘请8位部属师范大学相关专业专家(事先不知道研究内容)使用7分制对72段讨论材料在“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和“内容的整体质量”两大方面进行评分。

    1.3 调查样本的选择

    调查样本的选择兼顾了不同专业背景、课堂性质及讨论任务对小组讨论过程的影响,选取以课堂展示为目的、需要共同解决课程任务的小组讨论,分别收集了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河北地质大学、湖南大学等6所高校学生的小组讨论录音资料共27份,其中19份为专业课讨论录音,1份为公共课讨论录音,2份为选修课讨论录音,另外5份为其他课程讨论录音。材料总时长约1 020分钟。由于课程性质、小组成员学术能力及讨论引导者能力等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多种小组合作讨论模式。

    2.1 材料编码情况及模式总结

    由于意识活动的抽象性与不可视性,视频分析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将过程可视化[1 3]。本研究根据CSGC编码系统,将27个视频分成了72个视频片段,并进行时间结构编码,从中总结了3个讨论部分的特征(见表2)。综合讨论特征,研究归纳出4种小组讨论模式:连续型小组讨论、平行型小组讨论、复合型小组讨论与特殊型小组讨论。

    表2 讨论特征及其构成

    2.1.1连续型小组讨论模式(O1+A1+D3)

    连续型小组讨论模式最显著的特征是讨论过程的3个主要环节连接紧密。小组成员在创意中都按照“创意提出→创意评估→创意决策”的顺序进行。整个讨论过程紧密连续且较有逻辑性。在这类讨论模式下,讨论偏题的情况几乎不会发生,讨论内容清晰有序,创意的通过率较高,讨论效率较高。经典案例如以“曹操出行的核心竞争力”为讨论任务的小组讨论。此讨论中,小组以简介曹操出行及其优势为讨论任务。

    A:我总结的核心竞争力有4个,我们首先来说一下这个模仿成本。如果滴滴要模仿曹操出行,那么它首先就需要把所有车辆换成低碳排放的车型。

    B:对,且需要换成同一型号的车。

    C:他们的司机也受过伦敦出租车司机服务标准的培训。司机除了培训外招募条件是有一定就业经验,无犯罪记录,28~55岁的,还有退伍军人转职(的司机),所以司机素质普遍比较高。

    A:那确实比滴滴更好。那么滴滴或其他网约车平台要模仿曹操出行的模范成本就会很大,在人力资源、车辆型号更换等方面都会有较大差额。

    B/C:嗯。

    据此可见,在单个创意中,小组成员积极进行交流及评估,并在创意讨论末尾给出明确的决策。小组最终创意通过率达到93.75%。

    2.1.2平行型小组讨论模式(O2+A1+D3)

    平行型小组讨论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对多个创意同时进行讨论,创意间通常有较强的逻辑联系。该模式下易产生较多创意,评估阶段较充分连续,被否定的创意较多。经典案例如以“如何评价合作效率”为讨论任务的小组讨论。该讨论中,小组以确定研究方式为主要目标,重点在于确定评估方式、分类方式及最终评价标准。

    A:我们不好给出最终的评价如“这个小组的合作效率更高或那个小组的合作效率更低”,即使是在同一个任务目的下进行讨论也不会有“那种合作程度可以用一个分数评价”的结果,我们似乎找不到一个特点来评估合作效率的层级,但是层级对于我们的最终评价来说又是不可或缺的。

    B:对。我的理解是,合作效率分为哪几个层级,这几个层级即我们的最终评价标准,然后我们根据这几个层级进行评价,比如完全融合的层级。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其他调查……(详细解释)我记得有这样一种处理方式。那我们再想想有其他的评价方式吗?

    C:我的理解是,我们先把收集的资料分类,再找到参考评估方式如测量量表或效率层级,然后将分类结果对应到评估方式上,得出最终评价。这样之后可以得到我们需要的效率层级,我们再对这些层级进行总结概括。

    B:嗯,对。我们刚刚忽视了怎样将分类模式和最终评价联系起来。那如果这样想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首先讨论分类方式并总结出层级?

    A/C/D:嗯。

    B:那我们先来想一想,分类完成后应该采用怎样的评估方式呢?

    据此可见,该讨论中评估方式影响着分类方式及评价标准选择,评估方式与评价标准也基于分类,3个创意紧密联系。在本次讨论中,小组最终创意通过率为44.12%。

    2.1.3复合型小组讨论模式(O1+A1A3+D3、O1+A1A2A3+D3)

    复合型小组讨论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评估特点的复合化。在复合型小组讨论模式下,产生的创意数量通常在不同创意间有一定差异,创意评估阶段时间长度也有较大差异。本研究出现了两种复合型小组讨论模式,两者间的主要差异在于创意评估是否客观。经典案例如以“阿里巴巴营销策略”为讨论任务的小组讨论。

    A:我认为最近围绕阿里出现的争议……(大致介绍)我们可以将其算在其营销失败的部分。

    B:但我认为这一部分涉及政策,我们不容易在短时间内讲清楚。

    C:我们可以不用具体深入地探讨这个争议,就强调企业的营销公关不行即可。

    A/B/C:这样可行。

    ……

    B:那我们整理一下关于营销能力的想法。

    C:好的,我们可以概括生产和运营、产品信誉、免费政策3个方面来进行营销能力部分的讲述。

    A/C/D:同意。

    ……

    A: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关于财务报表的内容。

    B:财务报表的资料我已收集……(阐述)

    A/C/D:好的。

    基于讨论内容,讨论中,进行创意评估时有明显的创意集合环节。在完成营销能力创意分享与评估后,成员C总结了全部创意。该模式下产生的创意占讨论全程产生创意的50%,创意通过率达88.89%。

    2.1.4特殊型小组讨论模式(O1+D1、O1+D2;
    O3+A1A3+D3、O3+A1+D3)

    特殊型小组讨论模式又分为无评估类和反复类两种类型。无评估类小组讨论模式的特征为讨论缺乏创意评估环节。该模式创意提出环节时间占比较长且产生的创意数量较少。根据讨论最后是否决策,研究发现了两种无评估模式(O1+D1、O1+D2)。

    O1+D1的经典案例如以“阿里巴巴营销环节”为讨论任务的小组讨论:

    A:我们总结一下内部环节都有什么内容吧。

    B:内部环节主要有4点,企业、竞争者、市场和公众。外部环节则是我们刚刚提到过的政治经济等因素。

    该讨论模式由某成员提出一个创意,但小组成员缺乏对创意的深入阐述与决策。

    O1+D2的经典案例如以“小米公司营销环境”为讨论任务的小组讨论:

    A:再筛选以后我做出了一个外部环境评价矩阵图,大家可以看一下。即从几个数据中筛选出11个部分并列出做表格,其中的数据我参考了网上的相关资料来制作……(解释数据),这是这个表格的整体做法。

    B:嗯,可行。

    在该模式中,通常由某成员提出一个创意并深度阐述,其他小组成员无补充,且想法大部分在决策阶段被通过。想法提出环节占创意总讨论时间的97.87%,想法通过率为100%。

    特殊型小组讨论模式的另一种变式为反复类,其特征为,在讨论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创意反复展开讨论的现象:上一个已经结束的创意可能会再次出现;
    之前未完成决策的创意可能由于某创意的提出而突然插入现有创意的讨论。这类模式中,创意数量较多,创意评估时间占比较长,但最终通过决策的创意数量较少。经典案例1如以“阿里巴巴的经营愿景”为讨论任务的小组讨论。讨论中,小组以确定阿里巴巴及其竞争对手的愿景与使命界定为主要目标。

    A:可以从它的公司简介里找到愿景的一些相关信息,我在整理时就使用了第一段的内容。

    B:我同意,我也有同样的资料(展示愿景简介资料),我们可以再增添一些信息上去。

    A:嗯。

    C:我认为这不是愿景,更像是评价?

    B:对,那么它的愿景我们应该如何评价?

    ……

    B:我认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和老师的研究对象不一样,我实在找不出其公司愿景的更多负面评价。

    A:我也这样认为,我们可以将愿景每一条都列出并整理,评价就用我们现在的版本。

    B/C:嗯,同意。

    A:我认为这3点已可以全部概括为该公司的愿景,我们还能怎样修改呢?

    据此可见,在讨论中,小组成员原本正在对“愿景如何呈现”进行讨论,但当某成员提出不同意见后,小组讨论内容转变为了“愿景如何评价”。而在完成对“愿景如何评价”的决策后,小组又展开了之前未完成的“愿景如何呈现”讨论。这种现象在这次讨论中多次出现,其中关于“愿景如何呈现”的反复讨论次数高达4次,跳跃于讨论的各个创意间。该讨论中,小组最终创意通过率为43.33%。

    大部分反复类讨论模式在创意提出、评估及决策环节都有明显的反复讨论特点,但也有部分反复类讨论只在创意提出与决策环节出现反复讨论的特征。

    经典案例2如以“面对信息技术的沟通技巧”为讨论任务的小组讨论:

    A:芯片减少的利润成本应该十分有限,筛选成本或许可以减少,但最终实际上工作成本并未减少,所有工作最后仍然要落到人身上。

    B/D:我同意A的观点。

    C:我建议,机制最大的问题是能力消耗过大,筛选过程中所需的能力是难以达到的。

    A:我不同意,我认为人力问题最终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解决,这个判断毕竟很主观,我们现在不好评价。

    D:那我们在这一点上应该如何决定呢?

    据此可见,在讨论中,小组就“人力成本”问题产生分歧并各自提出自己的创意,小组成员对不同创意产生不同的决策。这种反复类模式相较前一种反复类模式而言讨论更加集中,创意通过率也比第一种反复类模式更高。本次讨论中该模式创意通过率为100%。

    综上所述,对连续型、平行型、复合型、特殊型等模式进行分析(见表3)可知,四种模式在创意产生、创意评估、创意决策等环节具有不同特色。连续型讨论模式在四种模式中能够形成最多的已决定创意,平行型讨论模式则产生最多未决定的创意。

    表3 对实证材料的模式分析

    2.2 各模式一致性评估结果分析

    根据讨论种类和一致性评估所得的创造力分数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结果如图3:就创造力水平来看,不同种类的讨论模式在创造力分数上都表现出了一定差异。其中,O2+A1+D3(5.499)评分最高,其次是O3+A1+D3(5.256),第三是O1+D2(5.102)。O3+A1A3+D3(4.849)、O1+D1(4.844)和O1+A1A3+D3(4.824)分数接近。靠后的模式是O1+A1+D3(4.739)。创造力分数最低的为O1+A1A2A3+D3,仅为4.552。

    图3 不同模式的创造力水平

    2.2.1连续型小组讨论模式(O1+A1+D3)

    经一致性评估,连续型小组讨论模式借助SPSSAU工具进行的信度系数值为0.961,大于0.9,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较高,对于进一步评估有较好的支持作用。经过对创造力和有效性的一致性评估得出的分数为4.739,在与O2+A1+D3(5.499)比较中呈现出较低的创造力表现。由此发现,连续型小组讨论模式最显著的特征即讨论过程的3个主要环节的紧密联系,即小组成员在每个创意下都按照“创意提出→创意评估→创意决策”的顺序进行,对于创造力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2.2.2平行型小组讨论模式(O2+A1+D3)

    平行型小组讨论模式意味着多个创意同时进行讨论。其在一致性评估中得到了5.499分,呈现出较高创造力水平。借助SPSSAU工具进行信度检验,得出的信度系数值为0.614,大于0.6,说明该研究数据的稳定与可靠程度在接受范围内,良好的分析项之间的相关关系也可以被看作信度良好的佐证。

    该模式中,小组成员在创意提出环节或同时提出多个创意,这些创意间通常有较强的逻辑联系。而大量类似问题的研究类比使得更多的创意能够被提出,在评估和决策阶段也能得到相对有效的筛选。组员在讨论中或肯定或否定也给出了较为有效固定的答案。此数据一定程度上说明,多个创意同时讨论在促进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2.2.3复合型小组讨论模式(O1+A1A3+D3、O1+A1A2A3+D3)

    O1+A1A3+D3模式信度系数值为0.966,(>0.9),数据质量高,分析项的校正项总计相关项(CITC值)大于0.4,说明分析项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信度水平良好。O1+A1A2A3+D3模式信度系数值为0.896(>0.8),研究数据的信度质量高,CITC值大于0.4,同样有较为良好的相关关系。

    两种模式的差异点仅在于评估过程的客观程度,在此条件下,两者的一致性评估分数为4.824和4.552。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有更多客观依据介入的讨论模式,反而创造力有限。连续创意的特性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连续型讨论模式对于发散思维的不利影响。

    2.2.4特殊型小组讨论模式(O1+D1、O1+D2、O3+A1A3+D3、O3+A1+D3)

    O1+D1模式信度系数值为0.850(>0.8),研究信度高,CITC值大于0.4,有良好的相关关系。O1+D2模式信度系数值为0.821,研究信度高。无评估类的两种小组讨论模式缺乏创意评估环节。创意提出环节时间占比较长且产生的创意数量较少,会出现无法决策或者直接提出决策的情况,受此影响,两种模式的评估分数分别为4.844和5.102,两者差异主要是由能否得出有效结论带来的。

    反复类小组讨论模式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创意反复展开讨论的现象,上一个已经结束的创意再次出现在讨论进程中,或是之前未完成决策的创意由于某创意的提出而突然插入现有创意的讨论。O3+A1A3+D3模式信度系数值为0.829(>0.8),研究数据信度高。O3+A1+D3模式信度系数值为0.726(>0.7),信度良好。这两种模式的分数分别表现为4.849和5.256。经过O3+A1+D3、O2+A1+D3和O1+A1+D3的创造力对比可以发现,创意平行讨论要优于创意反复讨论;
    创意反复讨论要优于创意连续讨论。O3+A1A3+D3与O3+A1+D3的创造力水平对比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A3对于小组讨论创造有一定消极影响。

    研究数据显示,多种讨论模式的创造力分数均维持在4.5分以上,说明大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展现出较好的创造力水平,从对多种讨论模式的创造力评分的比较中也获得了归纳性结论。基于对调查结果的总结与发现,建议如下。

    3.1 创意产生视角:尊重创意表达

    创意的产生是一个借助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1 4]。研究结果显示,平行型小组讨论模式的创造力得分遥遥领先于其他小组讨论模式。此模式的创意产生环节特征是小组成员同时引入不同的创意,但不进行创意之间的比较,而是通过整合和交互逐步建立对问题框架的共识,进一步促进思路的细化。以往的研究也证实,去中心化、灵活开发的结构更有利于创意的产生[1 5]。因此,在小组讨论的创意产生环节,小组成员应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和知识融入创意中,使得创意逐渐清晰并深入发展。在此过程中应保留对额外信息或其他创意的自然反应,进一步促进不同创意的串联和重构。多个创意的产生并非线性,而是复杂、动态的发散性的生产,不同的创意始终处于“再发现”的状态[1 6]。多个创意并存制造了“认知冲突”,引发对讨论主题的焦点关注,激发起小组成员的讨论动机[1 7]。值得关注的是,在讨论初期,思维的发散容易使讨论脱离主题。因此,在创意产生时既要尊重不同创意的表达,也有识别其与讨论任务的关系,选择与任务紧密相关、具有潜在价值的创意作为评估与决策的基础。

    3.2 创意评估视角:注重评估完整

    创意评估有利于促进自我创意的修正和改进[1 8]。研究结果显示,若讨论模式中含有完整的创意评估环节,小组讨论所表现出的创造力水平更高,其中完整的评估过程包括信息分享、肯定或否定以及集成总结3个环节。基于信息分享做出的创意评估能够提高小组合作创新性,刺激小组讨论产生更多新创意。但由于创意在提出时大都缺乏科学依据和缜密逻辑的支持,大量的创意想法中往往只有极少数创意具有价值。若小组成员不及时对产生的新创意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反馈与评估,新创意堆积过多将导致小组讨论脱离实际,浮于想象,降低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同时,创意评估具有识别创意潜在价值的功能。通过总结归纳和取舍有效的创意,构成完整的创意评估环节,能够提高讨论创造性和有效性。故研究建议,小组讨论成员应有意识地将评估环节完整化。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及时记录新创意,并对新创意进行评估和甄别,发现讨论过程中出现的无效创意并大胆舍弃,以保证小组讨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

    3.3 创意决策视角:化解创意竞争

    决策环节分为无决策与直接决策两种类型。研究结果显示,当讨论过程无决策环节时,讨论的创造力水平相对较低。与之相反,直接决策所形成的创意数量相对较少,但创意通过率与创造力较高。结合决策前的创意产生与评估阶段分析,当小组成员间忽略他人创意、直接提出自己的创意时,往往对其他创意持负面态度,此时小组成员对各自创意间具有输赢导向的竞争,使得讨论存在较长时间的中止与偏题。以往研究证实,竞争型冲突对创造力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1 9]。而当小组成员就某一想法进行深入的阐述,成员之间能够进行开放性的沟通和交流时,信息交换能够为小组讨论构建良好的合作氛围并促进直接决策的达成。故研究建议,小组讨论过程中应合理避免竞争型冲突的产生,汇聚沟通合力,以“形成最佳创意”为核心目标进行决策。小组讨论中的领导者应当掌握科学有效的冲突管理技巧,合理化解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竞争现象,营造和谐共赢的创意决策氛围。

    猜你喜欢 信度小组讨论愿景 一起向未来东方少年·快乐文学(2022年5期)2022-06-01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金桥(2021年11期)2021-11-20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金桥(2019年11期)2020-01-19“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语文世界(教师版)(2018年5期)2018-07-042020愿景:雅尼克·涅杰-瑟贡在大都会的新计划歌剧(2017年4期)2017-05-17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年5期)2017-03-29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年2期)2017-03-14大学生积极自我量表初步编制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唤醒倾听的耳朵,打开合作的心扉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30期)2016-12-05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推荐访问:创造力 小组讨论 模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