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时间:2022-12-02 16:05: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黄 慧

    三明市第一医院急诊科,福建 三明 365000

    心肺复苏通常作用至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工作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由于救治期间具有诸多风险因素,因此强化急救手段并配合实行优质的急救护理措施格外重要[1]。为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8例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其临床资料作以回顾性分析,旨在分析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及满意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8例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形式的不同处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4例。常规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1.56±3.67)岁。研究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51.59±3.62)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遵医嘱为该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以及输液护理等基础护理,就其心率、呼吸及血压等指标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如有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医师展开相关处理。

    研究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复苏抢救护理。向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时,针对有意识者,持续轻拍其面部,促使患者保持清醒,同时对其通过“坚持住”等语言予以鼓励,若条件允许,可要求一名家属随同,与护理人员共同鼓励患者。(2)心电监护护理。加大对其心电监护力度,就患者体征变化施以动态化监测,密切关注患者有无不良症状,如果发生室性早搏或是传导阻滞等现象,第一时间汇报至医师,配合实行紧急救治工作。(3)脑部复苏护理。心肺复苏成功后,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20℃,同时通过冰敷或冷毛巾不断擦拭患者颈部及面部,从而减少脑部氧代谢,由此降低血液灌注量,避免出现再灌注损伤现象。(4)呼吸系统护理。按照患者实际状况予以气管插管处理,妥善固定插管并确保充足的气囊气体量。以病情及身高等方面的不同确定插管深度,严密监测插管状况。针对气管切开者需施以有力的呼吸道护理工作,每日更换两次切开部位的敷料,针对较多分泌物者需提高更换次数。将患者鼻腔及口腔中的分泌物予以彻底清除处理操作,继而保证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中[2]。针对情绪急躁者予以约束带管理,防止身体乱动导致插管脱落。(5)心脏护理。即便为患者施以心肺复苏处理,但也无法完全消除心脏骤停复发风险,并且还具有心律失常风险。因此,应当对其呼吸、心律以及血压等生理指标提供动态化监测[3]。若发生心律失常,及时按压其胸外心脏并配合应用除颤仪。迅速开通静脉通路,就中心静脉做穿刺操作,导管需保持持续畅通状态,进而保证用药的及时性。(6)中枢神经系统护理。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意识及瞳孔状态等。应用呼吸机时,二氧化碳分压(PCO2)需保持于25~35 mmHg(1 mmHg=0.133 kPa)间,以此改善脑水肿[4]。冰敷患者头部时需避免皮肤遭受冷损伤。针对血压指数已恢复正常者,对其头部做垫高处理,控制在10°~30°,从而优化颅内外静脉引流并避免颅内压升高情况。(7)心理护理。针对意识恢复正常者,予以充分的关心及爱护,深入了解患者真实内心想法,以便掌握其负性情绪问题,而后给予个体化心理开导工作,以此尽快安抚并舒缓其不良心境,同时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及安全感,从而加强临床配合度[5]。

    1.3 观察指标

    就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存活率、并发症出现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施展观察及比较。格拉斯昏迷评分评分(GCS):以格拉斯哥昏迷指数的评估量表展开评价,分值越高则表示清醒度越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估量表展开评价,分值越高则表示神经功能恢复效果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

    研究组患者住ICU时间、呼吸机维持时间、GCS评分以及NIHS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s)

    组别研究组(n=24)常规组(n=24)t值P值住ICU时间(d)5.12±1.48 7.59±2.33 4.383 7 0.000 1呼吸机维持时间(d)11.03±2.29 15.68±1.57 8.204 6 0 GCS评分(分)9.73±1.06 5.54±0.88 14.899 5 0 NIHSS评分(分)1.13±0.16 2.65±0.84 8.708 3 0

    2.2 两组患者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研究组患者存活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例(%)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例(%)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情况

    护理措施开展之前,组间血氧分压水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开展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情况(±s) mmHg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情况(±s) mmHg

    组别研究组(n=24)常规组(n=24)t值P值PaO2护理前52.33±7.70 51.74±6.54 0.028 6 0.776 1护理后80.14±7.28 86.93±8.05 3.064 8 0.003 6 PaCO2护理前74.43±10.09 74.15±9.94 0.096 8 0.923 3护理后56.94±8.15 50.13±6.27 3.244 5 0.002 2

    2.5 两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指标情况

    开展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后患者肺功能指标情况(±s)

    表5 两组护理后患者肺功能指标情况(±s)

    组别研究组(n=24)常规组(n=24)t值P值最大自主通气量(L)48.92±5.63 41.54±5.77 4.484 8 0用力肺活量(%)58.84±6.10 52.13±5.72 3.948 6 0.000 3 6 min步行距离(m)325.74±23.75 413.84±25.77 12.315 6 0

    当急诊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现象时,需要在6 min以内予以及时且有效的干预措施,才可降低患者脑部与其他重要器官遭受不可逆性伤害的可能[6-7]。通过对患者予以心肺复苏操作,能够明显优化其脑部的血氧供给状况,同时挽救患者脑细胞,防止出现脑细胞坏死的现象。配合实行良好的急诊护理措施,对于保证患者预后效果并提高其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诸多积极意义[8-9]。传统护理措施仅仅是基于患者常规的用药指导,而更具针对性的急诊护理服务,则能通过给予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护理、心电监护护理、脑部复苏护理、呼吸系统护理、心脏护理、中枢神经系统护理及心理护理,来达到协助治疗措施,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血气及肺功能指标的目的,且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缩短患者的呼吸机维持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昏迷指数,保证患者的整体存活率,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性,提升患者家属的满意度,降低了护患矛盾的发生率[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住ICU时间、呼吸机维持时间、GCS评分以及NIHS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存活率高于常规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患者。护理措施开展之前,组间血氧分压指标水平和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显示无显著差异,开展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指标更优。急诊护理干预对临床护理人员具有较高标准及要求,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积极学习与心肺复苏相关的各类知识,同时医院需要加大急救护理的培训力度,从而优化整体的临床急诊护理水平。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需将以患者为中心作为护理服务宗旨,将人性化护理理念融合至自身工作中,以此保障患者身心均可获得较高舒适感,还需要加大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力度,如发现异样状况需第一时间上报至主治医师,积极配合医师施展各项紧急处理措施,为保证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奠定牢固基础[12]。

    综上所述,针对心肺复苏的患者提供急诊护理模式,可为临床指标的优化、存活几率的提升、并发症风险的降低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给予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心肺研究组常规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2年10期)2022-05-29急诊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健康研究(2022年1期)2022-03-22常规之外小资CHIC!ELEGANCE(2021年36期)2021-10-15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2020年12期)2020-12-23教育部:将心肺复苏急救纳入学校健康教育科教新报(2020年42期)2020-12-03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2019年3期)2019-04-04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2018年11期)2018-01-23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2018年11期)2018-01-23破常规 获巧解读写算·高年级(2015年12期)2015-12-12最美的花江南诗(2014年4期)2014-08-26

    推荐访问:急诊 复苏 满意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