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生物学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设计策略——以“内环境的稳态”一节为例

    时间:2022-11-06 08:20: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陈卫东

    (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江苏南通 226010)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学生活动从属教学步骤环节。教师设计学生活动,旨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建构,主动获取知识,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内环境的稳态”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一章第二节。本节课包括“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建构起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掌握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理解内环境稳态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笔者例举本节课中几个学生活动,讨论设计理念、设计策略。

    1.1 教学案例(一)

    教师提出问题:人体生活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中,寒来暑往,其内环境是如何保持稳定的呢?

    学生开展活动①“探究血浆酸碱平衡”。基于教师提供的清水、缓冲液、牛血清、物质量浓度为0.1 mol/L的盐酸溶液、物质量浓度为0.1 mol/L的NaOH溶液、小烧杯、酸碱指示剂等其他必要的器材,模拟探究外来酸碱性物质进入机体后内环境pH的变化(表1)。

    材料物质量浓度0.1 mol/L的盐酸溶液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清水缓冲液牛血清物质量浓度0.1 mol/L的NaOH溶液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实验现象:加入少量的碱性或酸性物质,血清和缓冲液的pH基本不变。

    学生得出推论:外界环境变化,机体内环境的pH可以保持稳定。

    接着,学生开展活动②“验证渗透压变化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基于教师提供的等渗溶液(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低渗溶液(质量分数为0.3%的NaCl溶液)、高渗溶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抗凝牛血(柠檬酸钠处理)、显微镜等其他必要的器材,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形态。

    学生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红细胞在等渗溶液形态保持不变,在低渗溶液中吸水膨胀,在高渗溶液中失水皱缩。因而,血浆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红细胞的形态、功能才能正常。学生得到启示:内环境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③“分析人类体温恒定的调节机制”。学生收集家庭成员一昼夜体温测量数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人在一昼夜中,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之中。①衣衫单薄,身处寒冷环境,身体有何反应?②酷暑季节,从事室外工作,身体有何反应?③机体如何调节产热散热平衡,关联哪些系统?学生分析,推导体温调节关联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明确其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调节”。

    1.2 设计策略分析

    教师在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活动时,没有“面面俱到”式地把其所有内容纳入其中。在内容取舍上,教师采取的基本策略是“去枝叶存主干”,围绕内环境的“酸碱度”“渗透压”“温度”三项理化性质来设计学生活动,设计理念暗合课程标准“内容聚焦大概念”的课程理念。活动①是探究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体会:血清(血浆)酸碱度在外界酸碱物质的影响下,可以保持恒定;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有限度的,超过限度,稳态就会失衡。活动②为验证实验,证明机体正常的功能需要内环境的稳态来保障。活动③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分析、推导出体温恒定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将学生活动聚焦主干知识,可以避免知识碎片化,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广泛联系的知识体系。

    2.1 教学案例(二)

    教师提出问题:生物代谢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物质进入机体,会使机体的pH发生明显改变吗?

    (1)概念初构阶段。

    依据问题,兴趣小组的学生选用肝匀浆、缓冲液、清水三类材料,用物质量浓度为0.1 mol/L的NaOH溶液进行实验。学生得到实验结论:在外界碱性物质的影响下,肝匀浆pH保持相对稳定。得到推论: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商家高价售卖碱性水进行评价,评判“酸碱体质理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24 h的体温数据、某人分别饮用生理盐水和清水后体内渗透压变化曲线数据、某人餐前餐后血糖变化曲线数据。学生得到结论: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学生通过实验及数据分析,建构起“稳态”的概念:稳态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师生进一步探讨:如何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呢?

    (2)概念再构阶段。

    教师介绍贝尔纳的观点,使学生知道神经调节在维持稳态中有重要作用。介绍“工业冷库耐寒实验”,引导学生讨论:在寒冷环境下,体表器官有哪些变化?哪些器官系统参与体温调节?学生得到结论:生物体通过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并再构概念: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教师追问: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又靠什么来调节呢?

    (3)概念完善阶段。

    教师介绍美国生理学家坎农的观点,使学生明确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有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官兵冬季露营前后激素水平对比数据、人寒冷应激时淋巴细胞和淋巴因子数量和活性变化资料。学生得到实验结论:免疫系统对内环境稳态也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并完善概念: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4)概念拓展阶段。

    教师帮助学生拓展概念: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充实。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
    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的分裂分化的稳态等;
    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等;
    在群体水平上,存在种群数量变化的稳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态。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稳态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

    2.2 设计策略分析

    教师将学生活动安排在概念建构的过程中。“内环境稳态”概念的建构分为4个递进阶段,即概念初构、概念再构、概念完善、概念拓展。在概念初构阶段,教师设计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安排学生实施实验,意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教师呈现图像信息资料,引导学生提取分析、推导结论,意在基于生物学事实,运用归纳和概括方法,得出结论。通过学生参与,师生初构的概念是“稳态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针对相对稳定状态的保持,学生基于生物学证据,进行演绎推理,将概念进行再构。再构的概念说明了“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才使生物体保持稳态;
    “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能够协调生命活动。这样,概念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进行概念拓展,开阔学生视野,告知学生:除了个体水平的稳态外,生命系统还存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器官水平、群体水平的稳态。总之,学生参与概念建构,经历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有利于培育他们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学科核心素养。

    3.1 教学案例(三)

    教师播放一段“微碱活力杯”广告视频。提出问题:碱性水真能改变人的体质吗?学生在课前以学校教师、同学为调查对象,以“有没有听说过酸碱体质理论?你属于哪一种体质?哪种体质更有利于健康?”为调查议题,开展关于“酸碱体质理论”的微社会调查。教师在课上播放调查小视频,引入学生活动。

    学生开展活动①评判“酸碱体质理论”的科学性,设计“外来酸碱物质对生物组织pH的影响”实验,并实施。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少量酸碱物质进入机体,内环境pH保持稳定。并初步判断“酸碱体质理论”不科学。

    教师追问:内环境的pH可以保持稳态,其他理化性质是否也可以保持稳态呢?

    学生开展活②“探究不同状况下人体体温的波动规律”。教师组织各学习小组收集数据,分析研究。师生到附近游乐场,测量某学生在游乐场室外环境下的体温、在冷库逗留20 min后的体温;
    测量某学生在体育课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体温;
    收集某学生一家人在一昼夜时间内每隔2 h的体温数据。

    学生分析数据,发现: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体温波动不超过0.5℃;
    在不同生理状态下,体温波动不超过1℃;
    在不同时段中,一个人一昼夜波动不超过1℃;
    在不同年龄段,年幼者略高于年长者;
    在不同性别中,女性略高于男性。不同状况下,人体内环境温度保持稳态。

    教师提出问题:非健康状态下,内环境的成分又会怎样变化呢?

    学生开展活动③“观察病理状态下人体血糖浓度的变化”。教师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联系到医院随诊的患者,征得医患双方同意,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录制小视频,收集素材。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使学生了解内环境稳态失衡对人体生命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素材,观察医生对患者症状的问诊,了解糖尿病的病发症状;
    观察患者的血液化验单据,了解血糖浓度等血液成分的参考标准及患者测定数据的异常变化;
    观察医生的医嘱,了解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的注意点,防治对策。

    3.2 设计策略分析

    在基于真实情境的活动中,学生参与度高,信服度高。活动①的微调查立足于师生对“酸碱体质理论”的知晓度和认可度,学生同时借助于课堂实验,基于事实依据,可以判断这个理论与内环境稳态理论相悖,是不科学的。该活动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活动②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逐步培养搜集并处理信息的处理能力。活动③中,学生随患者就诊,知悉血糖浓度升高造成的病发症状,体会机体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在分析糖尿病对健康的不利影响中,唤起珍爱生命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担当。

    猜你喜欢 酸碱稳态体温 一维有界区域上单稳态方程多重正解的存在性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3期)2022-07-11一维有界区域上双稳态方程多重正解的存在性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3期)2022-07-11哪些因素影响体温华声文萃(2020年4期)2020-05-19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党的生活(黑龙江)(2020年3期)2020-04-22高中化学实验生活化的策略与案例剖析——以“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综合分析今日健康(2016年7期)2017-04-12露天矿运输站场边坡稳态远程监控及工程对策中国新通信(2016年21期)2017-01-06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晚晴(2016年11期)2016-12-20

    推荐访问:稳态 为例 生物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