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谈《红楼梦》当代价值

    时间:2022-10-03 12:05: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红楼梦》当代价值,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浅谈《红楼梦》当代价值

    浅谈《红楼梦》的当代价值3篇

    第1篇: 浅谈《红楼梦》的当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作者:赵娜 杨振庭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7年第11期

            [摘要]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举世瞩目的长征不仅是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同时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崇高的价值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永恒价值和永久的魅力。

            [关键词]长征;
    长征精神;
    当代价值

            战争年代,在长征精神的激励下赢得了一场场军事胜利;
    和平年代,长征精神激励着人们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及国防科技等领域实现了一个个的重大突破,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与此同时,还创造出了许多特殊内涵的精神,如“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长征在革命年代的价值是突出的,《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指出:“长征不仅使中国革命得到了转机,而且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红军不怕远征难’,在前所未有的艰难困苦和险恶环境下完成的长征伟业,是我党我军坚韧不拔、顽强奋战、勇于开拓的精神体现和生动写照。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长征,同样需要‘不怕远征难’的开拓精神和革命气魄。”①长征胜利已经过去80周年,而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始终没有远去,薪火相传,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图强、艰苦奋斗、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一、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新长征”需要弘扬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

            聂荣臻指出:“红军长征的历史是我党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的彻底献身精神,将成为中国人民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巨大鼓舞力量。”②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确立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秉持敢于吃苦、克服困难、艰苦朴素、英雄主义精神,在经济建设、国防科技等领域先后实现重大突破,并形成了更为具体的“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经过60年的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出现重大挫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发扬坚定革命必胜这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始终坚信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终于探索出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对于实现共产主义来说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可以说是一个“新长征”。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如何更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如何更进一步完善社会体制等,仍需要不断发扬不畏艰险、艰苦奋斗、排除万难、勇于胜利的长征精神。有了这种精神面貌,才敢于面对困难,树立充足的信心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才能迎难而上。

    第2篇: 浅谈《红楼梦》的当代价值

    浅析《红楼梦》的时代价值

    摘要

    “红楼梦”自清朝中期问世以来,已有200多年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底蕴,一方面,以其无穷的魔力吸引一代又一代表文学爱好者对红学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同时,《红楼梦》也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文学著作。

    关键词:红楼梦;
    中国文化;
    时代价值


    目录

    摘要 I

    关键词:红楼梦;
    中国文化;
    时代价值 I

    一、绪论 1

    1.1研究的背景 1

    1.2研究的意义 1

    二、红楼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

    2.1《红楼梦》与中国“仕”文化 2

    2.2《红楼梦》与中国“诗词”文化 2

    2.3《红楼梦》与中国“面子”文化 2

    三、红楼梦的时代价值 3

    3.1《红楼梦》的文学价值 3

    3.2《红楼梦》的历史和社会价值 3

    3.3《红楼梦》的艺术价值 3

    总结 4

    参考文献 5


    一、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在当代红学的研究过程中,《红楼梦》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使得红学成为了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并得以不断的发展,因红学文化的广泛传播,受到了国人极大的追捧,使得国人的文化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红学的研究主题和研究的媒介也在相应的发展转变,同时,因红学的广泛传播使得其在当代的价值上存在诸多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1.2研究的意义

    研究的意义在于人们从自我回答中找到终极问题。在人们找寻其存在的终极意义的过程,在人们讨论传统思想的艰难过程,人们可以从《红楼梦》中找寻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也许答案对该问题的提出者的价值是唯一性的,但每一个提问者可以从中找到其所需的慰藉。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也不管市场经济发生怎么样的变化,还是计划经济,每民族以及各民族的文化都未曾发展任何的转变,即使社会的趋势对文化有一定的决定性,但民族文化的构成却是根深蒂固在民族文化的根基之中。

    二、红楼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1《红楼梦》与中国“仕”文化

    在《红楼梦》中,围绕着中国“仕”文化的讨论情节非常多。在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贾宝玉说“如今你也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你就是不愿意去读书学知识,更不愿去考举人进士,闲暇的时候,你也应该市场与那些官宦人士多多走动走动,谈论一些与仕途先关的问题,学习其中涉及到的诸多知识,也好为将来应酬事务提前打好基础”,于是贾宝玉便骂史湘云说的是混账话。红楼梦中,劝说贾宝玉求官走上仕途的人不胜枚举,但是站在贾宝玉这边的却独有林黛玉一人,可见当时的社会氛围中,都把“仕”图当成正途看了。

    2.2《红楼梦》与中国“诗词”文化

    中国文化中诗词文化历史悠久,中国人自古对诗词十分热衷,文人墨客都把诗词称作“雅兴”。中国人对“诗词”甚至可以执着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由此可见“诗词”在中国人心中占据的地位。

    而《红楼梦》中体现出的是中国古代贵族生活中的诗词文化。单第三十八回,众人聚在一起吃螃蟹赏菊,用诗词助兴,文中便出现诗词十五首,并且首首都体现小说中人物的性格。林黛玉咏螃蟹,“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殇”,不光体现出林黛玉的才气,还是她多愁善感性情的反映。

    2.3《红楼梦》与中国“面子”文化

    中国人的“面子”文化,自古有之。红楼梦中也有讽刺这种恶习一二。《红楼梦》第十三回中,宁国府秦可卿病死。贾珍为儿媳妇料理丧事,恣意奢华,先是找做棺材的盖板“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郎,味若檀麝,以手扣之,叮当如金玉”,用薛蟠的话说,就是现在有千两银子也不一定能买得到。后来贾珍又觉得儿子贾蓉官职不大,写在灵幡经榜上不好看,又花一千二百两银子为贾蓉捐了个官。后到荣国府中请王熙凤主理丧事,说的话也是“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这个“好看”,就是贾珍最在乎的“面子”了,于是秦可卿的葬礼

    三、红楼梦的时代价值

    3.1《红楼梦》的文学价值

    作为一部古典文学名著,首先要讨论的自然是其文学价值。《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当中最杰出的代表,有着独特的艺术风貌,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者进行有效结合,其目的是为了能更准确的将现实社会中的生活现状予以呈现,通过对理想化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并且其艺术语言精准、简练,并且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多样性,使其具有较强的艺术色彩魅力和韵味。

    3.2《红楼梦》的历史和社会价值

    《 红楼梦》另一个令人称道的地方,就在于它对于清朝时期生活的细致描写。芸芸众生,世间百态, 皆毫芒毕现, 巨细无遗, 中华民族因其具有独特的东方神韵,将生活中的多方面进行了极好的展示。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将世间百态展现的淋漓尽致。结构的完整性使得该部小说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深入人心。从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以及家庭成员的悲欢离合中,展现出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从而,呈现出我国南北文化的绚丽多彩。

    3.3《红楼梦》的艺术价值

    曹雪芹花费了诸多笔墨塑造的纸上园林——大观园,历经数百年以来,一直是红学家和建筑学家研究和探讨的对象。大观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台都遵循着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规范,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征,是中国园林的典范。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精心构筑了诸多园林。其中,涉及了金陵宁国府、荣国府的花园、都城宁国府的会芳园、荣国府的花园、大观园、江南甄家花园、史湘云家的花园和赖大家的花园等。而大观园无疑是所有园林中的经典之作。

    总结

    当代著名女红学名家吕启祥认为:“如果今人真正用心灵和她对话了,那么经典就会鲜活起来,穿越时空,活在当下,经典的现代意义和普世价值也就会

    自然而然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 我们阐释《红楼梦》对当代人生的启悟,旨在审慎开掘、整合、利用《红楼梦》显在潜在人生意蕴的普世价值,尽量避免流于庸俗的实用主义解构。

    参考文献

    [1]王蒙.《王蒙话说红楼梦》.作家出版社,2005(6)

    [2]李劼.《论红楼梦: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新星出版社, 2006(1)

    [3]刘再复.《红楼梦悟》.北京三联书店.2006

    [4]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金兰.《红楼梦饮食文化研究》.2008

    [6]张艳.《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2002(6)

    [7] 张再林 . 《红楼梦》—— — 人类文化的一部新的《圣经》 [J]. 西安

    交通大学学报, 2007(5) :
    12-19.

    [8] 刘再复,刘剑梅 . 共悟红楼 [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 2009.

    [9] 贺信民 . 红楼拾翠 [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6.

    [10] 吕启祥 . 作为文化经典的《红楼梦》 [J]. 红楼梦学刊, 2008(5) :

    46-5

    第3篇: 浅谈《红楼梦》的当代价值

    《论语》的当代价值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是封建社会的志士仁人必读书目之一。然而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再到改革开放,中国传统文化不断遭受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包括《论语》在内的许多古文经典越来越不被重视。
    但是一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有云“至于孔子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如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会有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必可得到自证…”,而且20世纪80年代末,当我们把目光聚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时候,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约法国巴黎,联袂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综上足见,认真研读记载孔子思想的《论语》,发掘《论语》在当代政治、经济、伦理、教育等方面的价值,吸取精华为我所用,意义深远,影响巨大。
    一、《论语》在当代的政治价值
    1为政以德,德主刑辅-----明辨德法关系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德法之争经久不衰,就连新中国成立之后,是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还是二者兼用互补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政治问题。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开山鼻祖孔子就开历史先河的比较全面的分析了德和刑的关系,提出了为政以德,德主刑辅的政治观念。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篇第二》开篇即提出了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为政以德。孔子认为只要以德治国,君王的统治就会受到百姓自觉地拥护,就像北极星受众星环绕一样,强调了德对于政治统治的重要作用。但是,重德的思想并非儒家首创,所以孔子也并没在治国方略上就此止步,而是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德和刑的关系,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之说。孔子认为,以政令、刑罚来引导和规范百姓,能让百姓免于犯罪但也会使其毫无廉耻之心,但如果用道德、礼法来引导和规范百姓会使其在知廉耻的同时主动归服统治。这样,孔子就在分析了刑法对于政治统治的利弊之后,强调德治的功效,从而提出其德主刑辅的政治思想,以使百姓能“免”而“有耻”。
    孔子的这一思想,虽与我国当前的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国策有所差异,但他强调德治的思想为以德治国的国策提供了历史理论依据,而且,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德主刑辅政治思想在未来的社会会有更加深远的影响和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
    2选贤任能,实事求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选贤任能也是革命,强调选贤任能的重要性。在《论语》中,孔子也有这样的观念。“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即孔子认为执政者必

    须重用正直之人而罢黜邪曲之人,“亲贤臣,远小人”。此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取得巨大成就十分关键的原因就是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动摇。而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思想与我国当前的实事求是思想不谋而合。所以,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当前指导思想不变的情况下,有必要从《论语》中汲取更多的精神食粮,坚持实事求是,切实选贤任能,从而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3和而不同,和为贵----有原则的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历来以和为贵,坚持构建和谐社会,但是孔子有云:“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是在告诫我们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因为纯粹的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所以温家宝总理曾在多次讲话中引用《论语》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句古训是说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
    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求原则,与别人却不能保持融洽的关系。这正是在借古典文化暗射中国的外交政策,即在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基础上的和平共处,从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二《论语》在当代的经济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安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这样难以避免的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抛弃道义的的经济犯罪,近几年的假奶粉假酒事件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就是极好的证明,而每当此类事件出现后,义与利孰重孰轻就会成为议题。
    其实在《论语》中,孔子也已经做了回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明确表明了其重义轻利的思想。这里的重义并非与轻利绝对对立,并不是说重义之人就应该不沾利,因为孔子也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所以,君子爱财无过,关键是要取之有道,因为富与贵“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此外孔子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所以诚实守信是求利之人必须遵循的最基本道义。
    众所周知的一代儒商也正是在坚守道义的基础上才发展壮大的,他们“以社会为本位,以义为上”的经营理念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汲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良方。
    三《论语》在当代的伦理价值
    “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以此为中心他创造出了一整套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体系,这个体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除了传统的严格的等级观念之外,大多都能受用

    于今。
    1“孝悌为本”的基本伦理道德
    当今社会,小孩趾高气扬、不懂礼貌、无视父母,成人遗弃父母、拒绝赡养父母,此类现象司空见惯,但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因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以要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必须是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2“恕”的处世观
    子贡问孔子人生修养的道理可以用哪句话来概括,孔子答道:“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这句话所揭晓了“恕”这一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待人接物要有宽广的胸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要求,是为人处事的道德底线要求,是“恕”的消极方面。在此基础上,更为积极的做法,更为远大的目标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求做到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推己及人”从而做到真正的“仁”。当今之人若能以此为人生信条,坚持“恕”的处世观,很难不成为顶天立地之仁人志士。

    四《论语》在当代的教育价值
    孔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位老师,因而《论语》有关孔子教育思想的记述也非常广泛,其中许多的教育思想值得借鉴和学习。
    1先富后教,将政治与教育相结合
    《论语·子路》载:一日,孔子到卫国去,学生冉有驾车随行。在车上,孔子看到卫国的老百姓很多,便赞叹了一声:“庶矣哉!”冉有即问道:“人口已经这样多了,该如何?”,孔子答道:“富之。”冉有又问:“人们富了,又该如何?”他回答道:“教之。”这就是孔子著名的“先富后教”论。当前中国人口众多的形势与卫国很是相似,所以实施科教兴国的国策必须依赖一定的经济基础。孔子的先富后教思想与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要求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要进行教育,而且教师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中国目前虽然基本上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在偏远地区依然有比较严重的上学不得的现象,而且能上学的孩子普遍反映学习压力大,完全为应

    付考试而学习,不能发挥一己之长,所以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于当前中国亟需的教育改革有极大的指导意义。3学思并重,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论语》中记载了许多孔子重视学习的言行,如“朝闻道,夕死可矣。”“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说明孔子非常重视学习,但他并不主张死读书,他认为只学习不动脑子思考是没有用的,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求学必须学思并重。此外,孔子还要求学以致用,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
    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意思是诗读得很多,很熟,让他从政,却不会办事,让他出国办外交,又不会独立地从事谈判,虽然读得多,又有什么用呢?
    孔子以上的学习方法对于目前正在求学的我们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有必要遵循孔子老先生的指导专心求学,严谨思考,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做到学有所用。

    以上简略从政治、经济、伦理、教育四个方面探讨了《论语》在当代的价值,但《论语》中的思想博大精深,远不止于此,上至国家治理,下至个人修养,《论语》都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值得世人诵读与研习。

    推荐访问:红楼梦 浅谈 当代 浅谈《红楼梦》当代价值 浅谈《红楼梦》的当代价值 红楼梦的现实价值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