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探索

    时间:2022-09-30 22:20: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孔庆荣 杜琳 曾军

    【摘要】本文阐明产业学院的内涵,分析教育部首批设立的15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现代产业学院的现状,结合山东省和日照市区域支柱产业政策,对产业学院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认为建设和发展产业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高地,但总体上依然还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出现具有很高推廣价值的一般性模式;提出要遵循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大方向,兼顾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发展规律,建立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产业学院机制体制,构建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三实”治理体系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院校 产业学院 产教融合 政校行企协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5-0032-04

    党和政府提出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职业教育要努力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产业学院这一新的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及其相关研究持续走向深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制定并发布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了建设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细分等,指明了产业学院的发展方向,对明确产业学院定位、凝练和推广各地产业学院的发展经验模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笔者对教育部首批设立的15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产业学院进行分析,结合山东省和日照市区域支柱产业及其政策变化趋势,对产业学院发展现状进行广泛调查与研究,以期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一、产业学院的内涵

    产业学院是以高效服务能力的提升为重要目标,对政府资源、高校资源、企业和行业资源等进行整合和对接,关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科技服务能力的综合性办学机构。现代产业学院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顶层设计、治理体系、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等,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后面三个内容。在治理体系方面,任何一项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都是各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产业学院治理的逻辑起点是利益的生成与分配,产业学院治理体系的设计与执行同样是各合作主体利益博弈结果的体现。产业学院治理体系设计应该将开放共享的价值取向作为其逻辑起点,突出协同整合的治理策略与合作共赢的治理目标。在运行机制方面,产业学院运行机制坚决去除行政化管理,坚持民主集中制、依法治理,增加整个运行过程的透明度,及时全面地公开人财物等方面的信息,并科学合理地分析和衡量产业学院办学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制定协同政策以适当增加企业权益,提高行业企业参与甚至主导产业学院办学发展的积极性。在激励机制方面,首先要明确产权,科学划分资本资产的产权结构,建立科学流畅的资本资产流通交易渠道,建立健全产权的保障机制;其次要通过优化机制设计,降低资产专用性以充分降低企业参与办学的成本,形成产业学院建设发展完整的进入机制和退出机制。

    二、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现状

    (一)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现状

    2019年5月,教育部公布了全国首批15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在此笔者针对产业学院,着重研究各院校校企合作所涉及的企业(专业群)、合作模式(包括校企、政校企、校行企、政校行企等四类)、合作层面(学校层面、学院层面和专业层面),以及合作开始时间和校企合作成效等方面的内容,以厘清产业学院的产生背景。

    校企合作是产业学院产生的直接背景,因此我们先从校企合作进行探讨。校企合作,从时间点上看,各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方式的探索已经进行了多年,但真正进入实质性的,普遍认为是从2019年开始,部分院校甚至从2020年才开始。从主体来看,大多数是以院校为法人代表、院校内部二级单位(系、院)为牵头单位,来完成与某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的合作,建设“专业(群)—岗位群”有效对接的产教融合基地。其中,大多数校企合作依然停留在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层面,即一个院校、学院或专业对应一个或多个企业,比如西安信息职业大学、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和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等。部分院校,比如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等则能够实现多专业、多学院协同推进。从模式来看,校企“双元主体”合作办学模式占绝对主导地位(共有9家,占比为60%),次之是政校行企模式(共有3家,占比20%),再次之是政校企模式(共2家,占比为13%)。从合作院校内部层面看,以院校内部二级单位(系、院)为主,有8家;次之是学校层面的合作,共有5家;再次之是专业层面的合作,1家,即广西城市职业大学的康复治疗专业(具体见表1)。

    从合作成效看,从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基本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其中,河南科技职业大学依据河南人口众多、健康照护师需求量大的实际状况,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北京青旅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合作,获批建设全国第一个健康照护师教育培训基地,这标志着国家新职业健康照护师的培训工作即将全面启动。该大学也将成为全国健康照护师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引领者、示范者,以及校企合作的新典范。与此同时,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以培养具有“天山”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任务,依托民办院校体制优势,确立了“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思路,立足行业、植根企业,实行特色品牌策略,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使得校企合作、产学融合成为学院的重要办学特色。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双方优势,成立了粤嵌产业学院、亚洲品牌商学院等现代产业学院,推动了职业本科试点改革工作的创新发展。各个职业院校在多年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出了一条条符合区域发展实际情况、更加科学、更加可行的校企合作道路,为就业率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发展模式也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

    (二)区域支柱产业情况

    产业(群)发展是产业学院建设与发展的根本支撑和依据,因此了解区域支柱产业,深刻掌握省市两个层面的产业发展规划与政策显得尤为必要。就山东省层面而言,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农业优势突出、工业门类齐全、服务业增势强劲,其中服务业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9.5%,经济增长贡献率已经达到60%,二者还呈现继续增长的态势。服务业经济增长必将成为拉动山东宏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下一步,山东省将集中培育壮大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与新材料、现代海洋和医养健康等五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绿色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和现代金融等五大优势产业,力争在2022年实现十强产业增加值达到60%左右。

    我们经过对山东省内的全国示范校及“双高”建设计划的高校进行走访和调研,发现山东省7所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产业学院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1)与企业、地方合办二级学院,比如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威海职业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等四所高校进行订单式培养;(2)组建教育联盟、搭建合作教育平台,比如淄博职业学院、滨州职业学院,通过建立教育联盟平台,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资源优势,优化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培养、联合开发、联合创新与申报项目,实现产学研一体化;(3)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功夫,比如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多学期、职场化、协同式”“双业融通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1+1+N”的校企合作模式。山东省高校主要的合作模式是校企合作,合作的差別主要体现在高校视角下的“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差异。

    就日照市层面而言,日照市已经规划了六大战略任务:(1)培育提升主导产业,促进产业协同发展;(2)加强产业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3)发展壮大骨干企业,实施企业联动发展;(4)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激发工业发展活力;(5)强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企业文化品牌;(6)提升绿色循环安全发展水平,构建生态型工业体系。在这六大任务中,积极推动钢铁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石化产业、粮油食品产业的高速发展,实现建材行业、能源行业的转型升级,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港口物流的服务能力,积极搭建高水平的产业集群。

    经调查研究发现,具有现代化含义的产业学院发展起步大致在2008年,后续发展一直较为平淡,直到十八大尤其是十九大以后才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就当前的产业学院办学情况来看,现代产业学院模式相对之前强调的校企合作更加丰富多彩,呈现政校行企、校行企、政校企、校企、校行等多种模式。

    从办学效果来看,各办学主体利用自己所在区域及自身等主客观资源优势,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平台建设和行业前沿把握等方面充分合作,获得多元共建、多元共赢的良好局面。

    可以说,每一个产业学院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根本的原则是相同的:打造平台、立体式建构人才培养体系,紧紧跟随甚至要引领行业企业发展。无论是山东省级层面产业政策,还是日照市级层面产业政策,都注重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这就要求高校与企业在产教融合上深挖潜力,创新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平台建设等各个环节的体制机制。

    三、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路径设计

    高等教育发展已经实现了从粗放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跨越,目前正在实现从内涵式发展向以内涵式发展为基础、精准发展为方向的新跨越,不再只是定位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要求,而是转向积极引领和为人才需求提供支撑的发展方向。背后的源动力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和主导,而是以不断变化的市场为主导。产业学院的产生和发展是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产物和必然结果。如何建设和发展产业学院已然成为政界、商界、教育界和学术界等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现代化产业学院是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的时代抓手,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凸显职业教育办学优势。产业学院的实质性运作,目前大部分处在探索阶段,并没有出现一个可以推广复制的模式,围绕政校行企相对明确的主体进行机制设计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务之急。第一批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试点单位之一的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成立产业学院专题研究团队,面向产业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通过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动学校的产业学院建设,赋能院校综合实力提升。

    (一)以利益为导向创建产教融合生态环境,做实产业学院治理体系

    继续推进校企合作,实现科研成果的落地和转化,这也是产业学院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一个关键的任务目标。政府、学校、行业要积极引导,吸引更多的主体参与到建设活动中来,以利益为导向创建产教融合生态环境。地方政府要积极发挥调控作用,产业园区管委会要积极发挥资源支撑作用,企业以及高校也要积极发挥人才供给作用。比如,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于2019年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外语特色鲜明,跨国合作办学与人才培养优势突出;经济类、贸易类、管理类、金融类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产教融合方面不断开拓创新,搭建了“呆呆购”网络平台、云计算数据中心、跨境电商基地等符合产业学院发展需求的基础平台,推动形成了企业高度支持、院长积极负责、评价体制更加多元的产教融合管理模式。

    (二)以章程为根本共建多元治理基层组织,夯实产业学院治理结构

    对产业学院的未来发展而言,具有一个良好的、健全的组织机制是根本要求。产业学院治理组织依据章程设置四类院长岗位、三个教学与生产工作组、四种实训与服务基地。其中,四类院长岗位负责协调政府、产业园区、行业和企业等各方资源;组织教学与生产工作组制订发展规划,积极推动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为整个产业学院的科学有序运行搭建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教产组、学工组以及综合组三个不同的组别,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责,重新设计教学活动,对实训活动进行优化。名师工作室、创业基地、活动中心、研发车间四种实训与服务基地,为学生创建更加良好的实训场所,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在产业学院发展的过程中,学校要积极构建资源高度共享、责任高度共担、成果高度共享的发展工作机制,保证院校的决策科学、合理、优化。

    (三)以方案为基本构建产教融合培养体系,加强产业学院治理能力

    从治理体系的构建上来看,学校要在提升治理能力、加深产教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比如,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目前已经建成了日照市众生数据、电商和产学研平台,成立了网商学院、智慧城市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和现代能源学院四个产业学院,为适应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市场发展规律,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两对接两访问三落实”方案,实现专业培养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积极对区域龙头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杰出校友进行访问;使优秀人才进企业、先进项目得研发、岗位技能得提升,保证产业学院的优势资源能够得到开发和共享。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学校还要积极推动现代学徒制的發展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使整个院校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产业学院发展是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必然要求。目前已经达成的共识是,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参与;需要继续探索和明确的任务是,如何科学划分各主体的权责并形成权益机制、合作机制,凝聚各主体成合力,打造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的新平台。因此,未来的努力方向是深挖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发展规律的内涵,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拓宽产业学院发展路径。既要延续当前的产业学院内外部研究,吸收更多的理论研究成果,形成多理论驱动的研究格局,全面打通理论层面的一般性研究与实践层面的经验总结的沟通渠道,又要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之路,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资源,实现现代产业学院可持续、内涵式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红利,陈华政.供应链理论视角下的产业学院研究[J].职教论坛,2020(36).

    [2]谭庆明,王自立,尹兰芳.“双高计划”视阈下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的逻辑必然及路径选择[J].广西教育,2019(39).

    [3]许文静.整体性视域下产业学院内部结构的治理逻辑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9).

    [4]徐伟,蔡瑞林.交易成本:校企共同体产业学院治理的关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9).

    [5]金炜.新时代高职产业学院的建设逻辑、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5).

    [6]蒋新革.产教融合视域下产业学院治理体系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

    [7]朱艳峰,贺佐成,叶雯,等.基于产业学院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0).

    [8]卢坤建,周红莉,李作为.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课题“我国本科职业教育质量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BJA200103)子课题“‘市校融合’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为例”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孔庆荣(1973— ),山东日照人,博士,教授,现就职于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叙事文学研究;杜琳(1978— ),陕西西安人,硕士,副教授,现就职于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研究;曾军(1971— ),山东五莲人,博士,副教授,通讯作者,现就职于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产教融合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理财·市场版(2022年5期)2022-05-30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23期)2018-01-13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33期)2018-01-09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17年10期)2017-11-03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年13期)2017-09-14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产业学院广东教育·职教版(2016年1期)2016-02-18

    推荐访问:层次 本科 探索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