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与路

    时间:2022-09-28 09:30: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梁兆桢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红岩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前时代境遇下,面临着融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开掘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渠道和方法。具言之,就是要重点解决“为何融”和“怎么融”这两大基本问题。

    一、“为何融”: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

    将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提升教学成效的内在要求,也是培育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

    (一)红岩精神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教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1]。“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2]红岩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党和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资源。其一,红岩精神所蕴含的崇高思想境界即“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和“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思想品德和“站稳政治立场、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治品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其二,红岩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教育是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生命线,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将红岩精神所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意蕴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健全大学生人格、锤炼大学生高尚人格、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提升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行为先导,对于大学生走好人生路、不忘来时路、恪守初心和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其三,红岩精神所蕴含的巨大人格力量即心胸开朗、豁达大度的宽容精神和不怕流血、敢为人先的牺牲精神,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三观”,塑造阳刚之形,形成积极向上心态。其四,红岩精神所蕴含的浩然革命正气即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和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不可或缺的精神素材。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磨炼意志和培养大无畏精神,提升大学生家国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

    (二)红岩精神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提效法宝

    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提升教学成效具有显著意义。坚持将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遵循高校思政课教学客观规律的集中体现,充分调动了其中最积极的因素,增强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其一,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四史”知识的有效吸收度。大学阶段应“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四史,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理论教育和学习”[3]。一方面,红岩精神具有较强的历史性、故事性和启发性等基本特性,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了解“四史”知识,提升大学生对“四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另一方面,紅岩精神作为“四史”知识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方式和方法,比如红岩精神与翻转课堂、角色模拟等新型思政课教学活动相结合,增强了大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体验度,提升了大学生对“四史”知识的感受度和吸收度,使得大学生从被动的倾听者转变为“四史”知识的主动展现者、体验者和传播者。其二,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把相对枯燥、乏味的精神符号、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细化、实践化和生活化,是系统性和日常性于一体,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集中表征,将传统填鸭式教学向互动型教学进行了有效转化,促使大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思政课教学中,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三,有利于激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感召力。所谓思政课教学的感召力就是感染力、召唤力和影响力的有机统一,激发思政课教学的感召力对于高校顺利、有序地开展思政课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效果极为重要。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一方面可以促使大学生在教学中体悟精神,感受精神的魅力,达到情感的共鸣,进而在无形中熏陶、感化大学生;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品位,充盈师生的内心世界,进而激发思政课的感召力,为大学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其四,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说服力。以理服人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所要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红岩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大众在革命实践中生成的,具有接地气、易感悟的基本特质。红岩精神可以作为思政课教师提升理论阐释力的重要素材,有助于增强相关理论的论证力,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说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红岩精神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指挥棒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4]。高校大学生是人民群众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群众事业的神圣使命,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体必须接受红岩精神的熏陶和引导。将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而培育大学生积极、健康、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一方面是大学生在思政课教学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日益领悟、认同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表征;另一方面使红岩精神走进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现实场域,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发接受红岩精神精髓、要义的洗礼和熏陶,自觉感悟红岩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来的神圣魅力,唤醒和丰富大学生主体意识,进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我国大学生在价值观领域呈现多元并存的格局,造成价值观出现分化倾向,急需被引导和规范。在对多样化价值观进行批判性整合的基础上,将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红岩精神成为大学生的日常行为重要的确立准则和判断标准,有利于使其形成积极、健康、正确的价值观。B3A3B9D2-1059-4765-B0BD-5591F73E4964

    二、“怎么融”: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路径

    推动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实践、思想教育、互联网技术等四个维度开掘融入的路径。具体而言,应努力实现四个“要”。

    (一)要合理满足大学生合理利益要求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最高的价值诉求,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心之所向,为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指明了道路即要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合理利益要求。“‘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5]红岩精神的承继、内化与弘扬是符合广大学生根本利益的,是构建美好生活的精神源泉。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是要构建一个“乌托邦”,而是使红岩精神通过思政课这一主渠道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推动大学生合理利益的实现和合理利益格局的建构。因此,必须面向青年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要求,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结合起来,这要求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要使抽象的红岩精神渗透到大学生的心里、头脑之中,引导红岩精神的内化,使红岩精神成为大学生可以感知的现实。在教学方式方面,不仅要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定学生在思政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价值、利益诉求,更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了解和明白红岩精神在对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在政策制度上,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来为思政课教学有序进行保障护航,比如安排思政课教师去参加相关的讲座、培训,进行专业化训练,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支持等,这也是对学生负责的重要举措。要加强对相关领域的投入和管理,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在优质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交流。此外,还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利益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通过多种民主的形式来征求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切实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在思政课教学的主客体上,教育者要积极打造红岩精神的精品课程,并免费面向全校大学生开放,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搭载红岩精神的精神产品和精神服务,对于学生参加了此类课程的学习,要鼓励、认可并给予一定的学分;受教育者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上课过程中要多思考、多感悟并学以致用,形成良好的学科意识,增强理论素养。

    (二)要充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认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6]红岩精神的产生和形成深深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实践中,不是脱离社会实践基础的“虚假幻想”,而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包括红岩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正是结合百年来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要求和人民大众共同利益,吸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通过整合、加工和提炼各种素材而形成的成果。因此,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能脱离其社会实践的根基。

    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充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意味着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摆脱传统课堂和书本知识灌输的“无形”束缚。其一,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并充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大学生对包括红岩精神教育主题在内的思政课所学、所感和所悟向实践转化的强大催化剂。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体验、志愿服务等活动,在社会实践中为大学生展现红岩精神的起源、发展、践行和传承的历史进程,帮助大学生了解和领悟红岩精神,彰显“大思政课”的教学理念,突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其二,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彰显实践温度。红岩精神要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教学质量与实效,就不能脱离社会实践,更不能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脱钩。通过开展体验式教学、浸入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一个个生动的红岩故事中,感受红岩精神的革命温度和家国情怀,让大学生把所学的红岩精神知识装进头脑、内化于心,能够科学合理地“解释世界”,但又“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7],即要外化于行。其三,善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重庆“红岩联线”活动,带领学生走出传统教学课堂,深入到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烈士墓、白公馆和渣滓洞等红岩文化景点进行现场教学活动。通过现场播放纪录片、现场观摩和现场讲演等形式给予学生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和冲击,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红岩精神、读懂红岩精神、铭记红岩精神和感悟红岩精神。

    (三)要坚持引导内容中的情理交融

    情与理是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学不可缺场的两个密切相连的重要因素,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政课作为协同育人的主渠道,既需要情感的渲染,也需要理论的灌输,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情理交融即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情这一因素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理这一因素的作用,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理性思维的引导和塑造,又要注重情感的慰藉和感染,实现两者交融,形成教育合力。其一,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拓展情理交融的渠道。红岩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相统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对话机制,通过参与式对话、交互式对话、咨询式对话和即时性对话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强化主客体双方对红岩精神的整体了解和体悟。思政课教师要在对话中言之有理、以理服人,学生要在对话中敢于提出质疑、意见和建议,从而在教学互动中投入情感,并从情感上认同红岩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带着情感去体验红岩精神,以真情对待红岩精神,在生活体验中升华情感,在生活实践中强化对红岩精神的认知、思考和见识。让学生明白红岩精神所蕴含的哲理,提高学生对于不良思想和思潮的分析、判断和鉴别能力,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其二,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形成情理交融的合力。情理交融在思政课教学中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具体表征在其方式方法和机制机理上,必须着眼于把真情感化与真理说服相结合,增强情理交融的合力。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不能离开真情和真理的范畴,也要求教师必须投入相当的情感去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通过声情并茂的教学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影响力,使学生心甘情愿接受红岩精神的洗礼。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的主导者、引领者,还必须善于挖掘紅岩精神的深层意蕴,提升自身的理论阐释力和理论的说服力,把红岩精神所蕴含的哲理讲懂、讲透和讲全,让学生“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B3A3B9D2-1059-4765-B0BD-5591F73E4964

    (四)要科学利用先进互联网技术

    当今的时代是数字化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8]。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拓展了高校思政课教学传统的场域、手段与方式。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推进互联网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发展。其一,开设红岩精神主题的在线开放课程。通过设置“教”和“学”的资源模块,建立较为完善的课程评价机制,切实增强师生的互动,达到教师中意“教”、学生喜欢“选”和学生乐意“学”的教学效果。其二,开发和建立以红岩精神为主题的红色网站。在红岩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要对“红色网站”的开发和建立进行精准定位,坚持贯彻学生至上理念,强化服务理念,时刻秉承为学生负责和服务的原则,使其成为红岩精神宣传的重要阵地,成为大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間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加油站。其三,利用聊天工具、博客社区打造红岩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新阵地。课前可以在微信群或者QQ群发送或者分享一些关于红岩精神的资料,让学生提前进行自主学习。课时可以通过聊天群,即时发送有关红岩精神自主学习的知识问答和抢答,使得教学更具趣味性、活跃性和参与性。课后可以通过聊天群为学生提供相关辅导服务,积极为学生解答相关困惑或者不懂的问题。博客社区同样是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形式和新手段、新阵地和新渠道。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开发红岩精神主题的博客社区,能有效地将红岩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课时课后鼓励学生发表自身的独到见解、所学所感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红岩精神的内容,并及时更新博客的板块内容,使红岩精神主题的博客社区内容集学术、趣味和教育于一体, 并建立相关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博客社区在红岩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的最大功能。

    总之,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顺应高等教育新时代发展之需,有其深刻的理论缘由和现实背景。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做好四个“要”,使四个“要”在教学理念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教学成效上相得益彰,从而在整体上、系统上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质效的提升。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研究阐释专项课题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项目编号:19SKZDZX0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N].人民日报,2021-06-27.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401.

    [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Z].教材[2020]6号.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5.

    [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3.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197.

    作  者: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胡 越B3A3B9D2-1059-4765-B0BD-5591F73E4964

    猜你喜欢 红岩思政精神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在线学习(2022年4期)2022-05-31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在线学习(2022年4期)2022-05-31传承好红岩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当代党员(2022年9期)2022-05-20虎虎生威见精神文萃报·周二版(2022年5期)2022-02-18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拿出精神学苑创造·A版(2018年7期)2018-08-07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三)红岩春秋(2018年3期)2018-04-17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二)红岩春秋(2018年2期)2018-03-30

    推荐访问:红岩 融入 课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