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建国初期过渡时期民粹主义【精选推荐】

    时间:2022-08-23 19:30: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国初期过渡时期民粹主义【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建国初期过渡时期民粹主义【精选推荐】

    建国初期的过渡时期的民粹主义3篇

    【篇1】建国初期的过渡时期的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汪亭友在发言中指出,近年来,“民粹主义”成为时髦语,用来描述西方和我国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或问题。马克思主义指出并批判的民粹主义,主要是指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出现的,期望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不依靠无产阶级而直接依靠农民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在小农经济基础上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思潮。随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浪潮的到来,特别是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批判的民粹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很少再被人提起。

      西方语境中的“民粹主义”(populism,也有译成“平民主义”、“大众主义”),是在西方话语体系中被广泛使用的一个政治概念,至今没有统一明确的涵义。有的解释成一种捍卫平民利益的思想理念、政治纲领或行动。也有的认为是不理性、冲动、好斗、狂热的代名词,是大众政治中的"乌合之众"现象。还有的解释成极权统治中"愚忠盲从"现象,它同极权主义、纳粹主义、共产主义是相通的。"民粹主义"一旦失控,就转向极权主义、纳粹主义、共产主义。如一战后的俄国布尔什维主义、二战期间的德国纳粹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平民大众为主体的革命运动、政治运动等。

      中国语境中的“民粹主义”起初表现为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批判,近年来其内涵进一步泛化、复杂化。如把"反对改革开放路线"说成是"民粹",把捍卫国家主权的强烈爱国情感说成"民粹主义",把平民上访,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群众对官员、警察、法官、富豪以及知识分子提出批评,说成"民粹主义",甚至把人民群众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为总书记党中央做出的一系列决策的衷心拥护和爱戴说成是需要警惕的"民粹"。

      毫无疑问,在中国社会的一部分群众那里,确实存在一些偏激急躁的言行,对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构成不利影响,需要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正确加以认识和处理;
    但有没有必要将其视为"民粹主义"加以批判,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一些人对中国"民粹主义"的表现的描述来看,很多情况需要做具体分析。比如群众上访。不排除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在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后做出的不得已的选择。即便某些群众上访存在不合规、不理性、违法等情况,那也是需要有关部门耐心去做工作,依法依规进行引导、教育和处理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对待。如果一概扣上"民粹主义"的帽子加以否定、排斥和批判,就容易把这部分群众推到党和政府的对立面。既与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相悖,也会反而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篇2】建国初期的过渡时期的民粹主义

    该如何应对香港的民粹主义

    香港民粹主义是香港民主化进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之一,其表现形式既包括自下而上的社会思潮和运动,如市民对特区政府、中央政府、内地人和本地经济精英的非理性反对,以及对民主化的激进追求等;
    也包括自上而下的精英政治策略,如反对派对敏感议题的炒作、对反对运动的操纵和对“工具性公投”的利用等。香港民粹主义既是反对派骑动的结果,也是香港现阶段结构性矛盾的产物,对香港的民主政治发展及繁荣稳定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

    民粹主义是香港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不但严重滞阻了香港的政改步伐,而且为香港未来的民主政治发展埋下了很大隐患。民主不是人民权力的绝对化,更不是将民主应用于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西方民主能够运作,不仅仅是因为民主的精英性,更是因为民主的有限性。”目前,大多数民主国家和地区都已进入大众民主时代,并出现了“过度政治动员”和“否决政治”的问题,香港作为“民主世界”的后起之秀,本应积极吸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但在民粹主义的风潮之下,却已出现了民主衰败的迹象。民粹主义是“非民主”甚至是“反民主”的,以这样的方式来追求民主,只会阻碍香港民主政治的发展,甚至导致“有形式而无实质、有制度而无治理、有公民意识而无公民文化”的虚假民主。

    民粹主义也加剧了香港的社会撕裂。目前,香港社会大致存在三类矛盾:第一类是中下层市民和上层经济精英的矛盾,即阶层矛盾;
    第二类是普通市民和特区政府的矛盾,即官民矛盾;
    第三类是建制派与反对派的矛盾,即党派矛盾。这三类矛盾都在民粹主义的影响下日益激化。以前,本土经济精英是香港人努力上进获得人生成就的榜样,而现在却成为推高房价、造成产业空心化和导致贫富差距的“罪魁祸首”,阶层矛盾非常突出。同时,受特区政府“认受性问题”和政绩问题的影响,官民矛盾也日益凸显。另外,反对派在民粹主义的“帮助”下力量大增,与建制派的对抗逐渐白热化,几乎所有香港市民都被动员到了两派的争斗之中。近年来,每当面对重大政治议题时,香港市民就会“自动”分为两派(如“七一巡游”与“七一游行”、“反占中”与“占中”、“撑政改”与“反政改”等),有学者认为,香港社会已逐渐出现“台湾化”的趋势,离彻底撕裂为“黄”、“蓝”两个对立阵营已为时不远。

    总而言之,如果香港不能及时摆脱民粹主义的牵制,香港民主化的进程就会长期徘徊在动荡不安的民主转型时期,迟迟无法进入民主巩固时期,更谈不上早日进入优质民主时期。而且,民粹主义泛滥也会使香港错失很多发展良机,加速香港经济的沉沦。

    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共享的经济全球化,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参与主导国际规则制定,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WTO升级换代,利用好G20、WTO、一带一路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为代表的对外自贸区四个舞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包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重新思考目前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坚持普通个人与“精英”作用的辩证统一。在新型全球化中蕴含社会主义价值与理念,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规范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培育理性公民,警惕民粹主义的盲目社会排斥情绪,促使全球化健康发展。在理论上,形成系统化的民粹主义批判应对体系和习近平全球化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化理论。

    【篇3】建国初期的过渡时期的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与民主主义——一个贯穿中国发展的话题

    《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导读

    摘要

    列宁针对孙中山的一篇名为《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的文章写了《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的文章。文章中提出孙中山与俄国民粹主义者相似,同时也指出,孙中山主张的防止资本主义以及平均地权的思想正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最纯粹的方案。列宁的文章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同的学者对他的观点有不同的意见。本文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之上对孙中山文章中的“上海”等词的进行了辨析,最后阐述了民粹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关键词

    列宁 民粹主义 民主主义 《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 防止资本主义土地国有化 主观社会主义 历史评价 个人思考 当代价值

    正文

    列宁被全世界共产主义者认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他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并且通过在政治方面退出一战,领导内战,在经济方面,实行全俄电气化,战时共产主义 ,以及后来的新经济政策等一系列政策,使苏联这样一个新诞生的国家迅速地得到巩固。同时,作为一个杰出的理论家,他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他的一生是辉煌的,在他死后,就连坚持反共主义立场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评论说:“俄国人民掉进泥潭苦苦挣扎,对于他们来说最坏的事情莫过于列宁的诞生,而第二坏的事情则是他的死亡。”所以说,列宁对于世界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先来简要的简要介绍一下民粹主义,尤其是俄国的民粹主义。民粹主义亦称平民主义,历史上曾有多种表现形态,其基本精神是以维护平民的利益为由而反对权威,为此不惜采用任何手段。在19世纪的俄国,民粹派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以人民的精粹自居,他们提出“到民间去”的口号,试图发动农民推翻沙皇制度。他们否认政治斗争的必要性,主张采取个人恐怖手段。这种思潮及其实践对俄国革命是有害无益的。对列宁来说,虽然他发动十月革命夺取了政权,但由于俄国大多数的农民都支持民粹主义的社会革命党,导致革命的成果差一点被民粹主义者夺取。因此,这样一次经历让列宁对民粹主义实质有了更深入地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民粹主义倡导“人民优先”,这使得它和民主主义有了某种相似之处,使人误以为民粹主义者也是民主的倡导者、推进者。列宁对民粹主义有着很深的见解,所以他在他的文章中深入分析了民粹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关系。

    此外,我们还要谈一谈孙中山先生的这篇文章——《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此文写于1912年。此时,孙中山刚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他在南京同盟会会员饯别会上发表了这篇文章。文中主要提出两个观点。第一,通过比较东西方国家,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虽然富足文明但是国内贫富差距悬殊,只有少数资本家享受快乐,劳工群众依旧是赤贫的,因而革命的思潮不断涌动。但是,像中国这样的还没有发展到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实现社会革命是比较容易的。因此,他认为在中国是有必要也有能力预防资本主义进攻的,通过防止资本主义可以避免社会革命。第二,平均地权问题——按照土地优劣进行定价,由国家按价收税,土地价值的增值额归公。在文章的结尾,孙先生说“中国正处于工业蓬勃发展的前夜,中国的商业将大大发展,五十年后中国将出现许多个上海”。孙中山的这次讲话引起国内外强烈关注,三个多月后便被译为俄文发表。列宁立即与之互动,并对文中孙中山的这些主要的观点进行了辩证性的批判。在当时远非今日可比的信息传递和通讯条件下,确是相当奇特的现象。

    介绍完了文章的成文背景后,我们就来着重介绍一下列宁的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列宁认为,俄国资阶级民主派都有民粹主义的色彩。而作为中国民主派代表的孙中山在思想和许多说法上都与俄国的民粹主义者十分相似。关于这个想法,他提出了四个问题,并且对他们一一作答。

    首先,列宁将孙中山提出的纲领与俄国,土耳其,波斯和中国的革命形势发展相对照,发现这些国家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即本文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本文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根据新的世界事变来研究亚洲现代资产阶级革命中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的相互关系问题。

    然后紧接着他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孙中山革命思想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比较东西方国家,我们不难发现,相对而言,西方的总统早已抛弃了青年时代的梦想,他们是“娼妓化了的资产阶级的代表”,而孙中山则是一个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孙中山在他的纲领中处处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并且是带有建立共和制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而他的革命思想的社会意义就在于只有这种民主主义的高涨才能激励人们摆脱奴隶地位求得真正的解脱,才能激发劳动人民创造奇迹。列宁认为,东方已经走上了西方的道路,今后中国人将在这种高涨的民主主义的带领下会为了争取西方已经实现的梦想而努力,而西方的早已腐朽的资产阶级终将会被无产阶级代替。简言之,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的社会意义就在于它可以激励人民摆脱封建的束缚,走上共和制的道路。

    第三个问题,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列宁认为中国的民粹主义者的战斗的民主主义思想体系是同社会主义空想,避免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即防治资本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同时这种思想体系也是和中国的土地改革计划结合在一起的。那么产生这两种倾向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列宁首先分析了孙中山的民主主义的实质,即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中国的民主派反对压迫农民和剥削群众,他们对广大群众的同情,对社会主义的同情,使他们必然产生主观社会主义。而这种主观社会主义同当时西方所面临的实行社会主义的问题是不同的。中国民主派主张推翻造成这种剥削的制度——封建制度,但是没有改变这种封建剥削的根源——土地对于农民的种种束缚。因此,中国民主派必然只是主观社会主义,而主观社会主义正是产生这种倾向的主要原因。

    其次,孙中山在文章中指出在中国这种比较落后的国家就会比较容易实现社会革命,也就是说可以防止资本主义。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仅仅只是一种空想。在《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一文中孙中山就提出“中国商业将大发展”,“五十年后将出现很多个上海”列宁指出,“商业”“上海”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说的资本主义。列宁认为孙中山自己不得不承认了资本主义在中国出现的必然性。因此,孙中山只是用“防止”资本主义的理论来制定纯粹的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列宁认为其社会意义也就在于此。

    最后一个问题,列宁提出孙中山所说的既漂亮又模糊的“经济革命”归结起来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质是很简单的,就是把地租转交给国家,即以亨利•乔治式的单一税实现土地国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土地国有就是尽量产出农业中的中世纪垄断关系,使土地买卖有最大的自由,使农业有最大的可能适应市场。也就是说,孙中山的经济改革恰恰是最完善纯粹的资本主义改革。

    文章的最后,列宁指出,虽然,孙中山的纲领有空想和反动观点,但是他提出的纲领的内核——通过政治上建立中华民国,在土地方面实行国有化是正确的复兴中国的道路,这实际上就是列宁对上文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的回答。

    列宁是最早评价辛亥革命以及孙中山的外国人。他的评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共产国际和苏联国内对中国辛亥革命以及孙中山评价的准绳。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共产国际依旧认为孙中山实际上是要主张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这种小资产阶级路线是走不通的。但是近代以来,尤其是当代,许多学者对于列宁对孙中山思想的评价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类人,坚持认为列宁精准地评价了孙中山的纲领中的进步性和落后性,与历史观点一致;
    但是也有相一部分学者对此评价提出了质疑,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1,列宁称孙中山为民粹主义者是有根本性错误的。因为,民粹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主张通过发展农村村社进入社会主义,而民生主义提倡的是发展国家资本,节制个人资本,将社会发展的成果在全社会共享。因此,该部分学者认为称孙为民粹主义者是不正确的。2,有些学者认为列宁对孙中山的评价有真知灼见但还是存在着一些偏颇的。他们指出孙中山的土地纲领并不激进也不是纯粹十足的资本主义土地土地纲领;
    列宁对孙中山的评价依据不足;
    列宁是以俄国社会主义为参考来评价孙中山的,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个问题,学术界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是中国学术界大多数学者还是接受了列宁的这一观点的,只是对孙中山民粹主义的浓淡色彩有不同的看法。

    我个人读完《中国的民粹主义与民主主义》后,认为孙中山先生的确带有一些民粹主义者的色彩,但是他和俄国民粹主义者也有很大的不同。孙中山反对资本主义,但是他反对资本主义的原因在于希望国内民众可以避免由于资本主义造成的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的杀人流血似的社会革命。这一点可以从他在演讲中比较各国,特别是英美等国的革命道路问题时看出。他强调“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时,若不思患预防,后来资本家出现,其压制手段恐怕比专制君主还要甚些,那时再杀人流血去争,岂不重罹其祸。”从这里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孙中山的初衷。他希望通过和平而非暴力的途径来发展中国经济。因此,虽然孙中山表面上看来是民粹主义者,但他的思想的本质和民粹主义者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第二点,我觉得孙中山所提到“五十年后中国将出现许多个上海”中的“上海”与列宁认为的“上海”实质也是不同的。孙中山希望五十年后中国会出现很多个上海来带动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他赋予“许多个上海”的含义是一个在经济和实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行土地国有制,使得很多地方的土地资源增值,以此来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的地方。这是以发展经济为前提的。而列宁认为的上海则是中国工商业最为发达,同时也是受欧洲影响最深的地方,也就是说,在他眼里,上海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代表。正是这样一种认识的分歧,使得列宁得出孙中山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必将出现资本主义的结论。而这与孙中山的本意恰恰是背道而驰的。

    我认为在今天的中国,列宁的文章依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尤其是文中反复提及的民粹主义。当下,有些人打着爱国的旗号,大兴民粹主义。比如说前段时间的钓鱼岛事件,很多民众在所谓的爱国宣传的鼓动下,做出了很多出格的事情——大量破坏日系产品,很多使用日系产品的国人也受到了身体上的经济上的极大的损伤,但他们本身是无辜的。本来爱国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有利于国家发展,有利于社会建设的。但是在钓鱼岛事件中有些人却做出了不利于国家发展,伤害自己同胞的事情。很显然这完全不是一种理性的爱国的行为。对于一些国人在钓鱼岛事件中做出的过激的行为,我认为,一方面,国人的素质有待提高,但另一方面隐藏在爱国面具下的民粹主义也是我们需要重视。因此,我们必须要分清楚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的最大的区别,识别出那些带着爱国主义的面具,甚至是一些与民族主义合流的民粹主义,做出正确的选择。只有失去了社会基础,才能够彻底的消灭民粹主义。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孙中山所处的时代还是在我们生活的当代,对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的辨析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这一话题始终是贯穿着国家发展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能够明白并且辨析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实质。

    引用文献

    孙中山 《孙中山全集》第二卷 第326页。

    列宁 《中国的民粹主义和民主主义》

    刘建飞 《民粹主义: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 《 中国青年报 》(2012年12月05日02 版)

    李玉贞 《列宁眼中的中国革命》[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 发布日期:2011-10-10 |]

    瓦尔特 《列宁论孙中山》

    推荐访问:主义 过渡时期 建国初期 建国初期过渡时期民粹主义 建国初期的过渡时期的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的产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