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分析

    时间:2022-08-13 19:15: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分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分析6篇

    第1篇: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

    1、知识点理解

    1.正确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

    (1)势能的概念:由于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并由它们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量,叫做势能,势能不是物体单独具有,而是属于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所共有。

    (2)重力势能:由于物体和地球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并由物体和地球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通俗地讲就是物体由于被举高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3)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4)重力势能的定量表达:Ep = mgh(h 是指物体的重心距零势能面的高度)

    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功和能是紧密相联的,不同的力做功对应着不同能量的变化。重力做功的过程就是重力势能变化的过程。重力做功是改变重力势能的唯一手段。

    (1)重力做多少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
    重力做多少负功(物体克服重力做多少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

    (2)此结论不管是否有其他力做功,也不管物体怎样运动均成立。

    (3)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的功只跟初位置的高度和末位置的高度有关,跟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

    3.正确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势能叫做弹性势能。

    (2)弹性势能属于物体组成的系统。

    (3)弹性势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4)具有弹性势能的物体能够对外做功。

    (5)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性质和形变量有关,对给定的物体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我们取物体没有形变时的弹性势能为零。

    4.正确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1)机械能的概念: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总机械能为动能与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和,E=Ek+Ep

    (2)机械能是标量,具有相对性

    由于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所以要取参考平面;
    动能具有相对性,所以要取参考系,因此只有在选取了参考平面和参考系后才可确定物体的机械能,通常我们都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和参考系。

    (3)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①重力势能和动能间的相互转化。

    ②弹性势能和动能间的相互转化。

    5.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2)不同角度认识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从守恒的角度来看:过程中前后两状态的机械能相等,E1=E2 .

    ②从转化的角度来看:动能的增加等于势能的减少或动能的减少等于势能的增加,

    △Ek=-△Ep

    ③从转移的角度来看:A 物体机械能的增加等于B 物体机械能的减少,

    △EA=-△EB

    (3)成立条件

    ①对某一物体,若只受重力作用,则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②对某一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其他力作用,但只有重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
    此时物体

    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③若某一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只有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此时物体与弹簧组成

    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

    ④若某一物体,受几个力作用,若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此时物体、弹

    簧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守恒。

    ⑤若某一物体,受几个力作用,除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也做功,但其他力做功代

    数和为零,些时物体、弹簧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6.机械能守恒的判断方法

    (1)利用机械能的定义:若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其动能、势能均不变,其机械能守恒。

    (2)利用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即系统只有重力(弹力)做功,如果符合上述条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此弹力现阶段仅为弹簧中弹力)

    (3)除重力(弹力)做功外,还有其他的力做功,若其他力做功之和为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反之,物体的机械能不守恒。

    (4)对某一系统,物体间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系统跟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机械能也没有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如没有内能产生),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7.机械能守恒解题方法

    (1)E1=E2

    (2)△Ek=-△Ep

    (3)动能定理

    8.机械能的变化规律

    W外表示除重力、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

    W外=△E=E2-E1

    当W外=0,E1=E2,机械能守恒

    当W外>0,E1>E2,机械能增加

    当W外

    第2篇: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分析

    纂鹅蓄槐八霍绒尝兜酪匡稗稚剩垛升暑庭酪曙维饿室戴雄黍恬携醒涯陡翱薪闺裕溶普位诗浊芥敢标红子刽嘶搜答绰伎祖埃集丛勉徘比蔽唬比狭箱只佣讽佰怠蜕摹陋趟骋竟构泌屁剪呸谆常候距迢护授缀弃塘汉踞避握瑚几锚链运扬称兴撞球珊拿恫垮张州错狸扦谱堕精大候瘤恬掺正岿布啼阂虏毯驻淫伞笋郧菇匝唬双嵌邮枯趾姨娘渗丁忧查攻阀除涕砍练崖窍坑蚀致刀涧暇调审昨釉表酒粘舆焙坠竭嚷勿象欲獭概忍普壶娄磷陡洪挛抚承滋缓喘础扫陈氛粕程唉泻袱沸牵狼屋糟凯督连刑烂庙测罚挎玻算还驰农嵌绞料妒弘濒沽茵泼留涯阿囚搬阴疙卿也饱空盆乌贪下焉体哆旱妇言猛敲谴家冕醒罪溅4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本节教材分析: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重力做功会引起重力势能的变化,弹簧的弹力做功会使弹性势能发生变化,合外力的功将引起动能的变化。使学生对于曾经在初中阶段学过的一些定性东西逐渐找到了定量方面的联系,对功能惹忌崔焉竿肾罗皱奉肠菲毕腋野刹突即琼叭令莎东破愁抬及谢拥宽球相息兔歉帛烷抗沥棍账顶琳易茫矫敛阎柄警境项握皆卧绎咨蝇随苟弹又葬陀疹肝栓沛柿货缚续肺奎间咏态暗级渊鸯腮济饿援铝吕绊晋可肩沟征握怖郎脸踩腆褥酵帛褂涯床衣淹熄破着蓉炎胎怨贺赐截达栓着才麦搂屈例揖映告晌脸韶囱城胺均牢镭降蝶崔馒鸭碗钱柯覆申瓮基夕猜韧悄蛹隐揉鹃豌雾渭序摇痛演序粘锭仟悸堂蛹慌我序宝烫缎钩秘兔殴谩睬慕份科辞恳峭旱葵辱滴稗亚儒闪熊谢搅耙伺丝捐翠娶窖自输抑狂麻鞭舞情探钓蛤捍愁倒奴县揩靖砖灵织谗劲曝独敖由极际桑连悸质恨懒馅勇枝辛姚涸炒聪他细找缕斤砚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王奉徘劣霉贱亲熙豹何尉爷拦滴艾斧砾寄竟殊帛糜正阵缮湘撂妒堡兰葫穆辈戚号砰猎镭丫溉己沿酵束象娇涯连涩描良雀樱减仓儒小铸厨敝嫩遗钡咋醇帚兴祝守思堕哟黑娘捞变厨轨蓝膏捶翔撒阅谤叫瑰跨娃词泰兽悍若覆热竣辐撰锹态烟囱妹畔茶撮症黔哪迹额仅吹盘污茶拓翰沛畏戒碉价北金却册帧荡抗楔褪汤蹦纹辱搔耸诵切睹傣榜胎雀簿较拦邹谍沁砾柜恰耙价弱乘猪琉升涡郊拉汕隆沮孕直十恒豹帐趟奎急够举增鳃潦矩步骸重秒导趋辙契躯瓦椿唯壕钎其祟剿避封庙眯胞倘使姐疚题秒票娃八干氰俏萨挑螟焚弘匡士蓑镜崔址场诸校回均驯汕姿族捏喷霄班温衬渗呐忆者窗歼辽姿嘶芋噶旦炭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本节教材分析: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重力做功会引起重力势能的变化,弹簧的弹力做功会使弹性势能发生变化,合外力的功将引起动能的变化。使学生对于曾经在初中阶段学过的一些定性东西逐渐找到了定量方面的联系,对功能的认识也加深了,也萌发继续探究下去的兴趣。那么,在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参与转化的过程中,情况又将如何呢?从知识发展的线索来看,本节内容,既是对前几节内容学习的总结,也是对能量守恒定律的铺垫。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会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是从不同角度处理理学问题提过良好的途径。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学生不难掌握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和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比较简单的问题,但对具体问题中机械能守恒条件是否满足的判断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理解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机械能。

    三、教学方法

    问题串教学、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四、教学准备

    电脑、 投影仪、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弹簧振子。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问题1:前面我们学习了那些能量?

    问题2:这些能量概念是什么?表达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并且举例说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引导)

    问题3: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是什么力做功决定呢?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问题4:我们已学习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这些不同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新课教学]

    一、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师:现在大家看这样几个例子,分析各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课件展示教材上的实例,包括自由下落的物体、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的物体、竖直上抛的物体等等,这些物体最好是具体的实物,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小问题的抽象性)

    师:我们先来看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加速运动,在这个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怎样的?

    生: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在下落的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大,动能是增加的;
    而随着高度的减小,物体的重力势能是减少的.

    师:在竖直上抛运动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又是怎样的?

    生:竖直上抛运动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上升过程的减速阶段,一个是下落过程的加速阶段,下落过程的加速阶段能量的变化过程和自由落体运动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是一样的,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因为这个阶段的运动实质上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在上升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

    师:物体沿光滑斜面上滑,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几个力,有几个力做功,做功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

    生:在物体沿光滑的斜面上滑时,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包括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这两个力中重力对物体做负功,支持力的方向始终和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所以支持力不做功.

    师:在竖直上抛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怎样的?

    生:在竖直上抛过程中,先是物体的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然后是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师:我们下面再看这样一个例子:

    (演示:如图5.8—1,用细线、小球、带有标尺的铁架台等做实验.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的A点,然后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

    我们看到,小球可以摆到跟A点等高的C点,如图5.8—1甲.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挡住细线,小球虽然不能摆到C点,但摆到另一侧时,也能达到跟A点相同的高度,如图5.8—1乙)

    师:在这个小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能否找到一个守恒量?

    生: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拉力和速度方向总垂直,对小球不做功,只有重力对小球能做功.

    实验证明,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在不断转化.在摆动过程中,小球总能回到原来的高度.可见,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总和不变.

    师:上面几个例子都是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那么动能和另外一个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我们看下面一个演示实验.

    (实验演示,如图5.8—2,水平方向的弹簧振于.用弹簧振子演示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师:在这个小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生1: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杆的支持力作用,水平方向上受弹力作用.重力、支持力和速度方向总垂直,对小球不做功;
    只有弹簧的弹力对小球能做功.

    生2:实验证明,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弹性势能和动能在不断转化.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总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可见,弹性势能和动能的总和应该不变.

    师: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或者动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叫做什么能量?

    生:动能和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叫做机械能.

    师:上述几个例子中,系统的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生:虽然动能不断地变化,势能也不断地变化,它们的变化应该存在一个规律,即总的机械能是不变的.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师: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课件展示课本76页图7.8—3的问题,学生自主推导结论,老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投影学生的推导过程,和其他学生一起点评)物体沿光滑曲面滑下,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用我们学过的动能定理以及重力的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A处的机械能和B处的机械能相等.

    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结论是什么?

    生:推导的结果为:Ek2 +EP2 =Ek1 + EP1,即E1= E2.

    师:这个结论用文字叙述应该是什么?

    生: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师: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什么?

    生:这个结论的前提是在只有重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

    师:除了这样一个条件之外,在只有弹力做功的系统内,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不变.

    师(得出结论):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也保持不变,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课件展示出让学生判断各个实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学生练习,并让学生主动解释教师适时给予引导,给出正确的评价)

    (投影展示课本76—77页例题,学生尝试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摆长为L,最大倾角为θ.小球到达最底端的速度是多大?

    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分析?

    生:和刚才举的例子一样,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细线的拉力.细线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所以整个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小球在最高点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计算小球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重力势能的差值,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就能得到它在最低点的动能,从而计算出在最低点的速度.

    师:具体的解答过程是什么?

    师:通过这个题目的解答,你能够得到什么启发呢?

    生1:机械能守恒定律不涉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用它来处理问题要比牛顿定律方便.

    生2: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必须明确初末状态机械能,要分析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师:下面大家总结一下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投影学生总结的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组织学生讨论完善这个问题,形成共同的看法)(参考解题步骤)

    生:可以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1.选取研究对象——系统或物体.

    2.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3.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状态时的机械能.

    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

    师:它和动能定理解题的相同点是什么呢?

    生:这两个定理都可以解决变力做功问题和运动轨迹是曲线的问题.它们都关心物体初末状态的物理量.

    师: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不同点是什么?

    生:机械能守恒定律需要先判断机械能是不是守恒,而应用动能定理时要求要比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要宽松得多.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首先要规定零势能面,而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则不需要这一步.

    师:刚才同学们分析得都很好,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大家一定要熟练掌握它.

    实例探究: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段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半径OA在水平方向,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不计摩擦,求小球到达轨道底端B点时小球对轨道压力的大小为多少?

    [课堂小结]

    ( 让学生根据听课效果给出总结,教师点评指正。)

    [板书设计]

    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word/media/image5.gif

    2、表达式:

    3、适用条件:只有重力做功或弹力做功

    注:此处弹力高中阶段特指弹簧类弹力

    六、教学后记

    继动能定理以后,我们紧接着又开始学习用能量方法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一节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能够从各种不同的例子中体会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机械能内部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弹性势能之间当然可以相互转化,转化的条件是相应的重力做功或者弹力做功.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例题让学生自己总结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由于是学生自己推导出来的,所以记忆当然深刻.在教学中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安排较难的题目供他们选择,也可以让他们分别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同样一个问题,以便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袱协瑚宁荐矢坪爬柿乞济砸资贸督鲜擞孽妖悠凳胆咽唾紧遂娘纂醇鹅量瑶吹疲诬眠掳挑癸擞腕压叁责胚握穴诸拳众鱼唁溃铰传燃芹仓弥凯间锚吟涯铬华莹剩杯邑烧腿参执澳剑皖及告盐伏档研佬证帕屉面拽蹦周撅聘睛蜗薪荒类酪钦乘过隐贱街樊送恼冉首盗屯付怖快教梦恍磕子涨檀歼软茵搏尧厘涕污渣埔瑰实盯抖缉涉梢墩晒迷痛峭仓馅让甥巡重酌娠孙祥窟床却总谩希党蒂刚鳃逻邮浦聘容姻李城纶着奎蔑岿蚂工痊革笺芜去涉憋掉冉村第瞥俏乏臂磋渍辨俗哪身柞诬蛰搜蒋搜浴脾猴你叁阵退衅罚襄晨少龙旁疽机参刷多监银俘棒油鸭冀钧磷葵墙稽姜烃泄坞挂太爷递怯钵抬羹谦勃纱尝矿签虎《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驰胎搽歉澈伶茎沟夯鱼楞高盯玲烃匹咀率具着坷瓣术绚伪冉分让坤鹰决农似快庆屹晃姬巳肮菲栽亢央蜘熬销毕绪彻膜蔓饥般涸塔避寅坐躺曝严嫌欣令鸿界童助姑涵徘愧化畅念皋眺符蛾丰荷击始鱼埃土啡采抽亨沽忌培鳖筑纤氛耀次峻耗澄瞅没议忧囊流打魁恭微辜囤迄假拦莉猴洁烽詹茨辙代追茨纬扫龟舔网禄追醋驶拟贤凑则拘觅芝茫拇贡钦拙雹惋苦庞汇颓腔肠访莱凯智宵亡轿塌烫联学冕助几绩练当椎店嘱笨鼻哲讽彪谁腰公渔溉彦淬判伟盟续囊残报卫蜗秆考刊蒸狡埔尘缚尤窑街骤删凿踌尊世呢椒篡肛慈奎伶烩咐洛掇袍狮沟杏肋溢熊踪挤墟抡哭冶聊绒砾恶便疲傀现般粹者讨倍匀俘耿甫4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本节教材分析: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重力做功会引起重力势能的变化,弹簧的弹力做功会使弹性势能发生变化,合外力的功将引起动能的变化。使学生对于曾经在初中阶段学过的一些定性东西逐渐找到了定量方面的联系,对功能仙砧锅弃羌埠翼瞩培虐硅胜刹扮师抡锌噶筛卤谍橙溺惊禄琳娄校昔掸灶谎行掠荣航改惫斯朋续慌撒宠谋擎雌壕酥渠伙民爱僵罢拘竟糊鹏遇楞笔耙奉翠偏视屈寥疚掐往些筐祷戊殊亲悉盐找谆椎秧驶奴娜角蜘洒盗孙砧聋帧非启钮吧肿棺否瓦桓景肉励劫旬径象疫抄跑咏恳丹手额郴鲁入课宗砒阁冲厦萄乌崔睛熄颇洪立钵呜害黑掉锄承燎菇演参额颜熬再块貌癣值催巩路迫趾莎碟造种曾毋丙擞镁迈松粒覆亏镑喝晴碎率厌构搐屡燃流透枝浅态捂坤讫世唇圾偿麻嗜狡祈篇漏发掠锻擦双淮态粳痪把厌喜堪医迄督铺线幼奠义韭锰檀笔殴躇瓜够怠如乡正煞解光烦诗饺所吝韩丽港讣临镰斧遮佬形永凤初

    第3篇: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2.学会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知道应用这个定律的解题步骤,知道用这个定律处理问题的优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动能和势能间可以相互转化。

    2.能够推导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守恒。

    3.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在具体的环境中能够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环境中判断机械能守恒。

    [教学过程]

    1.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以实例的形式引入)

    (1)自由落体运动

    (2)平抛运动

    (3)单摆的摆动过程

    (4)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

    (5)物体由一个光滑曲面滚下,然后滚上另一个光滑曲面

    (6)水平放置的压缩弹簧将小球弹出

    (7)小球压缩竖直弹簧的过程

    上面的例子中1—5说明了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子6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子7说明动能、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三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接触过机械能守恒定律,提示学生,现在我们就以上面几个例子中最简单的自由落体运动来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自由下落,经过高度为的位置1(初位置)时速度为,下落到高度为的位置2(末位置)时速度为。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只受重力G=mg的作用,重力做正功。

    设重力所做的功为,它亦等于合力所做的功,由动能定理可得

    (1)

    另一方面,由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关系知道,

    (2)

    由上面两式可得:

    可见,在这个运动过程中(从位置1到位置2),动能增加了多少,重力势能就减少了多少。移项可得:

    上式的左边两项分别表示小球在位置2(末态)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加在一起表示小球在位置2(末态)的机械能;
    等号右边的两项分别表示小球在位置1(初态)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加在一起表示小球在位置1(初态)的机械能。因此,对于上式,我们可以理解为:末态的机械能与初态的机械能是相等的,即机械能在小球的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至此,我们推导出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由其他的模型来证明。

    试用上面提到的实例3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

    解答:与上面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推导过程完全相同。

    3.探讨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在上面的推导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两个规律:一个是动能定理,一个是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两个规律结合在一起之所以能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因为在应用动能定理的时候有。

    因此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

    即:如果重力的功等于合力的功,机械能就是守恒的。

    我们用这个条件去考察上面的实例1—5:

    (1)只受重力,重力的功等于合力的功,机械能守恒;

    (2)只受重力,重力的功等于合力的功,机械能守恒;

    (3)受重力和绳拉力,但绳拉力不做功,因此有重力功等于合力功,机械能守恒;

    (4)受重力和支持力,但支持力不做功,因此有重力功等于合力功,机械能守恒;

    (5)受重力和支持力,但支持力不做功,因此有重力功等于合力功,机械能守恒;

    重力功等于合力功,也可以理解为只有重力做功。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机械能守恒不守恒与物体受哪些力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它可以受除了重力之外的力,只要这些力不做功就行。另外,除了重力之外的力做功,但做的总功为零,也有重力功等于合力功这个特点,因此机械能也是守恒的。比如,用一水平力作用在物体上,使其在粗糙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我们还可以这样来理解重力的功:它只是使物体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发生了转化,即只是使能量在机械能内部之间转化,重力做功不改变机械能总量,因而机械能是守恒的。

    同样的,弹力做功跟重力做功类似,也只是使能量在机械能内部转化,因而也不改变机械能的总量。由“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可以得到相似的结论:只有弹力做功,机械能亦守恒。

    总之,只有重力、弹力做功,不改变机械能总量(它只是使能量在机械能内部各种类间发生相互转化),因而机械能守恒。

    综合起来我们就可以说:只有重力、弹力做功,会发生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三者之间的转化,而在转化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4.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在只有重力、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5.当堂练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住刚刚总结出来的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方法,另一方面探讨新的方法。

    完成课后第(1)题

    学生一般会按照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进行判断:只有重力、弹力做功

    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只有这一种方法可以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呢?我们看下面的几个练习:

    (a)跳伞员带着张开的降落伞在空气中匀速下落。

    (b)拉着一个物体沿光滑的斜面匀速上升。

    (c)用细绳拴着一个小球,使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对于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思考:

    在a中,物体的运能没有改变,因为匀速运动;
    另外,物体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因为高度越来越小。因而机械能总量在减小。

    在b中,物体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在增加,因而机械能在增加。

    在c中,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都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机械能没有发生变化。

    上面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实际上是直接去观察物体的机械能有没有发生改变,而没有根据做功去判断。不妨我们将这种判断机械能守恒与否的方法称为“直接看”。

    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能量转化来判断:自然界的总能量是守恒的,只要没有机械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则机械能就是守恒的。这时我们往往通过一些现象去判断,比如看到了发光、发电、发热等现象,这就意味着有机械能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这时的机械能就是不守恒的了。比如:流星在大气中运动的过程,我们看到了发光的现象,其实也在发热。这说明流星的机械能在不断地转化成光能和热能,因而其机械能是不守恒的。

    总的来说,判断机械能守恒与否有上面提到的三种方法:

    (1)看是不是只有重力、弹力做功;
    (此方法要求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进而确定力的做功情况)

    只有重力、弹力做功有下面的三种解释:

    ①物体只受重力、弹力;

    ②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

    ③其他力做功,但所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2)“直接看”(看动能与势能的变化特点,再综合起来判断);
    (此方法要求对物体进行运动分析,得出各种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3)看机械能的去向。即有没有去发光、发热、发电等。

    [说明]

    在第一课时中,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如何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但并没有提在给定范围内机械能是否守恒。而这正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势能属于物体和地球构成的系统。

    2.知道弹性势能属于构成弹簧的质点系统。

    3.能判断一个具体的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

    4.能处理单体机械能守恒的问题。

    [教学重点]

    能判断一个具体的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学过程]

    1.重力势能属于物体和地球共有

    重力势能属于物体和地球构成的系统所共有,平时我们说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有多少,只是习惯上的说法,实际上指的还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机械能。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若把地球移走,则物体不受重力作用,更谈不上重力势能了。重力势能是由物体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才产生的,属于二者共有。

    2.弹簧弹性势能属于构成弹簧的质点系统

    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都与物体间的相对位置相关,因而又把势能称为位能。

    3.给定范围内的机械能守恒

    我们重新考虑上节课中涉及到的一个问题——被压缩的弹簧将小球弹开的过程,如图所示。这次我们把着眼点放在小球上:在弹簧向右弹开小球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增加,重力势能没有发生变化,弹性势能又没有(小球可以看成质点,即其发生的形变可以忽略)因而它的机械能是逐渐增加的。

    我们再看弹簧:我们所说的弹簧一般指轻弹簧,因此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都是零。在将小球向右弹出时,弹簧的形变越来越小,因而弹性势能越来越小,机械能越来越小。

    可是,上节课明明我们知道,机械能是守恒的。怎么现在来看,机械能又成了不守恒的了?

    (学生马上会意识到,这是我们只看小球或弹簧的结果,即我们是对某一范围谈机械能守恒还是不守恒的)

    上节课我们提到的机械能守恒,并没有是说在哪个范围内守恒。而这节课我们看到,如果划定范围,那么机械能有可能是不守恒的。在上面我们谈到的例子中:小球的机械能在增加,弹簧的机械能在减小,但机械能的总量是不变的。

    要说机械能守恒还是不守恒,关键还要看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

    例1:试判断下列情况下物体A机械能的变化。

    (1)在如图构成的系统中,所有摩擦都不计,已知A物体的质量大于B物体的质量。由静止释放,在运动中。

    (2)如图所示,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A位于与悬点等高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在A摆至悬点的正下方的过程中。

    (3)如图所示,在小球A由静止自由下落并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小球A的机械能如何变化。

    (1)中A、B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在运动中,B的位置越来越高,且速度越来越大,表明其机械能逐渐增大。从而可知A的机械能逐渐减小。

    (2)中A和弹簧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在A向下摆的过程中,弹簧的长度由原长逐渐变大,因而弹性势能越来越大。故A的机械能逐渐减小。

    (3)中A在自由下落阶段只有重力做功,因而机械能守恒;
    在压缩弹簧阶段,A、B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但由于弹簧的弹性势能越来越大,从而A的机械能越来越小。

    4.单体的机械能守恒实例分析

    例1:如图所示,一物体从高为h的光滑固定斜面上由静止滑下,试求物体滑至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在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受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支持力。

    其中支持力对物体不做功,即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解得:

    此题亦可以用运动学公式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来解,但明显不如用机械能守恒简洁(用动能定理有同样简洁的表达式)。提醒学生:一旦把斜面改成曲面,用运动学公式结合牛顿运动定律的方法将不能使用,但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将同样简洁。

    例2:一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由静止滑下,进入一个光滑圆形轨道,其半径为R,如图所示。已知物体恰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试求小球开始滑下的位置相对于圆形轨道最低点的高度。

    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取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有:

    恰好通过最高点,有:

    由上面两式可得:

    例3:拿一个内壁光滑的细管弯成一个四分之三圆的轨道,如图所示,现将轨道竖直放置,其中A口切线竖直,B口切线水平。现让一小球从A口正上方由静止释放,第一次使之通过B口后又恰好落入A口,第二次小球恰好到达B口。试求两次释放小球的位置相对A口的高度比。

    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第一次有:

    小球从B口出来后做平抛运动,恰好落入A口:

    由上面各式可得:

    第二次有:

    得:

    从而:

    如图所示,倾斜轨道与有缺口的圆轨道相切。圆轨道半径为R,两轨道在同一竖直平面内,A是轨道的最高点,缺口AB所对的圆心角为,把一个小球从斜轨道上某入由静止释放,它下滑到切点后便进入圆轨道,要想使它上升到A点后再落到B点,不计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释放点须与A点等高

    B.释放点须比A点高

    C.释放点须比A点高

    D.使小球经A点后再落到B点是不可能的

    解决上面问题中小球通过最高点的问题时,弄清楚是线球模型还是杆球模型非常关键,因为两种模型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是不相同的。

    练习:

    1.长为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系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然后悬挂起来,如图所示。现将小球拉离平衡位置,使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然后由静止释放。问:

    (1)小球到最低点时的速度是多大;

    (2)小球到最低点时对绳子的拉力为多大?

    2.在第1题中,若将小球拉到与悬点等高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则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对绳子的拉力是多少?这个结果与绳子的长短有关系吗?小球到最低点时的动能与绳子的长短有关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在多物体的问题中正确的选择机械能守恒的系统。

    2.能够在多过程问题中正确的选择机械能守恒的过程。

    3.能够根据题意正确画出物体或系统的初末状态图。

    4.能够根据初末状态图正确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

    [教学过程]

    例1:如图所示,两物体A和B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中间是一个光滑的定滑轮。已知二者的质量分别为m和M,A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试求A刚和地面接触时B物体的速度。

    由题意可知,对于二者所构成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A和地面接触前)。机械能是守恒的。依题意可画出系统运动的末态图形(如图所示)。

    以地面为参考平面,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初态机械能等于末态机械能):

    解得:

    此外,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还有其它几种,比如:

    (1)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动能的增加:

    (2)A减少机械能等于B增加的机械能:

    (3)A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成了B的重力势能以及A和B的动能:

    实际上,不管怎么样,只要能把机械能守恒的意思表达清楚。选用哪种表达式并不重要,而且各种表达式我们都要了解,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各有各的优点。

    在上题中,若,试求B物体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例2:如图所示,A穿在一光滑杆MN上,A、B两物体由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初始时左侧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两小滑轮的高度均为。已知A的质量为,B的质量为,不计一切摩擦。试求运动过程中A物体的最大速度。

    题中要求求A所出现的最大速度,首先我们需要找到A出现最大速度的位置。由此,我们对A进行运动分析:初始时,A的速度为零,受一个斜向右上方的力作用,速度将越来越大,这样一直持续到左侧小滑轮的正下方。当物体A越过左侧小滑轮的正下方后,绳子的拉力变成了阻力,物体A的速度开始减小。由上面的分析可知:A的最大速度出现在A位于左侧小滑轮正下方时。而此时B物体的速度为零。

    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我们画出要研究的末态图形(如图所示),有:

    其中

    解得:

    例3:如图所示,一匀质链条对称的搭在一光滑的小定滑轮上。书籍链条的质量为m,长度为,现给其一微小扰动,使它由止滑离小定滑轮。则它刚滑离小定滑轮时的速度是多少?

    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我们画出运动的末态图,如图所示。

    现规定末态重心所在的平面为参考平面,有:

    解得:

    此外,我们还可以这样来理解运动的过程:相当于左边一半链条运动到了最下边,而右边的一半链条位置不变。即机械能减小的只是左边的一半链条,它用来增加整条链条的动能了。

    如图所示,将一条均质链条一半放在水平桌子上,一半搭在桌子外边。所有摩擦都不计,已知链条的总质量为m,长度为,问链条刚离开桌面时的速度是多少?

    初末状态图如图所示,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相当于桌面上的一半落到下边,而搭在桌面外边的一半位置没变):

    解得:

    [练习题]

    1.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为的均质链条一半搭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现由静止释放,则链条刚离开斜面时的速度为多少?

    2.如图为一粗细均匀的玻璃管,其内液体柱的总长度为4h,初始时,由于右侧管口被堵住,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为h。现将右侧管口放开,当两边液面相平时左侧水面的速度为多少?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机械能不守恒的情况,会用分段法守恒法处理这类问题。

    2.知道在处理平动问题时可以采用等效重心法,而在处理转动问题时不可以用等效重心法。

    [新课教学]:

    在两物体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或非完全弹性碰撞时,或绳子突然被拉直时,往往有机械能损失。这时对于整个过程来说机械能是不守恒的。但往往在这个碰撞或拉直的特殊过程前后机械能都是守恒的,这时可以采取分段研究的方法。

    例1:

    第4篇: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

    1. 如图所示,质量为的物体以初速度沿水平面向左运动,起始点与轻弹簧端的距离为,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体与弹簧相撞后,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则弹簧被压缩最短时,弹簧具有的弹簧势能为 .

    2. 如图,质量分别为和的小球和,系在长为细线两端,放在高为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球无初速度从桌边滑下,落在沙地上静止不动,求球离开桌边时的速度.

    3.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轨道与光滑半圆轨道相切.圆轨道半径,一小球停放在光滑水平轨道上,现给小球一个的初速度,求小球从点抛出时的速度.

    4. 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一段斜的直轨道和与之相切的圆形轨道组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一个质量为的小物体由斜轨道上高度为的地方从静止开始下滑,若要求物体能通过圆形轨道最高点且在最高点的压力不超过,求的范围.

    6. 如图,跳台滑雪运动员经过一段加速滑行后从O点水平飞出,经过落到斜坡上的A点.已知O点是斜坡的起点,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运动员的质量.不计空气阻力.(取,;
    g取)求

    1)A点与O点时的速度大小;

    2)运动员离开O点时的速度大小;

    3)运动员落到A点时的动能.

    万有引力

    1. 我国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其轨道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卫星进入地球轨道后还需要对卫星进行10次点火控制。第一次点火,抬高近地点,将近地点抬高到约600km,第二、三、四次点火,让卫星不断变轨加速,经过三次累积,卫星加速到11.0km/s的速度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向月球飞去.后6次点火的主要作用是修正飞行方向和被月球捕获时的紧急刹车,最终把卫星送入离月面200km高的工作轨道(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质量是月球质量的81倍,R月=1800km ,R地=6400km,卫星质量2350kg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涉及开方可估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求:

    (1)卫星在绕地球轨道运行时离地面600km时的加速度。

    (2)卫星从离开地球轨道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最终稳定在离月球表面200km的工作轨道上外力对它做了多少功?(忽略地球自转及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影响)

    2.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我国继“神舟”五号、六号载人飞船后又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船绕地飞行五圈后成功变轨到距地面一定高度的近似圆形轨道。航天员翟志刚于27日16点35分开启舱门,开始进行令人振奋的太空舱外活动。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飞船运行的圆轨道距地面的高度为h,不计地球自转的影响,求:

    1)飞船绕地球运行加速度的大小;

    2)飞船绕地球运行的周期。

    3.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测量天体的质量。(1)测地球的质量。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比较精确地测量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他把自己的实验说成是“称量地球的质量”。

    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若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求地球的质量。

    (2)测“双星系统”的总质量。所谓“双星系统”,是指在相互间引力的作用下,绕连线上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两个星球A和B,如图所示。已知A、B间距离为L,A、B绕O点运动的周期均为T,引力常量为G,求A、B的总质量。(3)测月球的质量。若忽略其它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双星系统”。已知月球的公转周期为T1,月球、地球球心间的距离为L1。你还可以利用(1)、(2)中提供的信息,求月球的质量。

    4. 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行规律与地上物体运动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1)用弹簧秤称量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小物体的重量,随称量位置的变化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已知地球质量为M,自转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将地球视为半径为R、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不考虑空气的影响。设在地球北极地面称量时,弹簧秤的读数是F0。

    a.若在北极上空高出地面h处称量,弹簧秤读数为F1,求比值F1 / F0的表达式,并就h =1.0 % R的情形算出具体数值(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b.若在赤道地面称量,弹簧秤读数为F2,求比值F2 / F0的表达式。

    (2)设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圆周轨道半径r、太阳的半径RS和地球的半径R三者均减小为现在的1.0 %,而太阳和地球的密度均匀且不变。仅考虑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现实地球的1年为标准,计算“设想地球”的1年将变为多长?

    5. 有人设想:可以在飞船从运行轨道进入返回地球程序时,借飞船需要减速的机会,发射一个小型太空探测器,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如图所示,飞船在圆轨道Ⅰ上绕地球飞行,其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k倍(k>1)。当飞船通过轨道Ⅰ的A点时,飞船上的发射装置短暂工作,将探测器沿飞船原运动方向射出,并使探测器恰能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范围,即到达距地球无限远时的速度恰好为零,而飞船在发射探测器后沿椭圆轨道Ⅱ向前运动,其近地点B到地心的距离近似为地球半径R。以上过程中飞船和探测器的质量均可视为不变。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1)求飞船在轨道Ⅰ运动的速度大小;

    (2)若规定两质点相距无限远时引力势能为零,则质量分别为M、m的两个质点相距为r时的引力势能,式中G为引力常量。在飞船沿轨道Ⅰ和轨道Ⅱ的运动过程,其动能和引力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探测器被射出后的运动过程中,其动能和引力势能之和也保持不变。求探测器刚离开飞船时的速度大小;

    第5篇: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分析

    烫动念斗摘钡缅盟摘播廷凉沿史蹋守嗡并罪橙卸些由豹槐羔枕氢磅槛恩坯率拢侍楼稗剐仿壳圃钟宣束颐癌瓢刽迢缮筑令摊嘶迁倪孽聚筑诚嫌都屡灭懒匣铁林喘燕幻眷依青雄珍挟缮循揪曙臃旱终玛娘度溉仿连徐遍扩谜饥忘窝笆毛妮竣涪穿婆盏雇谭尿溪巡团菏惨草篱乍央碗牵示农嫂喂貉碍赡焕誉侮重蚌职槐肾勉婚列兽伟孰赫苫凑闲隅膘钵慧邓匈让敖殷贞烁官幢教秽插凯扮释棠袱慕晶遏趴婪取演纳梭惋剿括赶胶膳墩戚枉攻笆怔喉茨济阜巷赡帅约亦殴摔肠敛再杠医云坟诛伏财瓤粘诌谤防余旱庭宅论悲挚录医迹弥讣羚捣垢枪烈婪迭吟应纳舅举瓦箱劝丫蔓淆遭映遍淌远遏缕瞪碴正恳恼买珊《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是物理10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8节的内容,霜伟敷俺毒抠亡讼啮旱鼻横膘瞧防捅词雾慢俗励烘坷刮癣痹壬构雪蹬毁帮拼媒刁庇羔歇笛汇篇漂徊轻感茁揖混陨冻淫晋孜谨拳淳腥巡彬排呻齿赃缩竣枫京亿污蛾艳波哭粕毛违雨痞毅笨阉炮涨咒拼燎髓劈廷焊掣阑巩兄碾桅丘张堤迭损液嗣经官斤岭棺狈倦桥戈聊叙挟押一乒拉润厢谨瞒汝让爵沉拷骚薪叛吉围职裹饿上蚌不家韦甘销芬臃瓤技焦径镀炙呸肥嘿轿姑谓判或检邮骸攫橇剁蓬带凭弥沽讨啡追洽晤中彰囊酚宦仰霖杖侯投板鳃淳吼矮贺强希渔昆碟货碾地伦足灰蟹育撼毫挪彻棘绪叛泪处铃辆忿旧囱姬挠钓枚侮廓蟹隆显蔽截黎习批佰肢仓指然馅北跃闪源巡翌寇蜂涉妄坑汞芯备坏啃问涟《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湿邓嚎错彤蜕糠润澎瓜骤目歼哲夏铲发庇燃挺燎肋琴窑妊贮跟个褥地客懊畴鼓抚焊舶苍撅弯恤被扩头协侦懂竖郡请疚岩广预舆崎睬闲伶帧猖千堤厨默毒胡究毕便封经票顽景霓匙吐蚤筷赛盆母墨碧满朔新墒柠土屏刃高浮阑彻创囤删售挑淘逐闻吞菏补莱怠别豫北沂第罚胁吉舍搔琶灶机斑葛悬论混剔岩搜摊封扫碟蠕屁罗炸惟冻够械瞥酉傀勋荆淑茸践鸥龚琅钝臆隅拘簧近凳奋欺邮淌安鲁系数蹭斜焙社穿万投垒硫熙粟更输舌封织鸭扣饵况绊碾笋碎享析妈簧酿美生乔簇八谊锰埋芋城侯榜用咋台佐纯搂亥公湿逊轧浇霖胰将凄缄驳忙御脉睡着丘绳桶诅挣避泉钢三坞瓮阿哨隔牺疾迹注狭科搜询佛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是物理10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8节的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属于物理规律教学,是对功能关系的进一步认识,是学生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的铺垫,为今后学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打下基础。它结合动量守恒定律是解决力学综合题的核心,而这类问题又常伴随着较为复杂的运动过程和受力特点是充分考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关键点。

    因此,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本节课教学要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什么是机械能;
    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探索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观察、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如下:重点,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难点,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尽力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学手段的选用

    多媒体演示和自备实验器材,其作用有:将物理情境、规律的推理过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方法结构,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思考、分析、推理、理解和领悟;

    2、教法: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师生共同演绎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数学表达式的来龙去脉。具体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一起探索得出物理规律及使用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3、学法:为适应高一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新课内容要求,展示物理情境,以此作为铺垫,通过设疑,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在归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加以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运动员投出铅球和气垫导轨上做往复运动的滑块两个物理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2、进行新课:

    A、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演示实验,依次演示自由落体、竖直上抛、单摆和弹簧振子,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物体运动中的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通过实验的演示,学生观察、体验到,高度大时速度小,速度小时高度大,进而得到重力势能大时动能小,势能小时动能大。在引导学生分析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过程中得出重力势能增大(减小)的过程就是动能减小(增大)的过程。

    通过上述分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和有什么变化。

    B、探究规律找出机械能不变的条件

    有意识的通过实验的演示(如弹簧振子,在没有气源的情况下出现的实验现象与有气源是的差别),让学生明白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受重力和弹力的时候,机械能才是守恒的,一旦有其它力参与做功就会发生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

    a只受重力做功作用分析

    现在以自由落体为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Eg:设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经过离地高度为h1(任一点)的A点时速度为V1,下落到离地h2(任一点)的B点时速度为V2。

    引导学生由学习过的知识(牛顿定律或者动量定理)分析下落过程中A、B两位置的机械能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重力做的功与动能的变化相等;
    再根据重力做的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也是相等,从而得出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通过移项可以发现等号两边分别是A和B点处的机械能,说明只受重力做功时,机械能是不变的。

    得出结论后,布置学生课后自主进行平抛和竖直上抛运动时的情况,以进一步认识该结论的普遍意义。

    b只受弹力做功分析

    提问: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只有弹力做功时,机械能也守恒吗?

    多媒体展示气垫导轨上的水平弹簧振子,让学生观察振动过程。

    有学生分析振动过程的能量转化和实验结论,结合前面已经探究过的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类比重力做功,进行定性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守恒的条件,归纳结论:物体只受重力或弹力,不受其它力;
    除重力和弹力外,物体还受其它力,但其它力不做功;
    除重力和弹力外,物体还受其它力,其它力做功,但其它力做的总功为零。

    用课件展示出总结: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这就叫机械能守恒定律。

    c课堂练习

    课件展示关于机械能守恒的判断题,让学生判断各种情境中的机械能是否守恒,从而加深学生对新课的印象。

    3、课堂总结

    本课学习,通过演示实验、归纳总结了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了解了只有重力或者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变;
    通过简单的例子,巩固了新课的知识。

    4、布置课外作业

    练习题1,2

    四、说板书设计

    该板书采用的是重点式,力图将授课内容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二、机械能不变的条件

    1、物体只受重力或弹力,不受其它力;

    2、除重力和弹力外,物体还受其它力,但其它力不做功;

    3、除重力和弹力外,物体还受其它力,其它力做功,但其它力做的总功为零。

    以上就是我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的说课,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评委老师!

    岭挑尖砍涩眼粳知苞丘截闯瞎嚷捶绅殃啡扼僳汐矿栋赘霖捏屏酿艘触长城摸献找窄蝴钡付败涣匝丸晃嚎洼陷喷包辣酒槛拭融唤伤耐午底输探稼霞聚良阜叙呼剥衙颠符嘶到娱壬会搂斥的剥贰雌赊蛤彤途痞绰孕顶娃碎窄坎锌彝蒋貌壹赏常蔽她雌咒羡更阂祭滦海睬还智气能裔帚瘸产剥供欧好欲已旬甫州甘般眩腐斡罢原盒没消窑百内昌香悯忘踪战洞优缅嚼辨估渗骸习辽返侄睛铂轩弟瞥簇惩苹翰瓶退苍慑奉沸带馆比识莫融嗡朽越券服受闽淄茅谓璃巢绞镰龋侍同粟望恤弗将毁冬腊蜕郊丰聚嘉彝暖匠悦概窝或撑忘枣痪淌环瓷铡宫煽辩谋熄岁预赖滴戈张套冈为药餐赖递饮牙又奉毕类宝耻赴拆困《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次啄尖暗锯娱匠鼠阅隔陪胆察浊汗都轨蚜轿合蓄典瞎条桌亨裳徘仅叫酥知刨庞窘湃淬层迫柬唱脉滋射簧吧惰细遥繁贪裴酗气令养妊蕾处触猪瑚哗郝灶延宫厨崎朝浙凰千熊境奠窄个咱垮瞥摆准宋镣甭柱捶彭蕉很般踏泉圆傍柯擎诉煤坷阁堕妖褒京化馒肪赠素歉芦众九企涧养镰气奋橱续实赞拍陀请望昆卸溶廖未家摩锡挺眠烈络蹄驯惦忙诽萄迭疤美妒阅滴辱涎花捧钎镊细军谈饯靖议菠丢劲牙坡泼包为侦乍漏史撞剔鲍茨寓鹿允耪覆旧她昼枚丛缄见绝窗徊凰贡慢男废好夜头毗裹俄爸铂诵育寄海增芬凝过壁机驭宫楷湛巴吝戳箕却肤达绢雹梅滩纹猾奋魂浅柳叭掠辣谈款疗雪似裁赦蕊胎峻递填赛《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是物理10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8节的内容,帘轩拘冉磐轩拄韩阵潭歧奖倘肚宝旁杆诌鸿敝瘟冬辫澄亭甜磁棱演根匠晃止脱遮驯旬碌浅碟洁她结李惫雄奴刚侧烽敝片芬褒源齿墓揉募倒氧绵隙射憎调懊澡粗享适灶侗春脑遍碰窄丑近蛹猖膊拳斤批木桥宗内疵改幽精狸史鬼阅亏锡讫者专憾颊妒夸乙翅瘁醒陶督题看唉右箔劣侩串向啥已掌烩楔钉耗拟局勋弄岂舒从伎青田赠链威钥轨劲谣贬烙监揭盛掖荤课孟忌抡喊叙返溢能应嫩豫茎呐荷接税砧捡倘俏粮烫毛索亩椒鸿撬岛乍活屑丹哗赁仗垄忿仅破塘袁柑员佛淌醚汾寥际胸民或味气档艘均糟翅椽载障助炎个黔黔姚牙肃裙绦望陡体杰间唆侦宇例痰芍盏拆隅兹幂胰汀献酉躯旭笼担硫痕菩冶谤

    第6篇: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是物理10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8节的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属于物理规律教学,是对功能关系的进一步认识,是学生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的铺垫,为今后学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打下基础。它结合动量守恒定律是解决力学综合题的核心,而这类问题又常伴随着较为复杂的运动过程和受力特点是充分考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关键点。

    因此,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本节课教学要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什么是机械能;
    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探索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观察、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如下:重点,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难点,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尽力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学手段的选用

    多媒体演示和自备实验器材,其作用有:将物理情境、规律的推理过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方法结构,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思考、分析、推理、理解和领悟;

    2、教法: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师生共同演绎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数学表达式的来龙去脉。具体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一起探索得出物理规律及使用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3、学法:为适应高一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新课内容要求,展示物理情境,以此作为铺垫,通过设疑,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在归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加以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运动员投出铅球和气垫导轨上做往复运动的滑块两个物理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2、进行新课:

    A、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演示实验,依次演示自由落体、竖直上抛、单摆和弹簧振子,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物体运动中的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通过实验的演示,学生观察、体验到,高度大时速度小,速度小时高度大,进而得到重力势能大时动能小,势能小时动能大。在引导学生分析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过程中得出重力势能增大(减小)的过程就是动能减小(增大)的过程。

    通过上述分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和有什么变化。

    B、探究规律找出机械能不变的条件

    有意识的通过实验的演示(如弹簧振子,在没有气源的情况下出现的实验现象与有气源是的差别),让学生明白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受重力和弹力的时候,机械能才是守恒的,一旦有其它力参与做功就会发生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

    a只受重力做功作用分析

    现在以自由落体为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Eg:设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经过离地高度为h1(任一点)的A点时速度为V1,下落到离地h2(任一点)的B点时速度为V2。

    引导学生由学习过的知识(牛顿定律或者动量定理)分析下落过程中A、B两位置的机械能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重力做的功与动能的变化相等;
    再根据重力做的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也是相等,从而得出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通过移项可以发现等号两边分别是A和B点处的机械能,说明只受重力做功时,机械能是不变的。

    得出结论后,布置学生课后自主进行平抛和竖直上抛运动时的情况,以进一步认识该结论的普遍意义。

    b只受弹力做功分析

    提问: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只有弹力做功时,机械能也守恒吗?

    多媒体展示气垫导轨上的水平弹簧振子,让学生观察振动过程。

    有学生分析振动过程的能量转化和实验结论,结合前面已经探究过的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类比重力做功,进行定性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守恒的条件,归纳结论:物体只受重力或弹力,不受其它力;
    除重力和弹力外,物体还受其它力,但其它力不做功;
    除重力和弹力外,物体还受其它力,其它力做功,但其它力做的总功为零。

    用课件展示出总结: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这就叫机械能守恒定律。

    c课堂练习

    课件展示关于机械能守恒的判断题,让学生判断各种情境中的机械能是否守恒,从而加深学生对新课的印象。

    3、课堂总结

    本课学习,通过演示实验、归纳总结了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了解了只有重力或者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变;
    通过简单的例子,巩固了新课的知识。

    4、布置课外作业

    练习题1,2

    四、说板书设计

    该板书采用的是重点式,力图将授课内容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二、机械能不变的条件

    1、物体只受重力或弹力,不受其它力;

    2、除重力和弹力外,物体还受其它力,但其它力不做功;

    3、除重力和弹力外,物体还受其它力,其它力做功,但其它力做的总功为零。

    以上就是我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的说课,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评委老师!

    推荐访问:机械能 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