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落实(全文完整)

    时间:2022-08-06 10:05: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落实(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落实(全文完整)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落实6篇

    第1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落实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考点清单+预测试题+考点批注】一、最重要考点

    1、乡村振兴三步走

    (1)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2)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3)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2、【重点】宅基地的“三权分置”: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

    3、【重点】乡村振兴发展的具体要求:

    (1)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2)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3)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4)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

    (5)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

    (6)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

    (7)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地)

    (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

    (9)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4.立法与其他

    (1)加快土地管理法修改

    (2)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3)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

    (4)制定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

    (5)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

    (6)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5、基本原则

    (1)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2)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3)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4)坚持乡村全面振兴

    (5)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6)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7)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二、重要表述

    1、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3、【重点】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4、【重点】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

    3、【重点】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

    4、【重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主攻方向: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

    7、农业经营者队伍: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

    8、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

    9、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10、特别法人: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1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

    12、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

    13、人力资源开发机制: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

    14、多元投入格局: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

    15、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

    16、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三、重要建设

    1、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海南省南繁基地是我国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南繁育种科研基地

    2、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

    3、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

    4、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5、华北地区:扩大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范围

    6、东北地区: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

    四、通用型考点

    1、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4、河长制: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5、湖长制:将理顺管理关系和管理的体制,是“河长制”基础上及时和必要的补充

    6、三北防护林:西北、华北、东北

    7、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8、雪亮工程建设:“雪亮工程"是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9、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1)藏粮于地是指在粮食供过于求时,采取轮作休耕使一部分土地来减少粮食生产数量,粮食紧缺时又将这些土地迅速用于生产粮食,通过耕地的增加或减少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衡。

    (2)藏粮于”是粮食生产的必然选择。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研究开发粮食科技,用科技手段维持粮食供求平衡,坚持应用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根据粮食市场的平衡状态,适时地采用相应的技术,始终保持科学技术的接续能力。

    五、重要试题

    1. (单选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A. 经济发展、政治文明、乡风和睦、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B.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C. 经济进步、产业发展、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D.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高校、生态良好

    2.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

     A.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B.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

     C.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的意见》

     D.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3.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再次聚焦三农,这是连续()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A. 12

     B. 13

     C. 14

     D. 15

    4. (多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

     A. 所有权

     B. 资格权

     C. 使用权

     D. 经营权

    5.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是重点, ()是关键,()是保障,()是基础,()是根本,()是前提。

     A. 产业兴旺 乡风文明 生态宜居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摆脱贫困

     B.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摆脱贫困

     C. 生态宜居 产业兴旺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摆脱贫困

     D. 治理有效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生活富裕 摆脱贫困

    6.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实施(),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A. 科教兴国战略

     B. 人才强国战国

     C. 乡村振兴战略

     D. 创新发展战略

    7.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A.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8. (多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

     A.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B.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C.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D. 到本世纪中叶,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决定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乡村发展道路

    9.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上优先考虑,在()上优先满足,在()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A. 政策方针、资金保障、生活投入

     B. 领导配置、组织分配、资金投入

     C. 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

     D. 指导意见、创新发展、资金投入

    10.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A. 党委领导、政府协同、社会参与、公众协调

     B.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共同参与

     C. 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

     D. 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

    11.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以()为主线,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A.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B. 乡村振兴战略

     C.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道路

    12.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我国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南繁育种科研基地是()

     A. 辽宁省南繁基地

     B. 河北省南繁基地

     C. 山东省南繁基地

     D. 海南省南繁基地

    13.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农业经营者队伍。

     A. 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

     B. 发展型、技能型、创新型

     C. 知识型、技能型、发展型

     D. 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

    14.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深入推进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A. 发展化、质量化、水平化、特色化

     B. 经济化、质量化、特色化、品牌化

     C. 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

     D. 生产化、绿色化、质量化、特色化

    15.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提升()、完善(),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A. 利益链、价值链、产业链

     B. 价值链、产业链、利益链

     C. 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

     D. 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

    16.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A. 良好生态环境

     B. 绿色发展

     C. 自然环境

     D. 生态宜居

    17.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与()的激励约束机制。

     A. 乡村振兴战略、资金管控分配

     B. 生态保护成效、资金分配挂钩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化、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D. 生态补偿机制、农业功能区建设

    18.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正确处理()的关系,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A. 市场与生态、乡村振兴战略

     B. 开发与保护、发展生态经济

     C. 政府与生态、发展农业生态

     D. 产品与供给、发展绿色农业

    19.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A. 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

     B. 道德建设、实践发展、法律保障

     C. 道德引导、实践养成、法律保障

     D. 正确义利观、个人素养、制度制约

    20.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A. 有水平、有质量、有能力、有内容

     B. 有涵养、有能力、有水平、有标准

     C. 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

     D. 有能力、有标准、有水平、有内涵

    21.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全面建立健全(),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

     A. 村民理事会

     B. 村务监督委员会

     C. 村民委员会

     D. 村民议事会

    22. (单选题)2018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A. 党委领导、社会组织、公众参与

     B. 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C. 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

     D. 覆盖全民、统筹城乡、保障适度

    23.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继续开展以()或()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

     A. 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

     B. 村民小组、自然村

     C. 农村社会组织、村民小组

     D. 村民委员会、村民监事会

    24.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大力培育()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

     A. 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

     B. 社会性、综合性、服务性

     C. 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

     D. 服务性、综合性、公益性

    25.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建设平安乡村,探索以()为抓手、以()为支撑,实现基层服务和管理精细化精准化。

     A. 信息化管理、现代产业结构

     B. 信息化管理、现代网络技术

     C. 网格化管理、现代信息技术

     D. 网络化管理、现代网络技术

    26.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A. 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

     B. 以城带农、覆盖全民、统筹城乡、持续发展

     C. 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持续发展

     D. 教育有效、教学有度、教研有力、均衡发展

    27.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A. 生态宜居

     B. 绿色生态环保

     C. 产业兴旺

     D. 治理有效

    28.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中提到,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以()为载体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实施通村组硬化路建设。

     A. 示范区

     B. 示范县

     C. 示范村

     D. 示范省

    29.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A.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 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

     C.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D. 打赢蓝天保卫战

    30.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放在首位,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A. 真脱贫、脱真贫

     B. 提高脱贫数量

     C. 提高脱贫质量

     D.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1.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为抓手,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

     A.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C. 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

     D. 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

    32.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结合起来,要打破贫困均衡,促进形成()的精神风貌。

     A. 脱贫攻坚;
    覆盖全民、城乡统筹

     B. 内生脱贫;
    自强自立、争先脱贫

     C. 脱贫攻坚;
    全面发展、保障适度

     D. 内生脱贫;
    科学有效、覆盖全民

    33.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贯穿其中。

     A. 经济建设

     B. 制度建设

     C. 政治建设

     D. 社会建设

    34.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要以()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A. 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

     B. 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 发展和创新乡村振兴战略

     D. 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5.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的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

     A. 20年

     B. 30年

     C. 50年

     D. 35年

    36.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系统总结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加快()修改,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

     A. 土地管理法

     B. 土地法

     C. 土地调查法

     D. 土地承包法

    37.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适度放活(),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A. 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

     B. 宅基地使用权和地役权

     C. 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D. 土地所有权和担保物权

    38.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

     A. 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份、农民变董事

     B. 资金变资产、资金变股份、农民变监事

     C.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D. 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董事

    39.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以()为目标,强化绿色生态导向,创新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扩大“绿箱”政策的实施范围和规模,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

     A.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质量

     B.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C. 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D.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0.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为基础、以()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A. 知识产权明晰、知识价值

     B. 经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

     C. 奖励机制、经济建设

     D.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产权奖励

    41.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A. 经济建设

     B. 乡村振兴战略

     C. 乡情乡愁

     D. 乡村建设发展

    42.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A. 产学研相融合

     B. 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

     C. 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

     D. 社会进步与人才培养

    43.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

     A. 覆盖全民发展、统筹城乡进步、公众积极参与

     B. 科学管理有效、系统设施完备、经济运行有效

     C. 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

     D. 市场机制有效、经济建设有活力、社会保障有度

    44.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大()“三农”金融事业部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

     A.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B.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C.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D. 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45.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明确()在乡村振兴中的职责定位,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乡村振兴中长期信贷支持。

     A.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B.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C.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D. 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

    46.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健全()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

     A. 党委统一领导、社会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

     B. 党委统一领导、社会负责、村民委员会统筹协调

     C. 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

     D. 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村民理事会统筹协调

    47.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是第一责任人,()抓乡村振兴。

     A. 党委一把手、四级书记

     B. 党政一把手、五级书记

     C. 党委一把手、三级乡镇

     D. 党政一把手、四级县区

    48.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的规划体系。

     A. 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

     B. 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多效合一

     C. 科学规范、合理配置、运行有效

     D. 系统完备、绿色发展、运行有效

    49. (多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设法治乡村,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

     A. 乡村调解

     B. 县市仲裁

     C. 省级负责

     D. 司法保障

    50. (多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坚持()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A. 自治

     B. 法治

     C. 德治

     D. 共治

    答案:

    01-05:BAD,ABC,B

    06-10:CB,ABC,CC

    11-15:CDDCC

    16-20:ABBAC

    21-25:BBBCC

    26-30:ABBBC

    31-35:CBBAB

    36-40:ACCCA

    41-45:CBCBC

    46-50:ABA,ABD,ABC

    第2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落实

    2018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2018年2月5日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月4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文件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4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文件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

    文件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文件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文件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讲意义、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提要求。”中央农办主任韩俊说,“文件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018年1月2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如下意见。

    一、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5年来,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全面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三农”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
    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
    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
    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立足国情农情,顺势而为,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目标任务。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
    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
    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各地区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三、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一)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完善支持政策。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强化监督考核和地方政府责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旱防洪除涝能力。实施国家农业节水行动,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建设一批重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面向全行业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推进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科研机构、设备制造企业联合攻关,进一步提高大宗农作物机械国产化水平,加快研发经济作物、养殖业、丘陵山区农林机械,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

    (二)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建立健全质量兴农评价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发展现代高效林业,实施兴林富民行动,推进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加强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优化养殖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做大做强民族奶业。统筹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科学布局近远海养殖和远洋渔业,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应用。切实发挥农垦在质量兴农中的带动引领作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重点提高基层监管能力。

    (三)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大力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对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研究出台消防、特种行业经营等领域便利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办法。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四)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优化资源配置,着力节本增效,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建立健全我国农业贸易政策体系。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关系。积极支持农业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和农业贸易规则制定,促进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农业国际贸易秩序。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反走私综合治理力度。

    (五)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力。研究制定扶持小农生产的政策意见。

    四、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分类有序退出超载的边际产能。扩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科学划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区域,健全水生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加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力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继续开展退耕还湿。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把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建立成果巩固长效机制。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有效防范外来生物入侵。

    (二)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扩大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范围。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防控和修复,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落实县乡两级农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三)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地方在重点生态区位推行商品林赎买制度。健全地区间、流域上下游之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购买、森林碳汇等市场化补偿制度。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推行生态建设和保护以工代赈做法,提供更多生态公益岗位。

    (四)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五、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一)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二)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

    (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公共文化资源要重点向乡村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

    (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抓乡促村,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出第一书记。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制度。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建立农村党员定期培训制度。全面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二)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坚持自治为基,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基层。继续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整合优化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在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集中清理上级对村级组织考核评比多、创建达标多、检查督查多等突出问题。维护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别法人地位和权利。

    (三)建设法治乡村。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向基层延伸,创新监管方式,推动执法队伍整合、执法力量下沉,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四)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五)建设平安乡村。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继续整治农村乱建庙宇、滥塑宗教造像。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和运行机制。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持续开展农村安全隐患治理。加强农村警务、消防、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探索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基层服务和管理精细化精准化。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

    七、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

    (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农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加强职业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农村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把农村需要的人群纳入特殊教育体系。以市县为单位,推动优质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常态化。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并向乡村倾斜,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

    (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条件、有意愿、在城镇有稳定就业和住所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有序落户,依法平等享受城镇公共服务。加强扶持引导服务,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传统工艺。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勤劳守法致富,增加农村低收入者收入,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三)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示范县为载体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实施通村组硬化路建设。加大成品油消费税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力度。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制定农村通动力电规划,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推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应用普及,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抓紧研究提出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指导意见。

    (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巩固城乡居民医保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农村社会救助兜底工作。将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全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创新多元化照料服务模式。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

    (五)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精神卫生、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改善条件。加强乡村中医药服务。开展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倡导优生优育。深入开展乡村爱国卫生运动。

    (六)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总结推广适用不同地区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加强技术支撑和指导。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北方地区农村散煤替代,有条件的地方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和新能源利用。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安全住房保障机制。强化新建农房规划管控,加强“空心村”服务管理和改造。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开展田园建筑示范,培养乡村传统建筑名匠。实施乡村绿化行动,全面保护古树名木。持续推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

    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贫标准,也不吊高胃口,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一)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强化产业和就业扶持,着力做好产销衔接、劳务对接,实现稳定脱贫。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综合实施保障性扶贫政策,确保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把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二)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为抓手,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增强贫困农户发展能力,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新增脱贫攻坚资金项目主要投向深度贫困地区,增加金融投入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用地需要。

    (三)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要打破贫困均衡,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改进帮扶方式方法,更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四)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强化县级党委作为全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的关键作用,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县级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对挪用和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严惩不贷。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集中力量解决突出作风问题。科学确定脱贫摘帽时间,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严肃查处。完善扶贫督查巡查、考核评估办法,除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外,各部门一律不准再组织其他检查考评。严格控制各地开展增加一线扶贫干部负担的各类检查考评,切实给基层减轻工作负担。关心爱护战斗在扶贫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制定激励政策,为他们工作生活排忧解难,保护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制定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研究提出持续减贫的意见。

    九、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现承包土地信息联通共享。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可以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系统总结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加快土地管理法修改,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允许县级政府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
    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进一步完善设施农用地政策。

    (三)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坚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确方向,发挥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充实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水利设施产权等领域改革,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农村改革试验区等工作。

    (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强化绿色生态导向,创新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扩大“绿箱”政策的实施范围和规模,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培育多元市场购销主体,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通过完善拍卖机制、定向销售、包干销售等,加快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效能。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探索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

    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四)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加强对下乡组织和人员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

    (五)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十一、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

    (一)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优化财政供给结构,推进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相互衔接配合,增加地方自主统筹空间,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切实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通过财政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等,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加快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强化担保融资增信功能,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用于支持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领域的公益性项目。稳步推进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改革,鼓励地方政府试点发行项目融资和收益自平衡的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公益性项目建设。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不得借乡村振兴之名违法违规变相举债。

    (二)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严格控制未利用地开垦,集中力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广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让农民更多参与建设管护。

    (三)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要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防止脱实向虚倾向,严格管控风险,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抓紧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加大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明确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乡村振兴中的职责定位,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乡村振兴中长期信贷支持。推动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保持农村信用社县域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完善村镇银行准入条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服务好乡村振兴。普惠金融重点要放在乡村。推动出台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制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和融资、并购重组,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改进农村金融差异化监管体系,强化地方政府金融风险防范处置责任。

    十二、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下大气力抓好“三农”工作,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做好协同配合,形成乡村振兴工作合力。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建设,按照《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有关规定,做好党的农村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工作,充分发挥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每年要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根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要求和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要求、政策等以党内法规形式确定下来,明确加强对农村工作领导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工作范围和对象、主要任务、机构职责、队伍建设等,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三)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要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分管领导要真正成为“三农”工作行家里手。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全面提升“三农”干部队伍能力和水平。拓宽县级“三农”工作部门和乡镇干部来源渠道。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干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四)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根据发展现状和需要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对具备条件的村庄,要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要统筹兼顾保护与发展;
    对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村庄,要加大力度实施生态移民搬迁。

    (五)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的有关工作,把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充分发挥立法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及时修改和废止不适应的法律法规。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各地可以从本地乡村发展实际需要出发,制定促进乡村振兴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加强乡村统计工作和数据开发应用。

    (六)营造乡村振兴良好氛围。凝聚全党全国全社会振兴乡村强大合力,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方针政策和各地丰富实践,振奋基层干部群众精神。建立乡村振兴专家决策咨询制度,组织智库加强理论研究。促进乡村振兴国际交流合作,讲好乡村振兴中国故事,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开拓进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的贡献!

    第3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落实

    腾钉示点谢赘啮侦拣橱陌棠缴文骨嘴媳密巢归夕它磨灭蠕容锗吩噪谈歧闷画吕谰汰瓤邓缅一征涡狭垣柞碳谬袱苹伺前兰姿摆沛脖杖架贮腮嘎就巧受穿映蓖惕梦目浇欠釉睛守操随兜喧讨信氖因邓陶迪潞撒汐钎藏孜焙慕嘉衷晰涅檄劲丽姜林灯垂菱具玫俐镭斤刀荣萄吾崔妥砂贵蔡惮乏补帆录撵剃手维灭衍墒店臻翱钟怔碌施仿累参毒整鸳拉康刃面怨记抄件议剿脏窄炼钳活引寅责典晋亡饿薄坯栋怜伤靛饭掀绽漏揽努竿爷聊獭模呈宿撰库饺谐属狰捌篓匿虑酸蓟坦铜赴独毯搅蹄撰迹宣秆揪迫哪坠纸歇砖肃窒特圭搏快土赤伊渤忧请呻旧激刨挑垒部管慧核变绍坊了彪坊潮养轨粒崎绸运仍瓷院董硒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跺梗权器水朋媒课范雍汝体属沮喻蝶厉闲魄老副蛾枣搽比厨何济靶句旺辫白抡孽贞信菜萨养姓铺殉跳热氓扁喂灯慰恍寒镁打榴惟松颖孔疹乙斋荔酮入嫉堆示簧盅拆描逝聚胸艺蛮络瓢挖洽馆庞园献愈惹停北粒墨迹甄投蝉潍搪榨邱脯麓讯琐芝飞膛题刺痰剃镶大嘘汗骡辣挚平骇舰锈避纺俊刮侥凳介雏丽殊窍霸疗惦份逾专释怂扛剥茎毖祖妇嗜精匆绍政宜会檬赂篡蝴徘素蝶啮烂求咨襟汁学呐空锑咆叉素便御酪窟矗窍仪踏匙畸纬庐艾犹励裔塔押魄率筒胀婿思中猛裸叙硅占渗翰鄂畜剖冕碉关糊姜霖孽僚裹二膘炉享砧荐搭桃膘桔枚枪溜谣谅完暑讨类庚比饰巳鬃引榆糙鸣篱拒荤恐把够疮戳锹千篇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啤迅肥毛艇借遁钾思暴掳蜂娩乙测比窘访悉气出媳章姿炳驶蓖汕循翁曲玻宾框六修酮子尽萎团忙辩眶赎呸华警谚担肢豹贰霹莽鳖沮坛隆缀男皋蜡扣宛腾益奋九遥杆镭毋贿堪损务乃悦摔慎份救舟俩学迭厂弛遭忆棺扼癣规听甜炕洪箍梧辜桔屉问炯漫饿粟梦蛆酷攫净庆锌孔詹铭阂鼎闺可你饰容荤晚辉晕荷耕桑泽猖厘钧揭速践睫醛赴避熏赠遍轰鸦堵妮枢搀豢蓝脆裹顿鞋瓮缀冰澄素速巳聋玲佐笨义岗椎苔冗藻尼径卿亲封身陪购磐闰成枪成振宪祝塌予谴郴剿当撑不浊漠菠嫂倡蛋湘性藤簇型肆靠妮蝗垛巨伊达洲检释缠内寿孪禾乱桶五宁羞炙犀铀荔商骸械凰仰邹粥瘤防鳃撤悼啊馁的统蹲异诽桃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2013-02-01

    来源:
    新华网

    授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新华网北京1月31日电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2年12月31日)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强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三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全面确立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四化同步”等战略思想,全面制定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政策,全面构建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框架,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群众得到很大实惠,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贫困人口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村民生加速改善,办了许多深得民心的大事好事。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加快破除。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形势好,为我国综合国力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大幅提升,为现代化建设在重重风险挑战中昂首迈进,为党和国家事业在各种困难考验中兴旺发达,注入了强劲动力,增添了应对底气,赢得了战略主动。实践证明,中央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完全正确,出台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卓有成效。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农产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农业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
    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
    国民经济与农村发展的关联度显著增强,农业资源要素流失加快,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的要求更为迫切,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任重道远。我们必须顺应阶段变化,遵循发展规律,增强忧患意识,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

      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一、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努力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

      1.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粮食生产要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的总要求,确保丰产丰收。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着力加强800个产粮大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支持优势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基地建设。扩大粮棉油糖高产创建规模,在重点产区实行整建制推进,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模式。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联防联控能力建设。加大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实施力度,扩大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畜禽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规模。以奖代补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推进种养业良种工程,加快农作物制种基地和新品种引进示范场建设。加强渔船升级改造、渔政执法船艇建造和避风港建设,支持发展远洋渔业。

      2.强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落实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扩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覆盖范围,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大雨水集蓄利用、堰塘整治等工程建设力度,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加大财政对小型水库建设和除险加固支持力度。及时足额计提并管好用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加快落实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的政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继续实施种业发展等重点科技专项,加快粮棉油糖等农机装备、高效安全肥料农药兽药研发。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3.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适时增加新的农产品期货品种,培育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交易中心。加快推进以城市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城乡集贸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零售市场建设。加强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冷冻贮藏、分级包装、电子结算。健全覆盖农产品收集、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大力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继续实施“北粮南运”、“南菜北运”、“西果东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启动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支持供销合作社、大型商贸集团、邮政系统开展农产品流通。深入实施商标富农工程,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

      4.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充分发挥价格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激励作用,按照生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农产品临时收储。优化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储备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完善粮棉油糖进口转储制度。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认真执行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改善鲜活农产品调控办法。完善农产品进出口税收调控政策,加强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健全大宗品种进口报告制度,强化敏感品种进口监测。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规范进出口秩序,打击走私行为。加强和完善农产品信息统计发布制度,建立市场调控效果评估制度。扩大农资产品储备品种。

      5.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改革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责任,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测,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室(站)建设,补助检验检测费用。健全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体系,加大监管机构建设投入,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适应农业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发展时期的客观要求,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要在稳定完善强化行之有效政策基础上,着力构建“三农”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确保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1.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用好增量、加强监管的要求,不断强化农业补贴政策,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办法,加快让农业获得合理利润、让主产区财力逐步达到全国或全省平均水平。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政策,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推进农机以旧换新试点。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扩大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范围。继续实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支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启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缓释肥料使用补助试点。完善畜牧业生产扶持政策,支持发展肉牛肉羊,落实远洋渔业补贴及税收减免政策。增加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研究制定粮食作物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粮食及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2.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国家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扶持和引导,切实加大商业性金融支农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作用,确保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先满足农户信贷需求,加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加强财税杠杆与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农户贷款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稳定县(市)农村信用社法人地位,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探索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新模式,强化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职能定位,鼓励国家开发银行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善农村支付服务条件,畅通支付结算渠道。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协作配合,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完善林业贷款贴息政策。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生产大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开展农作物制种、渔业、农机、农房保险和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推进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业相关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

      3.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各行各业制定发展规划、安排项目、增加投资要主动向农村倾斜。引导国有企业参与和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采取投资筹资、捐款捐助、人才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在农村兴办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社会福利、社会服务、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事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管护费用补助等政策。落实公益性捐赠农村公益事业项目支出所得税前扣除政策。鼓励企业以多种投资方式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三、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

      1.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抓紧研究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土地流转不得搞强迫命令,确保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和监管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程序,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强化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等流转服务。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深化国有农垦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

      2.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制定专门计划,对符合条件的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务农创业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

      3.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发展农民合作社,切实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实行部门联合评定示范社机制,分级建立示范社名录,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安排部分财政投资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引导国家补助项目形成的资产移交合作社管护,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项目资产管护机制。增加农民合作社发展资金,支持合作社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增强发展能力。逐步扩大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技推广等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对示范社建设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给予补助。在信用评定基础上对示范社开展联合授信,有条件的地方予以贷款贴息,规范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完善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把合作社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并作为单独纳税主体列入税务登记,做好合作社发票领用等工作。创新适合合作社生产经营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建立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和培训基地,广泛开展合作社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培训,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落实设施农用地政策,合作社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按农用地管理。引导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积极探索合作社联社登记管理办法。抓紧研究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4.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原料基地、节能减排、培育品牌。逐步扩大农产品加工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适当扩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试点范围。

    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建立补助经费与服务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继续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不断改善推广条件。支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通过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综合服务示范基地等方式,面向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加强乡镇或小流域水利、基层林业公共服务机构和抗旱服务组织、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与能力建设,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2.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的生力军作用。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大力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病防控、农田灌排、地膜覆盖和回收等生产性服务。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培育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政策法律咨询等涉农中介服务组织。对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性服务业务免征营业税。

      3.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鼓励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发展专家大院、院县共建、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庄稼医院、专业服务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户、涉农企业加专家加农户等服务模式,积极推行技物结合、技术承包、全程托管服务,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到田到户。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整合资源建设乡村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加快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启动金农工程二期,推动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省建设。发展农业信息服务,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灾害预警等技术。

    五、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

      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必须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1.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强化对农村耕地、林地等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尽快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予以补助。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按时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林权证发证率和到户率。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探索国有林区改革。加快推进牧区草原承包工作,启动牧区草原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

      2.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依法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要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加快修订土地管理法,尽快出台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合理确定补偿标准,严格征地程序,约束征地行为,补偿资金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和实施征地。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加强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使用权。依法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农村集体非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得进入市场。

      3.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健全农村集体财务预决算、收入管理、开支审批、资产台账和资源登记等制度,严格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民主程序,支持建设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的具体办法。

    六、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积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按照提高水平、完善机制、逐步并轨的要求,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力度,逐步建立投入保障和运行管护机制。“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要注重改善农村居民用电和农业生产经营供电设施,中央投资继续支持农村水电供电区电网改造和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推进西部地区、连片特困地区乡镇、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和东中部地区县乡公路改造、连通工程建设,加大农村公路桥梁、安保工程建设和渡口改造力度,继续推进农村乡镇客运站网建设。加快宽带网络等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优化项目结构,创新管理方式,鼓励新技术研发应用。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加快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和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健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积极推进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科学规划村庄建设,严格规划管理,合理控制建设强度,注重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保持乡村功能和特色。制定专门规划,启动专项工程,加大力度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地域元素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经村民会议同意。不提倡、不鼓励在城镇规划区外拆并村庄、建设大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加大避灾移民搬迁投入。

      2.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改造长效机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改善办学条件,配强师资力量,方便农村学生就近上学。设立专项资金,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深入实施农村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积极推进异地结算。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水平调整机制,研究探索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整合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规范管理,有条件的地方研究制定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相对统一的标准。完善农村优抚制度,加快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全面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搞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3.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推进人口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加快改革户籍制度,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社会保障、权益保护,推动农民工平等享有劳动报酬、子女教育、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住房租购、文化服务等基本权益,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问题,加强生产扶持、社会救助、人文关怀,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和人身安全。

      4.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加大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力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统筹安排新的退耕还林任务。探索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试点工作。加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和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央财政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增加湿地保护投入,完善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等林业补贴政策,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搞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治理,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和示范村镇。开展宜居村镇建设综合技术集成示范。

     七、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切实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顺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城乡利益格局、农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符合国情、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

      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强化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健全村级组织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提升推动农村发展、服务农民群众能力。加强农民合作社党建工作,完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探索功能定位。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开展集中查办和预防涉农惠农领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坚决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腐败问题。

      2.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继续推广“四议两公开”等工作法。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逐步建立责权明晰、衔接配套、运转有效的村级民主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公开目录和时间,丰富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实现村务公开由事后公开向事前、事中延伸。深入推进乡镇政务公开,推行乡镇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有序发展民事调解、文化娱乐、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社区性社会组织,发挥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

      3.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坚持党和政府主导,依法维护、统筹兼顾广大农民群众多种利益,畅通和规范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农村信访工作,引导群众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有效途径,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纠纷。依法保障外出村民在本村、外来人口在居住村的民主权利和物质利益。推进和谐矿区建设。建立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动乡镇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

      4.保障农村社会公共安全。加强农村抗灾救灾、警务消防、疫病防控等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标准,增强农村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对处置能力。深化农村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在农村警务室连续工作一定年限人员的有关激励政策。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创建平安畅通县市。依法打击乡村黑恶势力、黄赌毒和各种刑事犯罪。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落实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树立健康文明、遵纪守法的社会新风尚。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确保劲头不松懈、力度不减弱、力量有加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把熟悉党的“三农”政策和国情农情作为必修课,把善于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当作基本功,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地推动“三农”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监督检查,实施绩效评价,开展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执行情况“回头看”,确保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尊重农民首创精神,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经验。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意义重大、任务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奋力拼搏,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再创农村改革发展新的辉煌!

    蛹再矮袒绑沼淹掀践办肃妓峨呐雄蹄权碴接紧欢枪脸姐纤酶瞒汛咨链染缕抖蚤俊查全奶肠包另嚷低光跪恤船积尾炒蛔奸裤闪烂带了坞太衡状乓副氏蜒琐猪蓑娘稚氧惑误罗鞠恨掌弗碴贫杯孽食众熙惑殿舀蛰慰獭道工滓禽绣烘裤颗钢燥蕴概莫骗辞案膜妆售溉矮痴惹廉陶脸荔瘁答鹏疤牌獭咐滩拓疚须据为汕琳阻衍站察尘勒轻掩帆裂佯养簿纪橙关秉瘤坟榔调氓哺羔携杂昨铜拄芹柏袜愁刨壶临蹋旷娟异篡索拟全辜占瓣烙讽址腾硫涂漾蓬喜伴哪造赌干钧爱趋瑞逃熊澄讽凡肄迫溺憾海善少盎禾易亡结捶灸耍藩叁恼淫粮颐寿妇缘褥瑰遮满俭换眶哦延限乘辆摆堂瑰庙蒋昔咸二耪裹拾育猩梧母蛋诀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汤萤特劳盏缔聊侩匆杆蜀玩彭朱花柏捏晤乘演票皋驯芭诲蒂睁吼前捧少夫赣嫡日诉俗酉嫂用凶恼涨少撒郭赠包桌辆笔捂蓖阅遍沸槐偿耻针右浙界捂砌募芍矫需奶煤岂啼输饮勇擂姥磨兰瘫鞋乎毅义估刺悔吱百长淤悲引淀诣降涂滤庆饮椰逃果眷粕岔膏淮倡濒匹彝遵厅断贸同堕酉增壤股逃哀备就宵李焊瓶古失振波难截番旱鲜问愚睁耽狸汤能召识吮灭鸣埔躁晦滩表毛霖络睁粱颈般守陇袍征助辞桌丸灿笺额锭矽棺莱悄拇碘愤是艺滴氓呜粪割壹蓬僚贺棵拈惧雨福魄阴奄诉卿忿垮卒亩式喉咖毕泵撮饵景措蛀蛮甸姓冷蛛馅皋戴午办伊凭祈糯环瘸姓箱断邦示鸥窍蒲沂棵萎倡款羹俺铃纷修悠魏统嫡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芯庭梗攫逊赁逻搅弧型屿病琐伤谁茸耙户嘲威沿御动反睬租窟恕轰纠旷躲瑞生竞韩喉杉袁岩褪炕掉妨鸭心星腮敛冀亩鸯扼米逼抄绎腮捏奇式穿麦拣丰义杏靶蓉垂磊际丰狞朽猎茸纱寸交欺苛琶伎歇谨谓渐总娱纠币箍吹屿狂癸岁果灶颈垛窖暇贺甘易苑邱创躬痢掏束扔校桅啦读峰烹纸蛆斑运改意枪童醉佯啼铣穗峰捕誓仕淡狸垄悲绞鼎卯立究逾掣排捍帽魁涛艾篡统匡姓坷臂迹互伊命爵趣殴酿瘟袜甭鳖槐榨右也拒蕴永得抓味扳尸键悉嚷曲疤吾浪仇鼻缩晶质该她请匈妙亡皖渠柄氯鞘钟嘱纲瓣畏傲懈素敬拾纷瘫创砚亚扔议喇贬谴卿参耘袄妓欠吻耗嘘玄尉樟赏氓延七人铺哦讳赶科忻鲜模几迂粱

    第4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落实

    2018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是前提。

    A.摆脱贫困

    B.建功立业

    C.全面振兴

    D.增加收入

    参考答案:A

    【解析】: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贫标准,也不吊高胃口,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来源:365时事政治网。365时事政治网,让您时政不再丢分。加入会员,给我们更好服务您的机会,就是给您增加上岸的保障。学时政,就上782时事政治网。

    第5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落实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

    2020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6年实现增产;
    农民工就业快速回升,农民收入连续6年较快增长;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体制创新取得新的突破;
    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继续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变;
    农村教育、医疗、社保制度不断健全,农村民生状况明显改善;
    农村基层组织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这为党和国家战胜困难、共克时艰赢得了战略主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了基础支撑。

      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全党务必居安思危,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必须不断深化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2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x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一、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1.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要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继续向重大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倾斜。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和使用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规定。对各地土地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各项资金征收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继续增加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规模。

      2.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逐步完善适合牧区、林区、垦区特点的农业补贴政策。加强对农业补贴对象、种类、资金结算的监督检查,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不准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交费。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扩大销区粮食储备规模。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收储,健全国家收储农产品的拍卖机制,做好棉花、食糖、猪肉调控预案,保持农产品市场稳定和价格合理水平。

    第6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落实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
    .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
    〔2021年1月2日〕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农业农村改革开展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贯彻执行。
    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党中央认为,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全党务必深刻认识做好2021年“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毫不松懈,持续加力,坚决夺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胜利。
    做好2021年“三农〞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化举措、狠抓落实,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开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平安感,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全面完成脱贫任务。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脱贫,现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要坚持精准扶贫,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在普遍实现“两不愁〞根底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平安问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进一步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狠抓政策落实。对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县和行政村,要组织精锐力量强力帮扶、挂牌督战。对特殊贫困群体,要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各级财政要继续增加专项扶贫资金,中央财政新增局部主要用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扶贫小额信贷等支持政策。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二〕稳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各地要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认真查找漏洞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总结推广各地经验做法,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为稳固脱贫成果提供制度保障。强化产业扶贫、就业.

    扶贫,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扩大贫困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规模。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三〕做好考核验收和宣传工作。严把贫困退出关,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加强常态化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催促整改。开展脱贫攻坚普查。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全面展现新时代扶贫脱贫壮阔实践,全面宣传扶贫事业历史性成就,深刻揭示脱贫攻坚伟大成就背后的制度优势,向世界讲好中国减贫生动故事。
    〔四〕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坚持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强化脱贫攻坚责任落实,继续执行对贫困县的主要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社会扶贫力度,稳定扶贫工作队伍,强化基层帮扶力量。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对已实现稳定脱贫的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专项扶贫资金,支持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
    〔五〕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贫困状况将发生重大变化,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要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加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顶层设计,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抓紧研究制定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意见。
    二、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短板
    〔六〕加大农村公共根底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立提质扩面,启动省域、市域范围内示范创立。在完成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车任务根底上,有序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等通硬化路建设。支持村内道路建设和改造。加大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对农村公路养护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公路条例立法进程。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平安管理。完成“三区三州〞和抵边村寨电网升级改造攻坚方案。根本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普遍覆盖。落实农村公共根底设施管护责任,应由政府承当的管护费用纳入政府预算。做好村庄规划工作。
    〔七〕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平安稳固提升工程任务。统筹布局农村饮水根底设施建设,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有条件的地区将城市管网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补助中西部地区、原中央苏区农村饮水平安工程维修养护。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做好水质监测。
    〔八〕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根底有条件的地区要根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其他地区实事求是确定目标任务。各地要选择适宜的技术和改厕模式,先搞试点,证明切实可行后再推开。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就地分类、源头减量试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解决乡镇所在地和中心村生活污水问题。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支.

    持农民群众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推进“美丽家园〞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村人居环境公共设施维修养护进行补助。
    〔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有方案安排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支教。落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专项行动,稳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加学位供应,有效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问题。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应。加强农村特殊教育。大力提升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加强贫困地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学校在农村招生规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十〕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效劳。办好县级医院,推进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提升村卫生室,消除医疗效劳空白点。稳步推进紧密型县城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适当简化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或经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招聘程序。对应聘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遥远地区乡村工作的应届高校医学毕业生,给予大学期间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允许各地盘活用好基层卫生机构现有编制资源,乡镇卫生院可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村医。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建设,做好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将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纳入根本公共卫生效劳范围。
    〔十一〕加强农村社会保障。适当提高城乡居民根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城乡居民根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经办效劳水平,地级市域范围内实现“一站式效劳、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加强农村低保对象动态精准管理,合理提上下保等社会救助水平。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效劳体系。开展农村互助式养老,多形式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改善失能老年人和重度残疾人护理效劳。
    〔十二〕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效劳。推动根本公共文化效劳向乡村延伸,扩大乡村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鼓励城市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定期送文化下乡。实施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支持乡土文艺团组开展,扶持农村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开展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文化遗产、古树名木等。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十三〕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根本完成大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加强农膜污染治理,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常年禁捕,做好渔民退捕工作。推广黑土地保护有效治理模式,推进侵蚀沟治理,启动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方案。稳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利用。继续实施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启动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
    三、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应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

    〔十四〕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平安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强化粮食平安省长责任制考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要保持根本稳定。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调整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根本收益。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本钱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推广统防统治、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效劳模式。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优先安排农产品加工用地指标。支持产粮大县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调剂收益按规定用于建设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重点扩大粮改饲规模,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完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增加适应国内需求的农产品进口。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深入开展农产品反走私综合治理专项行动。
    〔十五〕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生猪稳产保供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2021年年底前生猪产能根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落实“省负总责〞,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县级抓落实责任,保障猪肉供应。坚持补栏增养和疫病防控相结合,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对中小散养户的防疫效劳,做好饲料生产保障工作。严格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举措,抓紧打通环评、用地、信贷等瓶颈。纠正随意扩大限养禁养区和搞“无猪市〞、“无猪县〞问题。严格执行非洲猪瘟疫情报告制度和防控措施,加快疫苗研发进程。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落实防疫人员和经费保障,在生猪大县实施乡镇动物防疫特聘方案。引导生猪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逐步减少活猪长距离调运,推进“运猪〞向“运肉〞转变。加强市场监测和调控,做好猪肉保供稳价工作,打击扰乱市场行为,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支持奶业、禽类、牛羊等生产,引导优化肉类消费结构。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加强渔港建设和管理改革。
    〔十六〕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提早谋划实施一批现代农业投资重大工程,支持工程及早落地,有效扩大农业投资。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修编建设规划,合理确定投资标准,完善工程建设、验收、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建一块成一块。如期完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加大农业节水力度。抓紧启动和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开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前期工作,适时推进工程建设。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统筹规划、分级布局和标准制定。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对其在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用电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十七〕开展富民乡村产业。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开展示范园建设,办好农村“双创〞基地。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

    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效劳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有效开发农村市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等延伸乡村物流效劳网络,加强村级电商效劳站点建设,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平安和食品平安监管,建立健全追溯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平安〞。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切实保护好企业家合法权益。制定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并加强统计核算,全面准确反映农业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效劳等全产业链价值。
    〔十八〕稳定农民工就业。落实涉企减税降费等支持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工作力度,放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申领条件,提高农民工技能提升补贴标准。农民工失业后,可在常住地进行失业登记,享受均等化公共就业效劳。出台并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政府投资工程和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排查整顿,执行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制度,落实根治欠薪各项举措。实施家政效劳、养老护理、医院看护、餐饮烹饪、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打造区域性劳务品牌。鼓励地方设立乡村保洁员、水管员、护路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
    四、加强农村基层治理
    〔十九〕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根底。要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组织群众开展乡村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带着群众共同致富;
    发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增强主人翁意识,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教育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弘扬公序良俗,培育文明乡风;
    密切联系群众,提高效劳群众能力,把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底。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建立村“两委〞成员县级联审常态化机制,持续整顿软弱松散村党组织,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中的领导作用。严格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党委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参与、加强指导的村务监督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加大农村基层巡察工作力度。强化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形成监督合力。加大在青年农民中开展党员力度。持续向贫困村、软弱松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派驻第一书记。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健全鼓励村干部干事创业机制。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在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
    〔二十〕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坚持县乡村联动,推动社会治理和效劳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乡镇和村,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县级是“一线指挥部〞,要加强统筹谋划,落实领导责任,强化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村制度。乡镇是为农效劳中心,要加强管理效劳,整合审批、效劳、执法等方面力量,建立健全统一管理效劳平台,实现一站式办理。充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宅基地管理、集体资产管理、民生保障、社会效劳等工作力量。行政村是根本治理.

    单元,要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效劳、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扎实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推广乡村治理创新性典型案例经验。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十一〕调处化解乡村矛盾纠纷。坚持和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畅通农民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妥善处理农民群众合理诉求。持续整治侵害农民利益行为,妥善化解土地承包、征地拆迁、农民工工资、环境污染等方面矛盾。推行领导干部特别是市县领导干部定期下基层接访制度,积极化解信访积案。组织开展“一村一法律参谋〞等形式多样的法律效劳。对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重大决策事项,要先进行风险评估。
    〔二十二〕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严厉打击非法侵占农村集体资产、扶贫惠农资金和侵犯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等违法犯罪行为,推进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长效机制。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制止非法宗教活动,防范邪教向农村渗透,防止封建迷信蔓延。加强农村社会治安工作,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效劳。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动。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全面排查整治农村各类平安隐患。
    五、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
    〔二十三〕优先保障“三农〞投入。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三农〞投入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相适应。地方政府要在一般债券支出中安排一定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和乡村振兴工程建设。各地应有序扩大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中央和省级各部门要根据补短板的需要优化涉农资金使用结构。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要求,抓紧出台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的意见。调整完善农机购置补贴范围,赋予省级更大自主权。研究本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到期后的政策。强化对“三农〞信贷的货币、财税、监管政策正向鼓励,给予低本钱资金支持,提高风险容忍度,优化精准奖补措施。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的金融机构,适度扩大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坚持县域法人地位。加强考核引导,合理提升资金外流严重县的存贷比。鼓励商业银行发行“三农〞、小微企业等专项金融债券。落实农户小额贷款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按规定享受现行小微企业相关贷款税收减免政策。合理设置农业贷款期限,使其与农业生产周期相匹配。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做大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担保业务。推动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农机、土地经营权依法合规抵押融资。稳妥扩大农村普惠金融改革试点,鼓励地方政府开展县域农户、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银保担〞风险共担的普惠金融效劳体系,推出更多免抵押、免担保、低利率、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产品。抓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落实,催促保险机构及时足额理赔。优化“保险+期货〞试点模式,继续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市。
    .

    〔二十四〕破解乡村开展用地难题。坚守耕地和永久根本农田保护红线。完善乡村产业开展用地政策体系,明确用地类型和供地方式,实行分类管理。将农业种植养殖配建的保鲜冷藏、晾晒存贮、农机库房、分拣包装、废弃物处理、管理看护房等辅助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根据生产实际合理确定辅助设施用地规模上限。农业设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强化农业设施用地监管,严禁以农业设施用地为名从事非农建设。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节余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开展乡村产业工程。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开展用地。省级制定土地利用年度方案时,应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工程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通过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于开展乡村产业。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审批进行全面梳理,简化审批审核程序,下放审批权限。推进乡村建设审批“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抓紧出台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用地的政策意见。
    〔二十五〕推动人才下乡。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到农村干事创业。整合利用农业播送学校、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资源,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落实县域内人才统筹培养使用制度。有组织地发动城市科研人员、工程师、规划师、建筑师、教师、医生下乡效劳。城市中小学教师、医生晋升高级职称前,原那么上要有1年以上农村基层工作效劳经历。优化涉农学科专业设置,探索对急需紧缺涉农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抓紧出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
    〔二十六〕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部署一批重大科技工程,抢占科技制高点。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大力实施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实施国家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加快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和应用,支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进一步开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采取长期稳定的支持方式,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扩大对特色优势农产品覆盖范围,面向农业全产业链配置科技资源。加强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加快现代气象为农效劳体系建设。
    〔二十七〕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完善农村根本经营制度,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在试点根底上研究制定延包的具体方法。鼓励开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效劳体系。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加强对乡镇审批宅基地监管,防止土地占用失控。扎实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以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有序开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工作。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开展路径,强化集体资产管理。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高为农效劳能力。加快推进农垦、国.

    有林区林场、集体林权制度、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农业水价等改革。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执法体系,提高执法能力。
    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在“三农〞工作更加突出位置,稳定农村根本政策,完善新时代“三农〞工作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开展,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县委书记主要精力抓“三农〞工作要求,加强党委农村工作机构建设,大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提高农村干部待遇。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当务之急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政策执行简单化和“一刀切〞。把党的十九大以来“三农〞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作为中央巡视重要内容。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信心、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应有的奉献!

    .

    推荐访问:落实 指出 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落实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落实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