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礼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刍议

    时间:2021-07-13 16:06: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儒家传统中的礼育思想对于建设校园文化,强化当代青少年素质教育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吸收礼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把它当做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做出表率,还要通过课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将礼育充分渗透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素质教育;礼育;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5—0178—02
      
      校园文化从广义讲,是以师生的价值观为核心,通过教育和教育活动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从狭义上讲,是指精神文化,包括学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价值取向、知识和能力结构、生活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等方面。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生,校园文化的灵魂是学生的健康成长。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创造一种具有现代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必须顺应社会文化发展要求,根据教育自身规律和特征,去精心构筑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以礼治国安邦,以礼为人处世,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古代典籍中有“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儒家先贤对礼都有论述,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谓“尊敬之心,礼也”,荀子云“礼者,人道之极也”。礼的作用在于把一切事情都做得合适、恰当,达到世界的和谐美好,正如孔子所说的“礼之用,和为贵”。礼是做人的准则,礼是行为的节制,《论语·泰伯》:“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孔子的“礼育”思想是孔子礼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和方面,它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礼仪、礼义的教育与培养,也包括了古代的政治、法制亦即古代典章制度的教育与培养 [1]。
      可见礼在中国古代就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的概念,它涵盖了礼制、礼仪、礼仪等范畴,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中了独具特色的礼文化[2]。《教育法》提出:“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的一代青少年学生中,却有不少人“不知礼”。这种对民族优秀品质的失落造成了现状与传统的强烈反差,其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则与学校的德育教育不尽完善有关。因此,对学生进行礼育,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当代青年学生的自觉要求。
      倡导和加强礼育,对于完善学生人格、建设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礼育能美化个人形象,进而群体形象,提高青年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生活品位。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礼仪的目的与作用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他们的气质变温和。”礼仪教育能改变人的性格、气质,还能以精神的约规力量使人们克服不良习惯,不断调整自身行为,自尊、自重、自爱、自制,使人们在各种场合下举止得体,谈吐文雅、平和、谦虚,“知书”而“达理”,充内而形外。有了正确的礼仪知识,在实践中就能辨明对错,分清美丑,不断完善自己。礼育不但可以帮助当代青年学生创造出个体乃至群体的美好形象,为他们增添风采与魅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展示一个民族的风采。周恩来总理是举世公认的最有风度的领导人和外交家,这源自于他对自身礼仪的自觉追求。他在南开中学读书时,曾在镜子上写道:“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急。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并一直以此作为言谈举止的规范。他的一生都给人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周恩来的外貌给人印象是:仪态亲切,非常直率,镇定自若而又十分热情。”周总理的风度令无数中外人士无不为之倾倒,也在世界上树立了中华民族雍容大方的庄严形象。
      第二,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完善自我形象,更好的安身立命和处世做人,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而长久的。礼仪在人们的自我完善和社会交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礼仪教育可以为个人、群体乃至民族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项挑战。未来社会任何一种机遇和选择的把握,都取决与人类自己,取决于人的知识、智力、思维、情感以及于他人交往的方式方法。礼仪是我们走向明天的通行证,礼仪是可以为我们创造“人和”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发展条件。美国人际关系学家阿尔伯特·爱德华·威根在他的研究报告《探索你的心理世界》一书中指出:“在一年内失去工作的4 000名职工中,只有400人即总数的10%是因不能胜任工作而被开除的,其余的90%则是因为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而被解雇。”美国技术协会在对一万人的情况记录作分析研究后,也得出类似的结论:90%的人因为不能成功地交往而失败了 [3]。礼仪是人际关系维系与发展的保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使之不断完善。一个人倘若有好的礼仪,那对他人生是大有裨益的。礼仪知识与人情世故是非常重要的,不通人情,不明世故,不娴于礼仪,就算不上一个具有良好教育的人。礼仪是一种美德,凭着这一点,门路就可以更宽,朋友就可以更多,机会也会更多,从而更接近人生的圆满与成功。
      第三,礼仪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礼能够为人确立行为的原则,从而有助于人际关系的维护与和谐。教师讲礼仪有助于树立形象、修养提高和丰富內涵,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学生讲礼仪有助于自我发展和完善,得到更多的关心、爱护、温暖和友情。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大家都能讲礼仪,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共鸣,导致以心换心、心心相印的沟通效应,学校就变成了充满友爱和温情的大家庭,使教师乐业、学生乐学,从而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现行的德育教育,大道理多,应用性不强,呆板空乏,老师难讲,学生不愿学,教学效果不佳。增加礼仪教育,可以使理论知识与行为指导密切结合,寓严肃抽象的理论教育于生动形象的行为训练之中,使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学以致用。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礼仪是衡量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尺度,体现着人们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代表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礼仪教育强调从小抓起,养成习惯,做到体貌兼习,文质彬彬,举止与表情一致,行为美与心灵美相统一。讲道德、讲文明、讲卫生、讲纪律,又是同讲礼仪密切相关的。故此,礼仪教育是学生更好地遵守校纪校规、形成优良校风的重要途径。
      第四,礼仪教育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礼仪是协调人与人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加强团结促进安定的“胶合剂”。在社交活动中,礼貌会“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4];与人交往时,“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5]。礼仪的核心与基础是对他人的尊重、友善、宽容、谅解、真诚、爱心,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青少年学生队伍庞大,他们活跃、热情、富有生气,对社会影响极大。特别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青少年文化常以其独特的反哺功能推动社会前进。针对当前人际交往当中的一些混乱无序现象,我们可以借助青少年学生对文明有序的社交礼仪的崇尚和示范来纠偏。通过青少年学生来宣传、弘扬,将对他人的性格、心理、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促使人际交往向和谐有序的发展,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改善社会风气。礼仪属于社会公德范畴,如果人们能自觉地按照礼仪的要求去行为,就将受到赞许和肯定,反之则将受到谴责和抨击,对社会的风尚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社会上讲礼仪的人越多,社会便会越和谐安定,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起着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礼育是一种新的尝试,具体实施的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中国实施素质教育,应该对礼育给予充分的重视,应当把它当做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好礼仪教育的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做出表率,还要通过课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将礼育充分渗透进课堂教学中来,具体做法:(1)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及礼仪课程,形象生动地给学生讲解礼仪的基本常识,介绍现代礼仪的规范要求,举行礼仪示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礼仪知识。(2)根据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的特点,将礼仪知识编入教材,或渗透进各科教材特别是文科教材中,也可举办专题讲座和举办主题班会进行学习和讨论。(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利用课间广播新闻窗板报班级学习园地学校集会和各种庆典活动,向学生传授礼仪知识,提供礼仪样板,使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接受礼仪教育。(4)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礼仪教育网,教师示范、家长监督、社会配合是搞好礼仪教育的关键。定期进行有关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对礼仪规范能理解消化;举办“家长学校”,让家长在家起好教育、监督作用;聘请校外辅导员,搞好军民共建、警民共建活动。(5)社会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还有一个社会环境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到街头去宣传礼仪知识,呼唤每个公民积极做社会礼仪的模范,从而形成了一个“三结合”的网络,逐步完善礼仪教育活动。
      倡导礼育,必然对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人文道德修养、优化育人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产生深刻的影响,对学生良好人格素质的影响是长久的,甚至是终生的。孔子曰:“不知礼,无以立。”培养跨世纪的人才,礼育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
      
      参考文献:
      [1]赖换初.孔子“礼育”思想引论[J].云梦学刊,2002,(6).
      [2]赖换初.儒家礼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求索,2004,(2).
      [3]高铁军.卡耐基口才学[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
      [4]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申林,编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5]梅里美.一误再误[J].世界文学,1979,(2).
      (责任编辑/ 陈鹤)

    推荐访问:刍议 校园文化建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