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美利坚殖民地史研究的帝国转向:“帝国学派”史学述评

    时间:2021-07-06 12:02: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关键词 帝国学派,边疆学派,进步主义学派
      中图分类号 K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9)08-0023-07
       20世纪80年代,欧美史学研究中兴起了一股“空间转向”的热潮,很多学者呼吁用更广阔的“空间”来突破“民族国家”的框架,进而摒弃各种“中心论”。此后,大西洋史、跨国史、全球史、大历史等方面的著述,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在追溯这种研究方法起源时,多数学者把第一代专业史家中的“帝国学派”视为鼻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史学在向专业化与科学化转变过程中,第一代职业史家——奥斯古德、安德鲁斯等人,率先倡导跳出“国史框架”,把研究视野扩大到整个英帝国,利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双方档案,从制度层面,客观地研究美利坚殖民地史。这种带有“空间转向”的研究路径,与当时方兴未艾的“国族”框架,形成鲜明的对照。以后观之,帝国学派历久弥新,主导美利坚殖民地史研究半个多世纪,并对其后美国早期史研究中的大西洋史“跨国转向”和“全球视野”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尽管国内学界没有针对帝国学派的专题研究,但是不少研究美国早期史的学者,特别是研究革命史的学者,在进行学术史回顾时,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帝国学派,并对帝国学派的主要观点作了概述性的介绍,为进一步了解和挖掘该派的学术价值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思路;而在英美学界,涉及帝国学派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既有针对该学派主要人物的研究,也有着眼于整个学派而进行的全景式扫描,还有把帝国学派置于整个史学史中从面到点的描述。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帝国学派的概念演变、内部演进和外部互动(指帝国学派与其他史学流派的互动),从史学史的角度,系统地梳理英美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展现出这一学派的学术遗产。
       作为史学实践的帝国学派显然早于作为概念的帝国学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美利坚帝国的崛起,美国史学也朝着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受此影响,新生代专业史家既不满于贵族史家(patrician historian)对“历史的辉格解释”,也不囿于“条顿生源论”。在他们当中,以美国革命为界,形成了两种鲜明反差的研究路径:一种是以奥斯古德、比尔及安德鲁斯等人为首,反对用“国族”视角来研究美利坚殖民地的历史,认为美利坚殖民地的历史既要有英国的立场,也要有殖民地的立场;而对于革命后的美国史,则以特纳等人为首,他们持极端变异论,抛弃欧来说,强调边疆的作用,落入“国族视域”的窠臼。而美利坚殖民地史研究中的这股修正思潮,不久便引起了历史编纂学者的高度重视。
       阿尔沃德(Clarence W. Alvord)最早以“帝国学派”来概括这一史学思潮。1925年,他在《美國帝国学派史学》的论文中指出,帝国学派史家对美利坚殖民地史作出了科学的阐释,把殖民地的发展视为英帝国的有机组成部分。①此后,史学史专家克劳斯(Michael Kraus)对此进一步充实。1937年,克劳斯在《美国史学史》一书中,专辟一章“殖民地史的帝国学派”(The Imperial School of Colonial History)来专门介绍帝国学派史家,其中包括特威廉、多伊尔、奥斯古德、安德鲁斯、比尔、钱宁等人。他认为,班克罗夫特等早期学者没有真正地理解殖民地制度的发展演化,对殖民地与帝国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更是语焉不详。而新生代专业史家负笈归来之后,随着美利坚帝国的强大以及受英国史家的启发,他们对美利坚历史叙事的修正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从英帝国的视角,进一步重建了殖民地史:1607年到1783年为殖民地时代,在殖民地居民没有成为“美国人”或者组成一个“国家”之前,美国革命只是一个殖民地问题,而不是一个美国问题。②作为帝国学派重镇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生,克劳斯深谙帝国学派史家的主要观点,作为概念而言,其界定虽然过于宽泛,但他对帝国学派史家简短的评述中,却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即强调他们在研究视域上的突破,就像当时一篇书评所言,“克劳斯的许多评论似乎都很简单,但总体而言,它们对研究这个国家历史的方法和前景的演变进行了极好的分析”。③克劳斯的界定很快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并得到了同行的呼应。1943年安德鲁斯逝世,其学生拉巴里(Leonard W. Labaree)发表纪念文章,把帝国学派出现的时间定格在1898年。他认为,奥斯古德与安德鲁斯在这一年的美国历史协会年会上,分别发表了呼吁加强对美利坚殖民地史研究的主题文章,两人互相呼应,成为了一个新学派的奠基者,这个学派便是研究美利坚殖民地史的帝国学派。④拉伯里接受了克劳斯的主要观点,强调了两者在研究视域上的突破,进一步定格了帝国学派形成的标志。
       上述诸文对于帝国学派的界定比较含糊,没有对帝国学派的内涵和外延做出详细的解释。真正对帝国学派作出全面而较为精准界定的是萨维利教授(Max Savelle),他于1949年发表题为《美利坚殖民地史的“帝国学派”》一文,把帝国学派界定为这样一批研究美利坚殖民地的历史学家,即“处理的题材是1783年之前的英属美洲殖民地,研究的基本路径是把这些殖民地作为英帝国完整的一部分,并把他们的历史作为英帝国史的一部分来研究”。接着,萨维利又进一步把帝国学派与班克罗夫特、菲斯克等人为代表的民族国家学派进行比较,认为:民族国家学派关注殖民地时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找到美国的起源,凸显十三个殖民地历史的独特性,进而论证这个伟大国家的起源与基石;而帝国学派则要弄清楚在一个经济、社会、政治等情况迥异的帝国体系和框架内,其制度的发展情况,并指出十三个殖民地并无特别之处,只不过是欧洲文明向世界扩张的产物而已。⑤在文中,萨维利还具体分析了帝国学派的兴起、发展、处理的题材、研究的路径,甚至还剖析了帝国学派史家在观点上的差异,论述了帝国学派与边疆学派之间的互动等,把帝国学派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此后,作为概念的帝国学派趋于稳定,逐渐被脸谱化和格式化。

    推荐访问:帝国 美利坚 述评 史学 殖民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