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

    时间:2021-07-06 00:01: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求有一个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这就要求政治系统必须适应当前社会利益结构变动的格局,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开辟出一条政治发展的民主化道路。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机制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政治发展;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9—0041—03
      
      一、政治民主化取向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科学内涵。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原则决定了中国的政治发展必须体现人民性特点,其目标取向必须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五个显著特点:一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二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根本政治制度;三是在少数民族集中地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五是逐步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以人民为本位理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与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是截然不同的。真正的民主政治应该由老百姓当家作主。政治民主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相对抽象的政治威权的理性化、政治功能的分化和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也可以更为具体地分解为许多指标:(1)行政功能方面,包括政府机构的功能有效性、由行政机构进行的利益聚合、政府的稳定程度;(2)立法功能,包括立法机构的功能有效性、由立法机构进行的利益聚合、民间对政治的控制程度;(3)政党组织,包括政党数目、由政党进行的利益聚合、政党的稳定性;(4)权力多样化,包括政府的合宪法性、自治的政府部门个数、政治领导人的非限制性补充;(5)公民影响,包括在政治上选举的代表的自由、新闻报道的自由等。①这些政治发展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内容,都对政治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起着制度性的推动作用,为此,有必要建立作为政治文明形态的民主,并视之为实现政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前提。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区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概念是在批判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上确立的,这种批判的基点在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由于建立在资本统治基础之上,因而事实上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民主。资本主义民主有着存在形式与内容不一致的严重缺陷。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既不能停留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上,也不能否定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文明继承性和进步性。应该说,历史地看,资本统治的民主不仅与君主专制相比是巨大的进步,而且与历史上的贵族民主和等级民主政治相比也是巨大进步,因而能够在不到100年创造出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生产力。进入现代以后,资本统治的民主虽然还没有被根本改变,但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种社会力量发展的制约,这是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能够避免全面政治危机并继续发展的根本原因。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继续而不是中断,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批判只是批判了其民主形式与资本统治内容之间的不一致,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是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民主,要“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②也即摆脱了资本统治的民主。现代社会主义的实践已经证明了“消灭资本”是不现实的,但这决不意味着资本统治的合理性。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发展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形成投资者与劳动者利益的平衡机制。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尽管现代政治学关于民主政治的定义多种多样,但总体说来,民主政治的核心或实质是对个人(公民)平等权利的保护和对公共权力的合理制约。民主政治虽然体现了“多数人统治”的原则,但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多数人统治”。现代民主政治下的“多数人统治”必须尊重“少数人”的基本权利,这不仅仅因为“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重要的是公民权利的平等性要求,单纯的“多数人”不具有随意侵犯“少数人”权利的权力。西方政治学中的“多数人暴政”,至少在中国“文革”中也大量出现过。民主政治强调公民权利具有天然的平等性,主要是指这种平等权利是无需论证和不容置疑的,而非否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以人的差异性来置疑权利平等必然导致特权的产生,权利平等与个人的社会地位、素质等差异不能混为一谈。民主政治强调公民权利的平等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一系列政治运行的规则之中。没有规则的平等,权利是不存在的,并且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公民权利受到伤害,甚至导致无政府状态。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公共权力不被滥用,而公共权力不被滥用在本质上就是保护或者不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现代民主政治的灵魂在于公民个人权利的平等和不受非法侵犯,没有公民个人权利的平等就不可能有公共权力的制约,而离开公共权力的制约,公民个人权利的平等就成为空洞的抽象。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三农”问题、职工权益问题以及个人财产保护问题等,实质上是公民权利问题,而官员腐败问题则明显与公共权力缺乏足够约束相联系。现代民主政治的许多理念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并非某个国家或某个主义的专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可以在不同的国家不同层面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在核心理念上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是一致的。
      二、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人类的制度选择都是围绕民主这一最基本的政治价值展开的。民主是人类的价值追求,实现民主,也是中国有识之士的百年梦想。一百年来,中国社会风云变幻,沧海桑田,民主建设几经挫折。然而,中华民族的民主之梦却始终未曾泯灭。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从追求激进转向寻求渐进,建设高度民主的国家,是我国政治发展的伟大目标。
      这一伟大目标的确立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自从民主作为一种价值理想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以来,中国就开始了争取民主的历史过程。但是,在旧中国的专制统治下,专制统治者垄断了一切合法权威和政治资源,这是一种包容性极低的政治体系,它不容许其他社会创新的政治权威和政治资源有独立发展的机会。因此,民主的要求必然与统治者的秩序要求相冲突,从而引发政治危机。当民主的要求无法通过政党的民主程序和合法方式得以表达时,必然会采取暴力方式,以革命手段推翻专制统治就成为唯一的选择。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代表工农大众利益的人民政权的诞生。应当说,这不仅为建立一个富强的民主国家创造了政治条件,而且也提供了一次历史性机遇。然而,在很长时间里,由于“左”倾思想路线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国家的发展道路的选择上,走上了一条激进的发展道路。具体表现在,就是完全脱离中国的实际,在经济十分落后、公共理性不成熟、法制又不健全的情况下,尤其是社会还没有发展到完全依靠自我管理而健全发展的成熟水平时,把群众运动作为实现民主的基本方式,后来发展到“文革”中所谓的“大民主”。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政治参与主要以动员型参与为主。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于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动员了人民群众的力量。革命成功后,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我们仍然把过去所熟悉的搞群众运动的做法当作实现公民民主参与的基本方式。尽管在群众运动的初期,人们的参与热情很高,甚至表现出一种狂热,但是,绝大多数人的参与热情是情绪化的、非理性的。因为人们并没有很好地审视自己的参与行为,也没有深思这种行为的后果以及自己应负的责任。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对民主缺乏理性认识,没有理解民主的性质、内容与民主的实现形式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在片面地强调民主性质优越的同时,却忽视了民主的实现形式的建设,包括民主的程序化和制度化建设。这种脱离民主的程序安排,缺乏制度规范约束的民主实践,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大规模群众运动中的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以至于表现为一些社会成员在民主的名义下的恣意妄为,严重违背和破坏了民主的基本原则。这样的民主实践,也自然表现出了极大的盲目性、破坏性,缺少建设性。甚至往往我们自以为是在推进政治发展和实践民主,事实上却背离了民主的原则,导致了社会的无序和动乱,最终阻碍了政治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民主和法制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在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和部署的同时,“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1981年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之一。”建国以来没有重视这一任务是‘文化大革命’得以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是一个沉痛教训。从1980年前后以及后来的官方文件中的表述不难看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问题。

    推荐访问:中国 建设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目标 政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