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论党对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卓越贡献

    时间:2021-06-28 04:01: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1949年取得全国政权后,中国共产党在体现世界政治文明重要成果——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指导下,在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巨大挑战的基本国情,创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关键词:党;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贡献
      中图分类号:D6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7-0044-02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体现世界政治文明重要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观的指导下,在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一系列巨大挑战的基本国情,创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为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大发展,为建立我国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特别是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提供了广泛而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和制度保障。为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中国特色的政治民主制度在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重建人民对政治权威的信心、激发人们的热情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当时迫切的政治重建任务。这个时期党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中最具智慧和创新的成果体现在三个层面上:
      第一,确立以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为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和整合力量,在建国初期用以确定国家的合法性和目标,以及论证中国政治体制的合法性,提出了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观,调和社会的各种利益,其作用无可替代,使之共同忠实于正义的社会秩序。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本质是什么呢?“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关于民主本质认识最重要的观点是民主与专政相统一的观点”[1]34。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在深刻揭示民主本质的基础上,来科学界定民主概念的。
      在新中国要实现宪政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毛泽东同志一直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提出了“工农民主”、“人民民主”、“新民主主义”等民主概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1945年,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强调“在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联合政府中,要实现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和身体等自由权利”[2]1060。正是在民主政治制度的指导思想方面的创造性探索,才把中国社会的取向从过去的束缚中全面解放出来,建立起了全新的、充满活力的国家和社会秩序。
      第二,创立适应世界政治文明潮流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新中国政治民主制度的最高法律体系。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3]19-20。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又称“五四”宪法),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从产生的过程到内容,都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思想。《共同纲领》规定的,理论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五四”宪法中作出了明确规定。新中国最高法律体系的创立,为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重建提供了最大的政治支持。
      第三,确立中国民主政治的制度框架。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逐步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框架。
      二、曲折前进的中国民主政治和新时期民主政治制度运转规则的重建与发展
      建国之初,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的选择总的来说是与整个社会的“权威转型”相联系的。在社会政治和行政管理系统中,在战争环境下所形成的个人魅力型权威面临着向法理型权威转化的问题。因为个人权威型政体是一种缺乏稳定型理性的、非常态的组织形式,它在历史的大转变年代可以成为一种非凡的革命力量。但那种权力运作中的无规范性和反经济性却使得它不适合于旨在安定社会、发展经济的和平建设年代。但遗憾的是,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国的法理型权威并没有有效建立起来。新生的民主政治制度也没有有效的运转起来。从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运转偏离了之前建立起来的民主政治的制度规则。
      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国家工作的“重心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正式拉开了现代化建设的序幕。进入新时期,即改革开放3O多年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进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第一,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面。《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他(毛泽东)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4]19。《决议》坚持认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贡献远大于他所犯的错误,毛泽东思想依然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这是因为毛泽东思想所蕴涵的观念和价值与中国的实际问题相联系,是符合中国政治现实的。
      第二,坚持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框架。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文中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表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是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总纲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表明,新时期依然要坚持建国初建立起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民主政治的制度架构。
      第三,改进民主政治制度的治理机制。任何民主制度是不能够自动落实为有效的民主实践的,它还要依靠一套成熟合理的运行规则。新时期完善民主政治制度治理机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恢复、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邓小平指出,“很明显,个人决定重大问题,是同共产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相违背的,是必然要犯错误的,只有联系群众的集体领导,才符合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才便于尽量减少犯错误的机会”[5]146。(2)通过法制促进民主。邓小平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5]16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民主要法制化,法制要保障民主。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为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提供了宪法性保障。(3)形成了有序、真实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建国以后民主化的努力提高了人民政治觉悟的总体水平,正规教育的扩大和普及增长了人们的政治技能和政治参与愿望。新时期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逐步增强,同时保证了政治参与的有序性,避免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狂热政治参与形式。
      第四,新时期民主政治制度的新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基层民主制度纳入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制度框架。民主政治不仅需要宏观方面的制度构建,更重要的要靠微观制度来实践。经过近三十年实践,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三元主体”结构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从基层民主的主体特征上看,农村、城市社区以及企业已经成为实现基层民主治理的三大组织载体。
      民主政治新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者形成有机统一,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总纲领。“科学发展观”则要求,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是现阶段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选择。总之,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关键性的变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的机构程序代替了由领导者的个人指示及权威来使政策和学说合法化的做法,民主形态更加真实。
      三、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坚持实践中的创新发展,处理好党的领导、法律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我们总结中国共产党六十多年来在建设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过程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和历史教训,就是为了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形成有利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构建独特的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模式,并使这种民主政治制度模式能够有效地运行。
      为此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作出努力:(1)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工作,完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因为“民主制度的存在是因为我们发明了它们,是因为它们在我们心中,是因为我们知道怎样保护它们,使它们健康存在”[6]19。(2)在探索和实施民主政治制度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党的领导。(3)积极适应经济越发展民主要求越强烈的时代潮流。(4)努力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因素。(5)在全社会倡导、承认并尊重民主的普适价值观念。(6)完善民主的制度设计。(7)发展市场经济,夯实基层群众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
      民主政治和经济建设是相互促进、互为依托的。因此,我们要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只有牢牢把握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才能保持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凝聚人心共渡难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房宁.民主政治十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赵金康.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史[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4]王一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政治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推荐访问:中国 制度建设 民主政治 党对 贡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